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那天接到王女士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她和儿子正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她要带儿子去北京看病,已在网上挂了那所知名医院的专家号。她的声音依旧疲惫,但多了份坚定。我叮嘱她一路平安,特意加上一句:"孩子症状缓解了,需要心理服务,请记着我一直在。""谢谢……"她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回来我还会找您的,我需要您的帮助,这份婚姻是结束还是重建,我需要认真面对了……"  相似文献   

2.
维权的误区     
我对面的女人显得十分憔悴,看上去接近60岁,她自己报告的年龄却是46岁。 “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她无奈地说,“我儿子也死了,官司也输了。”说着她就抽泣了起来。“中年丧子,又输了官司,真是祸不单行啊。这两件事有关联吗?”我同情地问。“有关联,怎么会没有关联呢?我儿子就是在医院被治死的,我告了医院,结果官司输了。”说着,她号啕大哭。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理解对方的心情,但她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我并不清楚,我静静地听她哭泣,听她在哭泣中的慢慢陈述:她的儿子是一位健康的大学生,几个月前,她的儿子忽然感到  相似文献   

3.
婆婆退休前是一个小学老师,只有老公这一个儿子,在她老人家的眼里,她的儿子十全十美,没有缺点和毛病。我常常打趣老公,俺眼神不好,下辈子再找老公,肯定不找你这样十全十美的男人。老公抿着嘴在一边偷偷地乐。结婚不久的第一个中秋节,公司组织联欢会,宣布可以带家属,回家后,我跟老公商量,让他陪我一起去,老公同意了;可是婆婆却说,她要去她妹妹家,也就是老公的小姨妈家,要老公陪他一起去。老公看看我,又看看婆婆,非常为难,我心中有些不高兴,最终兴味索然地一个人去参加公司的联欢会。结婚一周年的那天,我和老公商定,一起在外面共度二人世界。…  相似文献   

4.
爱的手语     
我的母亲在晚年患了老年性痴呆症。每次我去看望她,她居然一次也未认出我是她的儿子,我心里非常难受。母亲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她和父亲感情弥笃,多少年来,他们共同外出时总是手牵着手,毫不掩饰自己对对方的爱。虽然她记不得我了,但每次我走进她的病房,坐在她的身边,她总是会慈爱地问我:“你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我则会自豪地大声回答:“我是你的儿子。”她就快乐地笑着,伸出手,拉我的手。我真希望现在还能重新体验她的爱抚。有一天,我再次走进她的病房,坐在她的身边,但她什么也没有问,因为她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快不行了。我默…  相似文献   

5.
王永民 《校园心理》2005,3(12):14-15
有这样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在儿子上幼儿园后,第一次去学校参加儿子的家长会,但幼儿同的老师却跟她说:“您的孩子有多动症,在凳子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您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跟她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水。  相似文献   

6.
外甥女比我家儿子大一岁,但是作文却不如我家儿子好。在带好儿子写作文之后,我又同时承担起了辅导外甥女写作文的义务。我要求外甥女每周交给我一篇自由作文,体裁不限,字数不限。我给她批阅后,会针对文中的具体内容,告诉她如何更好地去提升作文质量。由于儿子的作文水平已经在姐姐之上,于是说着说着,我就对  相似文献   

7.
不久,学前班的老师通知我去一趟,我知道是儿子又调皮了,需要我合作教育他。谁知老师见了我,却不像以前那样一二三地历数儿子犯的错误,而是欲言又止,未语先红了脸,将我弄了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走出教室找了个僻静处,那年轻的女教师才红着脸道明原委:原来,她发现我那五岁的儿子“心术不正”,小小年纪竟然有点儿“不正经”,她叫儿子上黑板前提问,儿子竟然紧抓着“小鸡鸡”,脸通红,就是不去。她很生气,批评了几次,儿子还是恶习不改。我被老师的话惊呆了,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8.
李智 《心理与健康》2011,(11):35-35
儿子今年13岁,过完暑假就上初二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儿子处在"多事之秋",为此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虽然在我们这个三口之家无话不谈,但当儿子突然在饭桌上与我谈起"性"时,我竟还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那是暑假前的一天晚上,儿子在饭桌上突然很兴奋地对我说:"爸爸,我知  相似文献   

9.
进入话题之前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曾有过一个邻居,一家五口,老母亲和儿子及儿媳妇。这位老母亲可以说是位强人,早年丧夫,硬是自己拉扯着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并成了家。因嘴是很泼辣的,是村里有名的“辣嘴”,谁见了也惧她三分,对两位儿媳  相似文献   

10.
别霸占儿子     
新婚不久的同事小芳泪眼婆娑地找我倾诉了她婚后的苦恼:张阿婆年轻时就守了寡,那时,儿子只有3岁,她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没有改嫁,把人生美好的青春耗费在含辛茹苦地抚养儿子的漫长岁月中。看到儿子逐渐长大成人,对相依为命的母亲百般孝顺,问寒问暖,阿婆的心里乐滋滋的,终于熬到头了,暗暗盼望儿子找一个贤良淑德的媳妇,早日抱上胖孙子,享受天伦之乐,安度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11.
大约是在十年前,还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曾经出过一本书,叫做《培养神童的秘诀》。当时,一位女孩当着大家和我开玩笑:“等肖峰有了儿子,如果不是神童,咱们就去把他的摊砸了。”女孩从此便关心着我儿子何时诞生,以给她一个检验乃至否定我理论的机会。然而,她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至,就在她慢慢地将此事淡忘时,我的儿子诞生了。 其实当时出那本书,完全是迎合市场的需要,至于我自己,从未有过把儿子培  相似文献   

12.
贺币 《校园心理》2004,2(4):20-21
“让晚风轻轻吹送了落霞,我已习惯每个傍晚去想她……”她?有时,连我自己都搞不懂,想的究竟是哪个她,因为这是我和她,还有她,我们大家的故事。我也并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写下这个故事,也许正如这世间的许多事情,原本就没有写出来的必要,可它却有自己存在的理由。某作家曾说过,“幸福是一种奇迹,不幸才是常规。”也许当时的他就已经知道,历史将会于十多年后,在人间安排下这样一个不幸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英子。英子是我上大学后认识的第一个女孩,她长得十分的俊秀,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要好,经常成双成对地出入于学校的各个角落,弄得大家都以为…  相似文献   

13.
婆婆也是妈     
第—次见婆婆,她对我挺满意,除了对我的工作略略有些想法。其大意是:他儿子好歹端的是铁饭碗,而我,只是一家机构的临时编外人员。话虽然有点难听,但说的全是实情。教也因此知道了婆婆生性耿直,不会背后耍花招,虽然有点委屈,但一颗心总算安定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正新学期开学,几百名新生升入初一,其中有个女孩,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很特别,因为她是个被诊断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开学后不久,一天下午,我去学校的公共卫生间,不期碰到她一个人站在洗手台边,我的"闯入"似乎让她更有些不知所措了。"孩子,现在是上课时间,你怎么一个人站在这里啊?"我问她,"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她有些结结巴巴地跟我讲:她上课时突然感觉身  相似文献   

15.
正周末,带儿子去郊外游玩。路过一片果树林,儿子顿时精神倍增。他一边在树林里跑,一边问:"妈妈,这是什么树?""我也不认得。"正要走近,看叶子间是否藏有果实,儿子突然喊起来:"妈妈,青苹果!"我把目光转向儿子,看见他手里捧着个乒乓球大小的青苹果,激动得小脸都涨红了。我有些生气地说:"苹果还没熟呢,你怎么把它摘下来了呢?"儿子说:"地上捡的。"说完,就又低头寻找起青苹果。  相似文献   

16.
小小的善     
儿子快过三岁生日了,上周六,妻子见我没喊着加班,便要求我骑着电动车带她和儿子去商场逛逛,顺便给儿子买一套新衣和玩具。想想挺惭愧的,我都两个月没好好陪妻儿了,所以,一吃过早饭我们就出发了。在商场,儿子吃吃喝喝,又是玩篮球,又是滑滑梯,撤着欢儿地“疯”,  相似文献   

17.
父母如宝贝     
在我居住的小区里,经常可以看到一对母子的身影。儿子的头发已经花白,背也微微有些驼了。母亲看上去大概有七八十岁的样子,依靠在宽大轮椅里的身子显得很瘦弱,盖在毯子下的那双腿明显有些萎缩,估计已经瘫痪了多年。儿子总是一边缓缓地推着轮椅,一边不时伸长脖子,歪着头和母亲絮絮叨叨拉着家常。说到会心处时,两个人便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每天傍晚,我们都会在铺满雨花石的小道上相遇。我被他们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所吸引,便上前与他们闲聊起来。母亲总是默默地坐在那里,极少说话。儿子见我不解的神情,才告诉我,母亲前几年突患脑溢血,落下半身…  相似文献   

18.
正前几天表妹打来电话,她兴冲冲地告诉我,说自己在一家大公司上班了,薪水不菲。我感到疑惑,说实在的,表妹只不过是一个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她能进入这家大公司,真的是太幸运了。表妹娓娓道来,给我讲了她应聘的经过。那天,表妹本来不想去应聘,因为那些没有名气的小公司都一次次地拒绝了她,她确实有些心灰  相似文献   

19.
背母亲下楼     
母亲近80岁了,可是在她的眼里,我仍然是个需要呵护的孩子,事事处处总是叮嘱提醒我。 人老了,病就多。一次母亲去医院看病,输完液后,看她的样子很虚弱,医生说:“我们这儿有担架,叫人抬着您老下楼吧!”母亲连连摇头,“不用,不用,让我儿子背,让我儿子背。他劲儿大着呢。”我明白,母亲这是客气,是怕麻烦人家。于是,打那以后,她总是让我背着她上楼下楼去输液。虽然  相似文献   

20.
心情烦恼的杨阿姨"唉,我这糖尿病啊,我看就是让我大儿媳妇给连气带累得的!这孩子太不懂事了……"在医院里检查的杨阿姨对医生这样说道。事情是这样的,杨阿姨原来退休后日子是很清闲的,若不是为了帮儿媳照顾孩子,她不会在儿媳家一待就是几年。为了让儿子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无忧地工作,她义无反顾地扔下老伴来到儿媳妇家照顾孩子。杨阿姨每天早晨6点起床,出去遛早顺便买回早点。7点多,打发儿子儿媳起床洗刷吃了早点,他们就上班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