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植生拉乌尔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例植生拉乌尔菌致血流感染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植生拉乌尔菌”为主题词检索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Raoultella planticola”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6月30日。结合收集的国内外发表的植生拉乌尔菌感染的文献报道,分析发生该病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感染部位、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该例患者为41岁中年男性,患有胸腺神经内分泌瘤(正在接受化疗)、2型糖尿病、4个月前曾行埋入式椎管内镇痛药物输注港植入术,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均提示 “植生拉乌尔菌”生长,经美罗培南、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脑脊液培养未见该菌再生长。植生拉乌尔菌感染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各年龄段均可受影响,文献报道的67例患者平均年龄53岁(1月龄~92岁),多有基础疾病或相关诱因。植生拉乌尔菌感染可累及全身各部位。抗菌药物治疗以 β 内酰胺类为主,占80.6%(54/67)。总体预后良好,治愈率达88.1%(59/67)。结论 植生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植生拉乌尔菌临床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植生拉乌尔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分析菌株药敏实验结果。结果植生拉乌尔菌感染患者在儿科、内分泌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重症医学科、骨科、神经外科的分布构成比分别为53.1%、9.4%、6.3%、6.3%、6.3%、6.3%。植生拉乌尔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替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1%、3.2%、3.2%、6.2%、6.2%、6.5%,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94.7%。结论植生拉乌尔菌感染好发于儿科患者,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尚低,可根据患者状况及感染部位选择最佳药物。  相似文献   

3.
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属细菌qnr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qnr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 应(PCR)对227株大肠埃希菌和36株克雷伯菌属细菌进行qnr基因检测。药敏检测分别采用K B法、break point法。结果 227株大肠埃希菌和36株克雷伯菌属细菌中有6株细菌检出qnr基因(2株大肠埃希菌、1株产 酸克雷伯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酸克雷伯菌为突变株,已在基因库注册,授权号:AY675584。6株qnr 基因阳性菌株均为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且多重耐药菌株。结论 qnr基因阳性菌株有严重的多重耐药 性,我院克雷伯菌属细菌中qnr基因的携带率高于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4.
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属细菌qnr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qnr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27株大肠埃希菌和36株克雷伯菌属细菌进行qnr基因检测。药敏检测分别采用K—B法、breakpoint法。结果227株大肠埃希菌和36株克雷伯菌属细菌中有6株细菌检出qnr基因(2株大肠埃希菌、1株产酸克雷伯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酸克雷伯菌为突变株,已在基因库注册,授权号:AY675584。6株qnr基因阳性菌株均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且多重耐药菌株。结论qnr基因阳性菌株有严重的多重耐药性,我院克雷伯菌属细菌中qnr基因的携带率高于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oqxAB基因的流行情况和传播。方法收集72株大肠埃希菌和4u株肺炎克雷伯菌。用PCR扩增oqxAB基因,接合试验验证oqxAB是否存在于质粒上。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含oqxAB基因接合子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结果72株大肠埃希菌oqxA、oqxB和oqxAB基因阳性分别为15株(15/72)、4株(4/72)和7株(7/72),49株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株(4/49)、1株(1/49)和34株(34/49)。大肠埃希菌环丙沙旱敏感和耐药株中oqxAB基因阳性分别为2株(2/16)和5株(5/56),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8株(s/14)和26株(26/35)。含与不含oqxAB基因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PCR扩增产物序列与GenBank中oqxAB基因登录号AB601773.1和FJ975561.1符合率均为99%。大肠埃希菌质粒接合试验中有4株接合成功,环丙沙星对接合子MIC为0.25~0.5mg/I。,较受体菌提高31~62倍。环丙沙星对接合子MPC为8~16mg/L,较受体菌353高32倍。肺炎克雷伯菌质粒接合没有成功。环丙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MIC≤(0.0625mg/L,无沦是否含oqxAB基因,MPC为0.25~0.5mg/L;但MIC为0.25~0.5mg/L时,无沦是否含oqxAid基因,MPC为2~16mg/L。结论oqxcAB基因存在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该基因在大肠埃希菌通过质粒传播,oqxAB基因在环丙沙星耐药和敏感株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其介导细菌对环丙沙星是低水平耐药。含oqxAB基因的接合子在喹诺酮类压力选择下能产生高水平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在环丙沙星压力下产生高水平耐药与oqxAB基因无关,而与其MIC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状况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和亚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16种相关耐药基因,并用DNA测序仪测序。结果120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率为44.2%(53株)。从5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TEM、SHV、CTX—M-1群、CTX—M-9群、OXA-1群、LEN、OKP和DHA8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5.5%、22.6%、18.9%、7.5%、11.3%、5.7%、3.8%和41.5%,其中2株菌同时检出6种B-内酰胺酶基因。基因测序证实为TEM-1、TEM-11、SHV-13、SHV.28、CTX—M-22、CTX—M-55、OXA-1和OKP-6等。结论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已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临床分离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即K-B法)测定51株产AmpC肺炎克雷伯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ampC和氨基糖苛修饰酶基因型。结果51株产AmpC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9.2%、66.7%、58.8%和43.1%,除亚胺培南外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在47.0%-100%;41株(80.3%)检出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携带率很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临床分离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即K-B法)测定51株产AmpC肺炎克雷伯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ampC和氨基糖苛修饰酶基因型。结果51株产AmpC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9.2%、66.7%、58.8%和43.1%,除亚胺培南外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在47.0%-100%;41株(80.3%)检出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携带率很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 方法:用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冻融法提取β-内酰胺酶,三维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KPC酶;用PCR扩增TEM、SHV、CTX-M、PER、VEB、DHA、MIR/ACT、KPC、IMP、VIM、SPM、GIM和NDM-1基因,并对阳性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确定其基因型;REP-PCR检测分析其同源性。 结果: 4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其中2株菌对所有测试的抗菌药物均耐药;1株菌产金属酶,由IMP-4型金属酶基因编码;4株菌均产生DHA型AmpC酶,2株菌产CTX-M-14型ESBLs;1株菌产TEM-71型ESBLs,均经测序证实;未检测出SHV、PER、VEB、MIR/ACT、KPC、VIM、SPM、GIM和NDM-1基因型。REP-PCR显示4株菌属于3个不同的克隆型。 结论:本院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属于不同克隆型,产多种β-内酰胺酶(AmpC酶、ESBLs、金属酶),基因型为DHA、IMP-4、CTX-M-14、TEM-7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整合子介导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临床分离的135株大肠埃希菌和59株克雷伯菌进行Ⅰ型和Ⅱ型整合酶基因的检测。结果在135株大肠埃希菌和59株克雷伯菌中,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为50.4%,克雷伯菌产ESBLs率为37.3%,共检出105株细菌携带Ⅰ类整合酶基因,72株为大肠埃希菌,占53.33%(72/135),33株肺炎克雷伯菌,占55.93%(33/59);其中携带Ⅱ类整合酶基因3株,全部为大肠埃希菌,此3株同时携带Ⅰ类整合酶基因并产ESBLs。结论Ⅰ类整合子在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分布广泛。整合子与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的耐药有关,即整合子阳性菌比整合子阴性菌更容易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1.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及其基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临术分离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分析其耐药表型,探讨其ESBLs基因类别。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对364株大肠埃希菌和71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产ESBLs菌株初筛试验,并用双纸片确证试验和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产ESBLs菌株确证。按照NCCLS文件标准,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产ESBLs株21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用PCR方法扩增168株ESBLs表型阳性菌中blaTEM-1、blaSHV-1、CTX-M-1组、TOHO-1组等4种基因。结果(1)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6.7%和32.4%。(2)产ESBLs菌对青霉素类100%耐药;对第1、2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达85%~100%;对除头孢他定以外的第3代头孢菌素,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为80%以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为65%~75%以上;产ESBLs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75%~8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80%~90%、庆大霉素耐药率为50%~75%;产ESBLs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亚胺培南有较好的敏感性(80%~90%以上)。(3)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blaTEM-1、blasSHV-1、CTX-M-1组等3种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93.9%、7.4%和53.4%。51.4%的菌株同时携带2种耐药基因,2.7%的菌株同时携带3种耐药基因。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blatTEM-1、blaSHV-1、CTX-M-1组等3种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50.0%、95.0%和20.0%。同时携带2种耐药基因的菌株占35.0%,同时携带3种耐药基因的菌株占15.0%。两种细菌中均未检出TOHO-1组基因。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较高,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产ESBLs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远高于头孢他定,且多数菌株对青霉素类,第1、2、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甙类等抗生素呈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以TEM型和CTX-M型基因为主。肺炎克雷伯菌以SHV型基因为主,同时存在TEM型和CTX-M型基因。  相似文献   

12.
一个新qnr基因亚型的克隆表达及其多重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1株临床分离产酸克雷伯菌中qnr基因新亚型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多重耐药机制。方法克隆表达qnr新亚型基因,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和Ⅰ类整合酶基因的存在情况。结果qnr基因转化子对常见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受体菌下降3—25倍,但耐药水平低于临床分离菌株4—256倍。在产酸克雷伯菌中同时检出KLUC-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TEM-1型和OXA-30型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qnr基因可以轻度增加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携带qnr基因的临床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中国CHINET克雷伯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CHINET耐药监测网所属1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并按CLSI 2012年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收集15所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8 772株、产酸克雷伯菌804株、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43株及其他克雷伯菌属2株。82.8%菌株(7 963/9 621)分离自住院患者,54.9%菌株(5 285/9 621)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儿童(17岁以下)来源的克雷伯菌属占16.3%(1 564/9 62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9%、10.8%和12.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4.1%和17.0%。所有15所医院均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或厄他培南)耐药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945株,产酸克雷伯菌45株。结论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较低耐药性,按CLSI 2012年新标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离率已达10.3%,且耐药株仍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及基因型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用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临床标本中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用TEM、SHV和CTX-M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鉴定其基因型。结果 66%的菌株为TEM基因型,14%的菌株为SHV基因型,10%的菌株为CTX-M型。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基因型分布以TEM基因型为主,部分菌株为SHV、CTX-M型。同一菌株内可以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5.
陈素菜  沈丽珍 《疾病监测》2019,34(2):158-161
目的探讨肝脓肿患者中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微生物学特征、荚膜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情况。 比较肝脓肿患者中不同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 — 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65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拉丝试验确定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102株。 将菌株分为高毒力组和普通组进行研究。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血清荚膜进行分型及毒力基因rmpA检测,用VITEK-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脓肿患者中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社区获得性感染率更高,83.33%感染的患者没有基础疾病。 81.60%肝脓肿病例由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株引起,具有高黏液表型,荚膜分型以血清K-1,K-2型为主,携带rmpA基因。普通肺炎克雷伯菌以无黏液为主,荚膜分型为非血清K-1,K-2型为主,极少数携带rmpA基因。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对10种常见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 共发现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未发现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结论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具有高黏液性、以K-1,K-2血清型为主,在免疫力正常患者的社区获得性感染中出现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的严重感染,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 检出3株产ESBLs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其耐药性有上升趋势,临床需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同源性及其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对6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浓度梯度法药敏试验、接合试验、β内酰胺酶等电聚焦电泳(IEF)、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克隆测序。结果:6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其耐药表型、PFGE的条带及位置一致。6株细菌的接合子均有等电点(pIs)5.4,7.7,8.0,8.2和8.4的条带,pI7.7的条带能被氯唑西林抑帛,其他条带则能被克拉维酸抑帛。PCR扩增接合子TEM、SHV和CTX-M-1基因呈阳性反应,克隆测序分别为TEM-1、SHV-12和一新型β内酰胺酶CTX-M-22。结论:6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携带多个耐药基因并在ICU中引起一次小的医院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革兰阴性杆菌的质粒ampC基因,了解该基因在我院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头孢西丁初筛试验筛选出符合头孢菌素酶(AmpC)表型筛选条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共50株,通过热裂解法进行DNA抽提,采用6组ampC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分PCR产物,进一步DNA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50株试验菌中有8株为阳性,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5株,大肠埃希菌3株,基因型为CIT型1株,DHA型4株,EBC型3株。结论我院质粒介导ampC基因型主要为DHA型、EBC型和CIT型。多重PCR是特异性高、简便检测质粒ampC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植生克雷伯菌是克雷伯菌属的一个种,它存在于植物、水、木屑、纸浆中,临床上曾从尿液、创面标本中检出,但引起肺部感染的报道较少见。我院1996年4月和8月分别从2名肿瘤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出此菌,以敏感抗生素治疗后,肺部炎症吸收,痰培养构转阴性。一、细菌学特征痰液接种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qnr在儿科临床分离产ESBLs或AmpC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情况与分布特点。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抗生素MIC;PCR检测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qnrA、qnrB和qnrS及相应ESBLs和AmpC酶基因;接合试验检测qnr基因是否可通过质粒转移;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检测qnr阳性菌株的同源性。结果702株儿科临床分离产ESBLs或AmpC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含qnr基因菌株99株(14.1%),其中qnrA、qnrB和qnrS的检出率分别为1.1%(8株)、4.0%(28株)和9.5%(67株),其中3株菌同时含有qnrA和qnrB,1株含qnrB和qnrS。在99株qnr阳性菌株中,有88株(88.9%)检测到至少1种bla基因。20株qnr阳性菌株通过接合试验传递成功。相对于受体菌,接合子对环丙沙星的MIC提高了2~125倍。ERIC—PCR显示99株qnr阳性菌株有不同的DNA条带,提示其可能属于不同的克隆株。结论在702株儿科临床分离产ESBLs或AmpC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qnr携带率为(14.1%),qnrS为最流行的亚型。88.9%的qnr阳性株携带1种或1种以上bla基因。  相似文献   

20.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由质粒基因编码,通过转导和转化在细菌间扩散,水解含甲氧亚氨基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及单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ESBLs多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其中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最为常见。为了解嘉兴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率和耐药率,本次研究对临床分离的121株大肠埃希菌和101株肺炎克雷伯菌菌株标本中进行了ESBLs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