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肱骨结节间沟的解剖特点。方法在79例成人肱骨标本上,用角规、游标卡尺和量角仪观测结节间沟的形态。结果本组结节间沟长左侧(38.7±6.9)mm、右侧(39.6±8.2)mm,合计(39.2±7.6)mm;结节沟间深:左侧(4.2±1.8)mm、右侧(4.5±0.2)mm,合计(4.4±2.5)mm;水平段与垂直段夹角:左侧(117.0±11.4)°、右侧(122.4±13.1)°,合计(119.7±12.3)°。结节上嵴出现率8.9%(7/79),内、外侧骨嵴出现率15.2%(12/79)。结论肱骨结节间沟的局部形态与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肱二头肌长头脱位的机制以及相关手术方法提供结节间沟和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尸体肩关节部标本3例,制成1.0~1.5 mm厚的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火棉胶连续切片。结果①肩胛下肌肌腱发出之后沿肩关节囊前方走行,在小结节前侧,与关节囊紧密结合,横过结节间沟,扩展到大结节外侧面与冈上肌肌腱指点相融合。②肱二头肌长头通过结节间沟部分表面由肌腱腱鞘所包绕。③结节间沟出口平面,喙肱韧带内侧分支和盂肱上韧带形成复合体结构,加强肱二头肌长头内侧。结论①肩胛下肌肌腱不止于小结节,而是越过结节间沟表面和冈上肌肌腱止点融合;②喙肱韧带和盂肱上韧带是防止肱二头肌长头脱位的重要的结构之一;③手术治疗此种损伤造成的肱二头肌长头脱位应重建其解剖学结构,以防止再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乙状结肠间隐窝进行解剖学研究,为影像学诊断及肛肠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92例盆腔标本上观察乙状结肠间隐窝的位置、形态及构成,测量其长度、宽度及毗邻结构间的距离,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状结肠间隐窝出现率为100%,形态为卵圆形、弧形、圆形和三角形;经统计学分析,两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乙状结肠间隐窝的形成、位置、毗邻均较恒定,对该区域的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入路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肱骨结节间沟(二头肌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12侧肱骨结节间沟形态观测过程中,经统计学处理发现,结节间沟的深度与内侧璧角度间有明显的正相关(r=0.116 P=0.05)。由此而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Y=50.01+9.04 X,即结节间沟愈深,内侧壁角度也愈大,愈浅则角度也小。两者间的函数关系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结节间沟的正常形态是保证肱二头肌长头腱正常功能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肱骨外科颈骨折或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骨质增生等内外因素,都会改变结节间沟的正常解剖关系,均为造成肱二头肌腱鞘炎的诱发原因。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神经胚胎发育的角度对阴部神经的来源、组成、走行、分支进行解剖学观测,为临床会阴部手术提供依据。 方法 16具(32侧)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察阴部神经的组成、形态、走行、分支及其毗邻关系,测量阴部神经与毗邻结构距离等的数据。 结果 阴部神经主要由S2、S3和S4前支混合后组成,但仍有部分由S2和S3前支混合后组成。阴部神经在下行过程中有坐骨神经及股后皮神经的分支加入,三者之间相互交通的关系较为复杂;在阴部管及坐骨直肠窝,阴部神经的毗邻不同;阴部神经分为盆内和盆外分支。阴部神经在阴部管内距坐骨结节前缘下方的距离为(男25.47±3.18 mm, 女26.38±2.56 mm);阴部神经在坐骨棘处距皮肤的距离为(男75.67±8.37 mm, 女76.89±9.48 mm)。 结论 阴部神经与毗邻神经交通复杂,细致的解剖对临床相关手术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解剖观测了30侧(男20、女10侧)成尸的上肢,观测了尺管的形态、内容物等。结果如下:一、尺管的位置:尺管位于豌豆骨和尺侧屈腕肌腱的桡侧,腕横韧带的尺侧半和豆钩韧带的浅层,腕掌面皮肤和筋膜的深层。二、尺管的组成:尺管为三棱柱形,由三壁二口组成:前壁:主要是增厚的腕掌侧深筋膜,深筋膜从豌豆骨、尺侧屈腕肌腱下段和手内侧群肌的上部,经尺神经血管鞘的浅面连于腕横韧带的中部掌面。并有由尺向桡逐渐变薄的现象。前壁有掌短肌参加者占23.3%,无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三边孔的形态,为临床制作旋肩胛血管蒂肩胛骨骨皮瓣、肌瓣和肌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32侧成尸肩胛区三边孔的形态及经过三边孔的旋肩胛动、静脉的外径及其位置毗邻关系。结果:三边孔外侧壁长(15.51±1.8)mm,上壁长(25.1±5.4)mm,,下壁长(25.7±4.5)mm。旋肩胛动脉宽径(2.6±0.7)mm;旋肩胛静脉上支宽径(2.6±0.7)mm,下支宽径(2.4±0.7)mm。肩胛下神经宽径(2.1±0.6)mm。旋肩胛动、静脉在入三边孔前与肩胛下神经伴行。结论:旋肩胛动脉在三边孔内的投影点,对手术寻找该血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腹膜腔中腹膜附加带出现情况。方法 对60例防腐尸体标本的腹膜腔进行观察测量。结果 腹膜附加带的出现率分别为:生殖肠系膜臂为5%;回肠膜为11.7%;结肠间膜为15%;横结肠系膜空肠膜为5%;升结肠系膜为8.3%;乙状结肠系膜带为3.3%。结论各种腹膜附加带的出现率在成人与儿童间无显著性差异,它们可使肠管发生扭转或梗阻。  相似文献   

10.
髋骨弓状线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髋关节中心脱位内固定器的设计提供相关数据。方法 :测量 10 9套成人髋骨双侧弓状线的弧长 ,并计算出纵向弧度 ;用几何法测算出经弓状线三等分中点骨面的横向弧度 ;同时测量髋臼中心到弓状线的垂直距离。对所得结果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 :男女弓状线弧长为 (5 7.71± 5 .5 9)mm、(5 2 .0 8± 6.2 7)mm ,纵向弧度为 61.41°± 11.86°和 67.42°± 11.94° ;男女弓状线横向弧度分别为前 111.16°±12 .3 7°和 111.14°± 2 1.0 9°、中 10 6.81°± 14 .60°和 10 9.5 8°± 16.5 0°、后 13 8.0 0°± 16.60°和 14 4.46°± 15 .2 1°。男女弓状线性别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同性别双侧差别不显著。结论 :弓状线周围测量的数据 ,可为设计更合适髋关节中心脱位内固定钢板 ,提供参数值。  相似文献   

11.
股深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解剖学和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成人尸体标本 32具 (男 2 7,女 5)、6 4侧 ,解剖、观察股深动脉的起点及分支 ,测量起端外径和距股深动脉的距离 ,观察股深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 股深动脉起始部外径和起点距离腹股沟韧带的距离分别为 6 2± 0 2mm和 4 5 1± 1 32mm。旋股内、外侧动脉起始部外径分别为 33± 0 0 9mm和 4 8± 0 13mm。股动脉在股深动脉起点上、下发一降支者分别占 12 9%和 2 9%。旋股内、外侧动脉起于股深动脉者分别占 90 32 %和 85 1%。在股三角中部 ,由前向后依次排列为隐神经和股动脉 ,股静脉 ,股深静脉和股深动脉者占 5 6 4 5 %。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排列关系不恒定。结论 股深动脉通常发旋股内、外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再分升支 ,横支和降支。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自股动脉者较多 (41 9% )。股深动脉位置最深、最靠外侧 ,与股部血管紧密相邻 ,股深动脉手术和股上部损伤时可造成多发性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跟骨骨刺的解剖学形态特点,为跟痛症的诊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589例成人干燥的跟骨骨性标本上,仔细观察跟骨骨刺的形态结构,观测跟骨骨刺的长度和宽度。结果①跟骨骨刺生长在趾短屈肌起点,并非趾筋膜止点处;②趾筋膜止点是一个区域,并非一个点或线;③骨刺除位于内侧突外,还位于内外侧突之间、足底长韧带起点处。结论骨刺并非只位于趾筋膜的起止点,趾筋膜起止点处劳损时的压痛点不能等同于骨刺尖部。  相似文献   

13.
盲肠和阑尾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解剖学和阑尾炎的诊断积累新资料。方法解剖7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国人尸体腹、盆腔(男63,女7);观察盲肠和阑尾的位置、类型和根部的体表投影;测量盲肠和阑尾的长度,阑尾起始部的直径。结果盲肠长度39.7±1.51 mm,下端位于髂前上棘平面者占24.29%,高于此平面(40.0±2.37 mm)者占57.14%,低于此平面(20.7±0.63 mm)者占17.14%。阑尾直径为6.3±0.17 mm,长度57.2±1.86 mm;盆位占42.86%,盲肠后位21.43%,回肠后位17.14%,盲肠下位15.71%,回肠前位1.43%,小骨盆内位1.43%。盲肠、阑尾位于肝右叶下方占1.43%。阑尾根部恰好在麦氏点(McBurney’s point)者仅21.43%。结论所观测的资料对急腹症的诊断有重要意义。阑尾根部恰好位于McBurney’s点,肝下高位盲肠阑尾和盆腔内盲肠阑尾的出现率极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足骨血管孔的分布情况 ,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观测跗骨、跖骨和趾骨血管孔的数目及部位。结果 :①跗骨中的第二楔骨血管孔最少 ,平均为 6 .2 3± 2 .31个 ,滋养孔 2 .4 6± 1.0 4个 ;跟骨血管孔最多 ,平均为 38.8± 5 .12个 ,滋养孔 8.5 5± 3.10个。②跖骨中段滋养孔 ,1孔者最多占 85 .2 3%。③跖骨近、中、远节均有血管孔 ,其中滋养孔数目不恒定 ,趾骨中段滋养孔出现率为 4 2 .0 %。结论 :足骨均有血管孔 ,多数分布在足骨底面、内侧面和背侧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解剖学方面为自体肺动脉瓣替换主动脉瓣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1例正常国人新鲜心脏标本的主、肺动脉瓣进行解剖学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肺动脉瓣所能承受的压力虽小于主动脉瓣所能承受的压力,但其最小值(28kPa)高于正常人体动脉压;②肺动脉瓣及肺动脉窦的各项测量数值均略大于主动脉瓣及主动脉窦,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肺动脉瓣能承受主动脉瓣位置的压力;②主、肺动脉瓣叶及主、肺动脉窦在形态、大小上是匹配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测成人肋头关节形态特征,填补国人人类学数据,并为临床诊治脊柱胸段疾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成套肋骨标本,描述肋头关节形态学特征。结果肋头关节面48.7%为双关节面,按面积大小分型,上小下大型占41.7%,上下相等型占6.5%,上大下小型仅占0.5%;按凸凹形态分型,上平下凹型占32.1%,上下双凹型占13.9%,上凹下平型仅为2.7%。构成单关节面的肋头关节占51.3%,可分为平面型和凹面型两种,分别为平面型24.1%、凹面型27.2%。结论肋头关节面多分为单、双两种形态,其中第3~10肋双关节面出现率更高,且形态变异较大,可能是双关节面更易出现肋头关节劳损与错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寰椎椎动脉沟的形态结构,为寰椎相关疾患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成年干燥寰椎标本上,对椎动脉沟和椎动脉沟后结节进行分类,并对椎动脉沟、椎弓根进行相关解剖学测量。结果:椎动脉沟分型,浅沟型占70%,深沟型占12.92%,半环型占13.75%和全环型占3.33%。椎动脉沟后结节分型,突起型占27.59%、平坦型占16.81%和隆起型占55.60%。椎动脉沟宽度和高度分别为(8.50±1.39)mm、(7.44±1.18)mm。寰椎椎弓根厚度(4.14±0.96)mm;椎弓根最小宽度3.33mm。在所有标本中,仅有6侧骨桥尖锐利。结论:椎动脉沟均能容纳大于4mm的椎动脉,骨桥尖并不都锐利。因此,诊断沟环症不能仅凭沟环的存在与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肱骨大结节侧面观分型,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西南医科大 学附属中医医院患者292 例肩胛骨CT图像,根据肱骨大结节侧面观大结节的形态,进行分型;同时测量患者大 结节最高点与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小结节止点的边长面积、及结节间沟的宽度、深 度。结果: 肱骨大结节依据侧面观形态可分为3 种类型,丘型46.92%、平坦型26.71%、弧型26.37%。132 名肩 袖损伤患者的CT三维重建图分析中,弧型23.5%、平坦型17.4%、丘型59.1%。丘型的冈上肌止点边长均小于平 坦型和弧型边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丘型的冈上肌止点面积均小于平坦型和弧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 论: 肱骨大结节不同的侧面观分型对于预防、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及肩袖损伤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腰椎椎基静脉孔(BVF)的观测,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  方法 (1)测量115块成人腰椎观测BVF的数目、面积、与椎体上下缘距离、与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2)解剖成人尸体13具,观察BVF的形态结构。  结果 (1) BVF以椭圆形多见,不同人体BVF数目有差异(P<0.05),分布集中。(2) BVF与椎体上缘及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在不同人体间有差异(P<0.05),与椎体上下缘距离、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在同一人体不同腰椎间有差异(P<0.05)。(3)尸体解剖见血管出入BVF,并有脂肪组织等软组织填充。  结论 腰椎BVF是腰椎椎体后壁面积较大的骨质缺损区。该区域与左右椎弓根之间以及与椎体上下缘之间有一无血管出入骨质的区域,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30侧成尸上肢前臂前区浅静脉进行了观测,认为前臂前区可作为一个血管供区。被移植的静脉除仍作静脉用外,还可作为动脉血管用或桥接神经,应用时必须将远近心端倒置,才能使静脉瓣顺血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