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和AFP的表达意义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提取肝癌患者外周血总RNA,RT-PCR及巢式PCR扩增目的片段。结果:肝癌患者AFPmRNA表达率为63.33%,明显高于肝炎组9.1%(P〈0.05)。AFPmRNA的表达与血清AFP浓度无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和AFP是肝癌诊断、术后复发、评估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韩克强  梁平  吴娅利  李靖  杨彤翰  赵弘智  郑璐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20-1822,182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外周血AFP mRNA表达水平与早期微转移的关系。【方法】用0.2%二己基亚硝胺(DEN)诱导Wistar大鼠建立肝癌模型,提取外周血总RNA,经转录后,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巢氏RT-PCR)技术检测大鼠AFP mRNA水平。【结果】20只对照组大鼠外周血标本中未检测到AFP mRNA,而在79只存活的实验组大鼠中,肝硬化组AFP mRNA检出率为6.3%(1/16),未转移肝癌组AFP mRNA检出率为42.3%(22/52),伴转移肝癌组AFP mRNA检出率为81.8%(9/11)。【结论】以AFP mRNA为标志物,通过巢氏RT—PCR来检测肝细胞癌外周血微转移是可行的,有助于提高肝细胞癌外周血微转移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早期检测外周血微转移可以提高预测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Real time RT-PCR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real time RT-PCR技术,定量检测肝细胞癌5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7例、肝硬化21例和健康志愿者20例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肝癌56例外周血AFP 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34644.6±94905.4copies/μgRNA,其中29例为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炎17例、肝硬化21例和健康志愿者20例外周血均未检测到AFP mRNA的表达。结论:AFP mRNA可作为血循环中存在肝癌细胞的标志物,定量检测外周血AFP mRNA是预测肝癌发生远处转移的一个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4.
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局限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642例检测结果对甲胎蛋白(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局限性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清AFU与AFP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450例PHC、114例肝硬化、311例转移性肝癌、58例良性肝占位性病变及20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AFU与甲胎蛋白(AFP),并对95例手术后患者随访测定AFU。【结果】PHC血清AFU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备组。血清AFU和AFP时PHC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7.2%和80.1%,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1.8%。PHC手术切除癌肿后血清AFU活性明显下降,复发时可再度升高。【结论】AFU时PHC的诊断和复发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甲胎蛋白的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用ELISAFA法检测35例健康对照和228例PHC患者血清VEGF和AFP含量,分析VEGF、AFP及其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VEGF水平(pg/ml)PHC组(398.4±153.1)和健康对照组(166.8±8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和AFP对PH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23%/73.29%)和(80.64%/83.87%),VEGF和AFP之间无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诊断的敏感性(91.81%)和准确度(92.22%).结论 血清VEGF与AFP联合测定可作为诊断PHC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L3 (alpha-fetoprotein-L3,AFP-L3)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患者112例,其中PHC组55例,肝炎组25例,肝硬化组32例,另选择肝脏功能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GP73浓度,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和AFP-L3的浓度,并计算AFP-L3在AFP中所占比例.[结果]GP73、AFP-L3与AFP在对照组、肝硬化组、肝炎组的表达水平均低于PH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GP73+ AFP与AFP-L3+ AFP对PHC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单独使用AFP(92.7% vs 70.9%,P<0.01;89.1% vs 70.9%,P<0.05),而特异性基本无变化.[结论]联合检测GP73、AFP-L3和AFP,能提高对PHC的早期诊断率,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AFP、AFU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PHC80例,转移性肝癌组42例,肝炎组53例,正常对照组90例同时进行AFP和AFU的检测,其中AFP采用时间分辩荧光免疫分析法,AFU采用速率法。结果:PHC组血清AFP和AFU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HC组血清AFP和AFU阳性率分别为72.5%、87.5%,AFP和AFU联检阳性率为92.5%,而AFP阴性的PHC 22例中,血清AFU阳性率为72.7%(16/22)。结论:AFP和AFU联合检测可提高PH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血清AFU和AFP联合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期原发性肝癌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且病灶小于5cm,一般不易发现。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较为特异的标志物,但仍有30%~40%的患者(特别是小肝癌)呈阴性或低浓度,使得这一部分PHC诊断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1.
HLA-DR13基因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中的DR13基因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已经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PCR-SSP方法检测HLA-DR13基因,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收集PBMC,按是否携带HLA-DR13基因分为两组,观察HLA-DR13基因与HCV感染PBMC的关系。结果:本组携带HLA-DR13基因者17例,PBMC阳性4例(23.5%),未携带HLA-DR13基因者58例,PBMC阳性36例(62.1%),采用四格表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P<0.01)。结论:HLA-DR13基因可能与HCV感染PBMC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与t—PA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4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t—PA mRNA的表达。结果:脑梗死患者组外周血有核细胞中t—PA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血有核细胞中t—PA mRNA的表达增强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可作为脑梗死的辅助诊断指标;并有可能作为脑梗死疗效的动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POBEC3G mRNA水平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7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6名健康人PBMC中APOBEC3G mRNA的水平,同时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HBV病毒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APOBEC3G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与外周血HBV病毒载量成正相关(r=0.73,P〈0.01),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POBEC3G在人体内对HBV复制的影响可能不是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T测量脾脏体积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94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肝活检,肝组织按肝纤维化分级标准分为S1~S4期;CT测量脾脏体积.结果:肝组织纤维化S1期29例,S2期26例,S3期20例,S4期19例.CT测量脾脏体积S1~S4期分别为:(1 054.80±163.82)mm2,(1144.46±237.40)mm2,(1 152.32±153.87)mm2,(1 288.33±234.89)mm2.自S1至S4期脾脏体积逐渐增大,其中S4期脾脏体积增大明显,与其余各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测量脾脏体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中TRAIL的表达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28例ITP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RAIL基因的表达,采用 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和 IL-10的量,并分析TRAIL与患者TNF-α,INF-γ,IL-10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 PBMC中 TRAIL表达显著增高(2.80±0.43 vs 1.00±0.24,t=19.72,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血清中IFN-γ和TNF-α升高(52.43±11.04 pg/ml vs 23.26±8.15 pg/ml;69.14±10.89 pg/ml vs 36.14±13.17 pg/ml,t=10.36~11.50,P值均<0.001),IL-10降低(11.18±6.13 pg/ml vs 33.28±9.85 pg/ml,t=10.17,P<0.001),IL-4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75±12.52 pg/ml vs 40.16±14.26 pg/ml,t=1.25,P>0.05)。且ITP患者TRAIL的表达与血清中IFN-γ,TNF-α正相关(r=0.432,0.541,P 值均<0.05),与 IL-10,血小板计数负相关(r=-0.424,-0.553,P 值均<0.05)。结论TRAIL可能通过介导细胞因子免疫紊乱,参与了 ITP的发生与发展,这为进一步研究 ITP的免疫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患者唾液中HBV-M与HBV-DN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唾液中HBV—M与HBV—DNA的相关性,唾液是否是乙型肝炎传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方法:采用酶法对2005-2006年HBV感染患者,分别进行血清学和唾液的收集与检测,对HBV感染的患者血清型分成常见的10种类型,同时对所选乙肝感染的患者的唾液进行荧光定量PCR定量测定HBV—DNA。结果:急性感染组和慢性感染与携带者组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肝患者唾液中含有HBV—DNA,高病毒血症的患者唾液中含有大量HBV—DNA,唾液具有潜在传染性。可以解释,通过水平传染可能就是20%HBV感染者的感染源。唾液是乙肝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检测血液中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诊断消化系统肿瘤血行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消化系统肿瘤转移35例(转移组)、未发现肿瘤转移32例(对照组)为对象,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液标本CEAmRNA。结果肿瘤转移组的CEAmRNA阳性结果(29例)远高于未转移组(3例)(P<0.001),CEAmRNA指标诊断消化系统肿瘤血行转移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82.5%、90.6%、82.6%。结论CEAmRNA是一个实用价值较高的诊断消化系统肿瘤血行转移指标,检测血液CEAmRNA有助于了解肿瘤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体外增殖情况及杀伤活性,为肿瘤自体CIK细胞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CIK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细胞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点CIK细胞的数目及MTT法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低年龄组较高年龄组CIK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活性强( P <0.01),不同分期的肿瘤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均较强,不同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不同性别的恶性肿瘤患者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无明显差别( P >0.1).恶性肿瘤患者的CIK细胞在体外对不同肿瘤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肺癌细胞株(SC-1680),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体外杀伤活性均超过50%.[结论]患者年龄是影响其外周血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的重要因素,而肿瘤分期、患者性别对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无明显影响;CIK细胞具有较广的抗肿瘤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肝癌的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与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CDFI)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DE) ,结合频谱多普勒波形分析 2 8例原发性小肝癌的血流显像 ,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CDFI和CDE的血流信号检出率在小肝癌高低分化两组中分别为 76 %和91% ;运用多普勒超声对结节内部的血流信号进行分级 ,结果表明低分化小肝癌组中CDE显像Ⅱ级和Ⅲ级血流明显多于CDFI。在低分化组中动脉输入性频谱和静脉输出性频谱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 (P 分别小于 0 .0 5和 0 .0 1) ,而静脉输入性频谱的检出率显著低于高分化组 (P <0 .0 1)。【结论】CDE结合频谱多普勒波形分析可以对小肝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进行预测 ,从而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疗效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