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单纯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病死率高达60%~90%,所以有必要探讨新的治疗方法和途径。近年来,我们改良了脑室引流装置并应用于侧脑室和腰椎蛛网膜下隙持续交替引流,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对救治脑室出血患者具有安全可靠、损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改良微创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自2001年6月-2003年1月,采用改良微创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30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侧脑室联合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性脑室出血通常是由于高血压性脑实质出血直接穿破所致,是一种病情凶险,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很高的急性脑血管病,总死亡率达83.3% [1] ,目前国内外治疗方法不一。2 0 0 1年1月至2 0 0 3年10月我院采取超早期侧脑室引流,术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2  相似文献   

4.
脑室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前瞻性研究脑室持续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病人(26例)行颅骨钻孔侧脑室内置管持续外引流3d,对照组(30例)为内科保守治疗的病人。结果 治疗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死亡4例(13%)。治疗组脑积水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3.8%,对照组脑积水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13%和2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室待续外引流可应用于临床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总结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005~2009年用此法治疗的40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后的护理.结果 护理得当,无1例颅内感染.结论 脑室外引流术是脑室出血病人综合性抢救治疗的有效方法,通过做好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可使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脑室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室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18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有效16例,治愈率88.9%;死亡2例,死于脑疝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护士对脑室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认真的病情观察,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双侧侧脑室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脑室出血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全脑室出血。其起病急骤、进展快,常因血凝块阻塞或压迫导水管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急剧升高,使下丘脑或脑干损伤而迅速昏迷危及生命。内科止血、脱水、激素应用常不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侧脑室引流指经颅骨钻孔、侧脑室刺穿后导入引流管,将脑室液引出体外的方法。我科2003年~2004年对本病19例采取侧脑室引流术,术后通过精心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41~80岁,高血压病史16例,均于发病后12h内入院。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迅速出现意识障碍。2h昏迷5例,2~4h昏迷8例,4~12h昏迷6例;四肢瘫11例,偏瘫8例;瞳孔缩小10例,同向凝视7例,双侧不等大2侧。全部经头颅C T扫描,均为全脑室出血。1.2转归本组术后及出院后随防3个月,按照脑出血治疗效果判断标准[1]:(1)完全恢复日常生活5例;(2)部分恢复日常工作或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6例;(3)生活需人照顾或护理5例;(4)死亡3例。2术前准备和护理2.1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穿刺原理、必要性及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式中心静脉导管腰大池和侧脑室持续交替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改良组(59例)采用改良式中心静脉导管腰大池和侧脑室持续交替引流术,传统组(59例)应用传统腰椎穿刺术结合侧脑室引流.结果 改良组3例(5.1%)死亡,7例(11.9%)发生梗阻性脑积水;传统组8例(13.6%)死亡,15例(25.4%)发生梗阻性脑积水.改良组脑室出血清除速度显著快于传统组(P<0.01);改良组疗效也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改良式中心静脉导管腰大池和侧脑室持续交替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微创侧脑室体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微创侧脑室体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及护理.36例脑室出血患者行微创侧脑室体外引流术.微创侧脑室体外引流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术前处理内科并发症,术中迅速引流脑室内积血,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夹管、拔管,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脑血管意外中预后较差的危急重症之一,发病率高,病情急骤,病症凶险,病死率高.近年来在其治疗方法上国内外做了不少努力,我们也在其护理方面做了一些总结.现将2002年7月至2006年6月我科共收治SAH病人32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5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例并发颅内感染,2例并发再出血致脑疝而死亡,1例引流管脱落,其余均顺利拔管.结论 做好严密的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监测、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进一步防治并发症,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单、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疗效差异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采用单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方法治疗的368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疗效和护理特点,并将术后各时段血肿消失的例数、病后3个月生活能力(ADL)恢复等指标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间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疗效明显优于单侧脑室外引流术。双侧脑室引流术后护理重点是注重更换体位时根据引流的速度调整高度,保证引流通畅,缩短引流时间,预防或防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兰梅 《现代护理》1999,5(10):72-73
脑室出血传统的内科治疗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我院脑血管科自1998年12月~1999年1月,应用CT确定诊断,对4例脑室出血患者行脑室穿刺引流术,取得了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CT确诊脑出血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64~72岁,平均年龄68岁。估计出血量30~40ml,平均34ml。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1例,右丘脑出血2例,脑室系统出血是例。均吸入脑室,昏迷4例。2结果本组4例,其中完全恢复1例,意识清楚,语言流利,上下肢肌力均为Ⅳ级,其余3例,脑室引流管留置10~14天后拔除,平均12天。意识于引流后1~5天恢复,平均3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配终池持续引流术治疗中、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中、重度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2)采用侧脑室引流配合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对照组(n=42)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组欧洲卒中量表(ESS)7,14,28,90 d后总生活能力(ADL)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3.8%,对照组总有效率3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侧脑室引流配合终池持续引流术治疗中、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在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2005年6月~2006年5月作者早期采用改良腰大池引流装置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脑室出血患者行颅骨钻孔侧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结果:22例中19例存活,成功率为90.1%,无一例颅内感染及创面感染、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本疗法能迅速解除脑组织受压,减少致残。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双侧脑室体外引流治疗全脑室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报告8例全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双侧脑室穿刺,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块并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体外持续引流,无感染,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本文就治疗方法、护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结合侧脑室引流术治疗继发性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2000年2月~2003年5月住院的继发性脑室出血病人为保守组,单纯内科药物治疗,予调控血压、脱水降颅压等;2003年6月~2006年8月住院的继发性脑室出血的病人作为微创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加侧脑室前角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病死率及术后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病死率低于保守组(P<0.05);术后临床疗效评价微创组有效率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结合侧脑室引流术是治疗继发性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有效快捷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总结68例脑室出血患者在侧脑室引流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及护理.认为术前宜常规处理内科并发症,降低颅内压,术中及术后监测颅内压,迅速引流脑室内积血,保持引流管通畅,仔细观察并记录引流的量及颜色,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夹管、拔管,以减少颅内感染,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