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增强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采集(e-THRIVE)检查对肝癌供血血管显示技术方法及价值.方法 41例肝癌患者进行肝脏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检查,增强扫描使用e-THRIVE技术进行横轴位动态容积扫描,造影剂应用钆喷酸葡胺,用量为1.0 mmol/kg体重,注射速率为2.5 mml/s,肝动脉期两次连续扫描,对扫描横轴位原始图像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并剔除两侧上肢血管、心脏及两侧肺动脉血管影,多角度旋转观察腹部血管图像,了解肝癌供血血管显示的情况,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41例肝癌病灶全部清晰显示,32例患者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图像可显示肝动脉血管整体效果,并可显示肿瘤血管增粗、变形、移位征象,其中显示变异血管供血7(7/8)例,寄生血管供血9(9/12)例.结论 e-THRIVE增强技术不但能对肝癌定性检查,在适量的造影剂用量、注射速率,动脉期两次扫描及患者良好屏气配合的情况下能很好显示规则供血及变异供血的肿瘤血管,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对存在寄生供血的血管显示一般.  相似文献   

2.
胡慧  单秀红  周月圆 《肝脏》2014,(11):836-838
目的:探讨256排CT三期扫描及三维血管成像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随机选择105例,给予256排CT三期扫描及三维血管成像重建,并与同期行肝动脉DSA的5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动脉期 MSCTA可以良好的显示出腹腔干及其主要分支、肝动脉解剖变异,VR对血管的立体显示效果优于 MIP ,但在肝内动脉显示方面存在差异。MIP和VR法检查在供血动脉显示方面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血管显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肝动脉3级以下分支以及肿瘤供血动脉和肿瘤血管方面,MIP 与DSA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显示4级以上分支方面, DSA优于 MIP,且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静脉4级以上分支显示方面,MIP 和VR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56排CT三期扫描及三维血管成像重建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能量图(CDE)对肝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0例肝癌和30例血管瘤及10例肝腺瘤样增生结节患者进行了CDE、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结果:40例肝癌患者其瘤体内3种方法血流检出率分别为:CDFI45%,CDE85%,DSA80%;30例肝血管瘤患者其瘤体内血流检出率分别为:CDFI30%,CDE80%,DSA70%;10例肝腺瘤样增生结节患者其增生结节内血流检出率为:CDE40%,CDFI和DSA无1例显示动脉供血。肝癌动脉肿瘤输入血管检出率为85%,门静脉肿瘤输入血管检出率为45%;肝血管瘤、肝腺瘤样增生结节门静脉肿瘤输入血管检出率为60%,无动脉肿瘤输入血管,CDE较CDFI在瘤体内血流检出上更灵敏。结论:动脉肿瘤输入血管检出率对鉴别肝癌与肝血管瘤、肝腺瘤样增生结节有一定的意义。彩色多谱勒能量图对肝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巨块型肝癌伴后腹膜侵犯病变的滋养动脉血供来源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特点,探索完全性阻塞肿瘤血液供应的方法.方法 对75例巨块型肝癌伴后腹膜侵犯病变的患者通过肝动脉途径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并行完全性化学治疗栓塞术,对其病变区的碘油沉积与CT或MRI的结果显示不符合者,找寻其潜在的肿瘤滋养动脉并行超选择性插管化学治疗栓塞术,术后行CT或MRI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75例巨块型肝癌后腹膜侵犯病变患者首次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术前发现14例分支供血,经1~4次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治疗后发现61例分支供血.后腹膜病变大部分或全部由肝外侧支动脉滋养的患者分别为24例、51例.后腹膜病变滋养动脉为右侧膈下动脉后支48例,为右侧肾上腺动脉25例,为右侧第1腰动脉2例.超选择性肿瘤滋养动脉插管成功75例.栓塞术后3~6个月CT复查,病变区碘油完全充填72例、大部分充填3例,病变明显缩小、缩小、变化不明显分别为55例、15例、5例.术后6、12、24、36个月生存人数分别为68、61、37、30例.结论 超选择性插管行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肿瘤滋养动脉完全性充填栓塞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左膈下动脉(LIP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做L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22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LIPA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节型20例,巨块型2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常规做腹腔动脉-肝动脉及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或PVA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灶位于肝左叶18例(81.8%):7例位于S3,7例位于S2,4例位于S4.病灶位于肝右叶(S5)4例(18.2%).22例患者左膈下动脉TACE全部成功.9例进行LIPA化疗栓塞时发现肝动脉完全阻塞.2例术后发生左下肺叶盘状肺不张和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LIPA参与肝癌供血多见于多次行TACE的病人并且肿块位于肝左叶.栓塞左膈下动脉的安全性很高,并发症少且多为自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胃周血管成像在胃癌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02/2015-02云南省肿瘤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解放军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做好扫描前准备工作,进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胃周血管成像.观察患者胃直接供血动脉显示情况、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 I P)T h i n重建观察L G V显示及汇入情况、MIP Thin重建观察肿瘤血供情况.结果:MSCT胃周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胃主要供血动脉来源、变异等情况.80例患者中,LGV显示78例(97.50%),汇入门静脉36例(45.00%),汇入脾静脉26例(32.50%),汇入门脾角16例(20.00%).MIP Thin重建能够清晰显示胃左静脉汇入点.MIP Thin重建能够清晰显示肿瘤供血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胃周血管成像在胃癌微创治疗中的应用较高,能够清晰显示胃主要供血动脉来源、变异等情况,MIP Thin重建能够清晰显示胃左静脉汇入点.MIP Thin重建能够清晰显示肿瘤供血情况.  相似文献   

7.
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DSA影象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肝癌中肝动-静脉瘘的发病率、分型、发生部位以及与肝癌类型、肿瘤血供和门脉高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110例合并肝动-静脉瘘的肝癌患者.均经DSA检查证实.其中男102例,女8例,年龄27岁~70岁,平均48.5岁.原发性肝癌103例,转移性肝癌7例.结果①肝癌中肝动-静脉瘘平均发生率为18.86%.②肝动-静脉瘘多发于多血供、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多血供明显多于中血供(P<0.05,x2=5.83).巨块型明显多于弥漫型(P<0.05,x2=6.09).③肝动-静脉瘘中单纯型103例,占93.63%,复杂型7例.单纯型明显多于复杂型(P<0.01,x2=55.78).④按发生部位分型:周围型95例(86.36%),中央型15例(13.63%).周围型明显多于中央型(P<0.05,x2=6.05).⑤纤维内镜对食管静脉曲张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上消化道钡餐检查(P<0.01,U=4.08).结论肝动-静脉瘘在肝癌中的发生率较高,常提示病变的严重程度,可能是中晚期肝癌门脉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DSA检查可及时发现并指导治疗,应做为合并门脉高压肝癌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观察肝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并探讨其影像学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00例患者行腹部CTA检查,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重建,结合横断面观察肝动脉及分支的解剖变异。结果 400例受检者中肝动脉及分支均清晰显示,属于正常解剖学类型356例,占89.00%;肝动脉起源变异44例,占11.00%。其中30例(7.50%)肝动脉解剖变异属于Michels分型:MichelsⅡ型5例,占1.25%;MichelsⅢ型10例,占2.50%;MichelsⅤ型2例,占0.50%;MichelsⅥ型2例,占0.50%;MichelsⅧ型5例,占1.25%:MichelsⅨ型6例,占1.50%。另Miclels分型之外肝动脉起源变异14例,占3.50%;其中两种及多种血管起源变异共存7例,占1.75%。结论 64排螺旋CTA能准确判断肝动脉及分支解剖变异,能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预后差,因此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效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提高肝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由于大部分血供丰富的病灶由肝动脉供血,因此理想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反映其血供特点,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小肝癌(直径≤3cm)的病灶检出率已经明显提高。本文将重点介绍小肝癌DSA、CT、MRI的诊断进展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0.
用经动脉门静脉造影法,对128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了癌肿侵入门静脉情况的观察分析。结果如下:(1)发生门静脉受侵者98例(76.6%);(2)巨块型肝癌较结节型肝癌易发生门静脉侵入,肝脏血管造影对此有鉴别意义;(3)治疗后门静脉癌肿块缩小者,抗癌药一次肝动脉内注射者为12.0%,TAE治疗者为20.0%,口服抗癌药者为16.0%;(4)癌肿侵入门静脉主干  相似文献   

11.
1.材料与方法:对355例经介入治疗的大肝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85例,女性70例,年龄25—80岁,肿瘤大小5—15cm,以单一巨块型为多 ;1250 mA数字减影 X光机; 4F RH超滑导管、3F微导管及相应超导丝。介入术中,首先对肝动脉途径肿瘤供血进行完全栓塞;再观察栓后的肿瘤轮廓是否与CT、MRI的影像相符。如不相符则提示非肝动脉途径的肿瘤供血存在;对于5 cm以上的肝癌,常规检查隔动脉、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以便找到开放的侧支动脉;对已作过介入治疗的大肝癌则常规找寻侧支动脉。 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术前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动脉栓塞术(TAE)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大咯血行TAE治疗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前CTA检查分析咯血,供血动脉的起源及数目,与TAE术中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并指导TAE治疗。结果 39例患者TAE术中,经DSA检查共发现78支咯血动脉,均成功栓塞,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术前CTA共发现73支可疑咯血动脉,检出总准确率为93.6%(73/78),TAE术前CTA的检出结果与术中DSA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P0.05,Kappa值为0.92),且其可能清晰显示异常动脉起源、开口位置、供血支气管动脉走形、内径、及远端异常分支的情况等;术前CTA可指导TAE术中导管选择,35例患者经术前CTA指导,一次性勾选目标血管成功;术后所有患者咯血即刻停止,随访1年,4例患者再次大咯血,再次接受介入治疗。结论术前CTA可直观、无创提供咯血供血动脉的起源及数目,可指导TAE手术,降低漏栓及复发咯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多层CT动态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元 《山东医药》2009,49(36):76-77
目的探讨肝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影像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肝癌的42例患者先行全肝CT平扫,其中32例先作病灶动脉期扫描,再作全肝静脉期扫描,最后进行病灶平衡期扫描。10例仅行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结果42例中28例为巨块型(66.7%),8例为结节型(19.0%),6例为弥漫型(14.0%)。32例中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病灶的显示率分别为85.5%、96.7%、90.6%、96.5%。结论螺旋多期扫描能获得肿瘤在各期增强征象,为肝癌的定性定量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4.
经肝动脉化疗对肝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入治疗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肿瘤大小、治疗方案及测定方法不尽相同,结果也存在差异。为此,我们对单纯行肝动脉化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中晚期肝癌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32—61岁,平均52岁。肿瘤大小3cm×5cm—12cm×14cm,平均5cm×8cm。结节型4例,弥漫型或巨块结节型13例。病程1—6个月。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5.
施行肝切除治疗中晚期肝癌110例,肝癌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AFP升高(60/89),超声扫描(80/81),同位素扫描(51/64),腹腔动脉造影(11/12),CT(7/10),并为肝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所证实。33例肿瘤为结节型,77例为巨块型,71例合并肝硬化。术中发现10例有静脉内癌栓。肝切除类型包括:右三叶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33例,右前叶及左内叶切除8例,右后叶切除4例,左半  相似文献   

16.
肝癌血供比较复杂。Kan等〔1〕认为原发性肝癌存在双重供血,中心以肝动脉供血为主,门静脉主要供养肿瘤浸润生长最活跃的边缘区。Wakabayashi等〔2〕认为,门静脉也参与了肝癌组织的血供,尤其是肿瘤的周边部分和较小的肿瘤结节。血供较小的癌结节、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的肝癌,小肝癌多以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癌滋养血管的变化与肺动脉栓塞及化疗药物灌注(TAE)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提高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的成功率,改善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AE术治疗的92例肝癌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资料,结合患者的生存期,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02例肝癌患者中,78例为规则型供血,14例肝癌滋养血管变异,肝癌滋养血管的变化与TAE术后生存期密切相关。[结论]正确认识原发性肝癌滋养血管的变化,对提高TAE术的疗效,前瞻性的预测TAE术后的生存期,规避治疗风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血供类型及其治疗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内血供类型及其对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0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行DSA检查,并对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供血动脉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进行分型,根据血供类型进行治疗。结果HCC的血供分为4种类型,即肝动脉瘘型、多血供型、中血供型、少血供型。对其中100例根据4种不同的血供类型采用不同介入治疗方法。①肝动脉瘘型:采用明胶海绵或弹簧圈封堵瘘口,灌注小剂量化疗药物后用超液化碘油栓塞(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瘤体内注射无水乙醇(PEI);②多血供型:经肝动脉行TACE联合PEI;③中血供型:经肝动脉灌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超液化碘油(UFL)栓塞及PEI;④少血供型:经肝动脉灌注CIK联合PEI。显效率分别为31.3%、54、1%、38.9%、44.8%,总有效率为76%。结论对HCC患者根据不同的血供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术式,可以弥补单一治疗方法的不足,可增强抗癌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05个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小肝癌(直径小于5cm)的血管造影灵敏度和表现.75例患者,男64例,女11例,年龄30~70岁(平均56岁),共有105个肝癌病灶.除4例仅作腹腔动脉造影外,所有病人都作了肝总动脉或周围动脉分支的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进行组织学分级.分析血管造影表现时,肿瘤血管分别按异常、扭曲和/或扩张记录.血管增多是指比肿瘤血管细小的新生血管,常见于动脉相后期.在实质期,可见均匀、不均匀和结节状三种肿瘤染色表现.在105个肝癌灶中,86个经血管造影得以显示,发现率为82%.动脉相常显示肿瘤血管(70%)和血管增多(81%).在直径1~3cm的肿瘤中,76%以上见有血管增多,但仅54%可见肿瘤血管.小于1cm的肿瘤  相似文献   

20.
正常的肝脏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而进展期肝细胞癌(HCC)仅由肝动脉供血。因此在血管造影时进展期或大HCC通常表现为血管增多,有报道肌动蛋白阳性的动脉大多见于进展期HCC,而肌动蛋白阳性的小动脉不出现于HCC病人的非肿瘤区,这可导致血管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