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桂兰 《吉林医学》2013,(33):7050-7050
目的:了解胃癌术后早期肠内的营养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胃癌术后肠内早期的营养情况。结果:肠内营养患者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和胃肠减压量较肠外营养都有明显缩小(P<0.01),肠内营养患者术后的PP、Hb、Ig A、ALB、Ig、Ig G较肠外营养患者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不仅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还更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和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应用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EEN+PN组)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PN组)两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学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EN+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两组术后在营养支持后体重、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可促进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7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联合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与肠外营养组(IEPN,n=25)、联合早期普通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组(EPN,n=25)、全肠外营养组(PN,n=25)。IEPN组患者于术后第2天起给予免疫肠内营养(瑞能,400 m L)和肠外营养(卡文,1440 m L)至第8天,EPN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瑞素,500 m L)和肠外营养(卡文,1 440 m L),PN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卡文,1920 m L)。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营养指标(ALB、PA、TP)、免疫指标(CD3、CD4、CD8、Ig A、Ig M、Ig G)和炎症指标(C3、C4、CRP),并观察记录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8天,3组ALB、PA、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Ig 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PN组Ig A、CD3显著高于EPN组和PN组(P<0.05),IEPN组患者CD4/CD8显著高于EPN组和PN组(P<0.05),Ig G、CD4显著高于PN组(P<0.05),CD8显著低于EPN组和PN组(P<0.05);3组C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PN组C3显著高于PN组(P<0.05),CRP显著低于PN组(P<0.05);IE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5),3组均无吻合口瘘的发生。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联合应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与肠外营养能维持营养状态,可恢复免疫功能,降低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在胃癌切除术后早期应用,探讨肠内外营养应用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近2年来胃癌患者80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变化、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体重变化、肠功能回复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EN组均较PN组减少(P<0.01).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病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并降低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57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国  刘璟 《吉林医学》2010,31(23):3892-3893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择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有增高,但两组相比,总蛋白和清蛋白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白蛋白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与肠外营养相比,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何程祖  谭海才 《广西医学》2012,34(11):1524-1525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2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0例,术后分别给予EEN和PN支持,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0 d观测患者营养指标、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EEN组前白蛋白明显高于PN组(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PN组(P<0.05);E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远  张正涛  张军 《安徽医学》2008,29(5):588-589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本组胃癌51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5例)和肠外营养组(26例),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肠内组术后腹胀、腹泻的发生率较肠外组高,但患者均能耐受,术后并发症明显较肠外组减少。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安全可行,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8.0%(7/25),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重下降、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护理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护理,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5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组(肠内营养支持)和PN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5)。而PN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较EN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共16例次,EN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袁超 《吉林医学》2011,(35):7468-746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办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以来的52例进展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D2)的病例,术后全肠内营养(TEN)的28例,肠内营养(EN)加肠外营养(PN)24例,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回顾分析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结果: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时间TEN组较EN加PN组略短(P>0.05),胃肠道相关并发症(腹胀、恶心等)TEN较EN加PN患者多(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EN应联合应用PN,逐渐过渡TEN,既能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又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术后早期分别给予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PN组BUN水平明显高于EN组(P<0.05);EN组患者术后第8天免疫学指标包括CD3+,CD4+,CD4+/CD8+比值及IgA、IgG、Ig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均能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而EN在降低高分解代谢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日方面明显优于PN。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本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胃癌手术患者治疗作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共30例)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共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EN组术后24~48h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注肠内营养液共7d,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术后8d进行人体相关指标测量,进行支持前后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营养状态、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EN组除1例因腹胀明显不耐受外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治愈出院,EN组和对照组在并发症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但两组排便功能的恢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8d两组体重均明显减轻(P<0.01),而术前、术后白蛋白的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EN组住院时间及营养费用少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优于肠外营养。与TPN支持相比,EN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恢复,胃癌根治术后EEN支持是安全可行的,是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患者营养状态恢复快、对肝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等状况恢复的比较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4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体重均低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小于PN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可行的,且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内(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根治术后机体免疫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N组和EN组,各30例,PN组患者术后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EN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血浆IgA、IgG和IgM水平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浆IgA、IgG和IgM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PN组患者IgA、IgG和IgM水平明显低于EN组(P<0.05):EN组患者切口感染和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且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PN 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提高胃癌根治术后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 P N)25例,肠外营养(P N)+肠内营养组(E N)25例.分别于术后24h后给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其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N+E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小于PN组(P<0.05),且PN+EN组术后第8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和体重恢复较快(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行,较TPN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空肠营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总结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近2年来胃癌患者119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变化、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体重变化、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EN组均较PN组减少(P<0.01).结论 胃癌术后空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并降低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90例分两组,肠外营养组手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肠内营养组则在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就两组患者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术前术后营养相关指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手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腹痛、静脉炎等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肠内营养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手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腹痛、静脉炎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显著短于肠外营养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肠内营养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可有效加速肠功能的改善,促进排气和肠鸣音恢复,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兴国  杨中民 《吉林医学》2010,(35):6478-6479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施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肠外营养。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早(P<0.01),住院天数少(P<0.01);两组患者术后10d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刘林  杨新辉  王海江  尹东  王琦三 《吉林医学》2012,33(18):3850-385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营养支持的方法以及效果观察。方法:186例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行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EN),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进行营养支持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出现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经费上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EN组的体重、血红蛋白与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与PN组,在患者术后排气及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以及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及实施时机,并与肠外营养作一合理比较。方法 :60例胃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并分别在手术前1 d、术后3、7 d分别测定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胆碱酯酶(CHE),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2组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2组间T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术后第3天、第7天PA、CHE高于PN组,术后第7天HB、ALB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E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和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维护肠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加快胆碱酯酶的升高,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