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鲜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疗法和效果.方法 治疗新鲜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25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22h,平均14h.手法复位成功6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19例.结果 肱骨近端骨折25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3.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0个月.根据JOA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评定标准:优15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 对于新鲜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首选,术后辅以系统主动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马荣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0):118-119,125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汝州市骨科医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将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LPHP组,将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固定的35例患者作为PHILOS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康复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118例肱骨近端骨折(非手术治疗41例,手术治疗77例)的治疗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来院随访,按Neer百分法功能评定标准,手术组优良率81.8%,非手术组优良率85.4%。结论肱骨近端1、2型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3、4型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外展支具固定,严重粉碎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被动后期主动功能锻炼,辅以药物治疗及理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近3年来诊治的23例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3年,均临床愈合,1例发生胧骨头坏死。按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估,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0.6%。结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和患者的全身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恢复肩关节的功能为治疗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评价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1例,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4例。分别采用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10例、T形或三叶草钢板或LCP钢板内固定19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结果3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4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为3~7个月,无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骨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发生,无延迟愈合。按Neer评分标准,优22例(70.9%),良7例(22.6%),可2例(6.5%),差0例(O%)。结论对明显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能提供比较坚强的内固定,能最大限度恢复肱骨近端解剖形态,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肱骨近端骨折住院行锁定钢板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eer分型:Ⅱ型8例,Ⅲ型18例,Ⅳ型6例。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3.4个月;骨折13个月内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6个月。按照Neer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37.5%),良15例(46.9%),可5例(15.6%),总体优良率为84.4%。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肯定,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较好,总体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7例进行随访,年龄45~69岁,其中NeerⅡ型骨折试行手法复位失败3例,NeerⅢ型骨折23例,NeerⅣ型骨折11例。分别对术后8周骨折愈合率、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按Neer评分及Constant Murley绝对值标准评分两种评分方法进行。结果:37例患者术后8周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愈合率100%。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结果:优25例,良10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4.6%。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结果:优24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1.9%。结论:应用LCP治疗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均良好,是临床上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采用有限切开复位技术和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LPHP)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20例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所有骨折均采用切开囊内复位技术进行治疗,采用Neer骨折分类及评分标准进行手术疗效的评价。结果 2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时间13个月,骨折都顺利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8例,优良率90.0%,未发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结论采用切开囊内复位技术和LPHP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减轻对肱骨头血运的影响,提高骨折复位的有效性和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肩袖切口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08年2月经肩袖切口入路应用LPHP治疗36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22例,女14例.按Neer分型,其中二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16例,四部分骨折15例.疗效评价采用Neer评分系统.结果 术后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Constant评分,优21例,良11,可4例,优良率为88.8%.结论 肩袖切口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满意,这种手术方法切口暴露充分,便于肱骨近端骨折复位及肩袖修复,手术损伤小,充分体现了小切口微创治疗,是治疗肱骨近端二、三、四部分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肱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2003年3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肱骨远端复杂性骨折23例,按A0/Asig分型,C.型9例、C2型8例、C3型6例。合并尺神经损伤6例,行尺神经前移8例。所有病例在伤后72h内施行手术。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注重关节面解剖复位和准确对位对线(尤其是对线),AO重建钢板或加解剖钢板经塑形固定。术后1周行主、被动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内不作负重活动。结果:术后均作随访,随访时间8~65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Mayo评定标准,优良率82.6%,C2-C3骨折优良率78.6%。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及用AO重建钢板或加解剖钢板固定术的暴露好、创伤小、固定牢靠,其符合生物力学固定,为早期功能锻炼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锁定钢板置入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上海奉城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35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根据Neer分类,Ⅲ型骨折25例,Ⅳ型骨折10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钝性分开三角肌,复位时尽量减少对骨折血运的破坏,将锁定钢板置于肱骨的侧方,大结节下方0.5 cm处,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螺钉固定钢板,将移位的大小结节固定于钢板上。术后患肢三角巾悬吊胸前位固定。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8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材料及宿主反应。术后功能评价采用Neer评分。结果35例获得平均18个月(12~26个月)的随访;35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4.6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评分,优23例,良9例,可3例,总优良率达91.4%。结论LPHP置入有高度的稳定性,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改良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微创改良的国产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5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16例,年龄59~89岁,平均73.2岁,按AO分类:AⅡ型10例,AⅢ型5例,BⅠ型3例,BⅡ型3例,BⅢ... 相似文献
14.
Alexandra M. Cancio-Bello Jonathan D. Barlow 《Current reviews in musculoskeletal medicine》2023,16(2):66
Purpose of ReviewAvascular necrosis (AVN) and posttraumatic arthritis (PTA) are common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bo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PHFs). Despite the frequent utilization of ORIF,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se leading causes of failure is limited. This review includes a discussion of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evaluation of AVN and PTA following PHF. The mechanisms of treatment options and associated outcomes are also reviewed.Recent FindingsRecent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demonstrates significant rates of AVN and PTA following ORIF of PHF.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of complex fracture patterns. A thorough workup is required in the setting of failure caused by AVN and PTA. This includes a careful patient history, clinical exam, plain film radiographs, and CT scans. EMG and/or aspiration may also be indicated. Special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examination of the deltoid muscle, neurovascular status, rotator cuff func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infection. Biological supplementation, anatomic total shoulder replacement (aTSA), and fusion are rarely employed in the treatment of AVN and/or PTA. Due to satisfactory patient outcomes, reverse total shoulder replacement (rTSA) has increased in popularity for the elderly population, while hemiarthroplasty (HA) may be appropriate for some young, active patients.SummaryWith careful patient selection and meticulous surgical technique, AVN and PTA can be mitigated. Careful indications for ORIF may decrease the frequency of these complications. For most patients, rTSA is the optimal treatment option. Given the frequent utilization of ORIF and the higher than acceptable complication and failure rates, AVN and PTA warrant our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门静脉、下腔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腹部肿瘤血管侵犯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7例肝脏、胰腺及腹膜后等肿瘤患者门腔静脉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原始数据,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薄层多平面重组(MPR)两种方法重建血管影像对血管是否存在侵犯进行术前评估.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并总结血管受侵的相关影像学表现.[结果]27例存在血管侵犯,门静脉侵犯18例、肝静脉侵犯4例、下腔静脉侵犯5例.CE-MRA成像技术对门静脉系统血管侵犯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0.1%,94.4%,阳性预测值为:89.4%,阴性预测值为95.2%;对下腔静脉-肝静脉系统血管侵犯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5%,88.9%,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96.6%.血管受累主要表现为:血管腔的突然狭窄中断、狭窄,远侧血管不显影;血管壁缺损;血管腔内向心和偏心性充盈缺损;侧支循环形成.[结论]3T磁共振CE-MRA多种方法血管重建能清晰显示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在腹部肿瘤术前血管评估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固定组(40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联合组(40例,3D打印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术后12 h 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股骨头高度丢失、股骨头内翻角小于内固定组,股骨颈干角大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大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引流量,最大程度重建内侧距支撑,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PHF)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治疗的PHF患者4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接受LPHP内固定治疗,而对照组仅接受保守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评价患者近期疗效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功能、运动范围和解剖复位得分分别为(31.7±3.5)分、(24.6±3.2)分、(18.1±2.3)分和(8.5±1.2)分,总得分(82.1±4.7)分,对照组为(26.3±4.2)分、(20.4±2.8)分、(13.6±3.3)分和(6.0±2.1)分,总得分(68.7±7.4)分;观察组优良率为82.6%(19/23),对照组优良率为52.2%(12/23);观察组1例切口感染、1例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3例股骨头坏死,5例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上述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HP内固定治疗PHF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肘后外侧小切口有序骨折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2007年,对76例手法复位失败、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术中采取有序的骨折复位方法,先复位固定肱骨远端外侧柱,后复位固定肱骨远端内侧柱。术后患肢石膏托外固定2~3周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1~6年)。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其中优61例,良15例,优良率为100%,无肘内翻发生。【结论】肘后外侧小切口及有序骨折复位固定适用于闭合复位不满意但不伴有明显神经、血管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本术式具有解剖关系简单,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便于骨折复位、固定,能有效防止骨折远端内移、内旋、内倾及预防肘内翻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1985年8月至2003年8月我院共对35例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行肿瘤瘤段切除,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保肢术。其中骨肉瘤9例,骨巨细胞瘤9例,钵骨肉瘤5例,尤文氏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纤维肉瘤2例,转移癌3例。结果:35例患者中,5例失访,2例因肺部原发肿瘤死亡,6例因原发恶性骨肿瘤转移死亡,一2例因昂部复发而行前四分之一截肢术,1例因感染行假体翻修术;重建成功的20例患者无瘤生存,最长18年,最短6个月,平均6年,所有患者未发现假体松动或断裂。按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评估标准,平均评分24.6分,评分在24分以上者占65%。结论: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在冶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方面,不仅能保留患肢完整的外观形态,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上肢的功能,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