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 ABC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新疆地区黄牛的胃肠胰(GEP)系统中的5种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密度和形态学进行了细微研究。其中包括胃泌素、胰高血糖素、内啡肽,抑胃多肽,5—羟色胺等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其中5—羟色胺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在黄牛整个胃肠道均有分布;胰高血糖素免疫活性细胞不同程度分布在除升结肠外的所有胃肠道中;胃泌素免疫活性细胞则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前、中段;内啡肽免疫活性细胞仅在除十二指肠前段、盲肠和主肠中的其它肠段中见到;抑胃多肽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则仅见于小肠。5种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大致相同,它们随所在部位不同而呈长梭形、锥形或不规则形,并以细胞顶部胞突伸向腺腔或以基底部胞突伸向旁邻细胞和基膜方向。胰中只见到5—羟色胺和胰高血糖素免疫活性阳性反应,这2种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胰岛上,偶而在胰腺腺泡之间有见,其形态不规则,都缺少较长的细胞突起。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豚鼠消化道多巴胺(DA)免疫反应阳性内分泌细胞和神经的分布进行了研究。DA免疫反应阳性内分泌细胞分布在胃幽门、小肠和结肠。细胞密度在十二指肠最大,从空肠到结肠逐渐减少。胃幽门的细胞密度和回肠的相类似,DA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胃、小肠和结  相似文献   

3.
实验选用成年健康男性尸体和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各4例,死后迅速取胃、小肠各段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CGRP在人及大鼠胃、小肠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胃粘膜内可见CGRP免疫反应阳性的内分泌细胞,其数量人多于大鼠;胃、小肠各段均可见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大鼠小肠粘膜下层及内环外纵肌间可见单个存在的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细胞。这些结果说明,胃和小肠中的CGRP有两种来源,即来源于神经和内分泌细胞。本文还对CGRP在胃和小肠中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儿胃、小肠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方法采用银浸染色方法,对12例胎儿的胃、小肠内分泌细胞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胃、小肠中的内分泌细胞(嗜银细胞)呈锥体形、柱形、圆形、梭形、不规则形等。在小肠固有膜结缔组织中有散在的嗜银细胞。该细胞主要分布于小肠绒毛上皮、小肠腺及十二指肠腺,胃部较少,其中以十二指肠最多,空肠、回肠顺次递减,而十二指肠乳头又明显高于十二指肠其他部位,在这些部位有时可见该细胞抵达腺腔,并有颗粒释放于腺腔内。结论胎儿胃肠道含有内分泌细胞,其形态多样,主要分布于小肠及十二指肠乳头部。  相似文献   

5.
时姗姗  陶晓倩  韩雪峰  卢坤刚  张艳梅  柳海燕  姚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1):1127-1130,1135,I0003
目的:机体遭受各种创伤应激后,常出现各种胃肠道症状,并且已有研究表明大鼠的消化系统广泛分布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文中观察光照应激状态下SD大鼠小肠黏膜GnRH受体的分布和表达变化. 方法:建立SD大鼠光照应激模型,24h持续光照,分为短期光照应激(2、3、4、7 d)和长期光照应激(14、21、28d),分别取应激组和相应对照组的小肠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GnRH受体在各时间段大鼠小肠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 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持续光照2、3、4、7d后,实验组大鼠小肠GnRH受体表达无明显变化;持续光照14d和21 d后,实验组大鼠小肠GnRH受体的相对表达量分别约升高了56.5%和59.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持续光照28 d后,实验组大鼠小肠GnRH受体的相对表达量约升高了27.8%.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GnRH受体在大鼠小肠中的分布未见明显改变,但长期应激后期实验组(14、21、28 d)GnRH受体免疫组化显色较深,说明GnRH受体表达升高,这与Western blot的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GnRH受体随着光照应激时间的延长,在大鼠小肠中表达量发生改变.提示在光照应激中,GnRH对消化功能具有潜在的生理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硫酸镍铵加强的PAP法)对5只大鼠胃肠道的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研究表明,大鼠胃肠逍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在胃幽门部,十二指肠和结肠的密度最高,在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密度中等,在胃体部密度最低。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状多样。有的细胞有  相似文献   

7.
肠胃道是病菌及各种抗原性物质致病的重要通道,因此,胃肠道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健康关系十分密切。一、胃肠道淋巴网状组织的免疫功能胃肠道具备一个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网状组织,它们在免疫功能上有独特的作用,兹分述如下: (一)胃肠道粘膜表层 1981年Selby等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技术,研究正常人的胃、小肠及大肠的表层内存在着表皮内淋巴细胞(简称IEL),在数量上与上皮细胞之此为1:10。发现胃及小肠近端95%IEL属T淋巴细胞,而结肠稍下部位及直肠则85~9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免疫阳性(corticotrophin releasingfactorreceptor limmunoreactive,CRF1 IR)神经元在豚鼠胃肠道神经系统的分布及CRF1与其他神经元标志物的共存情况。【方法】 RT~PCR、Western blot检测CRF1在肠道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或双重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分布。【结果】 小肠黏膜下层和肠肌层神经丛均有CRF1表达;CRF1 IR神经元分布于从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的黏膜下神经丛及肠肌层神经丛;细胞形态为Dogiel Ⅱ型;CRF1与Calbindin、P物质、NF200可共同表达于同一神经元。【结论】CRF1 IR神经元可能是肠道神经系统的内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参与应激时胃肠道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黄祝  蒋超  徐会茹  王晨阳  侯林  姚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0):1037-1040,I0004
目的:观察恐惧应激状态下SD大鼠小肠黏膜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方法:建立SD大鼠恐惧应激模型,分别取急性应激组(2~12 h)、慢性应激组(1 d~4周)和相应对照组的小肠。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nRH受体在各实验组大鼠小肠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显示:急性应激组、慢性应激组和相应对照组的小肠黏膜层均呈GnRH受体免疫反应阳性,无明显差异。阳性反应物质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核呈阴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急性应激状态下,GnRH受体表达有增多的趋势,但与相应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应激组与其相应对照组相比,GnRH受体表达明显增加(P〈0.05)。整个慢性应激过程中,GnRH受体表达增多持续1~4 d。1~3周时,GnRH受体表达降低,3~4周时又有所回升,并接近慢性应激相应对照组。结论:随着恐惧应激时间的延长,GnRH受体在小肠中表达增加。提示GnRH在恐惧应激中,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具有潜在的生理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人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ANG)在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及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在人小肠组织中的表达;菌落计数法检测ANG抑菌活性.结果 ANG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人小肠肠隐窝基底部颗粒丰富的潘氏细胞呈强阳性,体外抑菌实验表明ANG对白色念珠菌有抑菌活性.结论 ANG可能在人小肠黏膜先天免疫和维护正常菌群平衡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胎小肠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的分布和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胎小肠壁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性(IR)肽能神经的分布和发育规律,探讨小肠壁内肥大细胞(MC)与SP、CGRP-IR肽能神经的关系。方法取人胎小肠分别进行甲苯胺蓝(TB)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第14周开始,胎儿小肠壁黏膜下层、肌层间结缔组织中偶见SP能、CGRP能神经纤维及神经元,免疫反应渐强,神经元从浅棕色到深棕色,神经纤维呈串珠状或点线状;从小肠壁TB特殊染色MC和SP、CGRP免疫组织化学相邻切片上看,部分MC内存在SP、CGRP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结论人胎小肠壁黏膜下和肌间神经丛存在SP-IR、CGRP—IR肽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某些MC共存有SP—IR、CGRP-IR肽能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下丘脑分泌的十肽激素,是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信号分子,对生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GnRH及其受体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有表达,GnRH通过其受体介导调控肿瘤细胞增殖。GnRH及其人工合成的GnRH类似物有明显抗肿瘤细胞增生的作用,它拮抗生长因子促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生长因子介导的有丝分裂信号传导通路有关联。GnRH通过抑制生长因子受体及其mRNA表达,抑制生长因子受体诱导的酪氨酸激酶活化,激活磷酸酪氨酸蛋白磷酸酶,最终抑制转录因子活性,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GnRH对于肿瘤细胞与垂体细胞的作用不同,与GnRHR信号传导机制不同有关,GnRH抗肿瘤细胞增生的作用是GnRHR通过与Gαi偶联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mu-、kappa-、delta-阿片受体在成年大鼠正常胃组织中的分布与定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胃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Mu-、kappa-、delta-阿片受体在大鼠胃组织的分布进行定位分析。结果mu-阿片受体免疫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胃黏膜上皮及黏液层、胃主细胞、肌间神经丛等部位;kappa-、delta-阿片受体免疫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胃主细胞、肌间神经丛等部位。结论mu-、kappa-、delta-阿片受体在胃主细胞膜和胞浆、肌间神经丛等部位均有分布,但仅mu-阿片受体还存在于胃黏膜上皮及黏液层,提示阿片受体参与了胃各种生物学功能及胃粘膜的损伤、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14.
大鼠小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肠型放射病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整装分层铺片和恒冷箱冰冻切片)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对大鼠小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分布特征及其在肠型放射病时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小肠各层均有丰富的CGRP-免疫反应性(CGRP-Ⅰ)神经,以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和粘膜神经丛密度为高,小肠壁内小血管及肠腺周围也较丰富,在肌间和粘膜下神经丛中见有一些CGRP-Ⅰ神经细胞。肠型放射病时,小肠CGPR水平有一双相改变,24h下降,48和72h升高。 以上结果提示,CGRP可能与胃肠道运动,吸收,分泌,感觉和局部血流的调节有关,CGRP在AIRS时可能有一应激性释放,并通过多种途径,尤其是影响局部血流和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参与AIRS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5.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下丘脑分泌的十肽激素,是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信号分子,对生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GnRH及其受体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有表达,GnRH通过其受体介导调控肿瘤细胞增殖.GnRH及其人工合成的GnRH类似物有明显抗肿瘤细胞增生的作用,它拮抗生长因子促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生长因子介导的有丝分裂信号传导通路有关联.GnRH通过抑制生长因子受体及其mRNA表达,抑制生长因子受体诱导的酪氨酸激酶活化,激活磷酸酪氨酸蛋白磷酸酶,最终抑制转录因子活性,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GnRH对于肿瘤细胞与垂体细胞的作用不同,与GnRHR信号传导机制不同有关,GnRH抗肿瘤细胞增生的作用是GnRHR通过与Gαi偶联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CRF1 IR神经元在豚鼠胃肠道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免疫阳性(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 1 immunoreac-tive,CRF1 IR)神经元在豚鼠胃肠道神经系统的分布及CRF1与其他神经元标志物的共存情况。【方法】RT-PCR、Western blot检测CRF1在肠道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或双重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分布。【结果】小肠黏膜下层和肠肌层神经丛均有CRF1表达;CRF1 IR神经元分布于从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的黏膜下神经丛及肠肌层神经丛;细胞形态为Dogiel Ⅱ型;CRF1与Calbindin、P物质、NF200可共同表达于同一神经元。【结论】CRF1 IR神经元可能是肠道神经系统的内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参与应激时胃肠道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在光镜和电镜下研究了GnRH神经元和纤维在大鼠脑内的系统分布。GnRH神经元主要位于内侧隔核、斜角带和视前内侧区,并首次在下丘脑基底外侧区发现阳性神经元。神经元分为光滑型和棘型,两者又包括单极和双极,且在视前区发现假单极神经元。纤维主要分布于正中隆起和终板血管器,其它脑区分布有散在的纤维。电镜下,GnRH神经元具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以及致密颗粒和清亮小泡。在胞体和末梢水平,与非阳性突起形成突触联系,棘型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多于光滑型。  相似文献   

18.
家兔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了解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阳性细胞在家兔消化道内的分布位置及其形态。方法 取家兔消化道,冲洗、固定、石蜡切片,用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HT阳性细胞。结果 食管和胃贲门部呈阴性反应,其他部位均有5-HT细胞分布,分布的密度近似呈字母“M”形。5-HT细胞形态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只有小肠段5-HT细胞呈梭形具有突起,直肠部5-HT细胞呈锥体形。5-HT细胞多分布于粘膜上皮或腺泡上,但直肠部的5-HT细胞位于固有膜内。结论 家兔的食性、消化特点对5-HT细胞分布型形成有一定影响,5-HT细胞形态与其内、外分泌功能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胃大部切除标本23例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作者等发现:①G细胞位于胃窦粘膜中带,光镜下呈连续带状,炎症、肠上皮化生显著时呈斑块状;在胃窦、体移行部G细胞仅见于幽门腺或胃体假幽门腺化生处。电镜下G细胞位于幽门腺上皮细胞间,纵切面呈三角形,底宽,顶端胞浆呈锥状突入管腔,表面有微绒毛;核居中,圆或卵圆,核内以常染色质为主,可见核仁,核上可见高尔基体,核周可见粗面内质网及微丝,线粒体散见。②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发现:①豚鼠和大鼠小肠壁各层,粘膜下神经丛和肠肌丛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和血管活性肠肽免疫瓜性(VIP-ir)神经都很丰富,后者在固有膜和粘膜下层的分布特别浓密。②AchE阳性神经以粗大缍维居多,VIP-ir神经多为膨体样神经末梢。③两种神经丛及节间束中富含AchE阳性神经元胞体;VIP-ir神经元胞体相对较少,但其胞体近端突起明显。④豚鼠小肠二种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