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不同时机实施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效果。方法将7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依据气管插管时机不同,分为早期气管插管组和常规气管插管组,比较两组在气管插管前后呼吸生理指标变化、伤后24 h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气管插管前,比较两组的呼吸生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气管插管前后呼吸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24 h吸入性肺炎、预后良好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气管插管可以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氧合,减轻或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急诊早期实施气管插管可以更好地改善机体的氧合,避免或减少误吸的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良好率。  相似文献   

2.
孙立华  徐有学  林秋全 《河北医药》2013,35(7):1057-1058
脑干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如何改善呼吸功能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院2006至2011年共收治脑干出血患者85例,其中重型出血62例,自2008年对重型脑干出血患者采用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治疗(2008年前有4例患者因血氧饱和度或氧分压问题采取早期气管切开,未计入研究资料),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入院治疗的58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作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0例住院的重症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均行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后3d内行气管切开者15例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3d后行气管切开者15例为延迟气管切开组。比较两组间死亡率、肺部感染率、抗生素使用天数、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死亡率、肺部感染率、抗生素使用天数、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延迟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提倡早期气管切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黎岳强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130-1131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预防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伤后24 h内气管切开组肺部感染(23例)低于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41例)(P<0.01);伤后24 h内气管切开组感染控制率(69.6%)显著高于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31.7%)(P<0.05);感染控制时间(8.7 d)也显著低于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18.6 d)(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行气管切开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采取早期气管插管的治疗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本院50例实施气管插管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早期气管插管,对照组进行常规气管插管。对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前后呼吸指标变化、上机概率、ICU监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GOS预后评定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前后呼吸指标有了较大程度提高,两组的PaO2、SaO2、PaCO2、RR、HR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上机概率、ICU监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方面,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GOS预后评定比较也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能够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减少误吸发生状况和患者致残率,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预后较为有利,能够被医学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气管插管与血液灌流(HP)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预后的影响。方法:出现早期呼吸功能不全的AOPP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预防性气管插管并行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25例)呼吸衰竭后才行气管插管和血液灌流。记录两组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死亡率3.6%,对照组为24.0%,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6%,对照组为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OPP患者出现早期呼吸衰竭时,预防性气管插管联合HP治疗,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中使用气管插管和球囊面罩辅助呼吸两种人工辅助呼吸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院前急救中需人工辅助呼吸患者119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和球囊面罩组,根据病情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紫绀缓解病例,SPO2升高病例,24h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h两组患者血气指标pH、PaO2、PaCO2、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与球囊面罩人工辅助呼吸的临床抢救效果是一样的.但在现场抢救中两种方法各有长短.  相似文献   

8.
康平  朱晓忠  罗继珍 《江西医药》2007,42(11):993-994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在原发性脑干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我科于1998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2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患者,其中伤后24h内切开1例,伤后24~72h内切开5例,72h~7d内切开4例,10例未切开.结论 在原发性脑干损伤治疗中,早期气管切开预防痰液堵塞气道,有效改善呼吸功能,降低脑耗氧量,纠正低氧血液,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及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至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12 h内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11例12 h后行气管切开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良好率和昏迷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肺部感染以及伤后3 d内间歇性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早期实施气管切开,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沐舒坦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沐舒坦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用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用庆大霉素间断气道湿化,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肺部感染发生率、刺激性咳嗽、拔管时间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可提高临床疗效(P<0.05),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P<0.001),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P<0.01),缩短拔管时间(P<0.001).结论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庆大霉素间断气道湿化.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能将药液直接作用于气道,可减少气道粘液滞留,促进排痰,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该方法简便、经济实用,能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抢救成功率,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两种无创通气( noninvasive pressure,NIV)模式治疗妊娠期合并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CPE)的临床效果和耐受性.方法 妊娠合并ACPE 57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组、双水平正压通气(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组和常规给氧组(对照组),观察分析三组治疗2h后生理参数、动脉血气变化、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和住院天数以及胎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 CPAP组和BiPAP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饱和度( S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给氧组气管插管率为17.6%,CPAP组和BiPAP组均为5.0%(P<0.05).胎儿出生后1min的Apgar评分,CPAP组和BiPAP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CPAP组和BiPAP组之间无差异(P>0.05).三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和BiPAP均可改善妊娠合并ACPE患者生理参数、动脉血气指标,降低气管插管率,增加出生胎儿Apgar评分.两无创通气模式治疗妊娠期患者均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早期气管切开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35例有机磷中毒重型中间综合征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术,对照组16例,治疗组19例,治疗组在插管后24 h内行常规气管切开,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阿托品总用量、平均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应作为该疾病开放气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56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于损伤发生20min内出现早期气管插管绝对指征时行气管插管,对照组以呼吸功能衰竭为指征行气管插管。结果早期气管插管组恢复良好占37.92%,与对照组的18.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气管插管组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影响,能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其恢复良好率。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意义、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20例(48%),好转12例(29%),自动出院3例(7%),植物生存1例(2%),死亡6例(14%).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呼吸功能,防止脑缺氧加重及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临床上应用早期血管切开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性选取某院自2014年以来治疗的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60例进行实施本次医学探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及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为入院12h内行气管切开术,共3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12h后行气管切开术,共2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相关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共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而对照组患者中共发生7例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8%。两组对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数据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为6.25%,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32.14%,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相关缺损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都具有显著改善(P0.01);对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差异更加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存活率得到有效提升,且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有效改善,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胃肠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早期实施胃肠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采用进行胃肠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夏莹  甄文  徐绍莲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40-2941
目的 探讨可冲洗气管套管及间断声门下滞留物吸引(SSD)技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成本.方法 对行气管切开患者按先后顺序交替选择可冲洗气管套管及普通气管套管,除气管切开前已有明显肺部感染及切开后48 h内死亡、转出、或放弃治疗者外,最后进入可冲洗组27例,常规组31例.观察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切口感染、迟发性切口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记录每天气管切口换药次数、吸痰次数、吸痰管用量等.结果 可冲洗组早期肺部感染易于控制(P<0.05);二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均P <0.05);换药次数、吸痰次数、吸痰管用量等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SSD技术可明显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临床成本,提高机械通气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型脑干出血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提高急性重型脑干出血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分析62例急性重型脑干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积极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给予晶体与胶体脱水剂联用、应用脑保护剂、促醒、防治并发症、对症支持治疗及完善的护理与康复训练.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62例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前、后均行血气分析,治疗后pH、PaO2、PaCO2、SaO2、BE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好转出院15例,植物状态10例,经积极救治病情稳定后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出院12例,死亡25例,救治成功率为59.7%.结论 对于急性重型脑干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积极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5月~2014年8月行气管切开的患者384例,其中176例行PDT术,208例施行传统的开放式气管切开术(ST),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面积、围术期及后期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死亡率.结果 PDT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P<0.05),切口长度短于ST组,术中出血量少于ST组,瘢痕面积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围术期、后期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T是一种简单微创的外科手术,适合在ICU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至2012年期间收治的78例患者分为早期插管组和常规插管组,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分析。结果早期插管组比常规插管组疗效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对治疗重型脑颅损伤疗效较满意,对预后有良好影响,对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