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APBSC)支持下大剂量化疗(high dosechemotherapy ,HDC)治疗恶性肿瘤 (malignanttumor ,M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从 1999年 10月起 ,对住院治疗的 16例高危及复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slymphoma ,NHL)、8例高危乳癌 (breastcan cer,BC)、1例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患者 ,常规治疗 4~ 6个周期后 ,行APBSC动员及采集 ,然后行HDC ,其中 1例MM行自体CD34+ 细胞移植。HDC方案 :NHL为CBV ,CTX 12 0mg/kg ,BCNU 6 0 0mg/m2 ,VP 1690 0mg/m2 ;BC为CTCb ,CTX 5 0 0 0mg/m2 ,TSPA 70 0mg/m2 ,CBP 90 0mg/m2 ;MM为HD Mel2 0 0mg/m2 。对未获CR的NHL及部分高危BC给予病灶局部放疗。结果 :16例NHL包括初治 10例、复治 6例 ,分别用CHOP、DICE方案化疗 ,获CR 9例 ,PR 7例 ,HDC后CR 9例仍为 ,PR 7例获CR 3例 ,CR率 4 2 .9% (3/ 7) ,4例仍为PR。8例高危BC术后患者 ,CAF方案化疗 4个周期后 ,获CR 7例 ,HDC后仍为CR ,1例采集APBSC后 ,出现多发骨转移 ,放弃大剂量治疗。 1例MM ,VAD方案化疗 4个周期后为PR ,HDC后为CR。造血功能重建 :移植后中性粒细胞 (ANC)≥ 1.0× 10 9L-1所需要的中位时间为 10 (+8~ +14 )d ;血小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剂量BEAC方案[卡莫司汀(BCNU)、依托泊甙(VP-16)、阿糖胞苷(Ara-C)、环磷酰胺(CTX)]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按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ge-adjust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aaIPI)评分为1~3分、行大剂量BEAC联合ASCT治疗的DLBCL患者35例,常规化疗疗效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动员方案为VP-16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大剂量化疗(high-dose chemotherapy,HDC)方案采用BEAC(BCNU 450mg/m2,第1~2d静注;VP-16 800mg/m2,第1~3d分2次静注;Ara-C 1.5g/m2,第1d静注;CTX 3.6g/m2第1~2d静注)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均移植成功,重建造血功能。移植前13例CR,22例PR,移植后23例CR,12例PR,无移植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7~135个月),随访期间6例因病情进展死亡,5年生存率为80%。结论采用大剂量BEAC方案联合ASCT治疗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DLBCL取得了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预后不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预后不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人效果。方法8例复发和具有不良预后因素晚期NHL病人,经BEAM方案预处理后采取APBSCT治疗。结果8例病人均获快速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间为8~14 d,平均9 d,血小板≥20×109/L时间为8~17 d,平均11 d。其中4例移植时PR者3例达CR,1例为PR;另4例移植时CR的难治NHL病人已无病存活8~10个月。结论APBSCT支持下超大剂量化疗是治疗预后不良和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身放疗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中的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53例难治性淋巴瘤患者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随机分成单纯大剂量化疗组(n=27)和大剂量化疗联合全身放疗组(n=26)。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前行干细胞动员、采集,然后行大剂量化疗或全身放疗联合大剂量化疗预处理。单纯大剂量化疗组,18例采用CBV方案(环磷酰胺1.8 g/m 2,卡氮芥400 mg/m 2,依托泊苷600 mg/m 2),9例BEAC方案(环磷酰胺1.8 g/m 2,卡氮芥400 mg/m 2,依托泊苷200 mg/m 2,阿糖胞苷200 mg/m 2)。全身放疗联合大剂量化疗组,先行全身放疗,分2次照射,每次5 Gy,共10 Gy。之后行CE方案化疗,预处理后第5天输入造血干细胞。在舱内度过植活期,待外周血细胞达正常值后出院。随访5年以上。结果单纯大剂量化疗组,显效23例,复发7例,死亡12例,5年生存率55.6%。大剂量化疗联合全身放疗组,显效23例,复发3例,死亡5例,5年生存率80.8%。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淋巴瘤治疗中作用显著,全身放疗的应用,可以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而毒副作用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8例首次CR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支持下接受超大剂量化疗(HDC)的初步经验并评价所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方案的动员效果,预处理方案的耐受性以及PBPC回输后造血重建情况。方法 8例NHL经常规化疗获首次完全缓解后,采用大剂量ICE方案(IFO5g/m2、卡铂AUC=7、VP-16500mg/m2)+G-CSF5μg/(kg.次)作动员方案,经超大剂量化疗方案BEAM(BCNU300mg/m2d1,VP-16200mg/m2d1-4,Ara-C200mg/m2q12hd1-4,Mephlan140mg/m2d4)进行预处理后回输PBSC。结果分别采集到MNC2.7(2.3-4.3)×108/kg,CFU-GM5.0(2.5-9.8)×105/kg和CD34+细胞2.9(2.1-8.8)×106/kg。回输PBSC后,均获快速重建造血功能,ANC〉0.5×109/L和Pt〉2.0×109/L的时间为10(8~12)d和11(9~18)d。非造血系统毒性较轻。随访至2009年6月底,中位随访时间24(10~46)个月,6例存活,1年生存率100%,3年存活率7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超大剂量化疗是治疗首次CR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的临床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在大剂量化疗配合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NHL的序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对难治性及复发性NHL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26例难治性及复发性NHL患者中,在放疗结束后4周时,完全缓解(CR)9例(CR率34.6%),总有效率(CR PR)为84.6%.能明显缓解局部疼痛及(或)局部压迫症状,B症状也明显缓解.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对难治性及复发性NHL有较好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且副作用少,经济易实施,配合挽救性化疗,能提高移植前缓解率.三维适形放疗在大剂量化疗配合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NHL的序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得到进一步重视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联合超大剂量化放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造血重建及疗效.方法: 18例恶性淋巴瘤经常规化疗完全或部分缓解后行APBSCT治疗,动员方案为VP-16 1 500 mg/m^2 +G-CSF 5 μg/kg.预处理方案: 1例采用单一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3.6 g/ m^2加全身放疗,其余17例采用BEAC+BCNU 450 mg/m^2+CTX3.6 g/m^2+Ara-C 1.5 g/m^2+VP-16 800 mg/m^2方案.结果: 18例患者行APBSCT治疗后均移植成功,重建造血功能,其中1例患者干细胞移植后血常规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其余17例均于干细胞移植后30 d内恢复正常.移植前14例病变达CR,4例达PR,移植后17例达CR,1例达PR.随访10(1~56)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PBSCT联合超大剂量化疗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安全有效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放)疗对高危、复发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恶性淋巴瘤经CHOP方案等化疗或局部复发病灶放疗达CR或PR后,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大剂量化(放)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22例恶性淋巴瘤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放)疗后均为CR,所有患者的骨髓抑制均迅速恢复,未发生严重出血、感染及治疗相关死亡,平均无病生存期已达26个月.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合大剂量化(放)疗,对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有较高的CR率及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39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32例,霍奇金淋巴瘤7例,移植前状态:移植前患者达CR1 21例,CR。9例,PR9例。结果:移植后CR32例,PR7例,无移植相关死亡。全部病例随访至2014年2月,随访时间6~105个月,3年以上23例,5年以上16例。1例霍奇金恶性淋巴瘤Ⅳb期患者(病理分型为混合细胞型)移植后11个月出现复发,移植后13个月死亡。1例弥漫大B淋巴瘤移植后6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8例NHL患者分别于移植后21,25,26,27,31,32,63,83个月死于复发或进展。其余29例存活至今(CR22例,带瘤生存7例),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78.3%(18/23)和;5年EFS为56.2%(9/16);总生存率74.4%(29/39)。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恶性淋巴瘤患者缓解后的巩固治疗比单纯化疗有更好的疗效,对提高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可能有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 本院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4月,对8例接受APBSCT治疗MM患者,采用化疗联合G-CSF动员,当WBC>5.0×109/L时开始采集APBSC,采用大剂量马法兰(200mg/m2)进行预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的造血均快速重建.1例患者出现发热,3例患者出现肝功异常,无1例死亡.移植后随访2~29个月,共7例患者获得CR,其中1例在获得CR后5个月病情复发,另有1例患者仍为NR.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耐受性好,尤其对移植前获得CR或PR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陈梦坤 《医学综述》2014,(16):3068-3069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厦门长庚医院收治的Ⅲ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8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CA125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术后妊娠率为47.62%,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A125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8%vs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合并药物治疗ⅢⅣ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8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CA125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术后妊娠率为47.62%,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A125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8%vs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合并药物治疗Ⅲ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有效提高妊娠率,降低CA125水平,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有效方法,水平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13年来我们用丙硫咪唑治疗囊虫病82例,其中A组(皮肌型)总有效率100%,B组(脑囊虫病)总有效率90%,AB两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小剂量,长疗程的服药方法,既能杀死虫体而反应轻,表明丙硫咪唑是治疗囊虫病疗效好毒性低口服方便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用推拿配合膏摩,辨症加减治疗小儿原发症遗尿症52例,其治愈率为81%,有效率为19%,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
16.
长期以来,教务处汇总处理学生学期考试成绩的工作相当繁重。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每学期末,各学科成绩上报到教务处后,所有成绩的处理都是手工操作。近年来,计算机也只是代替了很少部分的人力,成绩的录入、校对、计算、统计汇总,以及各班班主任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等,基本上还是手工操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出错的几率还非常高,工作效率很低,严重影响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0年~2007年我院对110例在术前通过B超或内镜超声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与同期100例开腹手术者比较. 结果 2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胆总管Ⅰ期缝合46例,置T管引流64例.开腹组均置T管引流.2组比较,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瘘、出血),腹腔或切口感染率、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同样可起到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等微创效果, 如能在取净结石的情况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 微创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重视医疗投诉对医院医疗质量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论述了医疗投诉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分析了医疗投诉能发现医院工作中的问题和患者潜在的需求,是一项重要资源.医院必须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和完善投诉体系及机制,充分重视医疗投诉对医院医疗质量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A case of bilateral phaeochromocytoma with catecholamine-induced myocarditis is described. The two operations needed allowed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alpha-methyl-p-tyrosine alone and in conjunction with adrenergic block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drugs was particularly successful in the relief of symptoms and reduction of catecholamine metabolism as monitored by 4-hydroxy-3-methoxymandelic acid (HMMA) excretion. As myocarditis is a potentially fatal complication,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bined use of alpha-methyl-p-tyrosine and adrenergic blocking drugs is suggested in the pre-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haeochromocytoma.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抗抑郁剂作为辅助性干预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高情况。方法:采用QOL(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HRSD(汉密顿抑郁量表)、NRS(疼痛数字分级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全部患者在不受干扰、继续常规应用止痛药物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同时进行抗抑郁药物辅助性干预治疗。A组:抗抑郁药物选择盐酸文拉法莘,B组:选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分别于服药当日及服药后4周进行相关各项指标的评定比较。观察辅助性抗抑郁药物对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提高情况;观察联合用药对疼痛程度、强度的影响及抗抑郁药物的毒副反映情况。结果:A组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NRS在两组患者中均有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B组患者出现口干、多语、嗜睡、视物模糊、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在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患者治疗中常规应用止痛药物同时加用抗抑郁药物非常有必要。阿米替林副反应较大不宣作为推广和首选,盐酸文拉法莘抗抑郁效果好,毒副反应小,使用安全,尤其适合体弱的晚期伴有抑郁情绪的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