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氧自由基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氧自由基参与肾缺血引起的急性肾衰的病理过程。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以增强缺血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HIF-1α是否参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及其与氧自由基联系尚未见相关报道。我们通过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为临床防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低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SCII)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别于再灌注后 8、12、2 4h ,3和 5d取腰骶段的脊髓 ,以假手术组大鼠相同阶段的脊髓为对照 ,采用Westernblotting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伤后脊髓组织中HIF 1α的表达变化。结果 再灌注 8h左右 ,HIF 1α在整个脊髓灰质开始表达上调 ,在 2 4h达峰值 ,在伤后 3d表达回落 ,5d显著减少 ,灰度值在 8、12、2 4h ,3和 5d不同时相 ,分别为 (2 11.3 9± 5 .5 8)、(184.5 3± 6.5 6)、(167.3 9± 5 .76)、(198.44± 3 .98)和 (2 2 8.3 9± 2 .87) ,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HIF 1α在灰质中的表达以中央管周围和前角、后角最为显著。再灌注 2 4h和 3dHIF 1α在脊髓白质出现弱的表达 ,灰度值分别为 (2 3 8.15± 6.87)和(2 3 6.87± 7.41) ,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在白质后索 ,HIF 1α的表达相对较强。HIF 1α在灰质中主要定位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在白质中主要定位于神经胶质细胞。结论 HIF 1α呈现时序性的表达变化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 ,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适应性调节。 相似文献
4.
川芎嗪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醇(MDA)、内皮素-1(ET-1)的作用及肾小管损伤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川芎嗪治疗组大鼠血浆SOD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升高(P<0.05),MDA和ET-1水平显著性下降(P<0.05),肾小管损伤的病理分级显著减轻(P<0.05)。结论:川芎嗪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探讨其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参芎预处理组,每组8只。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F-κB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肾组织TNF-α含量,用MDA和SOD试剂盒分别检测肾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①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肾组织NF-κB蛋白表达、TNF-α和MD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OD的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参芎预处理组大鼠肾组织NF-κB蛋白表达、TNF-α和MDA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SOD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芎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氧化损伤以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NF-κB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rmic reperfusion,I/R)后大鼠肾脏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96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48),通过夹闭双肾动脉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于术后2h、6 h、12 h、24 h、48 h、72 h每时点随机选取8只大鼠,分别取血及肾皮质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TNF-α、Kirm-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TNF-α、Kim-1表达。结果与Sham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50.8±6.8)μmol/L、(4.7±0.5)mmol/L]比较,I/R组均于I/R损伤后6 h开始升高[血清肌酐I/R 6 h时为(79.6±8.8)μmol/L、尿素氮I/R 6 h时为(9.3±1.6)mmol/L,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血清TNF-α(843.0±60.5)、Kim-1(453.7±56.4)水平比较,I/R组均于I/R 2 h开始升高[I/R 2 h时血清TNF-α为(944.2±68.3)、Kim-1为(1081.3±126.2),均P0.05],48 h达高峰,但TNF-α于72 h明显下降(3 094.4±230.5),血清Kim-1水平48~72 h保持高值。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I/R损伤后TNF-α、Kim-1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且均在12 h表达最多。结论血清TNF-α与Kim-1能较早提示急性肾脏损伤,但Kim-1优于TNF-α。 相似文献
7.
丹皮酚磺酸钠在动物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丹皮酚磺的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肾切除,阻断左肾动脉,制成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按100mg/kg在不同时间应用丹皮酚磺酸钠进行干预治疗,比较不同时间血浆MDA含量和SOD活性变化以及术后48h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应用丹皮酚磺酸钠治疗的大白兔。缺血再灌注60min时血浆MDA含量低于对照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肾脏病理改变减轻。结论:丹皮酚磺酸钠可以降低血浆MDA含量,增加SOD活性,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组和TP预处理组。IRI组及TP组手术建立肾IRI模型,TP预处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P治疗。IRI组及TP预处理组在缺血1h恢复灌注开始时刻、2h后、24h后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肾组织SOD和肾组织MDA水平,并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TP预处理组肾组织病理变化轻于IRI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IRI组的Scr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及血清中的SOD降低及MDA水平增加(P〈0.05)。而TP预处理组的Scr、MDA和肾组织的MDA均比IRI组低(P〈0.05),而血清SOD水平及肾组织中的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TP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10例结肠腺瘤患者腺瘤组织中H1F-1α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HIF-1α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HIF-1α阳性率在结肠癌和结肠腺瘤组织中分别为73.3%(22/30)和10.0%(1/10),而在癌旁组织中无表达(P〈0.05)。结肠癌组织中HIF.1et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HIF-1α过度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每组8只。于术后24h留取各组大鼠血标本和肾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肾组织切片行HE染色后观察其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肾组织TLR2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TLR2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SCr和BUN升高,肾组织TNF-α含量和TLR2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相比,IPC组大鼠SCr和BUN降低,肾组织TNF-α含量和TLR2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肾组织TLR2表达及其信号通路,下调TNF-α的表达,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蛋白在前列腺癌 (CaP)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42例CaP和相应癌旁组织 ,12例高分级前列腺上皮内瘤 (PIN )以及 9例正常前列腺组织 (NP)中HIF 1α的表达 ,免疫印迹技术分析不同氧浓度诱导下CaP细胞株PC 3M的HIF 1α蛋白水平。 结果 3 3例 (78.6% )CaP和 9例PIN组织HIF 1α蛋白表达阳性 ,有远处转移的CaP组织中HIF 1α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5) ,癌旁组织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 ;PC 3M细胞株中HIF 1α表达水平随氧浓度减小而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HIF 1α表达是CaP形成的早期事件 ,其水平升高可能导致肿瘤向恶性发展表型 ,HIF 1α可作为CaP的早期诊断指标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HIF-l是目前发现的一个在特异性缺氧状态下发挥活性的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缺氧条件下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可以调控许多靶基因的转录,具有许多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其在肾组织细胞中有广泛表达,在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一定的保护作用,随着对HIF-1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对缺氧缺血性肾脏损伤的机制的理解,相信可通过HIF-1途径进行干预,以期达到改善缺血性肾损害. 相似文献
13.
HIF-l是目前发现的一个在特异性缺氧状态下发挥活性的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缺氧条件下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可以调控许多靶基因的转录,具有许多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其在肾组织细胞中有广泛表达,在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一定的保护作用,随着对HIF-1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对缺氧缺血性肾脏损伤的机制的理解,相信可通过HIF-1途径进行干预,以期达到改善缺血性肾损害. 相似文献
14.
阿魏酸钠在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肢体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3组,采用大鼠股动脉夹闭模型,设立缺血组(夹闭股动脉5h)、对照组(再灌注前予生理盐水保护)和试验组(再灌注前予阿魏酸钠保护),分别测定不同再灌注时相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浓度的变化,并观察了肌组织形态学变化(光镜、电镜技术)。结果:实验组MDA、CK、GPT、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形态学变化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阿魏酸钠可以降低肢体再灌注后肌肉组织中的氧自由基水平,保护肢体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缺氧诱导因子-1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HIF1)在肾微血管内皮细胞(HGMECs)缺氧再复氧损伤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建立HGMECs缺氧再复氧模型,应用特异性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3,4DHB和环氧酶2阻断药物NS398预处理HGMECs,设对照、缺氧复氧、3,4DHB和NS398四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记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各组细胞HIF1α、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上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的水平;将各组HGMECs与异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ELR),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程度和MELR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GMECs经缺氧复氧损伤后HIF1α蛋白和HO1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上清中sICAM1(14.55±1.13vs7.90±1.61)ng、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率(0.191±0.053vs0.069±0.032)和MELR上清中IL2(40.0±5.0vs18.0±3.0)pg水平均有显著增高(P<0.01)。与缺氧复氧组比较,3,4DHB干预组HIF1α蛋白和HO1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淋巴细胞增殖率(0.079±0.038,P<0.01)及IL2(25.7±6.1pg,P<0.01)和sICAM1(8.71±1.32ng,P<0.01)水平则显著下调。与缺氧复氧组比较,NS398干预组HIF1α蛋白和HO1mRNA表达水平显著减低(P<0.01),而淋巴细胞增殖率(0.268±0.079)及IL2(51.0±11.0)pg和sICAM1(20.33±3.05)ng表达水平则显著增高(P<0.05)。结论缺氧复氧会对HGMECs造成免疫学损伤,HIF1α稳定表达可起到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la(HIF-1a)在子宫内膜异住症(EMs)患者异住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观察组)中HIF-la表述情况,并与30份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比较.结结果:HIF-la主要定住于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察组HIF-la阳性表速率及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23.3%,对照组均为O,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HIF-la在EMs患者中的表达显著升高,HIF-la在EM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缺氧可能是EMs发病的一个谤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致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组。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各处死大鼠10只,肾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HIF-1α、CTGF、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HIF-1α、CTGF、TGF-β1蛋白表达随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HIF-lα、CTGF、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模型组第3天HIF-lαmRNA表达与CTGFmRNA,TGF-β1mRNA表达分别呈正相关(r=0.748,0.659,P〈0.05),模型组第7天组HIF-1αmRNA分别和CTGFmRNA、TGF-β1mRNA呈正相关(分别为r=0.663,0.645,P〈0.05),模型组第14天组HIF-1αmRNA分别和CTGFmRNA、TGF-β1mRNA呈正相关(分别为r=0.515,0.752,P〈0.05)。结论:HIF-1α可能通过调节CTGF、TGF-β1的表达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肢体缺血后处理和肾脏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和肾脏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左下肢缺血后处理组(LIP组)及肾脏缺血后处理组(RIP组).S组仅对左肾动脉进行游离;I-R组:夹闭左肾动脉45 min后松开,左肾再灌注6 h;LIP组在左肾复灌前6 min时左股动脉夹闭5 min;RIP组在左肾缺血45min后灌注10 s,停灌10 s,反复6次;检测复灌6 h时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肾组织中凋亡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Fas、Caspase-3表达;电镜下观察肾单位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S组比较,其他三组大鼠BUN、Cr浓度升高(P<0.01)、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肾组织Fas、Caspase-3阳性指数和AI增加(P<0.01).与I-R组比较,LIP、RIP组大鼠BUN、Cr浓度降低(P<0.01),肾组织Fas、Caspase-3阳性指数和AI降低(P<0.01).RIP组AI明显低于LIP组(P<0.05).结论 在肾脏I-R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可以由胞膜上的Fas被激活而最终导致靶细胞凋亡;两种后处理都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I-R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丹参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低氧诱导因子-1αmRNA表达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α)mRNA表达、红细胞聚集、变形指数和骨骼肌肿胀系数的变化,探讨丹参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氧环境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左侧提睾肌主滋养动脉夹闭造模,66只SD大鼠随机抽取6只作为正常组,对照组和丹参组各30只,此两组造模后分别取10、20、40、60、90 min 5个时点进行观测。取双侧提睾肌称重,计算肿胀系数。造模侧提睾肌液氮速冻,用RT-PCR检测HIF-1αmRNA表达;由腹主动脉取血1 ml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观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丹参组HIF-1αmRNA的表达在各时点均弱于对照组,与正常组相比,各时点的HIF-1α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红细胞变形指数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各时点及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组红细胞聚集指数10 min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对照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则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丹参组各相应时点的肿胀系数低于对照组。结论:丹参能改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组织的缺氧状况,调整组织细胞能量缺乏状况,并能改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红细胞聚集率,降低血黏度,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利于肿胀的消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缺氧缺血性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在缺氧缺血性损伤及其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查阅和分析近年有关HIF-1α在缺氧缺血性损伤及其修复中作用的相关文献,并作进一步综合分析.结果 HIF-1α参与了多种器官或组织的缺氧缺血性损伤及其修复过程.结论 HIF-1α对治疗临床常见缺氧缺血性损伤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