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常规测量各腔室内径及心功能主要参数,分析二维、CDFI及频谱多普勒特点.结果:心肌致密化不全声像图显示以下特征: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室心内膜面可见多发性突入左室腔内的肌小梁,小梁之间可见深度不同的间隙;病变均累及左室游离壁的中下部,室间隔基本正常;病变处心内膜呈节段性缺失;左心室壁呈非均匀性增厚或变薄;彩色多普勒显示,肌小梁间隙可见血流充盈与心室腔相通.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超声心动图有特征性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心肌致密化不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 myo- cardium,NVM)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以提高临床及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常规使用二维各切面进行扫查,观测各心室壁心肌结构、心室形态、内径及彩色血流显示血流充盈情况.结果 心肌致密化不全声像图显示均有以下特征,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为,病变处心肌内外分为截然不同的两层,外层较薄,表现为回声较强的致密层,内层较厚,显示突出的肌小梁及深陷其间的隐窝,呈"蜂窝状",好发于左心室心尖部、侧壁.心室内径不同程度增大,心功能减低;病变处心室内膜面可见多发性突入心室腔内的肌小梁,小梁之间可见深度不同的间隙;非致密层心肌与致密层心肌厚度比值(N/C)>2;彩色多普勒显示,肌小梁间隙可见血流充盈与心室腔相通.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首选方法,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 NV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临床心功能不全和心脏扩大的患者进行多切面的探查,总结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分析病变区域的分布特点。结果 15例超声诊断为心肌致密化不全,其中14例为左室受累,1例为左右室均受累。采用jenni等提出的诊断标准:①病变区域心室壁为双层结构,外层较薄为致密层,内层较厚为非致密化心肌,非致密化心肌中间可见深隐窝。②心室收缩末期内层非致密化心肌厚度与外层致密化心肌厚度比值〉2.0。③彩色多普勒显示深隐窝内有血流与心室腔相通,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均显示受累室壁由丰富的肌小梁和深陷的隐窝构成,隐窝内血流与心室腔相通,室间隔及左室前壁无受累。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具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表现,是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可靠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彭莉 《四川医学》2013,(8):1247-124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NLV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NLVM)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结果35例NLVM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显示病变部位心肌呈“蜂窝状”改变;彩色血流显示,隐窝间隙之间有低速血流信号与左心室相通;35例NLVM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和左心室不同程度的增大,合并其他心脏病14例(多为瓣膜病)。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快速、无创、安全、准确,对NLVM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myocardium,NVM)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以提高临床及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用二维、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疑似病人进行多方位、多切面的探查,以获取其心脏形态、结构及血流信息改变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二维显示病变处心肌内外为截然不同的两层,外层较薄,表现为回声较强的致密层,内层较厚,显示为为突出的肌小梁及深陷其间的隐窝,呈“蜂窝状”,好发于左心室心尖部、侧壁。左房室增大,可合并室壁隐窝或房室腔内血栓形成。(2)病变处心内膜呈波浪状。(3)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该处室壁运动幅度低平,收缩期室壁增厚率下降。(4)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深陷于肌小梁间的隐窝内可见血流信息,并与心室腔相通。(5)晚期患者受累心功能减低。结论:NVM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心动图在无明显症状阶段即可诊断,是诊断NVM的较可靠而简便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HD 11 -XE彩色多普勒超声及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7.0MHz,重点观察心肌过度隆突的肌小梁、心肌厚度、心腔大小、射血分数等.结果 39例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均为左心室单独受累.彩色多普勒均显示心内膜面由突出心室腔的多发、粗大、交错排列的肌小梁及小梁隐窝组成,均有不同程度的舒张及/或收缩功能减退.1例合并小梁隐窝内血栓.结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成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心内结构、心肌节段运动及心腔内血流状态及心功能的变化,探讨成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特异性及诊断价值.方法:以心尖四腔观、左室长轴观、短轴观为主进行多切面扫查,重点观察近1/3的左室心肌与心内膜.结果:2例受累心腔均见纵横交错呈网格样排列的粗大的肌小梁及深陷的小梁间隐窝,彩色血流显像可见心腔内有血流与隐窝相通.结论:超声诊断NLVM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以及时准确的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myocardium,NVM)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以提高临床及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二维、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疑似NVM患者进行多方位、多切面的探查,以获取其心脏形态、结构及血流信息改变特征。结果:二维显示:病变处心肌内外分为截然不同的两层,外层较薄,表现为回声较强的致密层,内层较厚,显示突出的肌小梁及深陷其间的隐窝,呈"蜂窝状",好发于左心室心尖部、侧壁。左心腔增大,可合并室壁隐窝或房室腔内血栓形成。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该处室壁运动幅度低平,收缩期室壁增厚率下降。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深陷于肌小梁间的隐窝内可见血流信息,并与心室腔相通。晚期患者受累心功能减低。结论:NVM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心动图在无明显症状阶段即可诊断,是诊断NVM的较可靠而简便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测量各心腔内径及心功能主要参数,分析二维、CDFI及频谱多普勒特点。结果:左、右心室腔内大量突出的肌小梁和深陷的小梁隐窝。以左室心尖部受累多见。病变部位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减低,可合并壁内血栓。彩色多普勒可录及心肌隐窝间隙内有血流与心腔相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NVM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4例NVM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多切面探查心脏,重点观察近心尖部的心室心肌与内膜,结合M型超声心动图及血流信息特征观察分析。结果受累节段室壁明显分为两层:心外膜侧薄而致密的心外膜层,心内膜侧厚而致密化不全的心内膜层,显示为心腔内较多突出的肌小梁和深陷其间的隐窝,彩色多普勒(CDFI)可见肌小梁间的隐窝内有血流信号与心腔相通。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减低等。结论NVM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心动图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超声心动图在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家系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家系的分析,了解该病在中国患者中的遗传规律及临床特点,以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患者及其亲属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对左心室长轴、左心室短轴、心尖四腔等多切面扫查。观察心肌、心内膜的组织结构和血流分布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表现,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结果:所有先证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受累心腔内有异常隆突、粗大的肌小梁,其间存在深陷的隐窝,心腔内血液与之相通,并伴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1例发生肺栓塞。在调查的4个家系中除1例为散发外,其余家系内均发现心肌病患者,其中1名亲属为肥厚型心肌病。结论:通过家系调查提示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有遗传性,但遗传规律尚不能明确,且本研究首次发现该病与肥厚型心肌病同时出现在一个家系中,其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心室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特征。方法7例心室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均采用东芝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2~4MHz。结果7例出现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未见栓塞。超声心动图均可见多发突入心室腔内的肌小梁和与心室腔交通深陷的小梁间隙。结论心室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肌病,临床可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是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超声特征,并与其他疾病鉴别。方法:收集我院自2004年10月~2008年5月间10例NV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10例NVM二维超声心动图均可见异常丰富的粗大肌小梁和肌小梁间深隐窝;②心内膜下非致密化心肌与心外膜下致密化心肌厚度比(N/C)大于2;③彩色多普勒肌小梁间深陷隐窝见低速血流信号充填,并与心腔相通。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NVM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致密化不全心肌病超声及临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致密化不全心肌病(NVM)无创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ACUSON512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2.5~6MHz,对8例NVM患者进行检查。结果:8例超声均见心室内有许多粗乱突起的肌小梁和深陷在小梁间隐窝,彩色血流显示隐窝内血流与心室腔交通,心肌收缩力减弱。其中双室型病变1例,左室型4例,右室型3例。合并各种心内畸形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的特征,并可作为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5.
林慧  吴强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532-53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限制型心肌病的准确性。方法对5例限制型心肌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限制型心肌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较明显,表现为心肌、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致密;房室瓣受累;室壁舒张运动受限。除1例误诊为缩窄性心包炎外,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均可作出正确诊断。结论超声对限制型心肌病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最终确诊则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ngenital coronary artery fistula,CCAF)心室瘘口的异常血流的特点及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在常规切面和特殊的心肌与心室的交界切面观察CCAF心室瘘口的结构及血流特点,分析总结漏入心室的CCAF的特点及诊断规律。结果 13例CCAF患者中,漏入左心室的6例,漏入右心室的5例,漏入双心室的2例。9例在常规切面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探及心室瘘口及瘘口异常血流;而13例CCAF患者均在心肌与心室交界切面发现心室内存在肌小梁,且瘘口异常血流由肌小梁间隙汇入心室。结论心肌与心室交界切面较常规切面可更有效的发现漏入心室的CCAF,提示本方法有助于减少CCAF患者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7.
王鹰  何爱珍 《华夏医学》2002,15(4):564-566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NV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室肌结构异常疾病。彩色多普勒提示增多紊乱的小梁间有血流与心腔相通,超声心动图是诊断NVM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结合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TDI)在评价婴幼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中的价值。方法: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组(EFE组)和正常对照组各31例。应用常规二维超声观察心室壁运动的幅度及心内膜回声强度变化,同时获取以下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ED),心内膜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及等容舒张时间(IVRT)。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获取心尖四腔切面二尖瓣环侧壁缘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Va)及舒张早晚期速度比值(Ve/Va)。结果:EFE患儿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室壁运动幅度明显减低;LVED、LAED及IVRT不同程度增大,LVEF、LVFS、E、Ve及Va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峰呈下降趋势,Ve/Va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能客观显示EFE心腔大小变化,心内膜厚度及瓣膜室壁活动情况,PW-TDI可较准确反映左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两者结合应用评价EFE较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孤立性心室肌致密化不全(INVM)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评价超声心动图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INVM患者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室肌各节段的组织结构和血流分布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表现,观察测量其受累节段非致密化心肌与致密化心肌的厚度,并计算两者比值。结果28例INVM患者二维超声显示受累的心室肌节段可见粗大的肌小梁及其间深陷的隐窝,彩色多普勒显示隐窝内血流缓慢,且与心腔相通。最常受累的节段为心尖段及侧壁、后壁、下壁的中间段。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显示INVM特征性的异常表现,并能对受累的节段作出准确的判断,是INVM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