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 中医治疗疾病,主要抓住疾病所引起的整个机体反应的“证”出发,“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理以及个体反应的差异、发展阶段的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征”,因而采取“同病异治”的方法。反之,不同疾病,由于病因、病理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证候相同),因而又采取“异病同治”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实事求是的治疗方法,疗效是很好的,是符合辩证思维方法的,可以说,“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辩证学的精髓。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建立在解决矛盾的普遍性和  相似文献   

2.
<正>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特点,它有一整套理法方药的理论原则,而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关键在于辨证。《临证指南医案》说:“医道在于识证、立法、用方,此三大关键,……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重要”。又说:“若识证不明,开口动手便错矣。”因此,辨证是治法与方药的根据,通常所说的“随证治之”、“依法治之”,就是这个意思。中医这种同病异证异治,异病同证同治,主要是抓住整个机体反应的“证”出发,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机以及患者个体反应的差异,发展阶段的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证”,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方法的认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区别现代医学及其他传统科学的一大特色。它抓住疾病阶段主要矛盾——“证”来拟定治则、治法,选择药物的过程。“证”是中医辨证的基础也是中医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4.
“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所在,它与西医的“病”不同。中医和西医从不同的侧面来观察人体的生理与病理变化,若以西医的“病”为经、中医的“证”为纬,则经纬交叉处可能会找到中西医的共同语言或结合点。目前中西医结合就是普遍而广泛地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而西医对“证”的实质却又了解甚少,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对“证”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中医诊治疾病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包括了“辨证”和“论治”两部分。本文主要介绍“辨证”的部分。辨,是辨别、分析之意;证,是“恙”的简化字。证,是证据、根据的意思,但在中医学中则是指“证候”而言。中医所说的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特性的概括。这个病理特性(也即证候),包括了疾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对中医辨证论治层次观的阐释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异病同证(同治)”和“同证异治”的分析,提出“异病同证(同治)”与“同证异治”都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针对不同辨证层次的治疗原则。且“同证异治”是比“异病同治”更优化的治疗原则,更能够把握疾病的证候本质,更能够突出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个体化特征,也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7.
沈玲 《中国乡村医生》2007,23(19):35-36
无论是循证医学,还是中医证候学,其中“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证”是中医辨证的基础,也是中医的精华所在,故要求我们在诊治疾病时将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既要看到一种“病”可以有多个“证”,又要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同一种“证”,要坚持“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甘健行 《肝博士》2005,(4):56-58
这里所说的肝病泛指与肝有关的一切病症。由于中医治病的原则是“辨证论治”,故不论何种肝病,都要首先进行“辨证”。即便是同一种肝病,若其“证”不同,则治法也不同;而对于不同的肝病,只要出现了相同的“证”,则其治法却基本相同。这个“证”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的方也是为“证”而立,  相似文献   

9.
61例SARS中医临床病情演变特点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中医临床病情的演变规律,为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SARS临床发热和胸部片不同时期的表现为客观依据,人为地划分为Ⅰ、Ⅱ、Ⅲ期,观察中医临床症状出现的频率和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中医临床症状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结论:SARS中医临床病情演变是按“热毒→实(肺)闭→气虚”变化,同时有临床症状恢复呈“实短虚长”,不同时期兼夹证不同等特点,并提出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证”的研究是中医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的“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 概括,属于阶段性诊断,是具有动态意义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中医微观辨证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从 分子、细胞乃至基因水平来深入研究“证”的本质, 这其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医 证候动物模型问题。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现代中医 动物实验的代表,它在受试动物身上体现了中医理 论和证候特点。目前,它的研究内容包括阴阳、寒 热、肾虚、血瘀、脾虚、肝郁等多方面,几乎覆盖 了所有辨证领域。而热证造模是属于其中开展较早, 研…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可以说是中医诊疗体系的核心 ,也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 ,它对中医方药的选择应用起着指导性作用 ,有学者认为辨证用药是辨证论治的另一种提法[1] 。而中成药作为中医方药的一种独特剂型 ,有其各自的功效和适应证。用之得当 ,可获良效 ,若用之不当 ,则可能贻误病情。因此 ,能否合理应用中成药关系到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问题。1 证病不同 ,知常达变刘完素曰 :“方不对证 ,非方也 ;剂不蠲疾 ,非剂也。”祖国医学中的“证” ,既不同于“症” ,也不同于“病” ,它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 ,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病因、病位、病性等。…  相似文献   

12.
用中西医结合观点,简要阐明了“证”的实践基础、时空特征、本质内涵以及与“病”的关系.认为“证”是中医临床诊断所得结论。“证”实际上概括着疾病某阶段上患者的整体综合性病理生理功能改变的本质,“证”与“病”属于疾病中的两种本质,只有两相结合、才能使诊断结论正确而全面.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与“病证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的关键之处在于“病证结合”。也即对已被西医确诊的某一疾病,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规律,将该疾病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所表现出的证候加以判别,然后据以立法处方,作为主治该病在此特定证候的基本方法。“病证结合”,首先应以病为主,以病统证,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其规律,建立在“病”诊断基础上的辨证施治体系,“病证结合证候学”、“病证结合治疗学”等。其次,轻证为主,以证统病,探讨相同证候见于不同疾病中的  相似文献   

14.
“脾虚不运”与“脾虚不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藏象学说指导下,结合相关文献及现代医学对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认识,强调“脾主运化”功能当进一步明确“运”和“化”的区别,并提出“脾虚不化证”和“脾虚不运证”是脾的运化失常的两种不同证候,临床应详加辨析。  相似文献   

15.
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既是中医治病的过程,又是治病的根本方法。所谓辨证论治中的“证”是一个“证候群”的总称,一般单独的“证”称为“症状”,由几个症状综合组成一个病症时称为“证候”。如发热是一个症状,若与怕冷、头痛、身痛、脉浮等症状结合则辨为“外感证候”。临床上从多种症状加以分析综合探讨病因、病位、病机、确定证候,然后给予适当治疗,这是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同阶段的中医证型特点,为其中医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调查2013年9月-2014年10月门诊治疗的160例SLE使用激素不同阶段的患者,分析其证型及中药使用特点。结果:160例SLE患者共有36例处于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阶段(首始期),75例患者处于激素维持量期,49例患者处于激素减量期。激素使用首始期患者中医证型以热毒炽盛证、瘀毒阻滞证和阴虚内热证为主,激素减量期以阴虚内热证和瘀毒阻滞证为主,激素维持量期以肝肾亏虚证和脾肾阳虚证为主。在激素治疗首始阶段,主以解毒清热、固护阴液之品;激素减量期,用药以活血化瘀、养阴解毒为主;激素维持量期,中药以解毒滋阴、补养肝肾为主。结论:SLE患者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应用阶段、减量期和维持量期中医证型不同,对应中药的使用特点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同病异证,异病同证”113例次的HLA分型比较,研究结果提示:同是溃疡病而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之免疫遗传背景是有差异的,而同属脾虚的不同病种患者其免疫遗传背景是有类似的.因而认为:中医“同病异证,异病同证”是存在一定免疫遗传学基础的,以HLA为标志之一的免疫遗传背景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或类似,可能是导致“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证研究的回顾和展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 ,“证”的研究一向为中医学术研究的重点。历代医家对“证”的见解争议颇多。现就证的概念、实质和研究思路、方法综述如下。1 证的概念和实质中医学历史悠久 ,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证的概念和实质笼统而不确定。《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有远近 ,证有中外” ,“证”指的是症状。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伤寒论》 ,对“证”存在两种认识 ,如第 1 6条中的“观其脉证 ,知犯何逆 ,随证治之” ,这里的证 ,前者为临床的表现即症状 ,后者指诊断的结论。50年代朱颜、任应秋、秦伯未三氏倡导…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运用不同的思维形式和观察研究方法发展起来的两种理论体系,掌握好辨证与辨病是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和途径。1辨证 “证”是中医所特有,也是中医理论的精华之一,“证”是从整体观念出发,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得来的各种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各种理论和方法,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并联系客观条件等各种有关因素,对疾病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工作,进而作出对目前疾病一定阶段综合反应的认识──“证”。而“证”它不…  相似文献   

20.
183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明确证候分布及症状表现,为甲状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和中医理论,制定“甲状腺癌中医证候学调查表”,对183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横断面调查。结果183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气阴两虚证63例(34.43%),肝郁气滞证48例(26.23%),痰瘀互结证45例(24.59%),脾肾阳虚证27例(14.75%)。不同年龄与不同病程的甲状腺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对于临床辨证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