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十年来,精神病风险综合征人群的识别已经变成精神卫生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病风险综合征人群中有相当比例会发展成精神疾病。尽早有效的发现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并且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精神病性症状,延缓精神病病程进展,减少疾病致残风险。  相似文献   

2.
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患者是一类具有精神病前驱症状、遗传风险、人格特质的人群,其2年内发生精神病的风险高达30%,针对此类人群的个体化发病风险预测在精神病的早期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社会心理因素、认知功能、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监测和预测模型等方面阐述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转归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高危综合征主要指以下三种情形:遗传风险和功能减退综合征;弱化阳性症状综合征;短暂间歇性精神病综合征。本文从它的诊断、流行病学、神经生物学及伦理学方面进行现状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PRS)与分裂样精神病(SFP)临床症状学结构的异同.方法 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及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定式访谈(SIPS),从病历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中筛选出PRS患者71例及SFP患者39例,采用精神病高危症状量表(SOP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两组疾病症状严重性.结果 两组患者起病形式存在显著性差异(x2=9.24,P=0.010),PRS组以亚急性发病常见(76%),SFP组以急性为主(61%);相关分析显示,SOPS总分与BPRS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因子分及总分呈正相关(P<0.01);SFP组SOPS阳性症状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PRS组,BPRS总分及思维障碍、激活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PRS组(P <0.05,P<0.01).结论 精神病风险综合征与分裂样精神病是同源类疾病的不同状态,分裂样精神病阳性症状严重于精神病风险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第2代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中广泛使用, 长期使用可导致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增高。然而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的病因机制并不明确, 肠道菌群与代谢紊乱的关系越来越引起重视。有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源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独特肠道菌群特征, 靶向菌群的探索性治疗有初步临床效益, 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免疫、炎症、神经、基因表达调控等多个方面参与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本文将对肠道菌群与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为未来病因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高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几乎是正常人的2~3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增加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本文主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机制及其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以弱化的精神病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损伤为特征, 随访时转化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往往表现出更严重的认知功能损伤。近年来, 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为揭示不同认知功能损伤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提供了客观特征, 为预测精神病高转化风险的人群提供了生物学标志, 并为发展早期干预提供了潜在靶点。本文对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认知功能损伤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包括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活动异常特征、与临床症状的关联等, 并对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特征预测转化风险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双相障碍患者长期治疗中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发生率及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以单用心境稳定剂或联用抗精神病药连续6月以上的门诊双相障碍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及实验室检测.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标准.结果 共入组128例,双相障碍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6.7%(47例).药物类别及用药时间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有关(回归系数B值分别为-0.614,-0.797;P值分别为0.028,0.001).结论 与普通人群相比,双相障碍患者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用药时间越长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越高.联用抗精神病药能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临床上应注意监测代谢指标及对代谢异常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糖脂代谢相关变量的情况及相关风险的评估,以便为进一步研究抗精神病药与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因果关系提供初步的调查线索。方法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且持续服用治疗剂量抗精神病药至少6个月以上而以往无代谢障碍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在6个病房中进行筛选,符合条件共170人,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身高,体重,腰围,用药时间,糖尿病家族史)、最近一月的血脂水平(HDL,TG)、空腹血糖和血压等情况。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较女性更易罹患代谢综合征(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更易罹患代谢综合征(P<0.05);而药物之间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典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能会引起代谢综合征或加重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国内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分析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测定,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标准。结果符合入组条件者共完成6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5.5%。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精神分裂症的病程(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的相对危险度明显高于男性。年龄的相对危险度为12.27(95%CI2.238-32.557)。抗精神病药物种类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有关(P=0.047〈0.05)。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高龄、病程长及服用氯氮平药物等。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研究中最令人振奋的趋势之一是从治疗学研究转向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研究。后者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处于精神病"前驱期"或"临床高危"的青少年或年轻的成年患者,他们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社会功能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似,因而被认为具有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高患病风险。有学者将这种认知和社会功能障碍的表现称为精神病风险综合征(psychosis risk syndrome,PRS)。在某些范围内已有试图将这一状态重新定义为一种精神障碍的举动,如: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将"轻微精神病综合征"(attenuated psychosis syndrome,APS)列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状态"。存在PRS的个体出现精神病性障碍的风险的确比没有PRS的人要高,但多数PRS个体以后也不会患精神病性障碍,因此,我们反对将PRS或APS作为一种亚型列入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目的是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NM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发生率更低、病情更轻、死亡率更低。不同种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临床特点各异。对于老年人及应用抗抑郁药物者发生的NMS尤应引起重视,因为这些因素可增加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中学生精神病风险综合征(PRS)的临床转归和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小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利用精神病前驱期问卷16条目(PQ-16)在中山市中学生中进行精神病筛查,对59例符合PRS诊断标准的阳性者使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定式访谈(SIPS)评估基线和1年后的临床精神病理学特征,并分析PRS 1年的自然转归特征和临床精神病理特点。结果:45例完成1年后随访(76.3%),脱落14例。其中,11例转化为精神障碍,纳入转化组,转化率为24.4%;18例(40.0%)维持PRS诊断,纳入维持组;16例(35.6%)缓解,纳入缓解组。转化组比维持组和缓解组求助于精神心理机构更多、学校适应性更差、学习成绩更低和同伴关系更不良(P均0.05)。转化组精神病风险症状量表(SOPS)各因子分与总分均高于维持组和缓解组,功能整体评定量表(GAF)总分低于维持组和缓解组(P均0.05)。结论:中学生PRS 1年后转化为精神障碍风险较高,精神障碍转化者的社会功能损害和风险症状均较严重,需要早期识别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汪春运 《四川精神卫生》2010,23(1):I0003-I0004
一种抗精神病药换成后一种抗精神病药时,前一种抗精神病药的撤药可引起撤药综合征,这种症状易被误认为是后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特别注意。抗精神病药的撤药综合征分为4组:多巴胺D2受体超敏综合征;5-FIT2A受体超敏综合征;胆碱受体超敏综合征;组胺H1受体超敏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碳酸锂结合氟哌啶醇致恶性综合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名39岁的女性双相障碍患者因再次出现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而住院,总病程20年。用常规剂量的碳酸锂和氯氮平治疗。入院3天后,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并拒绝服药,因而停用氯氮平口服,予氟哌啶醇肌注。3天后,患者出现高热以及其他恶性综合征的表现,如大量出汗,肢体肌肉痉挛、震颤,肌强直以及意识障碍。立刻停用氟哌啶醇和锂盐,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用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治疗。恶性综合征的症状在3天内缓解,但精神病性症状依然很严重。继而使用丙戊酸钠和奥氮平治疗,未再出现恶性综合征。又治疗1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过去有若干个病例也与此类似,这些病例提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锂盐治疗引起恶性综合征的风险可能比单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要高。当然病例报告本身无法证实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正>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精神病性障碍发作前的一个高风险阶段,因该诊断分类在重性精神病的预防中具有特殊价值,近30年来越来越受到全球精神卫生工作者们的关注[1]。《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于本期发表了《中国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早期识别和干预——CSNP精神病性障碍研究联盟专家共识(2020版)》[2](以下简称《共识》),阐述目前中国精神科开展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早期识别和干预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纲要。这个共识发表,应当视为中国精神科发展的一个界碑性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轻微精神病综合征(APS)患者症状学特征及共病精神障碍状况。方法:使用精神病风险综合结构式访谈(SIPS)对101名精神科门诊求助者进行精神病风险症状评估,对其中符合APS诊断标准者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评估共病精神障碍情况。结果:检出28例(27.7%)求助者为APS患者,其中具有特异性风险症状"异常思维内容"或"猜疑被害观念"各21例(75%),非特异性风险症状"社交兴趣缺乏"12例(42.9%),一般症状"睡眠障碍"或"心境烦躁不安"各12例(42.9%);19例(67.9%)共病≥1种精神障碍,其中11例(39.3%)为抑郁障碍,10例(35.7%)为焦虑障碍。结论:APS患者常见的风险症状是思维障碍及社交兴趣缺乏;常共病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clinical high risk of psychosis,CHR)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潜伏期以及认知功能的特征。方法采用Oddball范式,对36例CHR者(研究组)和35名正常对照(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利用MATRICS成套认知测试评估两组被试认知功能,中文版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定式访谈中精神疾病高危症状量表(scale of psychosis-risk symptoms,SOPS)评估CHR者临床症状。结果研究组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性、工作记忆、词语学习、视觉学习、推理和问题解决以及社会认知等7个领域认知功能得分均差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Fz、Cz、Pz导联P300波幅比对照组降低(P0.05),Pz导联P300潜伏期延长(P0.05)。研究组Cz点P300潜伏期与SOPS阳性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544,P=0.001),P300波幅与信息处理速度(言语流畅性)得分呈正相关(r=0.339,P=0.043)。结论 CHR者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P300存在异常。P300与CHR精神病症状、认知缺陷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在精神病风险监控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能引起不宁腿综合征,但相关研究甚少,只有一些病例/ 系列报道, 精神科医师对其认识尚不足。现进行文献复习,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 特点、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巴金森氏病(PD)伴有多种精神病综合征,精神病常使PD的治疗变得复杂。减少或停服抗PD药,或常规的神经阻滞药治疗,都可改善精神症状,但都能加重PD综合征。ECT对某些病人可能有益,可减轻PD症状,但这种改善通常是暂时的。氯氮平有很强的抗精神病作用,而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的危险很小,使其成为治疗PD时的精神病有吸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