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徐汇区6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实施康复护理,主要手段有认知干预、康复训练、社会支持等,于护理前后采用MG标准评估服药依从性、SANS量表评估阴性症状、NOSIE量表评估护理效果、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护理1年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高于护理前,注意障碍、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等SAN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社会兴趣、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等NOSIE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年后,患者的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82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均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NOSIE、ITAQ评分和服药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可增加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从性干预护理模式对于精神分裂症(SCH)患者病耻感及自尊的影响。方法选择恢复期SC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予以依从性干预护理模式。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SSMI-C)、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及个人社会功能量表(PSP)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的SES、GWB、ITAQ及PSP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SSMI-C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从性干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SCH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其病耻感、自尊及幸福感,对于改善社会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恩情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促进的影响。方法将122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医院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感恩情绪教育4周。采用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AS)评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并对服药依从性、复发性进行评估。结果 1年后观察组较对照组(DAS)评分、复发率明显降低,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恩情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促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服药依从性及家庭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状况的影响。方法依据患者知情自愿原则,随机选取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我院自制服药依从性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 DAS)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家庭功能及精神残疾状况进行评估,并对服药依从性及家庭功能对患者精神残疾状况的影响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残疾程度得分(74.13±15.46)分,服药依从性得分(53.47±2.39)分以及家庭功能得分(4.68±2.37)分,对患者精神残疾状况影响的主效应显著;经简单效应分析,在固定家庭功能条件下,不同服药依从性患者精神残疾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等服药依从性水平上,不同家庭功能患者精神残疾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残疾状况受家庭功能及服药依从性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应以两者的交互关系为护理干预依据,从而达到有效减轻或改善患者精神残疾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87例免费服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程,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知力,服药依从性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的评定与分析。结果:服药依从者70.7%;病程>5年者依从性比≤5年者差;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组(包括氯氮平);自知力障碍重者依从性差;BPRS总分其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因子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SDSS及TESS(严重度)评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结论:提示患者文化程度高、社会支持系统好、药物不良反应小、有自知力者服药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社区管理对出院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6例按出院顺序交替分为研究组102例和对照组10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及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电子社区管理,观察1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Mom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服药依从性量表在入组时和1年后分别进行测评,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经电子社区管理1年后,研究组SCL-90各项评分(t=2.31~5.72)、MRSS各项评分(t=2.19~5.1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χ2=12.67,P0.01),复发率(28.43%)低于对照组(42.30%)(χ2=4.33,P0.05)。结论:电子社区管理能显著提高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及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内观疗法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内观疗法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内观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及治疗1年时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进行评定,并比较其服药依从性。观察1年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及1年时内观疗法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1年内复发率内观疗法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观疗法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抽取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例196例,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100例,常规护理组96例。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循证护理组则依据循证护理路径:确定影响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收集证据、评估证据、结合临床实际使用证据得出循证效果,即促进患者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多元性和个性化综合手段。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变化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分别在入组时和入组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依从性及病情改善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均<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运用于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过程中,可提高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UKU不良反应量表和服药态度量表(DAI)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对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并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筛选对依从性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12个月时,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精神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婚姻与依从性有关(P0.05或P0.01)。治疗6个月时,DAI总分较基线时升高(P0.01),治疗12个月,DAI总分较治疗6个月时下降(P0.01)。结论: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支持好、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较小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依从性较好;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齐拉西酮抗精神病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干预措施,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生活质量,同时比较2组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各项指标、复发率和再入院率。结果 2组患者入组时PANSS评分、GQOLI-74评分和代谢指标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2组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异常比例均降低,其中干预组各项指标异常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6个月内干预组复发率10.00%(5例),再住院率8.00%(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6.00%(13例)和再住院率22.00%(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3.84,P0.05)。结论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总体康复状况,探讨慢性精神疾病康复工作方案的制定.方法 用自制调查表(包括目前病情、服药状况等)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531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回访.结果 (1)病情状况与是否规律维持服药呈正相关,自行减药是导致病情波动的重要因素,很多患者是因长期服药不能耐受其副反应而出现停药、减量及自行换药,致病情复发,乏力、困倦、体重增加、锥体外系反应及月经紊乱等较常见的不良反应;(2)有患者社会功能恢复较差,在职业功能、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对外界兴趣、责任心和计划性、家庭职能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缺陷.结论 有必要对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加强系统的康复干预,使患者尽快融入社会,有利于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监管和药物自我处置程序化训练对首发分裂症康复效果的经济效益。方法对纳入社区管理的首发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并进行为期18个月的追踪随访,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自编调查表评定。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的患者精神症状较稳定,后续住院费用较省,工作收入较多。结论在社区监管的基础上开展药物自我处置程序化训练能更好地改善首发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降低后续住院医疗费用,可作为首发分裂症患者有效的康复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5例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每周1次,持续24周;15例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辅以每2~4周1次、持续24周的健康教育。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以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对两组患者入组前及随访结束时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24周后,研究组(n=7)IRI-C评分(55.79±12.18)较基线值(38.39±5.89)显著改善(P0.001),PSP评分(65.47±6.24)较基线值(53.18±5.26)有显著改善(P0.001)。随访24周后,对照组(n=7)IRI-C评分(45.16±10.29)较基线值(39.18±4.58)无显著改善(P=0.07),PSP评分(59.39±5.86)较基线值(54.21±5.12)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有助于提高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免费服药对社区贫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19例社区贫困精神分裂症病人随访,比较免费服药治疗3年前后,病人在服药依从性、病情稳定性、社会功能性、住院频繁性、社会破环性方面的变化,分析实行免费服药治疗的疗效。结果119例贫困精神分裂症病人能遵医服药者从免费治疗前39例提高到108例,增加了63.9%;同时间断服药者从45例减少到9例,减少了80.0%;不服药者从35例减少到2例,下降了94.3%。病情的稳定好转率从27.7%提高到94.2%。社会功能得到改善,不能自理生活者从48例下降到9例,下降了81.3%。再住院次数及攻击行为明显减少,未住院病人从15例增加到106例,增加了85.8%;无冲动行为者从48例增加到98例,增加了51.0%。结论贫困精神分裂症病人需要正规系统治疗,免费服药是病人的康复途径之一,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了经济负担,获得了治安稳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the 1960s reflected then-current beliefs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crisis-oriented services and broad social programming to treat and even prevent serious mental disorders. The result was an unwarranted emphasis on the single-episode user of services and lack of interest in patients such as schizophrenics who needed repeated services. Numerous more recent studies indicate that many cases of schizophrenia have a heritable biological component and respond well to neuroleptic medication. For effective out patient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cs who might otherwise be repeated users of hospital service, the author advocates a program of continuous, or nearly continuous, neuroleptic medication, combined with counseling and social and crisis services. The patient would be educated to take a role in self-regulation of medication, within a prescribed range, which would appear to improve safety, precision, and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17.
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方法:将48例住院的急性治疗期后的女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即: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及工娱疗法.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心理治疗.在入组时及治疗后均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大体评定量表(GAS)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微信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精神病性症状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微信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2011年1月1日-2020年11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81篇文献,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共1251例患者,其中微信干预组641例,常规健康教育组6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微信干预组服药依从性(OR=3.05,95%CI:1.98~4.69,P<0.01)更高,PANSS评分(SMD=-1.05,95%CI:-1.46~-0.64,P<0.01)和复发率(OR=0.34,95%CI:0.24~0.48,P<0.01)更低。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互动干预方式可能有助于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病性症状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被关锁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入院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方法以2006年11月~2012年3月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解锁救治出院的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疗效,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估疾病的严重度,wH0残疾评定量表(WHO—DAS)评定社会功能状况。结果出院时PANSS量表总分、各分量表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P〈0.01),CGI—S评分也较入院时降低(P〈0.01),以PANSS的减分率评定痊愈和临床显效10例(11.8%),好转61例(71.7%),无效14例(16.5%)。同时按关锁时间(60个月为界)分为两组,出院时关锁时间≤60个月组的PANSS量表总分、各量表分及CGI—S评分较关锁时间〉60个月组低(P〈0.05)。出院时WHO-DAS总分及各分量表均较入院时降低(P〈0.01)。结论被关锁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明显改善,关锁时间越短者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