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尹士奇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04-106
目的: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于2005-10以上海浦东新区小学为总体样本,随机整群抽取两所普通小学1-5年级学生135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家庭情况调查表进行家庭情况调查,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调查行为问题,行为问题9项因子中有一项因子得分大于中国常模的为行为问题阳性;采用Conners教师用量表调查多动症情况,并进行确诊,有一项因子得分大于98分为多动症阳性;采用由龚氏修订的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性格问题,4项因子任一项〉70分或〈40分为具有某种人格偏常;采用联合型瑞文测验测定智商,智商〈70分为智商低下;上学年期终考试语文、数学均分低于该年级均分一个标准差,智商≥80分。无严重神经精神疾病的为学习困难。结果:发放问卷1350份,得到资料完整合格问卷1310份,有效率97.04%。①心理问题发生情况: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6.49%,学习困难为9.92%,多动占4.05%,具某种人格偏常为7.25%,智力低下占2.06%。②各类心理问题之间有显著相关,其中学习困难与行为问题、学习困难、多动症、具某种人格偏常、智力低下均相关,而具某种人格偏常仅与学习困难相关。③行为异常与父母对儿童教育态度方式及沟通情况,母孕时的生理情况和现在职业以及儿童出生时情况和个性有关。学习困难与母亲文化低、父母教育不当和母亲健康状况不佳有关,并与外向性人格特征负相关(r=-0.074,p〈0.01),与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正相关(r=0.009,0.045,0.032,P〈0.05)。结论:浦东新区小学生存在心理行为问题,与多项家庭教育因素有关。为预防和减少心理行为问题应对小学生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1 老年人常见的精神和心理问题1 1 脑衰弱综合征 引起脑衰弱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 :长期烦恼、焦虑 ;离退休后 ,生活太闲 ,居住环境太静 ,与周围人群交往甚少 ,信息不灵 ;脑动脉硬化 ,脑损伤后遗症 ,慢性酒精中毒 ,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脑缺氧等。脑衰弱综合征常表现为 :疲乏、整日精疲力竭 ,脑力和体力活动均极易疲劳 ,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多梦易醒、早醒、醒后不解乏。有时出现晨起头痛、眩晕感。情绪不稳、易激惹、焦虑。1 2 焦虑症 经常处于明显的焦虑状态 ,对心身健康有很大影响。造成老年人焦虑的因…  相似文献   

3.
慢性病患儿心理卫生及家庭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病是指疾病病程超过3个月,且每年住院时间不少于1个月,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的疾病。儿科常见的慢性病包括:慢性肾脏疾病、白血病、癫痫、哮喘、过敏性紫癜、风湿性疾病、出生缺陷等。据报道2%-4%的儿童有严重复杂的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增加了患儿及家庭发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危险性。许多研究证明这部分人群发生心理行为异常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两倍以上,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家庭的生活及社会心理功能。因此,对于慢性病患儿及家庭的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基层医生对心理卫生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运用Epidata3.0软件录入资料,用SAS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基础医生普遍缺乏心理卫生知识,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需求。  相似文献   

5.
家庭因素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研究家庭因素对小学生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儿童行为问题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编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子女教育心理源控制量表,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所属的小学一年级学生738人为调查对象,按CBCL的中国常模,判断有行为问题的标准,符合此标准者109人作为病例组,不符合此标准者629人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家庭等情况进行对照。结果:行为问题的检出阳性率为14.8%;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子女教育心理控制点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lt;0.05);有行为问题的儿童缺陷家庭居多、父母关系及亲子关系差、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当、祖辈与父母对子女管教方式不一致等,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lt;0.05)。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上对儿童心理卫生的关注与日俱增,近年来国内对儿童心理卫生的研究已有零星报道,为研究我国四化过程中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中最多见的行为问题的现状及有关因素,我们对成都市及郊县农村3~16岁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部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小学生伤害发生率、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5所小学共6469人,回顾调查2006年8月9日-2006年11月9日3个月内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7.4%,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独生子女伤害发生率高于非独生子女。位于前3位伤害原因依次为跌倒伤、碰撞伤、交通伤;受伤学生活动受限平均为2d,人均花费为25元;因受伤人均误学节数6节。52.5%需家长陪同,家长因照顾受伤学生平均误工天数为1d。结论伤害在小学生中较常见,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且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健康、学习。应采取措施预防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春期女性心理状况。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189例护校二年级学生进行评定,并与同龄女性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护校二年级学生SCL-90中各因子分与正常常模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护校二年级学生SCL-90中各因子分与同龄女性心理障碍患者比较均具显著性差异。结论:青春,期女性存在不健康的心理,但尚未达到心理障碍的程度,应发挥女性善于宣泄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冯淑梅  李莉莉 《现代护理》2006,12(6):495-496
目的 了解就诊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对就诊的1350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2-6岁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平均发生率为36.4%。7~12岁组为53.3%,2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2~6岁组饮食不良行为平均发生率为16.06%,7~12岁组为13.43%,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12~6岁组口腔保健知识平均知晓率为24.41%,7~12岁组为40.95%,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2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都较低。今后应加强时儿童及其母亲的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以降低龋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分析综合性中医院开设心理卫生专科后5年来的会诊情况。方法 对本院开设心理卫生专科后的1999/2003期间临床各科住院患者邀请心理卫生专科会诊的病例数量、科室分布、心理卫生科诊断和处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99/2003年会诊率为0.5%,会诊科室以内、骨、妇产科为主,会诊疾病前4种分别是心境障碍、躯体形式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及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结论 综合性中医院住院患者存在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应加强综合性中医院的心理卫生专科及会诊一联络精神病学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普通家庭大学生比较。方法:2006-04/05在某医学院校根据学生学号末尾数字随机抽取普通家庭学生345名,其中享受学校减免学费的贫困学生58名,通过查阅学生学籍表的方法获得单亲家庭学生133名,其中享受学校减免学费的贫困学生39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量表中各因子均分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指标,分数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结果:普通家庭学生有效问卷312份,其中贫困学生有效问卷43份;单亲家庭学生有效问卷104份,其中贫困学生有效问卷32份。①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家庭大学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单亲贫困大学生的强迫和人际敏感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普通贫困大学生(1.57±0.38,1.87±0.64;1.46±0.41,1.73±0.62,t=2.289,2.265,P<0.05)。③单亲家庭男大学生的强迫、人际敏感和敌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家庭男大学生(1.50±0.33,1.77±0.47;1.40±0.37,1.63±0.49;1.29±0.34,1.46±0.46,t=2.848,2.750,2.276,P<0.01,0.01,0.05)。单亲家庭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家庭女大学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家庭总体上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海南省4个县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及不同性别和城乡教师间的差异,以及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分≥3的检出率。方法:于2004-10分层随机抽取海南省的海口、三亚、琼海、白沙4个市县400名中学教师作为测查对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90项)对测查对象进行心理健康的9个方面,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的调查。并比较海南省中学教师与全国成人常模、不同性别、城市与乡村教师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各因子得分≥3分的检出比例。结果:有363份有效问卷纳入结果分析,其中男教师180份,女教师183份;城市教师183份,乡村教师180份。①与全国常模比较:海南省中学教师在总分、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上均明显高于全国成人常模(t=4.92~12.53;P均<0.01)。②不同性别比较:男女教师之间各因子得分无差异显著性。③城乡比较:乡村教师在躯体化(1.97±0.63)、强迫(2.21±0.70)、抑郁(2.08±0.61)、偏执(2.02±0.64)4个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城市教师(分别为1.48±0.69,1.82±0.69,1.70±0.74,1.65±0.62),差异有显著性(t=5.43,3.54,3.17,3.74;P均<0.01)。④各因子得分≥3的检出比例:排在前4位的是强迫(14.0%)、敌对(10.5%)、人际关系敏感(8.8%)、焦虑(8.5%)。结论:海南省海口、三亚、琼海、白沙4个市县的中学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国内普通成年人,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教师,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明显,在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方面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龙德蓉  罗碧茹 《护理研究》2007,21(20):1812-1814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院88名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88名妇产科护士中15人睡眠质量较差;对SCL-90因子分析发现,妇产科护士躯体化、强迫2个因子平均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相关分析表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与SCL-90各因子分及其总均分除睡眠药物外皆呈显著的正相关,睡眠质量差的护士SCL-90各因子平均分高于睡眠质量好的护士。[结论]妇产科护士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应引起有关领导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妇产科护士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德蓉  罗碧茹 《护理研究》2007,21(7):1812-1814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院88名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88名妇产科护士中15人睡眠质量较差;对SCL-90因子分析发现,妇产科护士躯体化、强迫2个因子平均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相关分析表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与SCL-90各因子分及其总均分除睡眠药物外皆呈显著的正相关,睡眠质量差的护士9吼一90各因子平均分高于睡眠质量好的护士。[结论]妇产科护士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应引起有关领导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贾芸  王君俏  周佳雯 《护理研究》2005,19(4):306-308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 )和基本资料问卷 ,对 198例门诊病人作一般资料、疾病资料、焦虑抑郁水平的调查。 [结果 ] 198例 2型糖尿病病人中抑郁症患病率 2 5 .8% ,焦虑症患病率 14 .1% ,同时患有焦虑抑郁症者8.1% ;2型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病程长短、家庭支持度、接受健康教育情况、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 [结论 ] 2型糖尿病病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给予病人药物治疗的同时 ,要重视和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老年焦虑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观察其患病率及其易感因素,为防治疾病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随机抽样调查浦东新区43个村(居)委会在册常住3311例老人,应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Ⅰ/P"诊断工具进行调查。结果焦虑障碍时点患病率为2.57%(85/3311),其中广泛性焦虑最高(1.27%),且城市(1.54%)高于农村(0.72%)。男性为2.51%,女性为2.59%。该疾病与家庭居住条件差、患躯体疾病、家庭经济困难及遭遇明显精神压力等易感因素关系密切。患者的诊治率很低(9.41%)。结论老年焦虑障碍患病有逐年增高趋势,预防易感因素有利于降低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is paper is a part of the work of the group that carried out the report "The state of the mental health in Europe" (European Commission, DG Health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2004) and deals with the mental health issues related to the migration in Europe.

Methods

The paper tries to describe the social, demographical and political context of the emigration in Europe and tries to indicate the needs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immigrant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mental health risk in immigrant is also carried out. The work also faces the problem of the health policy toward immigrants and the access to health care services in Europe.

Results

Migration during the 1990s has been high and characterised by new migrations. Some countries in Europe, that have been traditionally exporters of migrants have shifted to become importers. Migration has been a key force in the demographic changes of the European population. The policy of closed borders do not stop migration, but rather seems to set up a new underclass of so-called "illegals" who are suppressed and highly exploited. In 2000 there were also 392.200 asylum applications.The reviewed literature among mental health risk in some immigrant groups in Europe concerns: 1) highest rate of schizophrenia; suicide; alcohol and drug abuse; access of psychiatric facilities; risk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mental health of EU immigrants once they returned to their country; early EU immigrants in today disadvantaged countries; refugees and mental healthDue to the different condition of migration concerning variables as: motivation to migrations (e.g. settler, refugees, gastarbeiters); distance for the host culture; ability to develop mediating structures; legal residential status it is impossible to consider "migrants" as a homogeneous group concerning the risk for mental illness. In this sense, psychosocial studies should be undertaken to identify those factors which may under given conditions, imply an increased risk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influence seeking for psychiatric care.

Comments and Remarks

Despite in the migrants some vulnerable groups were identified with respect to health problems,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there are migrants who fall outside the existing 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s, something which is particularly true for asylum seekers and undocumented immigrants. In order to address these deficiencies,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with an adequate financing and a continuity of the grants for research into the multicultural health demand. Finally, there is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dopt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mental health care that moves away from psychiatric care only.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