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下颌骨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方法选择1具合适的尸体标本,经固定、动脉灌注、包埋、数据采集,获得数字人数据集,取其切片数据图像中与下颌骨有关的二维图像,在计算机上去噪、描边、提取其轮廓线,导入Amira医学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生成的下颌骨三维模型行表面光滑处理并渲染。结果利用数字人数据得到了下颌骨精细的三维模型,在三维方向上真实地再现了下颌骨、下颌牙的解剖形态,并准确地显示下颌管的位置。结论应用软件重建方法获得的下颌骨三维模型,为下颌骨的影像诊断及正颌外科手术治疗、下颌牙齿种植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下颌骨肿瘤切除的“破坏性手术”常导致患者严重的面部畸形和语言与咀嚼功能的障碍,极大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患者及其家属巨大的精神压力。肿瘤切除后下颌骨即刻重建可以恢复下颌骨的完整性和面部形态,从而较好的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我院对收治并行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的患者即刻行下颌骨重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化腓骨瓣功能性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灭菌红蜡片术中制作下颌骨缺损三维原型实体模型,根据模型塑形腓骨即刻重建升支及部分下颌骨体切除7例。结果 7例腓骨肌瓣均成活,术后3个月X线片示移植骨无吸收,骨断端愈合良好,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开口型无偏歪,正常开口度,颞下颌关节两侧活动度对称,所有患者均行走正常。结论血管化腓骨瓣是同期即刻修复升支、部分下颌骨体的理想复合组织瓣,再结合三维原型模拟技术,节省了腓骨塑形时间,提高了骨重建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5.
利用三维CT重建术研究面型与下颌骨内部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型与下颁骨内部结构的关系。方法选择30名志愿者,年龄在25~28岁,牙齿排列基本正常。拍摄规格头颅侧位片。根据眶耳平面—下颁平面角(FMA)大小将30名志愿者分成3组:短面型组10人,正常组13人,长面型组7人。拍摄下颌CT片,扫描平面与颌面平行,从髁顶点至下颌下缘,每0.5mm扫一层并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下颌4个区域(中切牙,第二前磨牙,第一、二磨牙区)的颊舌侧皮质骨厚度,牙齿倾斜度及骨倾斜度。并对结果作组间的对比研究及其与面型参数的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各个区域的颊侧皮质骨厚度与面型参数均有相关性。第一磨牙的牙倾斜度、骨倾斜度与面型参数有相关性。短面型组的颊侧皮质骨厚度厚于正常组与长团型组。短面型组的牙齿比正常组与长面型组更向舌侧倾斜。结论面型与下颌骨体的皮质骨厚度及磨牙的颊舌向倾斜度有相关性。在下颌骨体内部结构与面型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复杂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吉林医学》2015,(14)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计算机辅助结合快速成形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获得下肢力线和假体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拟实施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Qsteoathritis,OA)患者10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导航组53例和传统组53例,并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导航组的失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膝关节KSS评分差异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两组手术前后K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术后1年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年Feller髌骨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术后两组Feller髌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与传统TKA手术相比较,假体植入更准确,下肢力线更佳,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改善功能,早期疗效满意。计算机辅助导航能够为TKA股骨头假体精确定位、定向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8.
<正>下颌骨骨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骨折,由于下颌骨骨质形态不规则,受伤后骨折又复杂多样,对临床诊断治疗带来诸多不便。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清楚显示下颌骨的空间结构、骨折线的移位等情况,本研究通过15例下颌骨骨折三维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CAD颌骨模型在下颌骨肿瘤术前设计及下颌骨缺损个性化重建中的应用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例单侧下颌骨肿瘤患者,术前所有患者均行颌面部三维螺旋CT扫描,利用数据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制作实体模型,参照模型设计截骨线并预弯重建钛板,手术按术前设计方案施行,切除下颌骨肿瘤并就位钛板。结果三维CAD颌骨模型与患者颌骨大小、形状、结构等十分接近,可以显示病变侵蚀范围,利用三维CAD颌骨模型进行术前设计,手术过程顺利,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效果满意。结论三维CAD颌骨模型可用于下颌骨肿瘤等术前设计,具有精度高、简便快捷等特点,具有可靠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选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三种常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与修复重建的时机选择.方法 收集1994年12月~200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因各类肿瘤切除手术后实施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患者142例,分析与下颌骨修复方法选择相关的各种因素,包括病变性质、患者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有软组织缺损、是否进行了放/化疗.将下颌骨缺损进行HCL方法分类,并比较各类缺损修复方法与修复时机的选择.结果 本组142例患者中采用自体游离骨移植103例(72.6%),采用游离血管化骨肌瓣移植8例(5.6%),采用替代物植入31例(21.8%).142例患者中有132例(93.0%)行同期修复,6例(4.2%)行延期修复,4例(2.8%)选择Ⅰ期暂时性修复后Ⅱ期再次修复.结论 各类下颌骨缺损应考虑同期修复重建.应结合患者的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修复重建的方法.血管化骨移植是理想的修复方法,但并非适合所有患者.自体游离骨移植适合临床常规应用.但适用范围受局限.替代物植入可作为补充方法,但不应作为临床常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EMOTIONDUO螺旋CT扫描机,共检查下颌骨骨折患者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18~47岁,平均32.6岁,所有病例均有外伤史并经下颌骨螺旋CT扫描。结果:本组35例图像全部进行三维重建,其中,下颌体骨折18例,角部骨折2例,下颌支骨折3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5例,下颌骨多发骨折伴颞颌关节脱位或半脱位7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清楚显示下颌骨骨折的三维空间结构,对下颌骨骨折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临床意义,应作为下颌骨骨折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Asteion CT机图像重建报错和自行启动报错两例故障的检修过程,并对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系统对三维CT重建成像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128例患者,以手术治疗结果为"金标准",术前均进行三维CT扫描并重建成像,然后采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分析骨折分型情况。结果计算机辅助系统联合医师共同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符合率为99.22%;计算机辅助系统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符合率为89.06%;医师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符合率为97.66%;医师独立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7.66%,计算机辅助系统诊断符合率为89.0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独立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7.66%,计算机辅助系统联合医师诊断符合率99.2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对三维CT重建成像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具有良好的鉴别效果,同时配合医生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自主研发掌指关节假体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为快速成型技术的个体化掌指关节假体的制造奠定基础。 方法:采用螺旋CT机对尸体手掌指关节进行层厚1 mm扫描,应用自行研发的数据格式转换软件3DMSR进行示指掌指关节三维重建,输入Surface 9.0软件进行髓内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结果:通过CT图像信息的矢量转换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可见髓内腔呈现“漏斗形”,曲面编辑后的关节窝及关节头的假体柄长度分别为47.31和35.20 mm,假体柄符合髓腔大小,而且掌指关节三维重建模型符合人体生理解剖学形状。 结论:利用螺旋CT数据及相关的转化软件进行掌指关节的三维重建,运用工业化软件进行髓内柄的设计,获得精确的掌指关节假体三维实体模型,该模型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后处理技术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26例下颌骨骨折病人行MSCT扫描,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 ruction,MPR)、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三维重建。由两位副高职称以上放射科CT室医师共同阅片分析,统一评定,并与普通X线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26例均可以通过MSCT后处理技术明确判断骨折情况,普通X线片漏诊6例,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783,P=0.009,P0.05)。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能清晰、直观地显示下颌骨骨折情况,减少漏诊、误诊,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利用CBCT三维重建成人上、下颌骨并与标本对照观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期间于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成人中选择25人为观察组,均接受颌面部CBCT扫描,并选择25名成人全牙上、下颌骨标本作为参照组,对上颌窦下壁凸起结构以及下颌管走行、上颌窦下壁至牙根以及下颌管至牙根的距离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参照组上颌窦下壁及下颌管上壁至第1、2前磨牙,至第1、2、3磨牙牙根的左右距离并无明显区别,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量牙根至上颌管、上颌窦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选择长度适宜的牙种植体,可有效避免下牙槽神经受损以及误入上颌窦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VR)和多平面重建(MPR)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鼻骨骨折的VR和MPR技术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维和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立体、直观、清晰、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对鼻骨骨折的检出率和检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的眼部组织重建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例具有正常眼解剖组织的患者进行常规眼部组织CT扫描,以CT图像为基础通过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构建眼部组织三维模型,利用改进计算机辅助测量眼眶容积法计算眼眶容积。结果根据患者CT图像成功重建眼部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患者左眼眼眶容积为27 118 mm3,右眼眼眶容积为27 177 mm3,患者左右眼眶容积差异较小,与正常男性眼眶容积平均值十分接近。结论基于CT图像的眼部组织重建方法建模速度快,准确度高,较传统方法更加便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