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ASD,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因房间隔缺损太大(大于40 mm)外,全组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选用的封堵器直径8~40 mm,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全部封堵病例无残余分流.3个月随访,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及心脏大小改善,右室收缩压明显下降.结论经导管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取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结果 16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术中即刻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房间隔缺损均获闭合,术后72 h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异常;8例患者封堵器在完全释放后10 min内脱落,紧急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完全适用于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尤其对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及术后疗效评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国产封堵器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方法 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封堵了97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筛选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可脱离球囊测量独立的选择封堵伞的型号。观察缺损边缘与封堵伞的关系以及位置,封堵伞展开后缺损是否完全闭合,是否存在残余分流以及分流量的大小,指导导管输送器释放封堵伞。结果 所有患者封堵术技术成功率100%,7例有少量残余分流,9例因封堵器位置不佳,回收封堵器调整鞘管角度再放置成功。结论 经食道超心动图已成为封堵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与X线结合提高了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成功率、安全性并使治疗过程简单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评估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为继发孔型,直径5~34mm,术中、术后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进行监测,观察封堵器位置及房水平分流情况。结果 8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成功率100%。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显示:房间隔封堵器位置合适,房水平分流消失,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提高,患者活动增加。结论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无风险及并发症,为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rITIE)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1TrE筛选封堵术适应证患者38例,术中用1TTE监测释放封堵器,即刻观察疗效,术后进行定期复查。结果37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成功,总成功率97.4%,1例因房间隔缺损34/mm、左心房较小使得封堵器无法释放而放弃。结论经胸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可用来筛选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病例,术中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定位和释放,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方法 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使用Amplatzer封堵伞,TTE术前筛选病例,封堵术中TTE全程监测引导,术后即刻、24h、1个月、3个月复查评价。结果 TTE测量缺损最大径为22mm、30mm,封堵伞型号为24mm、34mm。2例均获得成功,房水平分流完全消失;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TTE是监测引导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较好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TEE)在成人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成人中央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和术中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MTEE检测.结果 MTEE和TTE测量提供的缺损最大径和选择封堵器直径具有很好的相关性.38例患者中35例封堵成功并行超声心动图随访,3例封堵失败转外科治疗.结论 与TTE、X线检查相比较,MTEE在成人中央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术的筛选、指导选择封堵器直径和术中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 41例确诊的ASD患者,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测量缺损大小、形态、位置及周边结构,所有病例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并于术中监测。结果 39例封堵成功,经胸测量ASD最大径38 mm,最小径4 mm,选用封堵器大小10~38 mm,二者呈直线相关,2例失败。对ASD边缘纤细、摆动幅度较大者,可作为无效边缘加以排除,所得缺损孔大小更符合封堵器大小。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对拟行封堵治疗的继发孔型(Ⅱ孔)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前筛选,并可指导封堵,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应用Amplatzer 封堵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内科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ltrial septal detect,ASD),已有20 余年历史,技术日趋成熟[1].常规操作方法均为经导管介入在X 线下透视并结合食管或经胸超声引导下完成[2].近年来随着对非体外循环手术认识的深入和心脏外科微创化的趋势,外科经胸小切口镶嵌治疗房间隔缺损,为房间隔缺损患儿又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本研究旨在讨论食管超声在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彤  兰炳炎等 《云南医药》2001,22(3):183-185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伞经导管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管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效果。方法 ASD7例及PDA3例,均在透视及食道超声心动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伞治疗。术后24小时、1月、3月分别行TTE、心电图及X线检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7例ASD及3例PDA封堵伞置入全部成功。ASD病例术后24小时TTE显示4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3例完全闭合;PDA病例术后即刻经逆行主动脉造影及24小时TTE显示3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月所有病例TTE显示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术后随访3月,X线检查全部病例显示肺血减少,TTE示惦记主室缩小。结论 Amplatzer封堵伞是治疗继发孔型房缺及管型动脉导管未闭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近、中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选择适合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的患者30例,术中均用TEE再次准确定位及测量ASD,确定ASD类型、大小及边缘长短;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并在TEE监视指导下进行封堵;术后3~5 d随访.比较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缺损大小与所选封堵器型号的相关性.结果 30例患者均全部封堵成功.TEE和TTE所测量的最大直径与封堵器型号的直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867和0.808 (P<0.05);TEE所测量ASD的最大直径与封堵器的型号相关性更好.结论 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相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能够对ASD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对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选择更加精准,同时在术中指导监视封堵的全程,评价封堵术后的即刻效果,对经胸小切口封堵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内科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ltrial septal detect,ASD),已有20余年历史,技术日趋成熟[1]。常规操作方法均为经导管介入在X线下透视并结合食管或经胸超声引导下完成[2]。近年来随着对非体外循环手术认识的深入和心脏外科微创化的趋势,外科经胸小切口镶嵌治疗房间隔缺损,为房间隔缺损患儿又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本研究旨在讨论食管超声在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经TTE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外科微创Amplatzer封堵器关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筛选符合条件的19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进行外科微创封堵。结果19例患者成功进行了外科微创封堵术,均无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对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在外科微创治疗术前、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房间隔缺损(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6.2%~22.0%,近年来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右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作者于2009年2月~2009年8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进修期间,应用经胸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透视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79例患者,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万金香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154-1155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心病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ASD4例、VSD14例、PDA7例TTE检查条件符合而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结果:24例封堵成功,1例VSD封堵失败。结论:TTE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对术前病例的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和术后随访疗效评价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郭俊晓 《中国医药》2012,7(10):1209-1210
目的 探讨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应用国产封堵器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5-8月2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前行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封堵条件者在全身麻醉下经口插入食管超声探头,根据室间隔缺损最大直径选择合适的封堵伞.手术开始后TEE监测整个封堵过程,引导封堵伞的位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确认是否有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结果 20例患儿全部封堵成功,TEE显示封堵器与室间隔缺损边缘吻合紧密无残余分流,术后4~7d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无分流及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TEE经胸微创治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有效,无需体外循环,创伤小,无X线辅助,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介入封堵治疗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及观察封堵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组选择各种缺损性先心病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其中房间隔缺损6 例,室间隔缺损16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左室右房通道1例,室间隔膜部瘤破裂1例。超声心动图封堵术前观察各种缺损类型、大小、形态,术中封堵器的释放监测,术后观察封堵术疗效。结果房间隔缺损 8.0-18.0mm,平均约12.8mm;室间隔缺损2.5-8.0mm,平均约4.6mm;动脉导管未闭3.0-7.0mm,平均约 3.5mm;室间隔膜部瘤破裂口约2.7mm,室间隔缺损口距主动脉的距离>2.0mm;各种缺损选择的封堵器号, 房间隔缺损6.0-30.0mm;室间隔缺损4.0-12.0mm;动脉导管未闭4.0mm;三者平均11.2mm。室间隔缺损口距瓣膜距离过小者应用偏心型封堵器。30例封堵术成功率达100%。其中2例封堵后出现少量返流,均为室缺。1个月后1例呈微量残余分流,1例残存分流消失。术中出现相应心律失常,多以早博及传导阻滞出现,术后逐渐消失。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观测各种缺损性先心病的缺损大小、形态及与周边的结构关系,用以指导封堵器大小的选择和释放观测,评价封堵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8例继发孔ASD患者,采用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TE/TEE),术前多个切面反复探查综合判断ASD的大小及周边情况,术中指导封堵器封堵、释放过程,并观察有无分流及其他并发症,术后观察封堵器情况及心脏恢复情况。结果 58例患者全部一次堵闭成功,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术前筛选适应封堵患者、选择封堵器大小、术中指导ASD封堵及术后追踪复查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田翔  杨天和  俞杉  梁勤  蔡运昌  李世英 《贵州医药》2004,28(11):966-968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在介入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应用TTE按介入封堵适应证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例,全组共56例,ASD24例、年龄3.7~49岁,ASD直径4.8~34mm;VSD9例、年龄3~18岁,VSD直径2.8~8.2mm;PDA23例,年龄3~18岁,PDA最窄直径2.1~8.0mm。经导管在X线引导下采用TTE指导封堵。结果 全组病例均一次封堵成功,无1例残余分流。结论 TTE对ASD、VSD、PDA在介入治疗适应证的筛选及术中监测与术后随访均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药实践》2018,(3):180-18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及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对比研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39例房间隔缺损患儿,在遵循患儿意愿的情况下,按照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将患儿均分为两组,其中20例患儿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皮组),19例患儿给予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胸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皮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明显少于经胸组,经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房间隔缺损患儿,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患儿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