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阴阳五行学说与古代哲学源头之《周易》中的阴阳、五行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内经》与《周易》的阴阳五行观存在较大差异,《内经》更重视阴阳与五行的融合应用,其完整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其说是对《周易》的继承与发展,还不如说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思想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根据恩格斯“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部分顺序的发展”之说 ,探研五行“一源而三歧”的发展史 ,即源于古代五行自然观 ,向着儒家“治国”五行 ,道家“治身”五行 ,中医“医学”五行 3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恩格斯“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部分顺序的发展”之说,探研五行“一源而三歧”的发展史,即源于古代五行自然观,向着儒家“治国”五行,道家“治身”五行,中医“医学”五行3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在其创立、发展过程中对中医学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医学理论和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儒家经典《易经》对中医"阴阳学说"的影响、儒家经典《尚书》对中医"五行学说"的影响、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对中医"动态平衡"的影响、儒家思想"天人合一"对中医"整体观念"的影响、儒家思想"仁道观"对中医伦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略论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应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对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五行学说进行研究,认为中医五行学说来源于哲学但不同于哲学;五行学说是不断发展的;五行的中心实质是五脏,五行学说的精髓是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组织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等相互促进、相互抑制的关系,主要是五脏相关关系。五脏相关学说提取、继承了五行学说的精华——相互联系的辩证法思想、并赋予它现代系统论的内容,是五行学说的发展,应该用五脏相关学说代替中医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6.
五行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界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用以识别、归纳各种事物的自然属性。本文从探究五行学说的起源入手,把握五脏五行配属的演变脉络,揭示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以此说明五行学说对目前的中医临床仍旧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五行学说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中医学理  相似文献   

7.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方法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产生不久,便被引进中医领域,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成为认识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规律的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一个时期来,对于中医五行学说的存废发生了一场较激烈的争论。主张废除五行学说的人,他们认为五行学说是一种主观臆想的东西,因而是一种唯心论,也是一种形  相似文献   

8.
运用现代的唯物辩证法去剖析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首先,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剖析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其次,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原则剖析了中医五行学说;最后,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取舍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文化的产物,它由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与古代哲学思想结合而形成的.其理论起源于先秦诸子百家.先秦、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当时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而社会又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于是各个学派的思想先后诞生,造成"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大好学术形势.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兵家、阴阳五行家等.由此看来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都来源于先秦的学说,本文仅对中医学的"阴阳"学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学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万物始于气的理论对中医学的创立、精气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五行学说奠定了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学说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时逸人(1896-1966)是我国现代著名中医药学家,从事中医教育、临床及理论研究50余年.在其毕生的中医实践中,一向以整理中医理论,汇通中西医学为主张,以融贯古方今方为唯一目的.这与现在提倡的中西医结合思想颇为一致.时氏一生著作颇丰,对其著作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学术思想及现代中医学术史,笔者选择其中14部较能反映其学术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一直指导着人类的养生和疾病的防治。它从人体自身或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念出发,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机体受到病邪的侵犯时,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维护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肿即为中医的"瘿病",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现代中医学者继承古代医家的学术观点。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基本方加减或固定方治疗、药物外治法、中药配合针灸、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甲状腺肿的研究现状,认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较好改善症状,调节机体免疫机能,且毒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点,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4.
综述近年来中医治疗痰湿证的治疗和实验室研究进展,资料表明中医治疗痰湿的研究比较活跃,从中药、中西结合、针灸等方面治疗痰湿证均有较好的效果。相关研究逐渐从临床转向注重实验研究的趋势,希望探索痰湿证的可能机理。并侧重从辨病角度去研究痰湿证,未能充分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故采用综合的手段治疗痰湿证,并注重从整体辨证论治研究痰湿证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谈肠道菌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认识人体,认识疾病并指导治疗。从中医学的思维角度对肠道菌群进行理论分析,初步探讨中医阴阳五行与肠道菌群间的关系,不仅能够更好的认识人体、认识疾病,更能促进微生态学和中医药学的结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内经》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将人划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形态之人,其判断方法是依据人的体型,心理特征,体质特点及中医诊断角度等来分类。目前中医在五行体质学说的分类上,虽有一些评估工具,但是在客观及准确度尚有改善的空间,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更有效客观及准确的评估模式,是建立中医科学化的重要基础,为解决中医师们在个人主客观不一且缺乏一致性的缺点,利用修正式德菲法(Modified Delphi Method)及层级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来协助决策评估者建立准确的决策评估模式,可以较系统化且准确的判断出"五行体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4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64例、中药组62例、中西医结合组78例,分别进行西药、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西药组有效率84、38%,中药组有效率82、26%,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94、87%,毒副反应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可靠,其毒副作用小,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  相似文献   

18.
陈有志 《中外医疗》2010,29(35):2-3
目的探讨中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因服用中药导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分析其主要致病的原因。结果所有38例中药所致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分期,21例患者为肾功能衰竭期,Scr:510~700μmol/L;17例患者为尿毒症期,Scr:730~1136μmol/L。结论中药所导致的慢性肾衰竭以长期服用对肾有损害的中药为主要原因,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易于出现误诊情况的发生,临床上应给予重视,应用中药时要避免长期应用对脏器有毒副作用的中药,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知识链的主题导读活动,以明确的主题内容为核心,围绕经典古籍所承载的思想、文化、制度、语言文字、书籍刻写制作以及版本流传演变等系列知识进行关联整理,对于读者的经典阅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论文以《肘后方》古籍版本展为例,对活动的内容遴选、形式设计、活动实施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知识链的经典古籍主题导读模式,为中医药古籍阅读推广提供参考,也可为相关院校图书馆开展国学经典的阅读推广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加强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提高对问题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对开展LBL和PBL相结合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实践进行初步的总结。同时阐发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