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全身性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常伴有肾脏损害,但临床诊断与肾脏病理学检查差异较大.本文报告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HSP患儿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探讨它在诊断HSP肾损害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1968年Beggard分离提纯β_2微球蛋白(β_2M)以来,国内外对其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已进行了较深入研究。为了解小儿肺炎血、尿β_2m改变及临床意义,本文于1991年1月~1993年11月对40例小儿肺炎的血、尿β_2m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9-11
目的 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不同时期血清D-二聚体水平、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儿科住院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实验组,3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检测不同时期血清D-二聚体、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实验组又分为单纯型组和混合型组,比较两组在相同病程中血清D-二聚体、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并分析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患儿入院1 d(未治疗前)、病程1个月、病程6个月时的血清D-二聚体、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组患儿入院1 d、病程1个月、病程6个月时的血清D-二聚体、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单纯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个月后混合型组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病程早期的血清D-二聚体、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不能准确反映病情,但病程超过1个月后,血清D-二聚体、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增高提示病情迁延,需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7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结果为:(1)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血β2-m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LC组血清β2-m高于CAH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提示病毒性肝炎患者β2-m升高与免疫反应有关。(2)AVH、慢性迁延性肝炎(CPH)、CAH、LC患者尿β2-m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报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结果。20例活动期患者,血清β-M含量平均为8.06ng/L,高于91例对照健康人组3.1ng/L(x+2s,两组相比〈0.05)。17例患者的尿液平均含量为1.635ng/L,高于正常值(P〈0.05);临床表现有肾损害6例平均为2.625ng/L,未见肾损害者为0.988ng/L,两者亦见差异(P〈0.05)。4例服强的松患者,血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多器官损害(附1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对小儿多器官损害的临床情况。方法对125例过敏性紫癜病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器官损害情况及临床表现。结果125例病儿中102例(81.6%)出现多器官损害,其中2个器官损害60例(48%),2个以上器官损害42例(33.6%)。结论过敏性紫癜易致多器官损害,包括皮肤、关节、胃肠、肾、心肺及中枢神经等,在临床诊治中应全面、细致观察病情,及早发现脏器损害,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转归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358例,合并心肌损害141例,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心律失常135例,心肌酶谱异常9例,超声心动图异常2例。9例患儿有胸闷憋气、心悸、心前区不适等表现。141例经常规治疗及保心肌治疗1~4周后心电图恢复正常134例。结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常见,心肌损害症状少,以心电图异常多见,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危险因素,为寻找致病原因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2004~2013年住院诊断过敏性紫癜30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对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链球菌等病原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螨虫、食物等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获知其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分型以皮肤型为主,约占89.2%。致病微生物中,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比例为34.9%,幽门螺旋杆菌2.6%,链球菌4.9%。血过敏原测定螨虫过敏原阳性率34.8%,食物等过敏24.7%。结论感染仍为过敏性紫癜第一位的致病因素,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主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螨虫为主要的过敏因素。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应针对病原菌及过敏因素制定方案、方可奏效并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4.
儿童过敏性紫癜2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21例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①有诱因者70例占31.9%,其中感染最多见。②可累及多种组织器官,本组除皮损外,关节受累134例占60.5%,肾脏受累73例占33.0%,消化道受累93例占42.0%。③紫癜性肾炎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对其应行包括病因、临床、病理及转归四个方面系统诊断。结论对紫癜性肾炎患儿广泛开展肾活检对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特征及其胃镜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特征及其胃镜特点。方法4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均行胃镜检查,分析胃肠表现及胃镜资料。结果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46例,消化道出血14例,呕吐14例,腹泻5例。患儿胃镜下黏膜病变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溃疡,特异性改变为散在的斑片状略高出黏膜表面的大小不一出血斑点,部分融合成片,多呈圆形,以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改变为著。食管黏膜均无异常发现。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症状程度与胃肠黏膜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胃镜检查在小儿过敏性紫癜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儿童哮喘和过敏性紫癜患儿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分布特征。方法对128例哮喘患儿和15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别进行血清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分布特征。结果哮喘和过敏性紫癜患儿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分别为87.6%和32.6%,两组比较P〈0.01。哮喘和过敏性紫癜患儿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分别为22.6%和56.3%,两组比较P〈0.01。哮喘患儿吸入性过敏原78.1%为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过敏性紫癜患儿有88.4%吸入性过敏原和78.3%食入性过敏原为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结论哮喘患儿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过敏性紫癜患儿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两种疾病都存在混合过敏原,两种疾病夏秋季发病率升高,夏秋季杂草花粉为其过敏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相关性,寻求HSP的病因治疗。方法:检测HSP特别是腹型HSP患儿及正常无症状儿童血Hp抗体(Hp-IgG)的阳性率;将Hp感染相关的HSP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根除Hp治疗加常规治疗和单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HSP患儿60例,特别是40例腹型紫癜患儿Hp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01)。对于Hp感染相关的HSP患儿加用根除Hp三联治疗2周可减少HSP复发(P<0.05)。结论:Hp感染可能是儿童HSP的病因之一,根除Hp治疗可减少HSP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M)在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46例确诊为HSP患儿的血浆TM水平,其中86例经肾活检确诊为HSPN患儿为HSPN组,60例无肾损害患儿为对照组,并与60例健康对照儿童(健康儿童组)进行比较。结果 HSPN组、对照组、健康儿童组患儿血浆TM值分别为(2.36±0.78)、(1.21±0.49)、(0.56±0.63)mg.L-1,HSPN组血浆T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浆TM水平高于健康儿童组(P<0.05);HSPN组肾活检病理Ⅰ级、Ⅱ级、Ⅲ级、Ⅳ-Ⅵ级血浆TM值分别为(1.53±0.68)、(1.95±0.67)、(2.76±1.13)、(3.26±0.98)mg.L-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TM水平在HSPN患儿中高表达,且TM水平越高,肾损害越重。血浆TM水平可以作为监测HSPN的发生及预测其肾脏受损轻重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18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体质分析及体质干预影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骞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3,(8):193-195
目的:调查并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常见体质类型,观察相应干预措施对其预后的影响,提高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远期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应用王琦体质9分法量表,对其进行体质分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加用体质干预,根据患儿个体差异,从运动、饮食、情志、起居、药物、食疗各方面,制定相应体质的措施,定期观察回访,督促患儿实施,记录干预前后患儿体质变化及中医证候积分,观察期内临床痊愈率及复发率的变化。观察周期1年。最终对两组患儿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体质以湿热质和阴虚质为主,分别占27.22%和22.78%。经体质干预,观察组在体质改善、临床康复、降低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热质和阴虚质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主要体质类型;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体质干预可提高远期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两组均用西替利嗪片、泼尼松片、芦丁、vit—c口服,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共治疗两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22%,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痊愈率高,副作用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