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流体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 VCAM-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质(MCP-1)表达的影响以及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 以人静脉内皮细胞(HUVEC), 作观测对象, 采用平行板流动腔产生一定大小的切应力,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测经0.72 Pa作用不同时间(30 min、 5 h)后, 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 采用ELISA方法测定灌流液中MCP-1蛋白浓度, 反映内皮细胞表达MCP-1的变化. 结果: 粘附分子测定的结果如下: 切应力作用30 min后, ICAM-1的阳性表达率(%)为56.3±10.2, 作用5 h后为58.6±6.8, 而对照组(静态)为44.7±11.6, 此结果表明切应力能引起HUVEC上ICAM-1表达显著增加. 未见其对VCAM-1表达的影响. MCP-1蛋白浓度测量的结果是: 切应力作用30 min后, 灌流液中MCP-1浓度为76.6±26.1 pg/ml, 作用5 h后为323.4±106.7 pg/ml, 作用12 h后为1 152.7±377.5 pg/ml, 对照组为186.0±74.8 pg/ml, 以上结果表明0.72 Pa切应力作用可引起MCP-1表达时间依赖性增加. 结论: ICAM-1是介导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粘附分子, 本研究结果显示: 切应力可引起HUVEC上ICAM-1表达增加, 有促进白细胞粘附的作用. MCP-1是特异性作用于单核细胞(MC)的强趋化蛋白, 对MC在内皮下聚集起启动和放大作用, 故在AS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0.72 Pa切应力可引起HUVEC表达MCP-1呈时间依赖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异常血流动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分泌ET-1、NO以及ET-1、eNOS、VCAM-1、ICAM-1和MC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异常血流动力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机制。方法按照HUVECs所受作用力的不同分为应力组、壁面压力组和正常组。3组在各自作用力持续作用下培养24 h,收集细胞备用。采用酶法和放免法检测ET-1、NO分泌水平,采用qPCR检测ET-1、eNOS、VCAM-1、ICAM-1和MCP-1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VCAM-1、ICAM-1和MCP-1蛋白表达。结果壁面压力组ET-1分泌和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应力组NO分泌和eNOS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应力组和壁面压力组VCAM-1、ICAM-1和MCP-1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结论应力或壁面压力单独作用于HUVECs能够导致其分泌功能和基因、蛋白表达功能紊乱,异常血流动力导致AS的机制与HUVEC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流体切应力对于维持血管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在一些病理情况下,例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流体切应力也扮演着关键角色.我们以往的实验结果证实:以低流体切应力(4.2dyne/cm2)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 h,其IL-8mRNA的表达上调;处理2 h其表达量上调更为明显.在本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阐明流体切应力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L-8基因表达、蛋白生成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分别用实时定量RT-PCR及定量三明治ELISA检测IL-8基因表达及蛋白生成;通过基因转染及流式细胞数检测IL-8报告基因pEGFP1-IL8USCS经流体切应力作用后的激活情况;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观测对照和层流切应力处理以后NF-κB核转移情况;将对照和层流切应力处理后的内皮细胞裂解物进行I-κB和磷酸化的I-κB的免疫印迹实验,以检测切应力诱导的I-κB磷酸化和降解的情况;RT-PCR、Northern杂交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TLR-4和TLR-2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的表达;用RT-PCR技术从血管内皮细胞扩增胞内区段缺失突变TLR-4 cDNA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构建重组TLR-4胞内缺失突变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TLR4,与pEGFP1-IL8USCS共转染内皮细胞,流式细胞术观察mTLR4对切应力诱导IL-8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和讨论(1)未用切应力处理的内皮细胞没有IL-8基因的表达;切应力处理内皮细胞后,1 h IL-8 mRNA表达增加,2 h IL-8 mRNA表达量至最高值,3 h IL-8 mRNA表达量开始下降,4 h后IL-8 mRNA持续相对高表达;各实验组(2.23、4.20、6.08 dyne/cm2)均表现出相同的IL-8 mRNA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即IL-8的表达对切应力有时间依赖性.(2)未用切应力处理的内皮细胞没有IL-8基因的表达;切应力处理内皮细胞后,低切应力时IL-8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高切应力时IL-8 mRNA表达量较低.IL-8 mRNA的表达量与内皮细胞所施加的切应力强度呈反变关系;不同的切应力作用时间(1、2 h)均表现出相同的IL-8 mRNA随切应力强度的变化规律.提示流体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L-8,不仅与切应力的作用时间有关,而且IL-8的表达量与切应力作用强度有关,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直线负相关.直线回归方程:1 h时为y=7.57-0.11x,相关系数r=-0.97;2 h时为y=7.92-0.10 x,相关系数r=-0.96.(3)未用切应力处理的内皮细胞只有极少量的IL-8蛋白质生成;切应力处理内皮细胞1 h后,IL-8蛋白质生成量增加,处理5 h后IL-8蛋白质生成量增加至最高值,处理8 h后IL-8蛋白质生成量下降,10 h后IL-8蛋白质生成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各实验组(2.23、4.20、6.08 dyne/cm2)均表现出相同的IL-8蛋白质生成量随切应力作用时间的变化规律.提示流体切应力确实可以诱导内皮细胞生成IL-8,并且IL-8的生成量与切应力的作用时间有关,呈双相性变化.(4)未用切应力处理的内皮细胞只有极少量的IL-8蛋白质生成;切应力处理内皮细胞后,低切应力(2.23 dyne/cm2)时IL-8蛋白质生成量明显增加,为高切应力(19.29 dyne/cm2)时IL-8蛋白质生成量的约6(作用5h)或7倍(作用6h).IL-8蛋白质生成量与内皮细胞所施加的切应力强度呈反变关系;直线回归方程:5 h时为y=760.12-36.06x,相关系数r=-0.978;6 h时为y=781.87-36.66x,相关系数r=-0.980.(5)pEGFP1-IL8USCS转染细胞,层流切应力刺激3 h后IL-8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增强.(6)NF-κB p65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切应力刺激0.5 h,胞核即出现阳性反应,刺激1.5 h后,胞核呈强阳性染色.(7)细胞裂解物免疫印迹显示,刺激10 min时磷酸化IκB即显著增强,1 h后磷酸化IκB印迹强度降到无,而IκB随刺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0.5和1 h后降至测不到IκB.(8)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膜表达TLR-4.RT-PCR和Northern杂交显示,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LR-2和TLR-4 mRNAs;当切应力刺激1 h后,TLR-4 mRNA表达明显增强.pcDNA3-mTLR4和pEGFP 1-IL8USCS共转染细胞,层流切应力刺激3 h后荧光蛋白表达未明显增强.本实验中我们采用的切应力为2.23、4.20、6.08 dyne/cm2,这些切应力与动脉血管分叉处等低切应力区生理切应力大小相似,在这些低切应力区,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IL-8,IL-8转而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调控它们和内皮细胞的黏附,这将触发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例如:动脉粥样硬化等.结论流体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IL-8 mRNA的表达及IL-8蛋白的生成,在感染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质膜微囊蛋白(caveolin)是细胞质膜微囊的主要结构蛋白,研究显示caveolin可与多种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在细胞信号转导和多种疾病的发生中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切应力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caveolin-1表达的调节作用。 方法: 使用培养的3-5代HAECs细胞,采用平行板流动室,产生切应力为1.0 Pa的稳定流动环境。内皮细胞经切应力和TNF-α刺激不同时间后,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测定caveolin-1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1.0 Pa切应力作用24 h可明显引起caveolin-1蛋白和mRNA表达的下调,尤其是mRNA表达的下调(P<0.05)。1 h和4 h的切应力刺激可以引起caveolin-1 mRNA表达的明显下调(P<0.05),但4 h时caveolin-1蛋白表达尚没有明显下降。24 h TNF-α刺激可以引起caveolin-1蛋白和mRNA表达的明显下调(P<0.05)。 结论: 切应力和TNF-α可以抑制caveolin-1 mRNA和蛋白表达,这种改变可能会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kt/NF-κB信号途径在免疫复合物(ICs)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MC)表达趋化因子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MC.对照组0.5%(v/v)lipofectin作用8h后IgG单体刺激;刺激组0.5%(v/v)lipofectin作用8h后AIgG(一种标准的ICs模型)刺激;反义、正义、错义寡核苷酸组 0.5%(v/v)lipofectin转导Akt1反义、正义、错义寡核苷酸8h后AIgG刺激.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1)浓度, mRNA半定量用RT-PCR.EMSA法检测NF-κB活性.结果 MC有低水平NF-κB活化和组成性MCP-1、CSF-1 mRNA及蛋白表达.AIgG刺激后, NF-κB活化增强(0.35±0.06 vs 0.75±0.16, P<0.01), MCP-1和CSF-1 mRNA表达上调(0.48±0.03 vs 0.72±0.02,P<0.05;0.44±0.01 vs 0.59±0.02, P<0.05),蛋白分泌增多(15.52±1.81 vs 43.05±3.18,P<0.05; 389.06±13.75 vs 764.22±31.78,P<0.05).Akt1反义寡核苷酸显著抑制AIgG诱导NF-κB活化(0.37±0.05 vs 0.75±0.16, P<0.01)、MCP-1和CSF-1 mRNA(0.52±0.02 vs 0.72±0.02, P<0.05; 0.44±0.01 vs 0.59±0.02, P<0.05)及其蛋白(15.47±2.23 vs 43.05±3.18,P<0.05;412.49±9.76 vs 764.22±31.78,P<0.05)表达.正义、错义寡核苷酸无此作用.结论 Akt/NF-κB信号途径参与ICs诱导MC表达趋化因子MCP-1和CSF-1,提示此信号途径可作为抑制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炎症细胞浸润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切应力刺激对血管内皮细胞Bmi1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运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HUVECs加载正常切应力(1. 5 Pa)和低切应力(0. 5 Pa) 12 h,用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Bm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利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转染技术沉默Bmi1基因。结果 HUVECs受力12 h后,与1. 5 Pa切应力组相比,0. 5 Pa低切应力能显著上调Bmi1表达,同时抑制细胞迁移。siRNA敲低Bmi1表达后,减弱了低切应力对HUVECs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低切应力对HUVECs迁移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mi1蛋白的表达实现。Bmi1表达沉默后可逆转低切应力对HUVECs迁移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氧化代谢产物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TNF-α刺激体外连续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和细胞自发荧光产物的变化;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MCP-1 mRNA水平。结果:第2代细胞在TNF-α作用下,HUVECs产生活性氧的荧光强度值由324.11±96.46增加到676.32±133.73 (P<0.05);细胞代谢产生的自发荧光产物则由1.35±0.62增加到3.69±0.95 (P<0.05);细胞因子MCP-1的表达由0.81±0.05增加到0.95±0.11 (P<0.05)。上述变化在复制性老化的细胞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结论:TNF-α刺激下,HUVECs活性氧成分和细胞代谢产物明显增加。MCP-1表达增强是导致HUVECs损伤和功能异常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现已确定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疾病,单核/巨噬细胞在动脉内膜下集聚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发展的基础;血流低切应力促进其损伤的发展.趋化细胞因子MCP-1对单核/巨噬细胞起强力趋化和激活作用,并有报告切应力可诱导其基因的表达.新近报道在层流作用下IL-8亦是单核/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重要调节因子.本研究旨在观察切应力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IL-8mRNA的表达,探讨Toll/NF-κB信号转导通路对其基因激活的介导作用.方法4.2dyn/cm2层流切应力处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提取总RNA,应用RT-PCR和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切应力作用不同时间后IL-8、TLR-2和TLR-4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κB磷酸化和降解.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NF-κB胞核易位.结果切应力作用0.5h后IL-8mRNA表达逐渐增高,2h时达到很高水平.胞浆蛋白IκB和磷酸化IκB的免疫印迹显示4.2dyn/cm2层流切应力作用10min后磷酸化IκB水平即显著增加,30min后又逐渐下降,与之相应IκB含量随切应力作用时间而逐渐下降,到1h时几乎测不出,表明在切应力作用下内皮细胞胞浆NF-κB抑制因子IκB发生了磷酸化和降解.NF-κBp65亚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在4.2dyn/cm2切应力作用0.5h后内皮细胞核逐渐着色,1.5h时细胞核几乎全着色,表明胞浆NF-κB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了易位,从胞浆进入胞核.RT-PCR检测和Northern杂交分析显示内皮细胞固有表达TLR-2和TLR-4mRNA,在4.2dyn/cm2切应力作用1h后TLR-4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而TLR-2mRNA的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流体切应力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L-8,活化转录因子NF-κB.在切应力作用下内皮细胞TLR-4mRNA表达增强,提示Toll/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低切应力时不同流态对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置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于平板流动腔内,经切应力0.2Pa层流或振荡流作用4h、18h,用组织免疫化学方法测其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VCAM-1)表达及核因子(NF-κB)核转位活性,原位杂交法检测VCAM-1mRNA表达。结果:在相同的低切应力作用下,层流组未见VCAM-1mRNA、VCAM-1有明显变化,而振荡流组则明显上调VCAM-1mRNA、VCAM-1表达分别为对照组2倍、2.4倍及NF-κB核转位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结论:VEC在低切应力作用下,振荡流明显上调VCAM-1表达,而层流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细胞位于血流和血管壁之间,除受化学因素的调节外还受力学因素的影响。切应力可通过刺激相应的力学感受系统来调节内皮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其中包括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L- 8。为了阐明MAPK信号途径中的ERK1/ 2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调控低切应力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L- 8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了低切应力(4.2 0 dyne/ cm2 )处理不同时间内皮细胞ERK1/ 2的磷酸化水平及TPK抑制剂Genistein,MEK抑制剂PD980 5 9对其磷酸化的影响;采用定量RT- PCR检测内皮细胞经低切应力刺激或给予阻断剂后再行切应力刺激等处理后IL- 8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低切应力处理可引起内皮细胞ERK1/ 2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调,其磷酸化水平与切应力作用时间有关,具有快速、双向性的特点(在刺激10 min时达到高峰,2 h左右降至未刺激水平) ,阻断剂Genistein和PD980 5 9处理后,ERK1/ 2磷酸化水平与低切应力刺激10 min比较明显降低;(2 )阻断剂Genistein,PD980 5 9可显著抑制低切应力所致的内皮细胞IL- 8m RNA上调。结果表明低切应力可通过ERK1/ 2信号途径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L- 8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流体切应力作用时间对内皮细胞IL-8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内皮细胞对力学刺激反应敏感 ,流体切应力可以直接调节内皮细胞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为阐明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 - 8(IL- 8)蛋白质的生成受力学因素的影响 ,本文用流体切应力 (2 .0 9、4 .6 1、6 .19dyne/cm2 )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然后采用双抗体夹心 ABC- EL ISA技术检测内皮细胞 IL- 8蛋白质的生成。结果显示 :未用切应力处理的内皮细胞只有极少量的 IL- 8蛋白质生成 ;切应力处理内皮细胞 1h,IL- 8蛋白质生成增加 ,处理 5 hIL- 8蛋白质生成量至最高值 ,处理 8h IL- 8蛋白质生成量下降 ,10 h后 IL- 8蛋白质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各实验组 (2 .0 9、4 .6 1、6 .19dyne/cm2 )均表现出相同的 IL- 8蛋白质随力学刺激时间的变化规律。提示流体切应力确实可以诱导内皮细胞生成 IL- 8,并且 IL- 8的生成量与切应力的作用时间有关 ,呈双相性变化。流体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生成 IL- 8,可能在急性炎症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流体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流动产生的切应力对白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VEC)相互粘附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在炎症、免疫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 :将已汇合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玻片放于平板流动腔中 ,以层流不同切应力 0 .6、1.2、2 .4Pa剪切不同时间 (2、8、12h)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VEC表面ICAM 1表达 ,以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率表示。结果 :稳层流切应力能上调HUVECICAM 1表达 ,切应力是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调节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流体切应力作用时间对内皮细胞IL-8 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内皮细胞对力学环境变化敏感,流体切应力可以直接调节内皮细胞基因的表达。为阐明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的表达除受化学因子的调节外还受力学因素的影响,本文用流体切应力(2.23、4.20、6.08dyne/cm^2)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然后采用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内皮细胞IL-8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未用切应力处理的内皮细胞没有IL-8基因的表达;切应力处理内皮细胞后,1h IL-8mRNA表达增加,2hIL-8mRNA表达量至最高值,3hIL-8mRNA表达量开始下降,4h后IL-8mRNA持续低表达;各实验组(2.23、4.20、6.08dyne/cm^2)均表现出相同的IL-8mRNA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提示流体切应力确可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L-8,而且IL-8的表达量与切应力作用时间有关,呈双相性变化。流体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表达IL-8,可能在急性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流体切应力及二者共同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ACB方法,观测Ox-LDL、流体切应力及二者共同作用对HUVECs的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Ox-LDL显著增加HUVECs表面ICAM-1表达;(2)流体切应力使HUVECs表面ICAM-1表达增加,但ICAM-1的表达随时间依赖性增加的趋势不明显;(3)共同作用后,HUVECsICAM-1的表达较基础表达显著增加。结论Ox-LDL、流体切应力的改变及二者共同作用显著增加H-UVECs表面ICAM-1表达。  相似文献   

15.
流体切应力对人内皮细胞迁移和整合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流体切应力空间梯度和均匀切应力对内皮细胞(ECs)迁移和整合素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应力诱导血管重建的分子机制提供一些实验依据。方法将脐静脉内皮细胞置于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分别施加11dyn/cm^2的均匀切应力(矩形组)和5~14dyn/cm^2的切应力梯度(梯度组)为受力组,以静态条件下培养的ECs为对照组(静止组)。Transwell方法检测切应力对ECs迁移能力的影响;半定量RT-PCR测定ECs整合素α3β1、α5β1mRNA3、6和12h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同静止组相比,切应力梯度组ECs3h的迁移(88±4 vs 23±3,P〈0.01,n=3)能力显著提高;而均匀切应力组ECs3h迁移(21±3VS23±3)同静止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3);②ECs受切应力梯度作用3h即可诱导ECs整合素α3β1、α5β1mRNA表达(P〈0.01,P〈0.05);均匀切应力于6h激活ECs整合素理,亚型表达(P〈0.01),α3 、β1亚型表达延迟到12h激活(P〈0.01)。结论切应力通过上调整合素基因表达促进了ECs迁移,提示整合素信号通路参与了切应力条件下ECs迁移过程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剪切力对内皮细胞表面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其种植于载玻片上,放入流室系统分别施加以不同的剪切力.按施加剪切力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为低剪切力组(4.2 dyne/cm2,n=5)、中等剪切力组(8.4 dyne/cm2,n=5)和高剪切力组(15.0 dyne/cm2,n=5);对照组(n=5)静态条件下培养,不施加剪切力.剪切力加载1、2、4、8 h后RT-PCR测定各组内皮细胞LOX-1 mRNA的表达.结果 低剪切力(4.2 dyne/cm2)作用下,内皮细胞LOX-1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与对照组比较,中等剪切力(8.4dyne/cm2)作用2、4、8 h内皮细胞LOX-1的表达水平均降低[2 h:0.2346±0.0397比0.2948±0.0128,4 h:0.1747±0.0585比0.2985±0.0204,8 h:0.0256±0.0067比0.2968±0.0175,均P<0.05].高剪切力(15.0dyne/cm2)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LOX-1表达一直维持在极低水平.结论 不同剪切力可以影响内皮细胞的LOX-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1 IntroductionAtherosclerosis preferentially occurs in areas of complex blood flow where there are disturbed flow and low fluid shear stress, whereas laminar blood flow and high shear stress are atheroprotective~([1]). Reports of others and our studies suggest a steady laminar flow decreases some molecules and genes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EC) that may promote atherosclerosis, as well as it can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production of many vasoactive factors at the level of gene expression a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调节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表达的机制。方法将脐静脉内皮细胞置于平行板流动腔中接受1.2 Pa(1 dyn/cm2=0.1 Pa)剪切力作用20 min后,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lectorohoretic mobility shift analysis,EMSA)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WB)检测转录因子Egr-1和Sp1在TF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静止组可见Sp1表达而无Egr-1表达;(2)剪切力组Sp1磷酸化水平和Egr-1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3)EMSA显示,对于Sp1/Egr-1结合位点,Egr-1对Sp1具有较强的竞争抑制作用。结论流体剪切力调节TF基因表达过程中,不同转录因子起着不同的作用:Sp1主要维持内皮细胞TF基因的基础表达;Egr-1竞争靶位点上的Sp1和磷酸化Sp1可能共同参与流体剪切力诱导TF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