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收录我院2006年至2010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急性心梗的患者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例,女性3例,男性1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2年修正的SLE诊断标准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诊断标准。4例患者中位年龄48.6岁(42~56岁),其中3例女性患者病史均在3年以上,2例患者SLE明确诊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4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40例,年龄13-44岁,平均(26±3.2)岁,以上各例均符合1982美国风湿病学协会诊断标准,均接受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常有血液系统的异常表现。本文对我院268例SLE 合并血液系统异常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为我院1982年1月至1991年8月住院患者,其中女245例,男23例。平均年龄29.9岁,大于40岁33例,小于19岁27例。一、SLE 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268例中贫血(Hb 男<110 g/L,女<100 g/L)196例,占73.1%。其中5例表现为AIHA,均为女性。2例是以AIHA 为首发表现,分别经6与18个月后确诊为SLE。5例诊断AIHA 时Hb20~50g/L,网织红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首发症状及临床特点,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 分析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3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发病特点.建立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108例SLE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并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人选病例共108例,男女比例1:8.9.首发症状皮肤黏膜损害为最常见(37%),其次肌肉骨骼系统为29%,泌尿生殖系统11%,血液系统9.3%;呼吸系统8.4%,神经精神系统为1.8%.其中,男性患者肌肉骨骼系受累的发生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肤黏膜损害、泌尿生殖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发生率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平均SLE-DMI为(19.95±6.12)分,男性组与女性组的SLED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患者以年轻女性为主,男女比例1:8.9.皮肤黏膜和肌肉骨骼系统的累及最常见.不同性别具体临床表现及病情活动度与性别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对2006年4月至2007年7月临床所遇住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50例中的92例神经精神狼疮(NPSLE)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84例,年龄14~56岁,平均25.6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1968年1月至1978年12月间我院收治胶原病患者共301例,其中胸部 X 线检查有阳性所见者47例,现结合这47例临床资料,对胶原病的肺部改变加以探讨。临床资料性别及年龄:系统性红斑狼疮34例,男性5例,女性29例,年龄20~40岁25例占73.5%。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在20~40岁之间。硬皮病3例及皮肌炎2例,均为女性,3例硬皮病年龄在20~30岁之间,2例皮肌炎均发生于10岁以下。可见胶原病患者多发生青壮年女性。血压及脉搏: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中除4例并发休克外血压均在正常范围。脉搏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性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8月住院的41例男性SLE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204例女性患儿中年龄匹配的41例进行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起病年龄、籍贯分布、家族史、首发临床表现、炎性指标及免疫学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常见首发临床表现均为发热、皮疹、浮肿和关节肌肉疼痛。组内对比发现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ESR)较C反应蛋白(CRP)的阳性率更高(P<0.05)。男女两组间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损害、心脏损害和神经精神狼疮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例男性和20例女性完善肾活检,两组病理分型均以郁型及以上为主。治疗上均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要药物。以SLEDAI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转归进行评价,好转率男87.8%(36例),女82.9%(34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男4.9%(2例),女12.2%(5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死亡患儿的起病年龄为(8.0±1.9)岁,显著低于总样本82例患儿的起病年龄的(11.2±2.5)岁(P<0.05)。结论:男性SLE患儿以发热、皮疹、浮肿和关节肌肉疼痛为常见首发表现,肾脏、血液、心脏、神经精神系统容易受累,狼疮肾炎以病理郁型及以上为主,起病年龄越小可能病情更危重。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1].我们将189例SLE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谱,来对SLE诊断加以评价.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8月的住院患者189例(SLE组),男23例,女166例,年龄9~85岁,临床诊断均符合有关相应的诊断标准.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男15例,女30例,年龄12~71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76例选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分析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点。结果男女性均表现为口腔溃疡、神经系统与血液系统损伤、脱发及关节疼痛等症状,其中男性多表现为多浆膜腔积液,女性多表现为面部红斑、雷诺现象及光过敏;男性肾病综合征发生率为19.5%,高于女性11.9%(P<0.05);男性误诊率为70.7%,病死率为12.2%,均高于女性20.9%、1.1%(P<0.05)。结论男性SLE病情严重,多合并肾脏损害,需及时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累及多器官,对患者的造血功能有明显损伤。我们对该类患者体内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SLE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患者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SLE患者18例,均为女性,年龄18~43岁,中位年龄35岁,为我院诊治的SLE活动期患者,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ARA)1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确诊。16名女性健康人对照组,年龄20~42岁,中位年龄36岁。18例SLE患者中抗核抗体均呈阳性并均有外周血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和明显皮肤损害表现,其中皮疹12例(67%),蝶形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采用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强的松、环磷酰胺、甲基强的松龙及环孢素A等.近年来我们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SLE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12例SLE患者符合1985年全国第二次风湿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26(18~33)岁,所有患者均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心包炎的诊断率,现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患者病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4~74岁。心包积液者41例,其中20例经心包穿刺证实,21例由超声诊断,呈血性者12例,其中结核6例,肿瘤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下称SLE),风湿性1例。41例心包积液中有20例合并胸腔积液。60例中死亡7例,另有1例尿毒症患者因病危而自动出院(见附表)。  相似文献   

13.
<正> 红斑性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上可分为盘状(DLE)和系统性(SLE)两型。DLE约有5%转变为SLE,SLE约有6~20%以盘状皮疹为初发症状,故两者不能绝对分开。本文30例系我院1985~1989年住院病人,其中盘状5例(16.7%),系统性25例(83.3%)。临床资料 1.性别和年龄:男4例,女26例,男女之比为1:6.5,年龄最小11岁,最大54岁,其中20~40岁23例(76.7%)。 2.临床表现:发热21例(70.0%),关节症  相似文献   

14.
红斑性狼疮属结缔组织疾病(胶元纤维病)分为限局性(慢性盘状)及系统性红斑性狼疮两大类。限局性仅限于皮肤,胸部器官不受侵犯。系统性红斑狼疮肺、胸膜、心肌、心包均可受侵,胸部 X 线表现多且复杂。本文将我院临床确诊此病有完整资料者20例加以分析。20例中女性18例,男性2例。年龄20—29岁7例,30—39岁3例,40—49岁8例,50—54岁2例;以青、中年女性多见。20例中16例胸部有改变,阳性率为8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NA)抗体浓度。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红斑狼疮42例,其中红斑狼疮活动期22例,红斑狼疮性肾炎20例(患病组),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 患病组:DNA抗体浓度结合率(%),红斑狼疮活动期:39.15±14.55;红斑狼疮性肾炎:48.66±16.2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9.86±5.14,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0.001)。结论 测定血清中DNA抗体浓度,有助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和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特点及其病因学。方法分析23例SLE发病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组的比较。结果男性SLE的发病年龄、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女性类似,而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及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男女SLE总的发病、临床表现和预后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就我院1980年-1990年间经院诊治的87例 SLE 患者的心脏受累情况作专项分析。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87例患者中,女80例,男7例。年龄14岁-64岁,平均31.4岁,40岁以下63例,占72%,全部病例均基本符合我国1982年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提出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派特灵外用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的跖疣患者150例,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 50例患者采取派特灵外敷治疗, 50例患者采用CO2激光治疗, 50例患者采用液氮冷冻治疗, 并分别于治疗结束后4周、12周进行随访, 观察3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采用χ2检验、F检验。结果派特灵组50例患者年龄(30.25±10.52)岁, 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 皮损单发15例、两处及以上部位35例;CO2激光组50例患者年龄(28.65±11.25)岁, 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 皮损单发20例、两处及以上部位30例;液氮冷冻组50例患者年龄(25.15±9.65)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 皮损单发20例、两处及以上部位30例。治疗后4周, 派特灵组临床有效率为94.0%(47/50), CO2激光组临床有效率为84.0%(42/50), 液氮冷冻组临床有效率为80.0%(40/50), 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8, P=0.025), CO2激光组与液氮冷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9, ...  相似文献   

19.
吴海龙 《黑龙江医药》2005,18(6):459-459
1 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治疗组70例,其中女性53例,男性7例,年龄16—36岁,平均26岁,疗程1~14年,平均7.5年,排除曾有激光治疗史及疤痕体质者,对照组30例,女性20例,男性10例,年龄16-38岁,平均29岁,疗程1~10年,平均5.5年,其他条件同治疗组,所有腋臭患者均为中度以上,其治疗组中50例有家族史占71.4%,对照组中21例有家族史占70%。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药物过敏的发生率及常见药物种类。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及深圳市人民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116例及配对对照组116例。全部SLE患者及78例非狼疮患者已行IgE检测。结果 SLE组有40例(34.5%)患者有药物过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14例,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青霉素过敏比例(27.6%vs.7.8%,P<0.05)和头孢类抗生素过敏比例(8.6%vs.2.6%,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药物过敏较为普遍,其中青霉素类最常见,临床用药时需注意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