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期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预防控制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 138例完成乙肝疫苗全程三针接种的儿童,分别在疫苗接种1、2、3年后进行接种效果检测,观察接种1、2、3年后乙肝抗体滴度、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答应情况。结果 接种1年后,乙肝抗体滴度(118.45±2.46)mU/ml高于接种2年后的(92.34±1.12)mU/ml,接种2年后乙肝抗体滴度高于接种3年后的(48.67±1.09)m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1年后HBsAb无应答率4.35%、HBsAb低应答率5.07%、HBsAb阳性率90.58%;接种2年后HBsAb无应答率1.45%、HBsAb低应答率8.70%、HBsAb阳性率89.86%;接种3年后HBsAb无应答率23.19%、HBsAb低应答率22.46%、HBsAb阳性率54.35%。接种1、2、3年后HBsAb应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感染的预防控制中乙肝疫苗接种在婴幼儿期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辽宁省朝阳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年制大专2008届1475名新入校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制定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届3年制大专新入校的147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问卷调查和乙肝两对半检查;对HBV5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查均为阴性、肝功能检查为正常的新生按照“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对1个月后检测抗-HBs为阴性的学生,实施增加剂量(10μg/ml)按照“0、1、2”方案进行接种,并对接种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5名新入校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4.03%,HBsAg阳性率为5.67%。420名新生疫苗初次接种1个月后,抗-HBs阳转率为76.43%,男生与女生阳转率差别不显著(P〉0.05)。对检验抗-HBs为阴性的99名新生,采取增加剂量第2次复,阳转率为100%。在问卷调查中,部分新生对乙肝的危害认识不够,缺乏自觉接种的意识。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是防止HBV感染的有效方法,疫苗复种是目前有效,切实可行的解决乙肝疫苗无应答问题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中专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提供预防乙肝对策。方法 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酶动力学法测定ALT。结果 乙肝疫苗普种前后入学新生的HBsAg阳性率、保护性抗体HBsAb产生率及乙肝五项全阴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入学新生体检复查乙肝五项有重要意义,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初秋 《中国医药指南》2014,(32):201-202
目的了解人群中感染乙肝的情况和感染模式的变化,了解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控制程度,为评价乙肝疫苗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对长春市及周边地区共18325人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结果男女组Hbs Ab阳性率分别为83.13%和86.52%,无显著性差异;城乡组Hbs Ab阳性率分别85.99%和42.00%,具有显著性差异;接种过乙肝疫苗组,Hbs Ab阳性率达91.32%,Hbs Ag阳性率6.43%,而未接种乙肝疫苗组Hbs Ab阳性率仅达53.23%,Hbs Ag阳性率9.14%,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种乙肝疫苗能够降低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是一种有效控制乙肝传播与发病的方法。但是乙肝疫苗并不能够对机体提供完全的保护,除此之外,正确的预防措施也是控制乙肝传播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大学新生乙肝感染的调查分析及疫苗的接种和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金颖 《安徽医药》2008,12(7):632-633
目的了解大学生入校前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和控制乙肝的传播和流行。方法采取空腹抽晨血检查血清,用酶联免疫法的方法,对2006年9月新入校的5739名大学生,统一进行乙肝5项标志物检测。结果农村学生乙肝接种率、产生抗体率和感染乙肝率分别是13.11%、75.13%、3.98%;城镇乙肝接种率、产生抗体率和感染乙肝率分别是97.17%、98.47%、0.5%(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加大对农村宣传、普及、开展接种乙肝疫苗力度,为控制农村的乙肝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淮南市城乡育龄妇女乙肝疫苗接种及乙肝防治认知程度,调查乙肝病毒的免疫现状,为育龄妇女预防乙肝提供参考.方法 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和乙肝防治认知水平的问卷调查,检测被调查对象血清中乙肝标志物,统计乙肝感染状况及免疫水平.结果 育龄妇女乙肝疫苗平均接种率为38.49%.乙肝防治认知水平越高,乙肝疫苗接种比率越高.HBsAg阳性率平均6.29%,接种过乙肝疫苗的HBsAg阳性低于未注射过乙肝疫苗(2.51%vs8.66%),差异有显著性P<0.05.HBsAb阳性率平均为46.73%.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sAb阳性率呈正相关.接种过乙肝疫苗的HBsAb阳性高于未注射过乙肝疫苗(77.67%%vs27.36%),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22.32%曾接种过乙肝疫苗者HBsAb阴性.结论 我市育龄妇女乙肝的免疫保护率不高,易感者多,乙肝防疫工作还远未达到预期的目的.扩大实施乙肝疫苗免疫计划,制定更为全面的HBV疫苗预防策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人群的乙肝感染状况,为乙肝防治提供更多的依据,2007年我们对食品和公共卫生的从业人员、结核病患者、吸毒人员这3组不同人群进行了病毒性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区食品从业人员的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食品从业人员18267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体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并把食品行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检出情况作为观察组,把全国的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次累计检测食品从业人员18267名,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646名,总阳性率为3.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阳性检出率4.1%,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从2010年8月至2014年7月由高到低依次为4.1%>3.7%>3.3%>2.8%,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品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不严重,感染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每年均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预防性健康体检,对保障人员的身体健康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外地来京务工人群肝炎病毒健康携带情况,为相关行业部门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在北京宣武区疾病控制中心健康体检的各类从业人员肝功能检测进行分析。结果在61285人次外地来京从业人员体检中,携带肝炎病毒的职业禁异者2535例,占4.14%(61285/2535);本地占2.30%(24315/560);其中HBsAg阳性人数为2153例,占职业禁异者84.93%,ALT升高者291例,占11.48%;HBsAg和ALT均阳性者91例,占3.59%;两地肝炎病毒携带率差异显著X^2=266.37,P〈0.01。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群中从事饮食、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的管理,做好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提倡乙肝疫苗接种,以达到减少和控制HBV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曾是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以下称乙肝]高发区,其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是我国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流行型[1]。据2006-2007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流行率为7.18%,有9300万人是 HBsAg携带者;乙肝感染流行率为34.28%,全国目前感染过乙肝病毒的有近5亿人。为了解近年来云岩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乙肝疫苗24 h 及时接种率,现将辖区所有医疗机构产科2006-2014年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及未接种原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朱琳 《江西医药》2009,44(9):916-917
目的调查上饶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病毒、梅毒和乙肝感染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2006~2008年对本市信州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2658例血清进行了艾滋病病毒、梅毒和乙肝检测。结果共检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例,艾滋病病毒感染率0.02%;梅毒感染者29例,梅毒感染率0.23%,乙肝感染者962例,乙肝感染率7.6%。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是艾滋病和梅毒等疾病的易感高发人群,对其进行实验室常规的血清学乙肝检测外,还应进行艾滋病、梅毒检测,需加强监测力度,决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济南市市中区食品从业人员乙肝感染状况,对2004年济南市市中区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HBsAg阳性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状况,为乙型肝炎感染预防提供资料。方法对860例育龄妇女采用DR6608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860例育龄妇女接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阳性608例,阳性率为70.70%,表面抗体检测检测阴性252例,阴性率为29.30%。结论为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育龄妇女接种乙肝疫苗提高抗体水平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湘民 《医药世界》2010,12(3):286-287
目的:了解我县餐饮、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为制定我县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05/2009年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从业人员2005/2009年HBsAg阳性率平均为1.77%,低于全国水平;餐饮、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分别为1.76%、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经营性质的餐饮行业从业人员中HBsAg阳性率也不相同,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广泛宣传乙肝防治知识,推广乙肝疫苗接种,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县食品从业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我们对1996年~2000年我县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确定为HBsAg阳性的血清,进行了乙肝五项指标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梅河口市中学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的调查,了解中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开展学校乙肝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抽取4所中学6249名学生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BsAg及HBsAg阳性者的“乙肝两对半”指标。结果表面抗原阳性率为2.37%,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男性高于女性(男占2.90%、女占1.95%);各学校学生之间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住宿生阳性率高于走读生;高中生HBsAg阳性率略高于初中生。结论在校园内加强对乙型肝炎预防知识的宣传,抗-HBS阴性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使其产生有效免疫力,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以防止新的HBV感染。  相似文献   

17.
我市健康体检人群HBsAg阳性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高中流行区.流行病学凋合资料表明我国人群HBsAg阳性率为10%.分布特征为农村高于城市、南方高于北方、男性高于女性。HBsAg携带者往往无任何临床症状,是乙肝的主要传染源㈦。乙肝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制品、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母婴传播、慢性HBV感染及相关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来我院健康体检者HBsAg阳性结果分析后得到.随着乙肝疫苗推广应用,青少年儿童中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高校新生HBV感染情况及对情况的分析。方法对2007~2010年某高校新生入学体检,测定谷丙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核心抗原、核心抗体、e抗原、e抗体,分析4年的测定结果。结果该高校2007—2010年新生HBsAg阳性率最高为3.77%,“大三阳”阳性率最高为1.37%,“小三阳”阳性率最高为1.03%,抗-HBS阳性率最高为51.5%。结论该高校4年间新生的HBsAg阳性率较低;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重视学生健康教育与预防干预,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职院新生乙肝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级~2006级入校新生乙肝感染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生感染率为8.1%。结论对学生应加强健康教育,防止乙肝在学校转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张雪楠  张雪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541-3542
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感染乙肝病毒引起的,病毒主要损害肝脏.病情发展可引起多个脏器的损害。它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婴幼儿感染乙肝70%-90%可转化为慢性病毒携带者,85%肝硬化、肝癌患者是由母婴传播感染引起。因此.掌握我区乙肝流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乙肝病是预防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乙肝疫情资料来源于渭城区2002-2005年的疫情报告,人口资料来自统计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