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QT间期离散度监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致 …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时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探讨QT间期离散度能否作为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监测指标。方法;选择充血性心衰患者188例,分为单纯心衰组和心衰并心律失常组,另选健康对照组102例,均测QT间期离散度,左室射血分数及动态心电图。比较不同心功能组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后不同转归组的校正QT间期离散度值。 相似文献
2.
用QT间期离散度监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QT dispersion in proarrhythmia during use of antiarrhy thmic
drug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MethodsQT
dispersion,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and ambulatory ECG were d etermined in
188 patients with CHF,a 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imple CHF group and CHF accompanied
with arrhythmia g roup.In addition,102 healthy volunteers served as normal controls.Values
of QT i nterval dispersion(QTcd) were compared in various groups in relation to heart
function and before and af ter the use of antiarrhythmic drugs.ResultsThe
value of QTcd in CHF accompanied with arrhythmia group was higher than simpl e CHF group
〔(86.16±24.33)ms vs.(69.76±19.51)ms,P< 0.01〕,and it was higher in CHF
LVEF<0.40 group than LVEF>0.40 group 〔(90 .21±28.43)ms vs.(73.45±20.26)ms,P<0.01〕.The
value of QTcd was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LVEF (r=-0.427,P<0.01 ).The values
of QTcd in patients developed proarrhythmia 〔(99.82±30. 44)m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prior to antiarrhythmic drug treatment 〔 (86.16±24.23)ms,P<0.05〕 or
those with improvement during treatment 〔(58.11±18.22)ms,P<0.05〕.Howe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alue of QTcd between patients who developed proar
rhythmia and those with fatal outcome (P>0.05).In addition,the number o f patients with
proarrhythmia in CHF LVEF<0.40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a rger than CHF LVEF>0.40
group (16/92 vs.4/96.P<0.001).ConclusionsIn patients with
CHF,proarrhythmia commonly occurred when antiarrhythmic drug is used,together with
increase in QTcd value.The changes in QT dispersion is an im portant index in monitoring
curative effect of antiarrhythmic drug and proarrhyt hmia. 相似文献
3.
4.
5.
QT离散度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测定了4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体表心电图的QT离散度(QTd),探讨其与猝死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博苏干预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QT离散度(QTd)是反映心肌节段性复极不均一性的可靠指标。在心衰患者中,它可预测心脏事件和间接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为此,笔者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d进行了测定,观察QTd的变化及比索洛尔对其QT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8例均为2003年2月至2005年1月住院的CHF患者。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58~72岁,平均(65.2±4.2)岁,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心力衰竭临床评定标准[1]。其中冠心病引起者3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者11例,肺源性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病因不明2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陈绍良,谢丹红,徐祖玲许多研究表明,QT间期离散度(QTd)较之QT间期更能准确反映心肌复极时间离散度。因此,QTd对于判断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6... 相似文献
8.
肝硬变患者QT间期延长及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测量 13 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患者的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分析QT间期及QTd ,并与其他消化系疾病的 5 0例住院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变患者中QT间期延长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QTd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肝硬变患者Child PughA、B、C3级中QT间期延长发生率逐步升高 ,QTd增加也逐渐明显 (均为P <0 .0 5 ) ;肝硬变患者中死亡者的QT间期非常显著长于存活者 ,QTd也非常显著增加 (均为P <0 .0 1)。结论肝硬变患者QT间期延长发生率高 ,QTd增加明显 ,且与肝硬变严重程度相平行。提示QT间期延长及QTd可以作为肝硬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同一份常规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的变异情况,其反映心室复极状况,可作为心肌电活动稳定状况的指标之一,目前已用于预示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笔者通过20例院内发生室颤病例发作前5天内常规心电图的观察探讨QT离散度预测室颤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 1990年Day等〔2〕首先证实QT间期离散度 (QTd)的临床实用价值后 ,QTd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有关与各种心脏病的关系的观察时有报道。本文主要探讨运动前后QT间期离散度变化对冠心病诊断指导意义 ,从而提高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 1999年 4月到2 0 0 1年 4月因发作性胸闷、胸痛的可疑冠心病而在我院住院患者 6 0例 (除外陈旧性心肌梗塞及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有ST-T明显缺血改变的患者 )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 75 %为阳性 )将试验…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心力衰竭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其中心力衰竭患者49例,正常对照组43例。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患者QTd、QTc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尤其以心力竭死亡组增加更明显。心力衰竭死亡组TQd均值为68.33,提示QTd明显增大是发生意外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可反映整个心肌复极化过程。自1985年Campbell等首先描述了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QT间期存在微小差异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各导联间QT间期的这种离散性并不是记录的伪差,而可能是心室肌复极障碍的反映,代表不同区域心肌复极的时间差异。由此提出了QT间期离散度这一概念,指同步记录的体表12导联心电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QT间期及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QT间期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行超声心动检查并于透析前、后行心电图检查,测量计算QT间期、校正QT间期、QTd、校正QTd(QTc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HD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显著增加(P<0.01);两组间最大QT间期(QTmax)无明显差异,校正后MHD患者最大QT间期(QTcmax)延长(P<0.05),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有极为明显的增加(均P<0.01):透析后QTmax、QTcmax、QTd、QTcd均较透析前明显延长(均P<0.05);MHD患者透析前QTd与其LVMI、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和0.34,P<0.05).结论:MHD患者LVMI增加,QTcmax、QTd、QTcd延长,透析后更加显著.血液透析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QT间期离散度(QTID)及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ICD)对尿毒症心肌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了解透析前后QTID及QTICD的变化,研究透析对心肌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对68例尿毒症且除外其他心肌损伤疾病患者及65例肾功能正常者进行体表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其心电图的QTID和QTICD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尿毒症规律透析患者透析前后的QTID及QTICD予以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尿毒症患者的QTID及QTICD与肾功能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前后QTID及QTICD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QTID可以作为尿毒症心肌病的评估指标之一;透析治疗对心肌电生理稳定性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静脉补充钾、镁缩小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复极离散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1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 ,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并以常规抗心衰的 3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后均分别测定QT离散度、血钾、血镁。结果 治疗组于治疗后 QT离散度、血钾、血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 .0 1) ,室性早搏明显减少。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表明在抗心衰治疗的同时静脉补充钾、镁 ,可明显改善复极离散度 ,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对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2例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 ,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A组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B组 )、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 (C组 ) ,15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 (D组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当天、2、4周及对照组相应时间记录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对其QT间期测量 ,计算出QTd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A、B、C 3组的QTd显著大于D组 (P <0 0 1~ 0 0 0 1) ,且A、C组大于B组(P <0 0 5 )。术后 2、4周各组QTd与术前相比均有缩短 (P <0 0 5~ 0 0 1)。A、B两组术后 4周QTd缩短值大于C组 (P <0 0 5 )。术后 4周LVEF恢复至 5 0 %以上者QTd缩短值显著大于LVEF仍低于 5 0 %者 (P <0 0 5 )。C组QTd≤ 70ms者术后QTd缩短值显著大于术前QTd >70ms者 (P <0 0 5 )。结论 QTd作为一种简单、可靠、廉价、无创的方法 ,可用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类型冠心病手术疗效、评价和预测血运重建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QTc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测量60例DCM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QTd、QTcd变化,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QTd、QTcd比较,DCM组高于对照组(P<0.01);心源性猝死组高于存活组和进行性心力衰竭死亡组(P<0.05);室性心动过速组显著高于室性早搏组(P<0.05)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而室性早搏组又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NYHAⅢ~Ⅳ级患者高于NYHAⅠ~Ⅱ级患者.QTd>110ms组室速、心源性猝死和NYHAⅢ~Ⅳ级发生率显著高于QTd≤110ms组(P<0.01或P<0.05),而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QTd、QTcd与NYHA分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不相关.结论DCM患者存在QTd、QTcd变化,QTd、QTcd的增加可作为预测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指标,也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预测指标.QTd与NYHA分级相关而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关.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时QT间期离散度对心室颤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的改变与心室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AMI后24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的患者(心室颤动组)和32例未发生心室颤动的AMI患者(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急诊时体表同步12导心电图的QT间期离散度和QTc间期离散度。结果:心室颤动组QTc间期离散度和QT间期离散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ms±15ms与33ms±16ms和73ms±21ms与40ms±14ms,P<0.001)。结论:AMI时QT间期离散度增加可导致心室颤动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未服用他汀类药物)。观察6个月后所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QTd、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QT间期最大值(QTmax)、QT间期最小值(QTmim)的变化。结果:两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QTmax和QTd、QTc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辛伐他汀组减少尤其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显著QTd增加,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d,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