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Fulcrum-bending(支点弯曲位)像对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帮助及新思路,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18例伴发脊髓空洞和(或)Chiari畸形的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两组:(1)牵引后前后路联合脊柱侧凸矫形手术(6例):对脊柱侧凸有手术矫形指征、伴发无明显神经损害的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者,先行Halo颅骨牵引,1周后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直接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2例):术前拍Fulcrum-bending像,并根据其结果对脊柱侧凸进行矫形。[结果]6例牵引后手术患者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61%;6例柔软型侧凸患者直接后路手术患者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60%,且术前Fulcrum-bending像与术后Cobb’s角相接近;6例僵硬型侧凸患者中1例出现轻微神经损害情况,后逐渐恢复,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52%,手术存在过度矫正。[结论]对无明显神经损害的伴发脊髓空洞或ChiariI型畸形的脊柱侧凸柔软患者,不必行术前牵引而直接行后路手术,且可以获得与牵引后前后路联合手术类似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2.
脊柱侧凸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52例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三类:(1)单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8例):对脊柱侧凸有手术矫形指征、伴发无明显神经损害的ChiariⅠ型畸形和(或)脊髓空洞者,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单纯颈枕部手术(12例):对脊柱侧凸尚无手术矫形指征者,无论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是否存在神经损害,均行后路枕大孔扩大、C1后弓切除、硬脊膜成形术和脊髓空洞分流术;(3)颈枕部手术加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2例):对脊柱侧凸有矫形手术指征、伴发的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有神经损害者,先行枕大孔扩大、C1后弓切除、硬脊膜成形术和脊髓空洞分流术,术后6个月再行脊柱侧凸矫形术。结果34例颈枕部手术患者中24例术前存在明显的神经损害,术后6个月内仅6例有轻度的神经功能改善。40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中,Cobb角<90°者额状面平均矫正率为63%、矢状面后凸平均矫正率为80%;Cobb角>90°者额状面平均矫正率为49%、矢状面后凸平均矫正率为74%。随访6个月~5年,平均19个月,矫正率平均丢失6%。结论脊柱侧凸在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时不仅具有外科矫治性,而且可以获得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类似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截骨矫形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Ⅰ型脊髓纵裂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Ⅰ型脊髓纵裂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不处理骨性纵隔,单纯经后路截骨进行矫形。通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围手术期神经功能变化及并发症来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根据手术前后脊柱侧凸冠状面Cobb角、顶椎偏距、胸廓躯干偏移和躯干平衡等客观矫形指标及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30评分来评估手术的有效性。结果患者获得3~36个月随访(平均14.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分别为275.4 min、4 005.7 m L和2 800 m L;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1例、胸腔积液10例、切口感染1例、下肢神经功能症状加重6例(其中5例治疗后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遗留永久性足下垂)。术后大体外观均显著改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测量参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矫正率虽较术后即刻有所丢失,但总体矫形效果满意;末次随访SRS-30自我形象、心理健康评分以及总评分均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Ⅰ型脊髓纵裂畸形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采取不预先处理骨性纵隔的单纯经后路截骨治疗矫形效果满意,但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患者12例,进行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前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62°~90°(71°±6°)。结果手术时间3.4~4.8(4.2±0.4)h,出血量550~920(690±117)m l。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0.9~4.8年,未发生神经及其它系统并发症。术后主弯Cobb角24°~37°(29°±3°),矫正率51%~65%(59%±4%),植骨全部融合,无假关节形成及断钉、脱钩发生。结论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对侧凸矫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头颅-骨盆环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7.5±4.8)(14~23)岁。均行Halo骨盆牵引后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牵引力取患者可承受的极限,牵引时间为(3.2±0.6)(3~4)周,后行后路截骨内固定融合术。对患者治疗前左右侧屈位、牵引后和术后的侧后凸矫正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或邻椎截骨12例、Smith-Petersen截骨(Smith-Petersen osteotomy,SPO)或Ponte截骨20例。未见脊髓与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治疗前脊柱冠状面Cobb角为(136.8±38.0)°(96°~172°),矢状面Cobb角为(90.4±24.0)°(45°~125°)。患者平卧左右侧屈位侧凸矫正率为(8.9±3.2)%,Halo骨盆牵引后侧凸矫正率为(37.6±4.3)%,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为(68.7±4.8)%;牵引后矢状面侧凸矫正率为(30.7±5.6)%,后路矫形术后矢状面侧凸矫正率(60.6±4.3)%;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Halo头颅-骨盆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可预测矫形效果,简化手术,降低操作难度,提高畸形矫正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顾红  鲁凯伍 《护理学杂志》2001,16(10):601-602
脊柱侧凸是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产生脊柱畸形 ,常引起继发性胸廓、肋骨、骨盆畸形 ,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及心脏功能 ,甚至发生截瘫。青少年脊柱侧凸常规手术治疗方法是行脊柱后路器械矫形融合术 ,该手术难度大 ,术中操作时间长 ,出血量多 ,风险高。 1 996年 8月至 1 999年 8月 ,我科对 3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行后路器械矫形融合术 ,围手术期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中 ,男 1 0例、女 2 6例 ,平均年龄 1 4.2岁。平均体重 43.0 kg,术前平均侧凸 Cobb s角 5 8.5°,均行后路器械矫形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采用鲁克棒 ( Luque) 1 0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后路小切口分期延长联合终末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小儿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3月~2015年5月共16例小儿脊柱侧凸在本院接受后路小切口多次分期延长并全部完成终末矫形融合手术。其中先天性10例,早发型5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对所有病例的临床数据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前后主侧弯角度变化、后凸角度变化、身高变化、手术并发症等。[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共53次手术,平均每人3.4次。接受5次手术者4例,4次手术者2例,3次手术者5例,2次手术者5例。术前主侧凸Cobb角为(102.9±27.9)°(52°~145°),后凸Cobb角(89.2±49.2)°(20°~141°),身高(116.8±9.5)cm(98~132 cm)。终末融合后主侧凸Cobb角(36.4±14.2)°(21°~61°),终末侧凸矫形率64.4%。后凸Cobb角(39.0±9.8)°(31°~50°),终末后凸矫形率56.3%。身高(150.7±9.9)cm(132~165 cm),终末身高增加33.9 cm。围手术期发生内固定棒断裂4例次,内固定松动9例次,皮肤感染3例,一过性神经症状6例次,保守治疗均好转。[结论]后路小切口分期延长联合终末矫形融合术安全性好,终末矫形率高,保持身高增长,可以有效治疗小儿脊柱侧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合并腰椎滑脱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观察脊柱侧凸及滑脱程度的转归。方法:对2002年5月~2011年1月收治的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9例青少年脊柱侧凸合并腰椎滑脱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0~18岁,平均14.4±2.7岁。功能性脊柱侧凸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6例;发育性腰椎滑脱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6例。滑脱节段均为L5/S1,Ⅰ度滑脱4例,Ⅱ度滑脱2例,Ⅲ度滑脱2例,Ⅳ度滑脱1例。3例(1、3、4号)功能性侧凸患儿均行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例(2号)特发性脊柱胸腰双弯患儿侧凸Cobb角未达到手术干预标准,行单一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5、6号)无滑脱症状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3例(7~9号)伴腰椎滑脱症状者同时行后路滑脱复位与脊柱侧凸矫形联合手术。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及滑脱相关参数。结果:仅行单一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例患儿末次随访时的侧凸主弯Cobb角改善率分别为58.1%、11.5%、57.9%、36.7%,滑脱百分比改善率分别为61.3%、76.9%、59.7%、27.3%;2例仅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患儿的侧凸主弯Cobb角改善率分别为81.8%及68.6%,滑脱百分比改善率分别为71.8%及25.0%;3例同时行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和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患儿末次随访时Cobb角改善率分别为86.2%、75.6%、72.9%,滑脱百分比改善率分别为31.8%、50.0%、67.7%。7例患儿术前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症状,1~4号患儿ODI评分为26.0(21.0~31.0)分,7~9号为23.0(15.0~29.0)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0(5.0~10.0)分和6.0(5.0~8.0)分。9例患儿在术后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青少年脊柱侧凸合并腰椎滑脱患儿应根据侧凸类型及腰椎滑脱程度选择手术方式,侧凸Cobb角大于40°伴腰椎滑脱所致腰痛症状时,应同时行脊柱侧凸矫形术和腰椎滑脱复位术;若仅满足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或者仅满足脊柱侧凸矫形的手术干预要求,可考虑行单一后路行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术或单一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椎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合并脊髓纵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10例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合并脊髓纵裂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16~22岁,平均17.4岁.均为单个完全分节半椎体,病变位于T11 3例,T12 7例.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及骨性分隔切除内固定矫形治疗,定期随访患者,评价术后矫正率.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有效半椎体及骨性分隔切除,无神经损伤,术前侧凸Cobb角为40°~86°,平均53.6°;术后Cobb角为5°~28°,平均16.5°,侧凸矫正率平均69.3%.随访9~45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3~5个月截骨间隙达到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末次随访时有1.6°角度丢失.结论: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及骨性分隔切除内固定矫形治疗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伴脊髓纵裂效果满意,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畸形程度常采用 Cobb角方法 ,畸形外观的分型常采用 King分型 [1 ] 。作者设计的脊柱高度损失率方法反映脊柱在垂直高度方面的畸形程度 [3]。为了观察 Cobb角的大小、King分型对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高度损失的手术纠正效果的影响 ,作者做了如下工作。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5 - 1999年行 Scofix法 [2 ] 矫形固定的特发性脊柱侧凸 2 6例 ,男 14例 ,女 12例。年龄 9~ 2 0岁 (平均13.8岁 )。均为一次手术矫正 ,即后路剃刀背切除、植入内植物矫形固定、脊柱植骨融合。依据术前 Cobb角分为四组 :A组 <6 0°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