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工”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舌形骨折25例,关节塌陷骨折10例。结果:3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足部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平定,优16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91.4%。结论: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足必须的,有严重骨质缺损者采用植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7例35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其中男22例,女5例;年龄17-58岁,平均32.5岁,左足12例,右足10例,双足5例。X线片示:B?hler角0°~15°者15足,〈0°者20足,按Sanders分类:Ⅱ型12足,Ⅲ型19足,Ⅳ型4足,予跟骨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植骨术。结果:35足经平均18个月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其中优(90-100分)27足,良(75~89分)5足,可(50~74分)2足,差(〈50分)1足,优良率为91.4岩(32/35)。结论: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可以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23例27足。按照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9足,Ⅲ型15足,Ⅳ型3足。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术前、术后,植骨与不植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6~48个月随访,平均28个月,术后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前BLhler角平均13.2°,距下关节面最大垂直移位5.0mm;术后Bhler角平均38.5°,距下关节面最大垂直移位0.3mm,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植骨与不植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皮瓣坏死1例,切口感染2例,采用Maryland评分,优良率88.9%,植骨与不植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尤其对Sanders Ⅱ型、Ⅲ型者,疗效最好,植骨与不植骨术后功能差异无显著性,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7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均为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型18例、Ⅲ型9例.6例(22.2%)发生切口处皮缘坏死;Bohler角术前平均7.5°,术后平均27.54°.20例获平均16.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无活动受限和影响穿鞋主诉.结论 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共36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侧位C臂监测Bohler角及Gissane角,并于术后6周、1年分别摄片观测Bohler角及Gissane角恢复情况。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定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0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优22足,良8足,可6足,优良率达83.3%。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辽宁省北票市中医院骨科于2010-05—2014-11对24例跟骨骨折患者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7~32个月,平均时间13个月。24例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钢板螺钉松动0例,皮缘坏死2例,其中1例经换药后愈合,另一例皮缘坏死钢板外露经行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手术后愈合。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须规范操作,否则发生皮肤坏死感染、骨和钢板外露概率会增高。  相似文献   

7.
王万骥 《临床医学》2013,33(8):71-72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0例患者(30足)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经13~24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未见钢板螺钉折断,依据术后Maryland功能评分标准对足部进行评判:优8例,良16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0%.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安全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28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住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并给予安全有效的康复护理.结果: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本组优12足,良11足,可4足,差1足,优良率达82.14%.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而安全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是恢复跟骨功能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诸葛军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0):1078-1079
跟骨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创伤,跟骨骨折波及跟距关节面,治疗不当会遗留创伤性关节炎及后遗扁平足,将来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本院2004年2月至2008年10月对4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并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跟骨为足部最大的跗骨,而跟骨骨折在足部骨折中也较为常见,占跗骨骨折的60%~65%, 占全身骨折的2%[1].跟骨骨折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多由于瞬间强大暴力造成,而且致残率较高,并发症多,对其治疗尚存在争议[2].本院2003年~2008年对18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足功能恢复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皮肤坏死裂开的原因。方法对31例(36足)跟骨骨折行足部外侧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有6足发生了术后切口皮肤的坏死裂开(占16.67%)。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术行外侧切口造成术后皮肤坏死的主要原因可与其局部固有的解剖特点有关。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谨慎的手术操作及良好的术后管理可以降低其发生率,但难以完全避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总结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对36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13例,横形伴后壁骨折9例,"T"形骨折6例,后柱伴后壁骨折6例,前柱伴后壁骨折2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6例患者获访,复位优良率91.6%。临床疗效评定优良率为80.5%。术后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各2例,脂肪液化、股骨头坏死各1例,无手术死亡及骨不愈合发生。结论对于复杂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入路,以及术中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是治疗的关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体会,为提高手术疗效、改进手术方法提供借鉴。方法对29例(36足)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AO跟骨钢板内固定,疗效评价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结果29例(36足)均获随访12。36个月,患者足功能优良27例(32足),总优良率88.89%。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桡骨小头粉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对Ⅱ、Ⅲ型桡骨小头粉碎骨折(因考虑合并损伤对临床疗效影响巨大,本研究只选择简单型单纯桡骨小头骨折病例)利用克氏针固定22例,微型螺钉固定19例,微型钢板固定6例,通过随访对病人的肘、腕关节的疼痛、运动、肌力、X线表现,以及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不同内固定组病例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8年(平均4.1年),Morrey评分平均93.8分,优良率91.67%,VAS评分平均22.13分,肘携带角均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腕关节炎;螺钉组与克氏针组比较:螺钉组VAS评分平均23.03分,克氏针组平均21.75,两组比较P=0.08〉0.05,无统计学意义;Morrey评分螺钉组平均96.08分,克氏针组93.72,两组比较P=0.044〈0.05,有统计学意义;螺钉组在肌力、肘关节活动度上比较均优于克氏针组(P均〈0.05)。结论桡骨小头粉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微型螺钉固定优于克氏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窥镜技术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中的应用。方法34例(37侧)下颌角骨折患者中,22侧单线不利型骨折,13侧复杂性骨折,2侧粉碎性骨折。术中经LI内入路,在内窥镜监视下复位移位的骨折段,并在外斜线上方和采用穿刺套管或侧壁电钻在下颌下缘处固定一个小型钛板。结果34例(37侧)下颌角骨折,在内窥镜辅助下完成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术后除粉碎性骨折外,所有患者均实现解剖复位。术后复查与随访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无并发症。结论经口内入路内窥镜辅助手术复位和小型钛板两板固定临床可用于沿外斜线单板固定稳定性不足的下颌角骨折,如不利型的单线骨折、复杂性骨折、具有严重移位的骨折等;该手术方式具有微创和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 目的:探讨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6例采用经皮螺钉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术后护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16.6个月;术后跟骨长宽高度和关节面均得到恢复,依据AOFAS后足功能评分,优良率:100%。结论:加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术后综合护理,有利于跟骨骨折的愈合和踝足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复合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48例骨盆骨折。男32例,女16例,平均38岁。Tile骨盆骨折分型:B1型11例,B2型13例,B3型5例;C1型9例,C2型6例,C3型4例。采用重建钢板前环及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环采用骶骨钉或骶骨棒等稳定骨盆后环的解剖结构,或者联合应用。结果48例中46例恢复行走功能,无下肢不等长,骨盆畸形基本纠正。结论根据骨折分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器械,手术固定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保守及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情况,探讨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12例,手术治疗76例。所有患者同步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结果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31个月。无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4例出现髋内翻。髋关节功能评定(HarrisHip Score)优良率为86.4%。结论要根据不同的适应证及术者的经验,准确预测髋部骨折的手术风险,从而合理地制定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正  王瑞平  俞家华 《临床医学》2010,30(10):17-18
目的探讨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单纯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共48例。所有患者术前CT检查示椎管占位率均〉50%,但无明显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通过影像学及社会功能来综合评估疗效。结果术后Cobb’s角平均降低17.9°,椎体平均高度接近正常的90.4%,椎管占位平均〈10.9%。平均随访25(12~31)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绝大多数患者恢复工作能力。结论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无明显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无需减压即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Cobb’s角和椎管容积,是临床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年来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技术已成为修复下肢骨折尤其是下肢复杂型骨折一种可选择的方法,其优势就在于可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不破坏骨质的营养供应血管。但目前对于修复胫骨远端骨折采用何种方法仍没有统一标准。目的:对比观察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60例胫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其中35例接受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25例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通过对软组织进行评分来确定明确的手术时间,术中注意对骨折处软组织的保护并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内固定。内固定后指导患者积极的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临床随访,定期进行X射线复查。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功能恢复等指标对比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内固定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组在治疗 A 型骨折的愈合时间方面与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组没有明显差异,B、C型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后者。提示应用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胫骨骨折,尤其是胫骨远端复杂型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