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登载于《中国针灸》1998年第1期44页盛生宽同志撰写的《缪刺内关治疗急性胸部扭伤疼痛75例》,作者以其单穴针刺法及显著疗效,使我受益非浅。但其“缪刺”之称,值得商榷。从该文看,治疗方法是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交叉取穴,就此类刺法有缪刺与巨刺之分。缪刺...  相似文献   

2.
<正> 缪刺缪刺,是古代针刺治病方法之一,其专论在《素问·缪刺论第六十三》。一般认为:缪刺,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是也。如张景岳注:“缪,异也,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异其处,故曰缪刺。”《内经》缪刺之义是否就如此?《素问·缪刺论》说:“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歧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凡刺之数,先  相似文献   

3.
交经缪刺是一种交错健侧取穴的针灸方法。明代针灸医家杨继洲《针灸大成》注解《标幽赋》日:“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缪刺者,刺络脉也。右痛而刺左,左痛而刺右,此乃交经缪刺之理也。”缪刺法最早见于《素问·缪刺论》:“左右交刺,谓之缪刺。”因取穴简单,疗效显著,临床常用于一些疼痛性病症。  相似文献   

4.
正缪刺与巨刺均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官针》言巨刺,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缪刺则出自《灵枢·终始》,随后在《针灸甲乙经》中,也有缪刺法与巨刺法的专篇论述,而《甲乙经》之后,《针灸大成》与《类经》都有所发挥,比如张介宾在《类经》中说:"缪,异也。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异其处,故曰缪刺,治奇邪之在络脉者也。……缪刺之法,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巨刺亦然,……"  相似文献   

5.
“交经缪刺”是针灸临床的一种取穴方法。缪与谬通,错也,有交错之义。就是一种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的交错健侧取穴法。“缪刺”的原始记载,见于《素问·缪刺论》。但是“交经缪刺”一词,则首见于金·窦汉卿所著的《标幽赋》一文,他说:“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也就是交叉取穴法。窦氏不分刺经刺络,凡是左病而刺右,右病而刺左,则称交经缪刺。《素问·缪刺论》也是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的交叉健侧取穴法。所不同者,  相似文献   

6.
答:巨刺与缪刺均为《内经》记载的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针刺方法。《灵枢·官针》说:“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也。”巨刺的方法是左病在右取穴,右病在左取穴,左右交叉取穴的一种刺法。而《素问·缪刺论》说:  相似文献   

7.
巨刺、缪刺与经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刺、缪刺是针灸取穴方法之一,始见于《素问·缪刺论》:“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异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  相似文献   

8.
缪刺巨刺法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刺巨刺法源于《内经》。《素问·缪刺论》曰:“夫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经俞,命曰缪刺。”又曰:“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小指次指抓甲上……左取右,右取左”,“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左取右,右取左”。“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  相似文献   

9.
缪刺验案举例及其机理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刺法,是一种病左刺右,病右刺左,刺络出血的一种方法。其首见于《素问·缪刺论》“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笔者近几年在临床中应用缪刺治疗,一些疾病收效甚好,现举例与同道共析。1 膝关节炎  秦××,女,65岁,工人,首诊:1997、4、20。  自诉:左膝关节疼痛,尤以外?..  相似文献   

10.
《内经》“缪刺”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中医药学报》2001,29(4):66-66
缪刺是《内经》对疾病治疗的特殊刺法 ,属络脉的浅刺法。对于具体的针刺方法 ,后世医家多定义为“病在络脉而左病取右 ,右病取左的一种针刺方法”。代表医家如张介宾、吴等。《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素问注释汇粹》、《内经讲义》(五版教材 )、《内经选读》(六版教材 )等均取此注。其根据是《素问·缪刺论》篇中多次论及“左刺(取 )右 ,右刺 (取 )左”的缪刺法。亦有注家认为“缪” ,谬也 (错误的意思 ) ,并将此义引申为交错 ,如《针灸医藉选》注[1] :缪刺 ,“《辞海》 :‘缪通谬 ,错误’。如纰缪 ,在此有交错之意。”还有少数医家认为“…  相似文献   

11.
"巨刺""缪刺"名义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巨刺、缪刺系针法名称,出<黄帝内经>,巨刺首出<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调经论>补充日:"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而<素问·谬刺论>则进一步解释日:"邪客于经,左盛者右病,右盛者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己,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相似文献   

12.
缪刺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一种古老刺法.《素问·缪刺论》说:‘……夫邪客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缪刺又称交经缪刺,主要是指人体左侧有病刺右侧穴位,右侧有病针刺左侧穴位的交叉刺法.缪刺经络临床上一般以浅刺井穴和呈现郁血的络脉为主,用以治疗络脉的病变.在临床上我常采用此法治疗肩周炎、急性腰扭伤、颈部扭伤(落枕),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略谈缪刺与巨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禾昌  叶明柱 《中国针灸》2002,22(10):42-50
1 缪刺与巨刺的由来缪刺与巨刺均为《内经》中的刺法 ,缪刺出自《灵枢·终始》 ,巨刺出现自《灵枢·官针》。《灵枢》虽提到了这两种刺法 ,然而具体的应用 ,只在“官针”篇中简单的提了一下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至于缪刺 ,虽有一些病症应用范例 ,如“厥病”中“耳鸣 ,取耳前动脉……取手中指爪甲上 ,左取右 ,右取左” ,却没有点明这就是缪刺法。《素问》中将散在《灵枢》“热病”、“厥病”、“杂病”等篇中的缪刺内容 ,予以整理、归纳、充实 ,写成了《缪刺论》。这是一篇专门论述缪刺及巨刺的文献 ,后世的针灸专著 ,凡提及缪刺 …  相似文献   

14.
巨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应用巨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36例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36例中 ,男性 1 0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2 0~ 5 0岁 ;病程 1 0天~ 4 0天 ;左侧面瘫 1 4例 ,右侧面瘫 2 2例。均表现为突然口眼歪斜 ,流涎水 ,额纹、鼻唇沟纹消失 ,患侧面部麻木 ,其中 1 8例伴有耳后疼痛及眼睑抽动。多发于春、秋两季。2 治疗方法根据面部神经分布区域和《针灸大成》及《灵枢》中关于“巨刺法”的理论 ,“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 ,则巨刺之” ,“凡病者 ,左病取右 ,右病取左 ,上病取下 ,下病取上” ,选用健侧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  相似文献   

15.
浅谈巨刺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六合  王燕 《河南中医》2002,22(6):74-75
巨刺法 ,是一种机体一侧有病 ,而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始见于《灵枢·官针篇》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素问·调经论》亦曰 :“病在于左 ,而右脉病者 ,巨刺之。”巨刺法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经脉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的肢体疼痛与活动障碍。正如《针灸大成》指出 :“巨刺者 ,刺经脉也 ,痛在左而右脉病者 ,则巨刺之 ,左痛刺右 ,右痛刺左 ,刺经脉也。”巨刺法治病的机理 ,主要是调整机体两侧的经络平衡。如《素问·缪刺论》曰 :“邪客于经 ,左盛则右病 ,右盛则左病 ,亦有相易者 ,左病未见而右脉失常 ,如此者必巨刺之 ,必中其…  相似文献   

16.
缪者,左右交叉之义也。缪刺是指络病左病右刺,右病左刺的方法。笔者自1993年以来运用缪刺治疗软组织损伤6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缪刺法,首见《素问·缪刺论》,它是一种病左刺右,病右刺左,刺络出血的针刺方法,即所谓“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该法运用适当,确可收到“病立已”,“如食顷已”的效果。现将该法的应用,简介如下,不当之处,请教正。  相似文献   

18.
交叉对应取穴针法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对应取穴针刺法,即将《内经》中“左刺右,右刺左”的“巨刺”、“缪刺”与“病在上,取之下”的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的“远道刺”相结合的一种针刺法。这一刺法疗效卓著,颇具临床应用价值,兹将本人的几则验案介绍如下,谨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交差刺原理始于黄帝内经。交差刺内经中又分为巨刺和谬刺。刺经之法谓之巨刺;刺络之法谓之谬刺。经曰:巨刺者刺经脉也;缪刺者刺其络脉也。医疗实践中出现哪些证状用巨刺,出现哪些症状用缪刺,内经中都有专述。经曰: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右痛不己则左脉先病;左痛不己则右脉先病,如此者则为巨剠之。又曰;邪客於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己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相似文献   

20.
巨缪刺加艾灸治疗肢体慢性疼痛1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明 《吉林中医药》2010,30(6):513-514
目的:巨、缪刺法对机体气血能够起到整体调节作用,达到瘀祛络通而痛止的目的。方法:采用巨、缪刺加艾灸治疗肢体慢性疼痛,即左上肢对右下肢,左手对右足,左膝对右肘,左腘窝对右肘窝等。结果:笔者20多年来,采用巨、缪刺加艾灸治疗肢体慢性疼痛198例,治愈达82.8%,总有效率为96.5%,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结论:巨、缪刺法治疗疼痛有其理论基础,人体四肢左右又存在着特殊的对应关系,加上温针灸,更能温经散寒,络通而痛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