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CT及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CT和MR/对脑内原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淋巴瘤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发10例、多发2例,CT表现多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MR/表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为稍高信号,CT和MR/增强扫描多为均匀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淋巴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其它肿瘤互相重叠,CT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应用有助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眼眶淋巴瘤CT和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眼眶恶性淋巴瘤的CT和MB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病理证实的眼眶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70例均做CT检查,9例加做MBI检查,分析肿瘤部位、密度、信号、形态和骨质等表现。结果男女之比4:1,中位年龄57岁,68例(97%)为B细胞型淋巴瘤,5例(7%)伴有身体其他部位淋巴瘤。双侧眼眶发病19例(27%),共计70例/89眶。影像学表现:(1)侵犯部位:肿瘤弥漫侵犯眼球前后和肌锥内外间隙18例/24眶,球后20例/24眶(肌锥内间隙为主14例/16眶,肌锥外间隙为主6例/8眶);局限于眼睑7例/9眶,结膜4例/5眶,泪腺区11例/14眶,泪囊区5例/5眶,眼外肌3例/6眶,眼眶鼻侧和筛窦2例/2眶。(2)密度和信号:多数肿瘤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密度均匀(分别为87%和81%),48例(90%)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多数肿瘤(8/9)在T1WI和T2阳上呈中等、均匀信号,与脑灰质相仿,T2信号略高于T1,强化均匀。(3)形态边缘:肿瘤形态多不规则,边缘呈浸润状,沿眼球壁、泪腺、视神经、眼外肌、眶隔或眶壁蔓延生长。(4)眶骨:66例(94%)无骨质改变。结论眼眶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些特征,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部分病例与炎性假瘤和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鉴别较困难。  相似文献   

3.
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肿瘤呈边缘相对锐利的等、高密度灶;MR扫描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灶;增强扫描肿瘤常见均匀强化,呈“握拳样”或“团块样”;肿瘤常常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多数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占位效应轻。结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某些神经系统病变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通过认真地分析影像表现并结合活检结果,CT、MR扫描有利于该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脑原发性淋巴瘤是少见的恶性肿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0.8%~1.5%[1],但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国内外有关文献脑原发性淋巴瘤的报道虽多,但由于其影像学特点变化多样,误诊率仍然较高。本研究通过对14例脑原发性淋巴瘤的病例的CT、MRI影像学表现的分析,以提高CT、MRI对脑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肝脏淋巴瘤CT和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对肝脏淋巴瘤CT及MRI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肝脏淋巴瘤,其中霍奇金病(HD)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9例。2例原发性肝NHL分别为手术及穿刺证实,另22例在发病时或随访过程中肝脏出现占位性病变,治疗后肝脏病灶均有缩小或消失,以此推断淋巴瘤肝脏浸润。21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扫描。结果:①病变表现形式:肝脏单发病灶8例(33%),多发病灶15例(63%),肝脏弥漫性浸润1例(4%)。②CT表现:平扫肝脏病变绝大多数呈低密度(13/14),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明显强化(11/21)或仅表现为轻度强化(10/21)。③MRI表现:T_1WI肝脏所有病变均呈低信号,T_2WI大多数(6/8)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无明显强化(3/8)或轻度强化(5/8)。④本组有6例血管穿过病灶或病灶沿血管浸润而血管本身无明显狭窄、包绕等受侵表现。结论:肝脏淋巴瘤多数平扫呈低密度或低信号(T_1WI),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大多数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病灶内有血管穿过或病灶沿血管浸润而血管本身无明显受侵可能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肝脏病灶特点,肝脏淋巴瘤可以被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6.
鼻腔鼻窦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鼻腔鼻窦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原发于鼻腔30例,鼻窦7例,鼻腔、鼻窦同时发病或累及邻近结构9例。CT表现:淋巴瘤位于鼻腔前部28例,后部2例,向前浸润鼻前庭、鼻翼、鼻背及邻近面部皮肤22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不均匀22例,增强后轻度强化7例,中度强化6例,鼻中隔、中下鼻甲浸润性破坏7例。鼻窦淋巴瘤表现为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窦壁骨质浸润性改变5例,明显破坏2例,4例上颌窦周软组织浸润,增强后中度强化3例。弥漫型淋巴瘤表现为鼻腔中线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鼻腔及邻近鼻窦伴软组织肿块,6例并累及邻近面部软组织、眼眶、鼻咽部、口咽、颞下窝、翼腭窝,4例浸润颅底骨髓,2例破坏硬腭。MRI表现:T1WI低信号12例(与肌肉比较。以下同)。等信号8例;T2WI高信号11例,等信号9例;病变轻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10例。4例沿翼腭窝神经周扩散。结论 多数鼻腔淋巴瘤及弥漫型鼻腔鼻窦淋巴瘤有特异影像学征象,可提示诊断;鼻窦淋巴瘤则缺乏特异影像学征象。CT是本病诊断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MRI能更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帮助临床准确地分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脑淋巴瘤患者17例单发,3例多发,共有24个病灶。其中,CT及MRI图像有以下特点:a)瘤灶多为单发,幕上多见,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b)CT平扫多呈等或略高密度,无钙化,MR 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相对较轻;c)CT及MRI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亦可不均匀呈环形或花瓣样强化。结论脑原发性淋巴瘤影像表现缺少特征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和总结鼻腔原发NK/T细胞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原发NK/T细胞淋巴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结果:原发肿瘤位于单侧鼻腔10例,双侧鼻腔8例,发生在鼻后孔7例.肿瘤侵犯周围结构包括鼻旁窦受累11例,鼻咽12例,鼻唇沟9例,口咽11...  相似文献   

10.
部强化均匀者2个,稍不均匀者4个,不均匀者2个.4个肿瘤伴同侧肾脏和血管的累及,其中3个肿瘤最大径10 cm,表现为肿瘤包绕肾上极、肾门或相邻的血管.结论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多表现为肾上腺区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肿瘤大者易包绕同侧肾脏和相邻血管.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资料(其中4例同时进行CT、MRI扫描,1例仅有CT资料,6例仅有MRI资料),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例中10例为单发,1例多发,共有12个病灶,其中位于脑室旁深部白质的病灶4个,占33.3%,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有7个,占58.3%,位于小脑部1个,占8.4%。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5例病变CT平扫表现为等或略高于脑组织密度影,无出血和钙化,注射对比剂后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强化;10例MR平扫中,T1WI上9个病灶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其余2个病灶呈低信号;在T2WI上,8个病灶呈等信号,3个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明显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均呈弥漫密集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及水分少,核大,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未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亦未见钙化,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纤维结构较丰富,此种病理组织学特点决定了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结论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CT、MRI表现特征,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及MRI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MRI影像学资料;其中CT检查23例,MRI检查5例。结果23例病理组织学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淋巴瘤18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4例,T细胞淋巴瘤1例;其中肿块型9例(39.1%),浸润型10例(43.5%),溃疡型4例(17.4%)。23例共发现不连续肠道病变42个;肿瘤样病灶23个;肠壁呈向心性增厚病灶15个;肠壁呈不均匀增厚病灶5个。15例伴有腹腔淋巴结受累,胰头受侵1例,脾受侵1例。结论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典型的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可以做出正确诊断,并且有助于临床的分期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特征及病理和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料与方法搜集本院2002年1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黑色素瘤患者资料(男8例,年龄33~58岁,平均46岁;女4例,年龄38~53岁,平均48岁)。5例行CT平扫,9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CT平扫及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原发颅内5例,转移7例。典型的黑色素瘤CT上多呈类圆形高密度病灶,MRI上呈短T1、短T2信号改变,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多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有轻到中度强化。不典型黑色素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与其黑色素的含量及瘤内出血、囊变等情况密切相关。结论颅内黑色素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分析能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眶颅沟通性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CT及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15例单发眶颅沟通性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均发生于眼眶外、上壁交界处(额骨),其中左侧6例,右侧9例。CT表现:均呈溶骨性破坏,形成三角形骨质缺损区,边缘清楚但无硬化,伴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11例(与脑实质比较,以下同).中等信号4例;T2WI呈高信号6例,等信号9例,但信号不均匀。CT及MRI增强后,病变显示中到重度强化。病变压迫颅内及眶内结构,8例浸润额、颞头皮软组织及颞肌,MRI显示额部脑膜增厚并强化7例。结论CT是眶颅沟通性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诊断和鉴别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可更清楚、准确地显示病变的范围,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一种补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脑炎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作者报告18例病毒性脑炎,着重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5例乙型脑炎和3例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均位于基底节丘脑区,均为双侧多发病灶。5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主要侵犯单侧或双侧颞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发生于额叶的病毒性脑炎病变范围大,占位效应显著,似胶质瘤表现。所有病例CT平均均为低密度。MRT2加权像呈高信号,多不表现强化,少数病灶内可见出血。对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口咽部恶性肿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何惠玲  郭少冰   《放射学实践》2009,24(8):838-841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口咽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了解口咽癌及口咽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搜集42例经病理证实的口咽恶性肿瘤资料,对口咽癌与口咽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征象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口咽癌26例,恶性淋巴瘤16例。26例口咽癌均为单侧发病,20例形态不规则,17例边界不清,其中13例侵犯邻近结构,18例密度(信号)不均匀,内可见囊变或坏死区;增强后19例明显不均匀强化。16例淋巴瘤中,3例为双侧发病,¨例形态规则,13例边界清楚,12例密度(信号)均匀,增强后12例轻中度强化。口咽癌与口咽恶性淋巴瘤在形态、边界及侵犯邻近结构、密度(信号)、强化程度等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例口咽癌中有15例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单侧转移lO例,双侧转移5例;口咽恶性淋巴瘤中9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单侧肿大6例,双侧肿大3例。结论:口咽癌与口咽恶性淋巴瘤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结合可以提高病变诊断准确性,从而为I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