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疹暴发流行的形式、原因及三间分布情况,以更好地指导麻疹防制工作。方法对麻疹病人作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其急性期血清用ELISA法作麻疹病毒IgM抗体测定;按照有关规定对麻疹病例作诊断分类。结果东海县2006年1~5月份共报告麻疹203例,罹患率为17.74/10万,暴发流行17起,有22个乡级单位的101个自然村、街道小区发病;不足免疫月龄的发病构成及年龄组发病率均最高分别占40.39%和1183.09/10万,大年龄发病占17.74%,各年龄组间性别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发病占25.13%,无免疫史的占16.75%,免疫史不详的占17.74%,不足免疫月龄的占40.39%;有1针、2针免疫史的麻疹发病危险性分别是有2针以上免疫史的33倍和17倍;麻疹病人IgM抗体阳性率71.43%,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例病人为输人性的在校学生;教师及医务人员有发病。结论流行形式以多点暴发、局灶性发病为主,同时又有广泛的散发性,波及面达全县范围;无麻疹免疫史包括不足免疫月龄,是麻疹的好发人群,但存在明显的发病年龄后移现象;今后要切实加强麻疹免疫覆盖率与加强免疫的成功率;适当调整免疫月龄及成人特别是育龄期女性的麻疹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渝中区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麻疹发病率已明显降低,麻疹流行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外来务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人,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部分地方时有麻疹暴发。2006年5月4日~6月11日,大坪街道发生一起流动儿童在托幼园所麻疹暴发的疫情。为了加强对麻疹的监控。有效遏制麻疹的发生,我们将本次流行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河源市2001-2006年麻疹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源市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以降低发病率,保护易感人群。方法对2001—2006年河源市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源市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周期性,2—7月份发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74.22%,流行模式为散发和暴发并存,以散发为主,但局部麻疹暴发影响全市的发病水平,发病年龄后移,2001年以来麻疹年平均接种率为95%,人群抗体保护率达到了91.2%。结论河源自2001年以来,麻疹免疫预防接种率比较高,麻疹发病率多年控制在较低水平,长时期的高保护率导致易感人群积累,发病率有回升可能。当前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仍然是以麻疹疫苗接种为主导措施,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加强麻疹疫情监测管理和分析,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减少免疫空白,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宁波市麻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 对宁波市1999~2001年麻疹疫情资料的统计分析和采集麻疹疑似病人急性期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捕捉法检测麻疹则抗体。结果 流行强度明显减弱,年平均发病率为1.65/10万;流行季节明显,3~5月为发病高峰期,但比麻疹疫苗使用前推迟约2个月;发病年龄较计划免疫之前有明显后移现象,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仍存在地区不平衡;15岁以下儿童麻疹病例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40、85%和20.95%;检测557例麻疹病人,则抗体阳性率达74.69%。结论 建议加强和完善麻疹监测系统,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管理,以达到控制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成县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流行规律,为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成县1968~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麻疹发病的集中时点和流行高峰期。结果:麻疹疫苗使用前阶段、预防接种阶段年、计划免疫阶段和计划免疫巩固阶段麻疹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02.7/10万、71.8/10万、18.2,10万、24.5/10万。麻疹发病呈现以下特征,城镇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P〈0.01),麻疹流行季节明显推迟;在计划免疫及巩固阶段学龄前儿童发病下降,学龄期儿童发病上升,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为主,但发病年龄有向大年龄组和低年龄组(〈1岁)两个方向推移的趋势。结论:①随着计划免疫的实施和不断发展,麻疹流行得到有效控制。②麻疹的流行规律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城镇发病高于农村,发病季节高峰后移,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为主,人群分布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发病形式以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的新的流行规律。③麻疹控制策略,一是巩固和提高MV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二是要健全和完善麻疹监测系统,三是开展强化免疫工作,四是要加强计划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渝中区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麻疹发病率已明显降低,麻疹流行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外来务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部分地方时有麻疹暴发。2006年5月4日 ̄6月11日,大坪街道发生一起流动儿童在托幼园所麻疹暴发的疫情。为了加强对麻疹的监控,有效遏制麻疹的发生,我们将本次流行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张掖市麻疹暴发流行特征,并提出相应控制对策,以减少暴发流行发生。方法对2005年张掖市麻疹流行情况、暴发疫情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gM抗体。结果全年发生麻疹628例,报告发病率49.54/10万。发生暴发6起,波及5县(区)7个乡镇,发病107例,发病率8.46/10万,发病季节分布在3~5月份,10~19岁中小学生发病居多。无免疫史占1.87%,有免疫史占44.86%,免疫史不详占53.27%。结论为控制麻疹暴发流行,今后必须提高MV复种率;加强冷链运转,提高接种技术,提高常规免疫接种质量和免疫成功率。近期有必要对全市9月龄~14岁儿童开展MV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8.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使用和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近几年来我区麻疹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发病年龄后移,多呈散发状态,偶见局部暴发流行,为进一步了解麻疹的发病状况,我们对1995~1997年发生的1...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平凉地区1990~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掌握平凉地区麻疹流行状况,指导麻疹控制工作,对平凉地区7县(市)1990-2001年麻疹发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收集、整理、分析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疫情资料、常规免疫报告资料和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等探讨麻疹流行原因。结果 12年麻疹报告发病2127例,无死亡,年均报告发病率8.65/10万。1995年实现计免第3个85%目标后的“九五”期间麻疹发病率(9.41/10万)较“八五”期间(3.93/10万)上升139.44%,散发和暴发共存,局部暴发影响着发病强度。发病季节后移并延长,3—6月为发病高峰期,占57.76%。病例主要集中在7岁以下儿童,占71.27%。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6.56%。有免疫史占62.62%,初免和复种免疫质量低是造成麻疹发病较高的主要原因,也与实际接种率低有重要关系。结论 必须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领导,改进免疫服务态度,提高免疫质量和接种率,形成可靠的免疫屏障,控制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丹东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措施。方法根据丹东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对2006年麻疹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21.66/10万,达到了10年来麻疹发病率最高水平。发病呈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的流行特点,暴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27.8%。3-7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0岁组和10-15岁组为高发年龄组。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32%,未免疫者8.19%,免疫史不详者占59.8%。结论2006年为丹东市麻诊流行年,导致流行的病原因是麻诊病苗免疫不落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1951-2001年麻疹发病情况。方法收集海南省1951—2001年麻疹疫情资料,采用EPI info及Exe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自然感染阶段麻疹发病2—3年一个流行高峰,年均发病率为437.9/10万,1967-1977年年均发病率为438.3/10万,计划免疫阶段年均发病率为61.0/10万,与前两个阶段年均发病率差异非常显著;1951-2001年海南麻疹发病呈冬春季节高峰,计划免疫阶段发病高峰削平;海南省麻疹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5.08%,其中10岁以下儿童占91.14%。结论实施儿童计划免疫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流行,加速麻疹控制阶段,采取以加强麻疹病例监测和强化免疫提高接种率等策略,证实海南省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自从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麻疹发病率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仍有局部地区有麻疹暴发流行。2005年3月17日至4月20日莆田市荔城区北高镇发生一起出疹性疾病的暴发流行,累计发病33例。经流行病学、临床和血清学检测确认是一起以其他出疹性疾病为主伴有麻疹流行的混和流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固原市原州区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探索流行原因和控制策略,对固原市原州区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固原市原州区2005年麻疹发病435例,发病率为90.37/10万;流动人口发病38例,占发病总数的8.74%,发病率为14.54/10万;全年除11、12月份无发病外,其他各月均有发病,其中1~4月份发病占发病总数的75.63%;病例中<8个月龄占8.28%,8个月龄~4岁占21.38%,5~7岁占24.87%,8~14岁占24.13%,>14岁占21.38%;麻疹病例无免疫史占12.12%,免疫史1剂占45.63%,免疫史2剂占21.52%,免疫史不详占20.73%;病例中以散居儿童和学生发病为主,分别占44.14%、47.36%。在局部地区学校出现麻疹暴发流行,流动儿童发病率较高,麻疹疫苗第二剂接种率较低。应建立和完善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保证麻疹疫苗高接种率,控制学校麻疹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仁寿县2005~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控制与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仁寿县2005~2009年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9年仁寿县共报告麻疹病例12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60/10万,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偶有流行;4~9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主要是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和学生.小于8个月和大于18岁年龄组麻疹发病有增多趋势;报告的126例麻疹病例中,达到MV免疫月龄(≥8月龄)的有106例,其中无免疫接种史的46例(43.40%);有免疫接种史的34例(32.08%);免疫史不详的26例(24.52%).结论:加强麻疹的监测、保持MV高接种率、实施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有效防止麻疹暴发流行,将是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信阳市麻疹流行状况,以达到控制麻疹的目的。方法 对信阳市2002-2004年的麻疹流行病学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全市报告麻疹231例,死亡1例。麻疹发病主要在15岁以下儿童,7-10岁为麻疹高发年龄段,有免疫史的麻疹病例集中在4-10岁。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并存,局部麻疹暴发影响了全市麻疹发病强度。结论 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是我市目前控制麻疹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密市麻疹发病状况 ,探索麻疹流行规律 ,以便更好地控制麻疹暴发。方法 对新密市 2 0 0 0年~2 0 0 1年经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a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 5 2例 ,麻疹发病率分别为3 4 2 /10万和 3 6 5 /10万。全市麻疹病例呈散发和暴发并存的状态 ,局部地区的暴发病例直接影响着全市的发病水平。病例主要集中在 7岁以下儿童 ,分别占 84 %和 88 88% ,年龄组以 <1岁组麻疹发病居多。结论 麻疹发病与实际接种率不高和免疫失败有关。应加强基础免疫并提高免疫覆盖率和疫苗免疫成功率 ,以控制麻疹暴发。如何降低 <1岁组麻疹发病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理州麻疹的流行特点,掌握其流行趋势,为麻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计划免疫前后出现明显的变化,发病率从年均90.27/10万降至年均3.61/10万;发病以15岁以儿童为主、与性别无关。结论做好冷链运转,有计划地接种麻疹疫苗是控制麻疹发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计划免疫条件下麻疹的发生、传播规律,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这次发热出疹性疾病主要流行于2—10岁儿童之间,以在校学生为主;涉及3个村,两所小学;发病时间集中于12月份。发病儿童都有发热、头疼、明显卡他症状、柯氏斑、出疹等。出疹顺序为发际、耳后、颈、面部、躯干及四肢。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及片状融合,大小不等,直径在0.1—0.2cm之间。实验室用ELISA法检测出麻疹1gM抗体,阳性率100%。甘肃省疾控中心采集咽拭纸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查出麻疹野毒株。结论 此次发热出疹性疾病为麻疹暴发流行,根据以上情况修改麻疹苗复种免疫程序和接种剂量是降低发病率的关健措施。  相似文献   

19.
洪潞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5):399-400
目的 分析镇海区2002~2006年麻疹流行特征,为麻疹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镇海区2002~2006年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镇海区麻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3~6月份为麻疹发病高峰;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常住人口,但近年来趋向平衡;<8月龄儿童发病(占8.67%)和15岁以上人群发病(占52.43%)较多.结论 我区麻疹防治工作中要兼顾流动人群和常住人群,尤其是<8龄儿童和15岁以上人群麻疹防制应为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东莞市常平镇2005—2007年麻疹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莞市常平镇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制对策,降低发病率,保护易感人群。方法收集2005-2007年东莞市常平镇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东莞市常平镇共报告麻疹病例36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46/10万,年均发病率外来暂住人口显著高于本地人口(χ2=10.354,P﹤0.01);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周期性,3~8月份发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87.2%,流行模式为散发和爆发并存,以散发为主;发病年龄向低年龄组(﹤8个月)和高年龄组(﹥14岁)转移;2005年以来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年平均接种率为90.2%,本地儿童高于外来流动儿童。结论外来暂住人口中的散居儿童和工厂员工是东莞市常平镇麻疹发病的主要对象,外来暂住人口数影响当地麻疹发病率。建议采取以加强外来流动儿童麻疹常规免疫和外来青工麻疹免疫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