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果  王清 《西南军医》2014,(4):430-433
Hirabayashi分别在1978年、1983年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管狭窄症取得良好效果。随着手术技术提高改进,手术器材不断精细,目前该技术已用于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包括发育性、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ier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tavum,OLF)、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等,在近期和远期神经功能改善方面取得良好且稳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昊  巩腾 《武警医学》2020,31(2):127-131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发生特点、病理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5-01武警特色医学中心骨科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的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访时间均在24个月以上,减压范围不低于4个节段。比较术后轴性痛组和非轴性痛两组患者间,术前合并颈椎失稳与否、术后颈椎曲度、前凸指数、屈伸活动度、椎管正中矢径、Pavlov比值、椎板开门角、硬膜囊面积不同变化幅度内病例分布构成比,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对PAP发作的影响程度,选取初筛P<0.10的参数,再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与PAP发作的相关性。评估术前已合并和未合并颈椎失稳两组间,术后屈伸度不同矫正范围内患者所占比例。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有颈椎失稳、椎板开门角大小、术后屈伸度和颈椎前凸指数变化程度均与术后轴性痛发生相关(P<0.1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后屈伸度明显下降和术前有颈椎失稳系预测术后轴性痛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轴性痛患者术前合并颈椎失稳比例高于非轴性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轴性痛患者颈椎屈伸活动度显著下降比例高于非轴性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颈椎失稳患者,其术后屈伸度显著下降比例高于术前无失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如术前合并颈椎失稳,更易因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屈伸度显著下降而继发轴性痛。建议微型钛板仅用于固定非失稳节段,而术前失稳节段可选择侧块或椎弓根钉棒固定,以减少继发术后失稳和轴性痛发生可能。  相似文献   

3.
巩腾  苏学涛  夏群  王景贵 《武警医学》2017,28(11):1147-1150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tenotic myelopathy,CSM)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影响术后颈肩轴性痛(postoperative axial pain,PAP)病程长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2至2010-02,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市天津医院因颈椎管狭窄行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联合连续节段开门侧Centerpiece微型板钉固定患者344例,其中出现32例PAP患者,平均随访3年以上,根据PAP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2~5个月较快和6~16个月内较慢恢复组,比较PAP两组术后6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日本矫形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JOA)增长率、末次随访较首发PAP疼痛(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矫正值,术后即刻较术前颈椎屈伸度、曲度和椎管矢径矫正值,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患者术前颈椎曲度、椎管矢径、颈椎屈伸度和术后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对PAP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 32例PAP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其中21例PAP术后2.8~4.8个月缓解,11例PAP术后6.9~15.5个月恢复,PAP较快改善组骨槽融合率高于较慢恢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P=0.04),门轴侧骨槽融合率系预测PAP病程长短的危险因素(OR=4.9619,P=0.0465)。结论 门轴侧骨槽愈合率显著提高并获尽早确切融合,有助于缩短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PAP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4.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方法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68例,用JOA17分法评价术前,术后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情况,测量术前术后椎管矢状径变化。结果 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3个月,术后病人均获不同程度症状改善。术后颈椎椎管矢状径扩大明显。结论该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点,并且只有严谨操作和围术期处理,才能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手术可防止脊髓损伤继续加重。  相似文献   

5.
巩腾  苏学涛  夏群  王景贵 《武警医学》2018,29(2):113-116
 目的 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辅助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后轴性痛(postoperative axial pain, PAP)发作诱因,以及对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至2010-06,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因多节段OPLL行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联合连续节段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患者106例,至少随访3年,比较PAP组和非PAP组间术前合并颈椎不稳比例、术后较术前椎管正中矢径、椎板开门角、Pavlov比值、硬膜囊横截面积、颈椎生理曲度、颈髓后移距离、术后3个月JOA评分矫正值差异。结果 19例PAP患者首发时VAS2分者10例,2.5分5例,3分3例,3.5分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于术后3.7~10.9个月缓解,PAP组术前合并颈椎短节段不稳比例高于非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4);PAP和非PAP两组间术后3个月较术前JOA评分矫正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20,P=0.22),其他观测参数亦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多节段OPLL患者术前合并颈椎单节段不稳时更易诱发PAP发生,未对术后早期疗效和神经功能改善程度造成负面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7具新鲜尸体,通过施加1.5N·m的纯扭矩,测量颈椎屈伸和侧弯运动。摹拟“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C_2~C_6节段前屈和侧弯运动幅度较正常增大0.8°~0.2°和0.5°~0.8°,增大的幅度分别占14.3%和23.5%。表明一侧黄韧带切断使限制颈椎过度前屈的控制作用减弱所致“单开门”后前屈和侧弯运动幅度增大。其后伸运动基本上与正常接近。“单开门”后其运动幅度较正常差异较小,对颈椎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颈椎骨折脱位一期前后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取一期前路+后路单开门联合手术复位植骨内固定颈椎骨折脱位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龄35.2岁(21~65岁)。按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类:A级19例,B级15,C级9例;C4前脱位9例,C5前脱位22例,C6前脱位12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1例。半侧关节突绞锁15例,关节突半脱位11例,双侧关节突绞锁6例。结果: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2个月。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X线片,未出现钢板螺钉,植骨块,钛网松动脱出等情况,颈椎高度,曲度无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3级。结论: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经一期前路+后路单开门联合手术内固定可达到复位、减压、固定融合并重建足够颈前后结构的稳定性,便于术后护理和康复。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颈椎病与颈椎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为颈椎退行性变引起脊髓,脊神经根,椎动脉或交感神经丛压迫的复杂综合征,但实践中发现颈椎病的退行性变程度与临床症状常不一致(1,2),即有颈椎病X线表现但可无症状;相反有明显脊髓压迫症状者X线改变可能轻微,这种现象是否因颈椎管发育大小或颈椎病引起椎管狭窄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值得进一步分析。本文报告103例脊髓型颈椎病,并对其发病机理,临床及X线征和椎管狭窄的关系进行探讨,同时复习100例非脊髓型颈椎病,并测量100例正常成人颈椎矢状径,以兹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9.
王飞  李放  文天林  单建林 《人民军医》2012,(11):1102-1103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临床常见病,常导致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OPLL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解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以往多以前路手术为主,但往往难以  相似文献   

10.
颈椎单开门式推板成形管扩大术,是将推板成形椎管扩大,以达到减压的目的,是颈椎后路减压的一种新术式。此项手术适应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骨折、脱位等疾病,引起有脊髓压迫症状,临床表现为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轻者走路如踩棉花,步履不稳,或不能持模进餐,重者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我院采用此项手术治疗上述种类疾病12例,现将手术前后的柳红萍沈阳242医院沈阳市皇姑区乐山路3号110034护理做出介绍及讨论。1临床资料我院于1992年~1994年用“单开门”手术方法治疗上述疾病12例,其中外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管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及leverage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武警总医院骨三科采用颈椎管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leverage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60.6±9.9)岁。所有患者随访时均行X线、CT及MRI检查,记录随访时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并进行相应的资料分析研究,使用日本骨科协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方法,对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曲度以及颈椎管变化进行评分记录。结果随访6~24个月,25例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10.16±1.35)与术后评分(14.28±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率61.24%。术前、后颈椎曲度无明显变化(术前17.15°±6.25°;术后17.93°±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评分(6.68±1.12)与术后(2.32±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末次随访 C5椎管矢状径分别为(9.22±2.01)和(15.64±2.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平均扩大率为(73.92±25.49)%。随访期间,25例患者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再关门现象。结论 leverage微型钛板能有效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神经症状改善明显,同时可维持颈椎曲度,较小影响颈椎运动功能,可减轻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或不伴脊髓-椎管不匹配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42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40~78岁[(59.7 ± 9.9)岁]。患者均接受颈后路单开...  相似文献   

13.
颈椎前路减压已广泛应用脊髓型颈椎病 ,对于长段 ,严重颈椎椎管狭窄 ,尤其是累及颈椎上段者 ,应用前路治疗较为困难 ,采用常规后路椎板切除 ,不仅由于椎管严重狭窄 ,椎管内缓冲间隙几乎完全消失 ,操作中难免挤压脊髓 ,而且术后广泛瘢痕形成和收缩 ,椎管颈又缩小 ,症状复发 ,甚至加重。自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6月治疗 2 5例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 ,经过 5个月~ 3年的随访 ,取得了良好结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5例中 ,男 15例 ,女 10例 ,年龄 45岁~ 74岁 ,平均 6 5岁 ,病程 6个月~ 18年 ,平均 7年 5个月 ,颈椎椎管狭窄 1…  相似文献   

14.
颈椎手术90例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剑波  张毅 《人民军医》2000,43(9):520-521
颈椎病手术麻醉及术中操作均有可能加重脊髓损伤 ,甚至影响延髓呼吸中枢 ,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困难。 1 992~ 1 998年 ,我们行颈椎手术的麻醉处理 90例 ,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57例 ,女 33例 ;年龄 2 2~ 76岁 ,平均 4 9 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ASA)Ⅱ~Ⅳ级。手术入路 :右颈前入路 4 1例 ,后正中入路 4 9例。体位 :仰卧位 4 1例 ,俯卧位 4 9例。合并高位截瘫 1 5例 ,不全瘫 1 1例 ,肢体麻木、肌力和感觉减退 4 8例 ;大小便失禁 1 4例 ,功能障碍 1 2例。术前有气管造口史 8例。第 2次颈椎手术 1 2例…  相似文献   

1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渐进性疾病,骨化的后纵韧带容易压迫脊髓,严重者可造成脊髓功能障碍甚至截瘫。对于OPLL并发脊髓型颈椎病[1-3]的治疗,多数学者认为应早期外科干预。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恢复或重  相似文献   

16.
李百成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2012-2013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黑龙江省医院骨科2004-04~2009-10间行前路手术的156例进行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并对临床结果采用Odom.s法进行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CSM具有减压较彻底!植骨牢靠融合率高!术后颈椎即刻稳定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价颈椎管狭窄对颈髓白质纤维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等定量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126例因颈肩部疼痛、感觉异常及运动功能减退等症状而行颈椎MRI检查的病人,同时纳入34名年龄条件匹配,无颈肩部不适的正常志愿者。根据颈椎管狭窄程度将病人分为3组,其中1度组82例、2度组36例、3度组8例,正常志愿者为0度组,进一步将所有受试者分为无脊髓受压组(0度组+1度组)及脊髓受压组(2度组+3度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矢状面及横断面T2WI扫描,同时行DTI序列扫描。分别比较受试者各兴趣区(ROI)的FA及ADC值。结果4组间各ROI的FA值无明显差异,而ADC值除右后区ROI(F=1.56,P=0.20)外,其余5个ROI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度组右前和左前区ROI的ADC值均高于0度组和1度组(均P0.05);2度组与3度组各ROI的ADC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度组各个ROI的ADC值均高于0度组和1度组(P0.05)。除右后区ROI外,其余各区脊髓受压组的ADC值明显大于无脊髓受压组。结论 DTI可对颈椎管狭窄病人的颈髓进行定量研究,颈髓受压早期,白质区的ADC值升高而FA值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来用7具新鲜尸体,通过施加1.5N.m的纯扭矩,测量上颈椎屈伸和侧弯运动。摹拟“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掀开C_3~C_2椎板10.0mm,O_c~C_3节段前屈和侧弯运动幅度较正常增大分别为0.2°~0.9°、0.6°~0.2°、0.5°~0.4°、2.8°~0.3°增大的运动幅度分别占正常前屈和侧弯的22.5%、7.1%、9.8%、52.8%。表明掀开枢椎和切断一侧黄韧带使限制上颈椎前屈的控制作用减弱,致使C_3~C_2“单开门”后前屈和侧弯运动幅度增大。其后伸运动幅度与正常接近。C_3~C_2“单开门”后,其增大的运动幅度较正常差异还较小,对上颈椎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贾卫斗  李素红 《人民军医》2003,46(5):304-304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6 1岁。僵硬、活动受限伴双上肢麻木、力弱 1 5年 ,加重 2 0天 ,以脊髓型颈椎病收入院。术前诊断为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缺血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速、心功能Ⅱ级、糖尿病。2 0 0 1年 1月 5日 ,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术后 2 4h引流血性液体约 80ml,拔出引流管及引流条后第10天拆线 ,切口一期愈合。术后 8天 ,体温 39℃以上 ,持续不降 ;术后 2 1天 ,间断性头钝痛、喷射状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体温 39 5℃ ,右侧中枢性面、舌瘫 ,双上肢肌力Ⅳ级 ,双下肢肌力Ⅳ级 ,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 ,双侧髌阵…  相似文献   

20.
赵廷宝  刘晓平 《人民军医》1997,40(4):202-202
1病例报告例1女,43岁。无诱因出现双下肢肌肉紧张伴行走无力2年,双脚有跌棉花感伴胸部束带样感,逐渐加重,大小便正常。查体:胸。以下浅感觉减退,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4~6。椎间隙变窄。CT片示颈椎管后纵韧带骨化,以颈4~6处明显,致椎管狭窄。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于1992年11月3日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症状缓解。但术后7d出现右前臂痛,逐渐发展至整个右上肢。疑为静脉炎而给予理疗及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术后14d出院,但右上肢疼痛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并出现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