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天疱疮是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中最常见较为严重的皮肤病,在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并联合使用其他辅助疗法,其死亡率下降为5%~15%,1现对我院2004-2009年收住院的40例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对天疱疮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天疱疮患者通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均能获得临床缓解,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大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等"辅助疗法"能减少激素用量及其所产生的远期并发症,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根治难治性天疱疮。结论:目前天疱疮的治疗药物仍以激素为主,但由于其副作用,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案的研究正积极展开。 相似文献
4.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6)
目的:加强对天疱疮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天疱疮患者通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均能获得临床缓解,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大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等辅助疗法能减少激素用量及其所产生的远期并发症,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根治难治性天疱疮。结论:目前天疱疮的治疗药物仍以激素为主,但由于其副作用,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案的研究正积极展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天疱疮发病的临床规律和特点,探寻最佳治疗方案,为科学治疗天疱疮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4月-2011年1月昆明医学院附属二院皮肤科收治的149例天疱疮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71例,女78例;平均年龄(46.24±13.10)岁。轻症26例,中症58例,重症65例。轻、中和重症天疱疮患者激素治疗初始用量分别为(42.15±11.60)mg,(76.94±25.80mg)和(104.02±14.31)mg(P<0.05);重症患者中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组病情缓解率(82.05%,32/39)高于激素组(57.69%,15/26,P<0.05)。结论 天疱疮好发于中年人,无性别差异。口腔/头皮受累常提示病情严重;激素用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优于单用激素;感染是其主要并发症;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8.
尚建基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6(3):159-160
目的探讨天疱疮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以期改善其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天疱疮住院病例。结果58例天疱疮患者均符合典型临床表现,经糖皮质激素或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对天疱疮应正确诊断,早期、足量、规则用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仍为目前最主要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10.
天疱疮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29例天疱疮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以期改善其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129例中男76例,女53例,男女之比为1.4∶1。年龄5~83岁,平均47.5岁,以41~50岁为最多,占35.7%。寻常型占101例(78.3%)。口腔或外阴黏膜损害的有79例(61.2%),尼氏征阳性者101例(78.3%)。死亡率为3.1%。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学检查对该病的确诊很重要。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仍为目前最主要的治疗药物。结论强的松的首次剂量重症患者用80~100 mg/d,中度患者用50~60 mg/d,轻症患者用30~40 mg/d。必要时,应加用免疫抑制剂等其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天疱疮的临床和病理特性。方法:分析51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约64.71%(33/51)患者合并系统性疾病,其中以糖尿病居多,占29.41%(15/51);皮损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检查具有特异性。结论:目前治疗天疱疮最有效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尽快控制症状、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及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天疱疮各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43例天疱疮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71%的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出现口腔、外阴黏膜损害,14.29%红斑型天疱疮患者出现口腔溃疡,1例增殖性天疱疮患者表现为近3年口腔黏膜破溃.直接免疫荧光确诊阳性72.72%.糖皮质激素治疗为首选,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好.结论 直接免疫荧光为诊断天疱疮的常用方法 ,天疱疮的分型是影响激素用量的重要因素,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目前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4.
15.
结节性红斑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节性红斑(EN)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其病因。方法将81例患者据其基础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81例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者35例(43.21%),关节炎表现24例(29.63%),结核菌素试验(PPD)异常者22例(27.16%),ASO滴度异常者27例(33.33%),血常规WBC计数异常者36例(44.44%),两组原发性EN和继发性E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继发性EN的病因与上呼吸道感染、结核杆菌及链球菌感染有密切关系,注重结节性红斑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有助于寻找病因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疱疹样天疱疮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疱疹样天疱疮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8例疱疹样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5.6(27~75)岁.大多数患者皮疹主要发生于躯干和四肢,头面部也可被累及.临床表现多呈疱疹样排列的环形红斑和水疱,常伴有剧烈瘙痒,口腔黏膜损害少见,尼氏征阴性.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内水疱、嗜酸性海绵形成,没有或者有少量的棘层松解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显示表皮内棘细胞间均有IgG和(或)C3沉积.糖皮质激素和氨苯砜的平均用量分别为66 mg/d(泼尼松量)和75mg/d.结论 疱疹样天疱疮是一种少见的天疤疮异型,临床表现类似于疱疹样皮炎,而具有天疱疮的免疫学特征.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氨苯砜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寻常型天疱疮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6~2002年本院53例寻常型天疱疮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寻常型天疱疮临床、组织病理、免疫病理和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28例单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按轻、中、重三组激素控制剂量分别相当于泼尼松(60.0±19.6)mgd、(85.6±19.8)mgd、(112.5±39.4)mgd,平均(98.2±48.8)mgd。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18例患者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激素控制剂量相当于泼尼松(102.1±41.4)mgd。与单用激素组无统计学差异。5例采用激素冲击疗法。2例患者死于激素副作用,死亡率为3.9%。寻常型天疱疮治疗首选激素,若控制不满意可用激素冲击疗法或联合免疫抑制剂。寻常型天疱疮预后较好,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19.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7)
目的:探讨疱疹样天疱疮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3例疱疹样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1,平均发病年龄(71±12)岁。大多数患者皮疹主要发生于躯干和四肢,头面部也可累及,多无口腔黏膜累及,临床以环状红斑及紧张性水疱为特点,伴剧烈瘙痒。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内水疱及嗜酸性粒细胞海绵形成。直接免疫荧光显示棘细胞间IgG和(或)C3沉积。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疱疹样天疱疮的主要药物,重型患者糖皮质激素初始量、最大控制量及累积剂量均高于轻型患者。结论:疱疹样天疱疮是一种有特殊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病,多数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副肿瘤性天疱疮的临床特点、治疗与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6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特点及合并肿瘤情况、治疗方法与转归。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黏膜损害,以口腔黏膜损害最突出,其中5例以口腔黏膜损害为首发症状,皮损以水疱、表皮剥脱、多形红斑、扁平苔藓样皮损常见,主要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内棘层松解和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其次为苔藓样皮炎病理征象。6例患者均合并肿瘤。6例患者除予以肿瘤针对性治疗外,均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4例同时联合大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最终5例患者死亡,死因分别为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肿瘤恶化等。结论 副肿瘤性天疱疮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皮损多样,预后差,及早诊断并同时针对肿瘤及副肿瘤天疱疮治疗,对预后做好适当管理,可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