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人及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54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颅外段椎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测量其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结果 54例VBI患者治疗前椎动脉的内径及VS、Vd均小于对照组(P〈0.05),RI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内径无明显变化,VS、Vd增高(P〈0.01),RI降低(P〈0.01),疾病组中治疗前椎动脉内径及VS、Vd、RI均在正常范围者14例,经治疗后VS、Vd明显增高(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用惠普 HP85 0 0彩超检测 6 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动脉指数、血管结构及走行 ,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患病组血流速度 (Vm )减慢、阻力指数 (RI)增高、血管内径缩小 (与对照组比较 P<0 .0 1) ,30 .0 %血管迂曲走向异常。结论 :二维超声、脉冲多普勒及彩色像相结合技术为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由椎动脉狭窄所致。  相似文献   

3.
魏涛  张青山  张佳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1955-1956
目的:探讨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用惠普HP8500彩超检测6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动脉指数、血管结构及走行,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患病组血流速度(Vm)减慢、阻力指数(RI)增高、血管内径缩小(与对照组比较P<0.01),30.0%血管迂曲走向异常.结论:二维超声、脉冲多普勒及彩色像相结合技术为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有价值的客观指标,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由椎动脉狭窄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CDFI)诊断颅内段椎-基底动脉狭窄(VB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颅内段VBS所致的脑供血不足患者50例,用二维超声探头经枕窗探查颅内段椎-基底动脉(VBA),观察血管充盈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流充盈情况及频谱形态明显不同,收缩期峰值流速(DSV)和搏动指数(DI)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TCDFI能清晰直观地检出颅内VBA有无狭窄及其程度,提供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超声检查:钮红音等研究发现颈椎病伴眩晕时,椎动脉椎骨段走行弯曲或扭曲明显增多,椎动脉均匀性狭窄较多见(33.12%),而局限狭窄较少(5.62%),但都高于对照组。椎动脉供血不足时,在狭窄的基础上血流速度降低。王氏检查一组眩晕病例共1315条椎动脉,结果发现管腔狭窄占68%,走行严重弯曲占15%,颈段位置走行异常3.7%,这些原因致使患者在颈部活动时,  相似文献   

6.
皮永前  潘永寿 《华夏医学》2013,26(2):270-27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用CDUS对200例诊断为VBI患者的椎动脉颅外段的走行、内径、管壁及血流动力学进行观测。结果:200例患者中22例单侧椎动脉内径均匀性偏细,患侧椎动脉内径及Vs、Ved、Vm、Q与健侧比较较低,RI较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彩超为临床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致VBI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可作为椎动脉发育不良首选及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于对VBI诊断缺乏客观依据,探讨TCD在VBI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CD对50例VBI患者进行颅内动脉检测,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结果:50例VBI患者TCD检查异常42例(84%),其中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20例,16例椎动脉血流速度增高,5例单侧椎动脉狭窄,1例一侧椎动脉未见到血流频谱。结论:TCD检查在VBI的诊断上敏感性高,对病情观察及指导治疗提供了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短暂缺血性发作的一种常见症状,其不同于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其临床表现消失快,且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发作的间歇期,不易观察到阳性体征,导致诊断困难。近年来由于超声影像学的发展,对VBI有了新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临床诊断为VBI患者78例,男47例,女31例,年龄36~68岁,平均(53·23±15·52)岁。VBI诊断依据为[1]:(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诱发。(2)眩晕同时伴有其他脑干一…  相似文献   

9.
许文华  宋笑凯  杨毅 《安徽医学》2004,25(6):464-465
目的 探讨临床拟诊的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TCD检测为VBI的阳性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为了解不同年龄段患者经TCD检测为VBI的阳性率有无差异 ,将 12 3例患者分三组 ;观测各组椎 -基底动脉系血流参数 ,并应用SPSS11.0软件包分析其差异。结果 不同年龄组患者经TCD检测为VBI的阳性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临床拟诊的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TCD检测为VBI的阳性率与年龄有显著的关联性 ,年龄是诊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须首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系统是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总称.左右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经第六颈椎进入横突孔上行,再经枕骨大孔入颅,在延髓-桥脑交界处汇合成单一的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主要供应脑干、小脑、内耳、间脑、枕叶及颞叶底面,任何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都可导致眩晕.  相似文献   

11.
宋仕芬 《河北医学》2005,11(5):476-47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上对椎基底循环缺血的综合诊断。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主要依靠病人所说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诊断标准,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作为确诊的手段,但由于其创伤性,不易被病人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应用,为临床提供了评价脑血流的重要信息,该项技术是通过枕骨大孔对颅内段的椎—基底动脉进行检测,属无创技术,深受病人的欢迎。本文通过对79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进行颅内段椎-基底动脉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 TCD)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VBI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颈部彩超检查以及TCD检查,比较2组的椎动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的VA内径较对照组显著增粗,Vm及VFO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I、B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低流速Vs及V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高流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CD联合彩超检查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单独检查明显提高(P<0.05)。结论:彩超联合TCD检查能够提高VBI的早期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或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于对VBI诊断缺乏客观依据,探讨TCD在VBI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CD对50例VBI患者进行颅内动脉检测,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结果50例VBI患者TCD检查异常 42例( 84%),其中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20例,16例椎动脉血流速度增高,5例单侧椎动脉狭窄,1例一侧椎动脉未见到血流频谱.结论TCD检查在VBI的诊断上敏感性高,对病情观察及指导治疗提供了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清林  荣本兵  李作孝 《医学综述》2005,11(12):1148-115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 basilar artery insutficiencv.VBI)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后2/5(枕叶、颞叶底部)、脑干、小脑和丘脑后部。病损后可产生以下症状:眩晕、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共济失调、面部麻木、眼肌麻痹、复视、视力视野障碍、肢体麻木瘫痪、猝倒发作及意识障碍等。一旦发展成椎.基底血栓、其病死率达20%~30%,因而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和减少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彩超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AI)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 5 0例健康人和 80例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椎动脉 ,测量其内径 (D)、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阻力指数 (RI) ,并进行比较。结果 :(VBAI)患者的患侧椎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健康人 (P<0 .0 1) ;PSV低于健康人 (P<0 .0 1) ;RI高于健康人 (P<0 .0 1)。结论 :彩超诊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首先由Denny -Brow(195 3)提出 ,2 0世纪 6 0年代始被人们认识。Williams将其分为轻重两型 ,重型发病很快死亡 ,尸检证实为椎 -基底动脉的狭窄或栓塞 ,轻者常以眩晕为主诉。本文对 30例以眩晕为主诉 ,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VBI患者进行检测 ,找出轻型即早期VBI的ABR变化 ,利用ABR变化的特点将VBI与其它疾病引起的眩晕相鉴别。1 方  法正常人 2 0名作为对照组 ,诊断为早期VBI的患者 30名为检测组 ,男 2 0名 ,女 10名 ,年龄 36~ 78岁。测试系统为MADSENERA12 6 0诱发电位仪 ,刺激信号为 10 0 μs,…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与病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0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眩晕、头昏、行走不稳、呕吐、耳鸣、视力障碍等。直线行走不能和高血压为主要体征。脑干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TCD)、脑血管IV-DSA均有利于诊断。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高血脂症、高粘血症、颈椎病为主要发病因素。年青病例占11%,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对117例临床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进行检查,异常率76.1%(89/117)。其中基底动脉痉挛44例(49.4%),狭窄21例(23.6%),血流缓慢24例(27%)。并讨论了其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