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是以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为基础的纤维束重建技术,其主要原理是根据各个体素中水分子的主要弥散方向,判断最小弥散阻抗的传导路径,达到重建白质纤维通路的目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是目前显示活体脑白质结构的唯一方法[1],该方法能够高度可重复地重建出与解剖结构一致的白质结构.  相似文献   

2.
带状灰质异位的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观察带状灰质异位脑白质异常分布情况,探讨异位灰质的神经病理机制以及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对1例癫痫症状的带状灰质异位患者进行白质束描绘,观察其不同灰、白质的分布情况,并和1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很好地描绘了白质束结构。整体观察发现带状灰质异位患者脑白质整体结构紊乱,与正常人相比其联络弓状纤维稀疏、大部缺失,胼胝体纤维稀疏不整;局部分析发现内层灰质为主要的白质纤维发出处,而外层灰质仅发出细碎短小的纤维。结论对于带状灰质异位,异位的内层灰质不仅具有神经生理功能,并且可能起着主要作用,外层"正常"的灰质由于脑结构紊乱而丧失主要功能地位;灰质结构的紊乱导致白质纤维结构的缺失;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带状灰质异位的神经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3.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观察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内囊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探讨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于入院时采用Brunnstrom评分法对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应用日本东京大学的Volume-one 1.72下的Dtv.Ⅱ.R2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成像,比较观察双侧内囊白质纤维束形态.结果 健侧内囊白质纤维束解剖形态与正常人大致相吻合,患侧内囊白质纤维束则受血肿的侵犯,表现为受压、移位、不同程度的破坏;患侧皮质脊髓束受损级别和患肢肌力有明显相关性(r's=-0.8911,P<0.05).结论 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了解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内囊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这有助于临床医生全面掌握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不同区域脑白质损害与轻度认知功能(MCI)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我院的住院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MCI组34例,认知功能正常组22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检查,完成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测。通过头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对不同脑区白质纤维进行部分各向异性(FA)值测量。结果 MCI组患者与认知功能正常组相比,右侧额叶FA值(0.335±0.068)、左侧颞叶白质FA值(0.391±0.032)及胼胝体膝部FA值(0.658±0.053)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FA值和MMSE、Mo CA量表中各认知域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右侧额叶白质FA值与注意与计算力呈正相关,左侧颞叶白质和胼胝体膝部FA值与记忆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 MCI患者注意与计算力的障碍可能与右侧额叶白质损害有关,而左侧颞叶白质及胼胝体膝部白质的损害可能导致早期的记忆障碍。DTI可能成为超早期识别与诊断MCI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颞叶癫癎(TLE)作为常见的一类局限性癫癎,了解其颅内病灶至关重要。MR弥散张量成像是一种水弥散成像技术,能够反映白质纤维的解剖和病理过程。本文介绍了TLE在弥散张量成像中的影像学表现:TLE患者病灶侧海马,与致癎灶相关连接结构如穹窿、扣带回、胼胝体和额颞叶联系纤维在弥散张量成像中均有异常信号,另外在双侧丘脑、额枕叶、双侧小脑亦有异常信号发现。TLE患者颅内各类白质纤维的信号异常与患者的某些认知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8例急性期情况稳定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应用日本东京大学的Volume-one1.72和Diffusion Ten-sor Visualizer(dTV)软件进行三维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观察以内囊为主的白质纤维束的压迫、推移、破坏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并行内囊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可清楚看到内囊白质纤维束受血肿压迫、推移、破坏情况,由患侧内囊追踪到的相对纤维束条目数少于健侧内囊(P<0.005)。结论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可以清楚显示高血压脑出血后内囊白质纤维束的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额叶癫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相关脑区及病理改变,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32例成人额叶癫患者和75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进行神经心理检查,并对18例常规影像无病灶的额叶癫患者和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及统计分析。结果额叶癫患者组语义流畅性明显差于对照组,数字广度测验得分和90min正确填写数字符号个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额叶癫患者右侧额叶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右侧外囊、尾状核和双侧丘脑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双侧内囊前肢、左侧外囊、左枕叶皮质下白质FA值与语义流畅性呈正相关。左侧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和丘脑MD值与MMSE呈负相关;双侧内囊前肢、左侧外囊、额叶、枕叶相应白质内FA值与MMSE呈正相关。结论DTI显示额叶癫患者右侧额叶MD值明显增高、右侧外囊、尾状核和双侧丘脑的FA值明显减低,提示额叶癫患者在上述区域可能存在细微病理改变,执行功能可能超出前额叶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额叶癫痫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相关脑区及病理改变,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32例成人额叶癫痫患者和75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进行神经心理检查,并对18例常规影像无病灶的额叶癫痫患者和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及统计分析。结果额叶癫痫患者组语义流畅性明显差于对照组,数字广度测验得分和90min正确填写数字符号个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额叶癫痫患者右侧额叶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右侧外囊、尾状核和双侧丘脑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双侧内囊前肢、左侧外囊、左枕叶皮质下白质FA值与语义流畅性呈正相关。左侧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和丘脑MD值与MMSE呈负相关;双侧内囊前肢、左侧外囊、额叶、枕叶相应白质内FA值与MMSE呈正相关。结论DTI显示额叶癫疴患者右侧额叶MD值明显增高、右侧外囊、尾状核和双侧丘脑的FA值明显减低,提示额叶癫痫患者在上述区域可能存在细微病理改变,执行功能可能超出前额叶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19例经病理证实胶质瘤的患者术前进行弥散张量成像,观察白质纤维束与肿瘤的关系,测量肿瘤实质区和周边水肿区的FA值。结果颅内胶质瘤所致白质纤维异常有三种基本改变:移位、浸润和破坏。19例中10例移位伴破坏,5例单纯浸润,4例浸润伴破坏;肿瘤的实质区和周边水肿区的FA值与对侧大脑白质FA值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肿瘤的实质区和周边水肿区FA值之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显示胶质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FA值不能区分肿瘤实质与周边水肿区。  相似文献   

10.
纤维束示踪成像导航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组织中水分子随机运动的一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弥散i量成像进行的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可以显示脑内主要白质纤维束的走行、方向及病理改变等信息,是目前唯一能够活1绘制人类白质纤维束的方法,将其应用于神经导航系统可使外科医生在术前计划和术中参考白质纤维束的因素而使手:更加安全有效,再结合术中实时电生理监测等技术手段,可显著改善神经外科手术中脑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较新的成像技术,主要用于评估影响脑白质尤其是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疾病,是当前惟一的一种能有效观察和追踪脑白质纤维束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该技术可定量分析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弥散特征,直观显示颅内病变与白质纤维之间的关系,为诊断疾病和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的信息。本文就DTI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不同联络纤维感兴趣区弥散张量参数改变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SIVD患者和40例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采用测定感兴趣区弥散张量参数的方法,比较其纤维束完整性差异及与神经心理学量表的关系。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双侧下额枕束、双侧扣带束、左侧上纵束和胼胝体膝部的FA值显著下降及ADC值显著升高;(2)双侧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FA值与MMSE及Mo C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3)双侧海马区、双侧扣带束的FA值与MMSE评分呈明显正相关。结论不同脑区的弥散张量参数变化特点有助于SI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3.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是一种白质纤维束成像的无创新技术,不仅可在大体解剖结构上显示白质纤维与胶质瘤的关系,而且可在显微结构水平反映胶质瘤细胞对白质纤维的侵袭破坏程度。本文就DTI在评价胶质瘤侵袭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额叶白质损害的DTI与临床执行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别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rontal assessment battery,FAB)评价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额叶白质损害与执行功能,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对15例AD组和15例对照组应用FAB测得评分,并且进行DTI扫描,测量额叶白质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半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两组额叶白质区域的FA值和ADC值及FAB评分进行比较,并评价额叶白质的FA值和ADC值与临床执行功能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AD患者FAB值及额叶白质FA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额叶白质FA值与FAB值呈正相关(r=0.678,P=0.003).结论 FAB能够实用且有效的检测AD患者额叶执行功能的改变,FA值可反映AD患者额叶白质受损程度及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胶质瘤浸润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1]。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是一种脑功能成像新技术,它借助水分子弥散信息,可无创地反映胶质瘤对白质纤维侵蚀破坏的情况,并能量化不同区域白质受损的程度,对界定胶质瘤浸润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DTI各项定量参数在评价胶质瘤浸润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情感障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的一种新技术。它可以对活体脑组织进行水分子扩散测量和成像,无创跟踪脑内纤维束,描绘白质的结构,探测白质纤维微观结构的异常改变。本文主要就DTI在情感障碍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颅内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波谱、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是目前常用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磁共振波谱反映了肿瘤的代谢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可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和皮质下白质纤维束,有助于功能区肿瘤手术和放疗计划的制定.减少术后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应用各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并将其与导航手术等新的治疗方法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颅内肿瘤诊治水平,成为今后该领域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脑膜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脑膜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iemens Sonata 1.5T型磁共振扫描仪对其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比较良性脑膜瘤、恶性脑膜瘤内不同部位及组间相应部位ADC值、FA值。结果Ⅰ级脑膜瘤患者中脑膜上皮细胞型10例,纤维型7例,沙粒体型2例,过渡型3例,微囊型1例,化生型1例,血管瘤型1例;良性脑膜瘤瘤周水肿ADC值高于肿瘤实质及瘤周白质,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脑膜瘤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及瘤周水肿,其中瘤周白质FA值与肿瘤实质FA值比较和瘤周白质FA值与瘤周水肿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脑膜瘤与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及瘤周白质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用于诊断脑膜瘤的恶性程度,在区别脑膜瘤的具体部位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MRI正常的额叶癫痢患者与运动相关白质是否存在隐匿性病变。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6例MRI正常的额叶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定量测量额叶皮层下白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内囊前肢和后肢及外囊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正常的额叶癫痴患者额叶皮层下白质、胼胝体膝部区域的DCavg值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皮层下白质的FA值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胼胝体膝部的FA与正常人无差异。结论MRI正常的额叶癫痫患者存在额叶隐匿性损害DTI为发现致痢灶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在常规MR和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走行,观察大脑白质的结构特性[1,2]。其在精神障碍中应用前景广阔,可揭示精神分裂症的脑白质微细神经纤维束变化,为进一步探明其可能的神经病理生理学基础提供依据。1DTI简介弥散反映水分子的随机运动,即布郎运动。在这一运动模式中,水分子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弥散阻力相等。但在生物体内,弥散主要受脑白质的结构特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包括联络纤维、联合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