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婴幼儿骶尾部良性畸胎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婴幼儿骶尾部良性畸胎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良性畸胎瘤的MRI表现。6例均用MRI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结合短时反转恢复脂肪抑制序列及增强扫描。结果:骶尾部良性畸胎瘤起源于盆腔内末端骶尾区,属于后腹膜肿瘤,MRI通常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巨大均质或非均质性肿块,边界一般较清楚,信号混杂,其中有代表囊性或实性成分的信号区域,实性部分常见脂肪或钙化。结论:MRI可清楚显示盆腔内、外的成分和解剖细节,有助于对骶尾部良性畸胎瘤的诊断以及合适手术计划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患儿,Ⅰ型(显型)14例(50.0%),Ⅱ型(混合型)6例(21.4%),Ⅲ型(哑铃型)4例(14.3%),Ⅳ型(隐型)4例(14.3%).经骶尾入路手术22例,经腹骶尾联合人路手术5例.良性畸胎瘤21例(77.8%),恶性畸胎瘤6例(22.2%),其中1例为卵黄囊瘤,5例为胚胎性癌.获随访19例(良性16例,恶性3例),尚未发现复发与死亡病例,切口感染2例,慢性窦道1例.结论 AFP明显增高,结合CT、MRI检查对术前肿瘤良恶性判断有一定帮助,临床分型是选择手术入路的主要依据,术中严密缝合,术中、术后直肠内置入肛管等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恶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至2009年沈阳儿童医院外科收治的小儿骶尾部畸胎瘤32例,及1991年至200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小儿骶尾部畸胎瘤41例,对诊断时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囊实性,肿瘤大小,临床分型,血清AFP值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患儿诊断时的年龄、性别、临床分型、肿瘤囊实性是小儿恶性骶尾部畸胎瘤相关的危险因素,而与肿瘤的大小,血清AFP值无关。结论年龄小,男孩,实性肿瘤,临床分型为III型或IV型的是小儿恶性骶尾部畸胎瘤的危险因素,术后根据病理结果进行药物辅助化疗,并长期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6月龄以下恶性骶尾部畸胎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建立个体化预测6月龄以下骶尾部畸胎瘤恶性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小婴儿骶尾部畸胎瘤80例,其中成熟畸胎瘤69例,未成熟畸胎瘤11例,统计其年龄、性别、Altman分型、肿瘤体积、体重、血液AFP(甲胎蛋白)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指标在判定骶尾部畸胎瘤恶性程度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畸胎瘤恶性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6月龄以下婴儿骶尾部畸胎瘤良恶性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根据AUC值和拟合度检验验证模型效果。结果:AFP阳性和肿瘤体积是骶尾部畸胎瘤提示肿瘤为恶性畸胎瘤(P<0.05)的独立危险分析,较大的体重是保护性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AUC值为0.918(0.856~0.981),区分度良好,模型的Hosmer Lemeshow检验提示(P=0.902,χ~2=3.431)模型有较好的校准度。最终该模型预测准确度87.5%。结论:基于肿瘤体积、体重和AFP是否阳性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6月龄前儿童骶尾部畸胎瘤是否恶性有预测作用,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5.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治疗(067000)河北省承德卫校于利民(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刘爱雅骶尾部畸胎瘤是小儿常见的肿瘤,1991~1994年我科共手术治疗16例,良性近期效果好,恶性预后差,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6...  相似文献   

6.
骶尾部畸胎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胚芽细胞肿瘤,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含量测定是鉴别良恶性畸胎瘤的一种常用方法。但我们发现在新生儿期,由于受甲胎蛋白的影响这种方法有局限性。我院1982年1月至1998年9月共收治骶尾部畸胎瘤32例,其中<8个月13例中恶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治疗盆腔低位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5月-2001年10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盆腔低位肿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骶尾部入路切除。结果:囊肿3例,畸胎瘤3例,脂肪瘤2例,脂肪肉瘤1例,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鞘瘤1例,直肠癌术后盆底复发1例,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切口无感染,伤口Ⅰ期愈合。结论:经骶尾部入路治疗盆腔低位肿瘤,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疗效好,是肛肠外科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SCT及三维骨重建对小儿骶尾部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64SCT平扫加增强,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骶尾部占位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30例骶尾部占位的病理类型为:畸胎瘤23例,内胚窦瘤3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淋巴瘤1例,血管瘤1例.其中良性19例,恶性11例.结论 64SCT及三维重建提高了诊断小儿骶尾部占位病变的能力,可以作为小儿骶尾部占位的必做影像检查方法.在显示对骶尾椎椎体骨质破坏方面优于磁共振.但MR检查在探查软组织受侵和椎管内改变以及显示范围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骶尾部囊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骶尾部囊性肿块,并进行MRI检查或产后手术及引产后尸解的28例有完整临床或影像学资料的胎儿。结果超声诊断胎儿脊柱裂伴脊膜膨出16例;脊膜膨出5例,4例正确,1例为皮下单纯性囊肿;骶尾部囊性畸胎瘤4例;胎儿脊柱裂、脊膜膨出合并骶尾部畸胎瘤1例;胎儿盆腔囊肿1例;胎儿椎管内囊肿1例。结论产前超声对胎儿骶尾部囊性肿块的诊断具有一定优势,但仍需结合MRI检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53例小儿畸胎瘤临床资料分析及远期随访,发现畸胎瘤好发部位为骶尾部,恶性及死亡均为骶尾部,并以隐型胚胎癌多见,本组恶性率为5.6%,死亡率9.6%,其恶生及死亡皆在近期发生,远期效果皆良好,本组新生儿期1例病检潜在恶变,存活19年,生长良好。本资料表明新生儿期即使有潜在恶变亦不能预后不良,肿瘤为实质性及血性胸水并非恶性,并年龄越小,恶性发生率越少,本组1岁内之恶性,恶性在2-5岁之间,与年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科从1990年以来应用B超诊断小儿骶尾部畸胎瘤18例,其中包括良性10例、恶性6例、复发转移肿瘤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8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年龄1d至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骶尾部肿块凸出表面,皮肤多正常,个别患儿可见皮肤稍红和紫色或表皮静脉曲张,无触痛,部分患儿大小便费力。  相似文献   

12.
畸胎瘤是小儿常见的肿瘤,骶尾部是畸胎瘤最好发部位,恶性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是最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肿瘤部位的特殊性,术后并发痕较多,特别是大便失禁给患儿生活带来不便。近10年来,我院收治骶尾部畸胎瘤38例,经过手术和手术前后的良好护理和排便训练,减轻了大便失禁和减少慢性窦道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分析骶尾部畸胎瘤30例临床资料。本组良性24例,潜在恶性,恶性各3例,均行骶尾部肿瘤切除术;恶性者术后化疗,2例于1年内死亡。CT及甲胎蛋白测定对判断肿瘤范围性质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骶尾部畸胎瘤绝大多数具有特殊性CT表现,常通过CT明确诊断。我们搜集了20例术前经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骶尾部畸胎瘤,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特点,旨在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并就CT对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价值及骶尾部肿块的鉴别诊断作一初步评价。1材料与方法20例骶尾部畸胎瘤,男婴6例,女婴14例,年龄5h~23d,平均年龄为14d。临床症状为出生后即发现骶尾部包块,分界清楚,均偏向臀部一侧,无压痛,包块皮肤无破馈,无便秘及排尿困难。包块触之呈实性有12例,囊性有8例。直肠指诊可扪及包块15例,未扪及包块5例。使用日本岛津3000CT…  相似文献   

15.
小儿畸胎瘤临床病理与治疗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畸胎瘤临床病理与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77例小儿畸胎瘤的病理、AFP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平恶性57例,占1512%。有6例病理报告为良性,术后复发为恶性。结去畸胎瘤的实质部分应现为潜在恶性;如有间变组织存在,应现为恶性;对AFP增高而病理报告为良性者,应仔细检查畸胎瘤组织中有无卵黄囊组织。早期应彻底切除肿瘤。对骶尾部隐匿型、混合型畸胎瘤,在切除肿瘤及尾骨的同时,还应切除1~2节骶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儿骶尾部畸胎瘤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表现。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产前检查的孕妇常规进行超声筛查,发现胎儿骶尾部肿瘤时详细描述其发生部位和内部回声,着重观察肿瘤血供情况,并对引产后的死婴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共检查出5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其中以囊实性为表现者有4例,以囊性表现者1例,肿瘤大小为2~11 cm,均位于骶尾部前下方,4例囊实性肿物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实性部分血供丰富,并可见肿物的滋养动脉自腹主动脉或髂动脉发出进入瘤体内,频谱显示为单峰高阻型血流,与髂动脉血流相似。1例囊性者表现为厚壁的囊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见囊壁上有短棒血流显示,频谱呈高阻型,无舒张期血流。结论:骶尾部畸胎瘤的血供来源于骶正中动脉或髂内动脉,故血供丰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楚显示肿瘤的滋养动脉,对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是产前诊断骶尾部畸胎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道了1例症状类似Altm an III型骶尾部畸胎瘤的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1例正常产的男性新生儿被发现有一个相当大的骶尾部肿块。影像学检查高度提示为Altm an III型骶尾部畸胎瘤。出生后10d,患儿接受部分肿瘤切除术。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为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后肿瘤完全消失。1年后复查,未发现原位复发和远处转移。据作者所知,这是第1例症状类似Altm an III型骶尾部畸胎瘤的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症状类似AltmanIII型骶尾部畸胎瘤的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1例@Tanaka K.$Department of Surgery, Jike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骶尾部畸胎瘤患者共29例,均经手术治疗,手术标本送常规病理检查证实。结果:男性10例,女性19例。Ⅰ型20例,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3例。瘤体超过15 cm巨大者3例,术中未输血者20例,其余输血50~300 ml不等。术后伤口感染2例(6.89%)。术后病理:良性25例(86.20%),其中含有成熟神经组织10例,恶性4例(13.80%),均含未成熟神经组织。1例良性畸胎瘤术后1年复发,其余患儿术后发育正常,无大小便异常,无盆底松弛现象。结论:小儿骶尾部畸胎瘤以良性居多,良性骶尾部畸胎瘤中,含神经组织成分可能是其复发危险因素之一,手术完整切除是减少肿瘤复发和恶变的关键之一,重视保存盆底组织完整和良好解剖修复,对提高术后功能性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性腺外畸胎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参照2003年WHO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组织学分型对51例手术切除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性腺外畸胎瘤患者发生部位多见于人体中线两旁,频率依次为纵隔、骶尾部、腹腔、盆腔、腹膜后、肺、颅内等。51例中4例为恶性,恶变率为7.8%;其中3例为成熟性畸胎瘤伴腺癌或鳞癌,1例为未成熟畸胎瘤Ⅱ级。结论性腺外畸胎瘤好发于年轻患者,多见于中线两旁,有较高的恶性率,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压迫症状,非体表部位畸胎瘤可合并感染,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手术治疗要点,分析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以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十年12例骶尾部畸胎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12例均经骶尾部倒“V”形切口切除,手术中用电刀小心沿肿瘤边沿剥离,切除尾骨,结扎骶中动脉,肿瘤摘除后,用蒸馏水冲洗创面,认真分清组织层次,重建肛尾韧带并消灭死腔;恶性患者术后给予化疗。结果本组12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未出现并发症,随访5~11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骶尾部畸胎瘤须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切除尾骨、避免肿瘤破溃残留是预防复发的关键。盆底修复、肛尾韧带重建及消灭死腔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