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压氧对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1)常规治疗组36例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止血、抗感染,营养脑细胞等对症处理。(2)高压氧(HBO)治疗组36例,除与常规治疗组相同治疗外,病人经临床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后,加用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GCS、D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疗程后HBO组患者GCS评分明显提高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RS评分较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是中、重型颅脑损伤较好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老年性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合并肺部感染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防治肺部感染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之一。现将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归纳如下:一、发生的原因:1、老年人伤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2、有的老年人有吸烟史。3、老年人机体免  相似文献   

3.
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初期死亡率与原发性、继发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而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肺部感染对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的肺部感染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与环境的检测,寻找感染源,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本院2007年8月-2008年6月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进行跟踪感染源检测分析。结果:革兰阴性细菌出现频率最高,且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并伴有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不动杆菌、葡萄球菌等多重感染。对患者使用的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相关细菌检出率为7.1%,吸痰管相关细菌检出率为100%,空气采样的相关细菌检出率为41.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重复感染与病人的免疫力、一次性吸痰管的使用、病房环境人员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入院后即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27例在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后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行气道综合管理。结果:38例出现肺部感染,其中治疗组12例,10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时间5~10d,平均7d。对照组26例,9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时间11—20d,平均17.5d。早期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率、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和感染控制率均明显优于未行早期气管切开者(P〈0.01)。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压氧能有效地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增加血氧含量,减少中枢神经的缺氧性损伤,促进患者苏醒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但昏迷患者保护性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自行排痰障碍,加上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失去保护功能与外界直接形成呼吸通道,外源菌易顺此通道直接进入肺部造成呼吸道严重感染,给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带来很多不便和困难,所以做好气管切开患者舱内外护理至关重要。我院自2002年3月-2006年3月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38例,其中昏迷患者(GCS计分为3~8分)226例,此类患者咳嗽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吞咽反射抑制,呼吸道内分泌物不易及时排出,口咽部分泌物不能经口吐出或咽下,容易导致呼吸道梗阻,危及患者生命。在急救中通常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病情的转归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现将我们对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要点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集我院治疗的1121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其中男性642例,女性479例;年龄19~72岁,平均(43.2±15.4)岁。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年龄、肺基础疾病、格拉斯哥昏迷( GCS)评分、急性肺损伤、昏迷时间、卧床时间等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肺基础疾病、GCS评分、急性肺损伤、昏迷时间、卧床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抗生素、抑酸剂、脱水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应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提高认识,从而减少其危险因素,提高患者治疗质量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4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部感染是重度颅脑损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重度颅脑损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现将我院1985年以来收住的4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1~79岁,平均49.3岁。肺部感染在伤后2~30d出现,其中出现在伤后3~7d者36例。咳嗽、痰多38例,体温37℃以上40例,肺部听到湿性音35例,白细胞增多39例,肺部X线片证实有肺内感染34例,痰培养阳性33例,其中变形杆菌13例,大肠杆菌1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绿脓杆菌7例,霉菌感染2例。1.2诊断标准42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在治疗中出…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病人多有昏迷、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于造成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误吸或坠积于肺部引起肺炎,现将对30例气管切开病例人的护理中,认真履行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I)术后早期行腰池持续引流(continuous lumbar drainage,CLD)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患者慢性脑积水(chronic hydrocephalus,CH)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390例SCI术后患者分为3组:A组130例早期HBO联合CLD治疗,B组130例CLD治疗,C组130例常规药物治疗.比较1年内患者发生CH的差异.结果 3组病例1年内发生CH的比例(例数)分别为:A组5.38%(7例),B组12.31%(16例),C组21.54%(28例),采用x2检验比较3组发病率差异性,A、B组比较x2=3.864,P<0.05;B、C组比较x2=3.939,P<0.05;A、C组比较x2=14.560,P<0.01.结论 CLD可以有效降低SCI术后CH的发生率,若联合HBO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导管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防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需行气管切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气管切开时,实验组选择可冲洗气管套管,对照组选择常规气管套管。实验组定期对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对照组未予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35.56%,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66.67%。肺部感染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76.09%。结论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的移行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引流气囊上滞留物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以评估治疗这类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0月1日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后5~9天的患者60例,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非高压氧治疗组)各30例,观察患者入院时及高压氧治疗前、后1、2、3、4周的GCS评分;比较高压氧治疗开始前、高压氧治疗4周、入院后3月的随访GOS分级提高的患者数;比较高压氧治疗4周和入院后3月内的气管套管拔除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后1周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压氧后2、3、4周GC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两阶段的GOS预后评分提高患者例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4周内拔除气管套管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3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早期意识改善及预后有疗效;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且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恢复早期治疗作用较后期突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6例,GCS评分≤8分,经专科会诊有HBO治疗指征,并排除禁忌证.其中234例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HBO治疗,入院或颅脑手术2周内首次行HBO者为早期HBO组,共126例.入院或颅脑手术2周后首次行HBO者为晚期HBO组,共108例.另外,因各种原因未行HBO者92例作为对照组;3组病例在性别、年龄、GCS评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病例随访时间均为入院或手术始至以后8周.结果 早期HBO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与晚期HB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8,P<0.01),晚期HBO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1,P<0.05).早期HBO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晚期HB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2,P<0.01).早期HBO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与晚期HB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9,P<0.01).结论 早期HBO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常见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度脑挫裂伤患者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早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脑挫裂伤患者56例,入院时患者的格拉氏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为3~8,均于入院1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或同时行血肿清除术;20例在伤后5~20h内行早期HBO治疗,36例在脑水肿消退后(7~18d)行常规HBO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3周后重新GCS评分,6个月后进行格拉氏哥结果评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周GCS评分和6个月后GOS评分和生存质量出现明显差异。早期HBO治疗组明显优于常现HBO治疗组。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中,重度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是神经外科最难处理的病症,因为它常伴有恶性的颅内压增高、脑缺氧,患者的预后也较差;早期的高压氧治疗可以及时提高血氧含量,阻止恶性缺血缺氧的发生。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术后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早行HBO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救治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对进行高压氧治疗的875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由治疗小组制定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康复计划,确定护理重点并判断预后。分别以"首次高压氧治疗时的昏迷程度,高压氧治疗时是否已行气管切开手术,开始高压氧治疗的时间"为分组条件,比较不同组患者之间的有效率。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分患者的有效率为60.68%,与其他组比较最低(P〈0.05);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有效率为48.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首次高压氧治疗距离外伤时间〈1个月的患者有效率为88.40%,与其他组比较最高(P〈0.01)。出现并发症后及时处置。结论以高压氧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改善了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压氧 ( HBO)对肝硬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 B超声像学变化。方法 将 86例肝硬变患者以病情相匹配的原则分为高压氧组 46例和对照组 40例 ,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脾 B超声像学的变化。结果 肝功能 ( TBil、AL T、AL B)、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 HA、PCIII、 C、L N )的改善及 B超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回缩方面 ,HBO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HBO可能是治疗肝硬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外周血中炎症细胞因子及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15),对照组(n=30)和高压氧组(n=30)。分别于治疗后4h、12h、1d、3d及5d时间点,利用BBB评分法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测定各时间点大鼠外周血中TNF-α、IL-6、IL-8及IL-10的含量。结果对照组和高压氧组的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高压氧组BBB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高压氧组外周血中上述炎性细胞因子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高压氧可抑制外周血中炎性细胞活性,降低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损伤恢复,具有保护受损脊髓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高压氧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高压氧组,各45例。常规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8~59岁,平均42.1岁;术后采取常规康复治疗。高压氧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31~60岁,平均43.9岁;术后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10d为1个周期)后的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脑血流值、意识水平(GCS评分)、神经功能[(卒中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高压氧组疗效优于常规组;两组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压氧组(60.25±4.13)cm/s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2个疗程后高压氧组GCS评分(12.25±3.13)分显著高于常规组(9.51±2.03)分(P<0.05);高压氧组死亡和植物状态比例(4.44%)更低(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但高压氧组(10.25±4.53)分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传统治疗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