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33例,分析肿瘤的MRI表现.在本组33个病例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66岁, 扫描序列:SET1WI,FSET2WI,FLAIR,DWI,28例增强扫描. 结果 25例T1WI呈低信号,1例呈低等混杂信号,7例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28例呈高信号,5例呈高低混杂信号,FLAIR均为略高或低高混杂信号.DWI均成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28例做增强检查,6例边缘轻度强化,1例实质中度不均匀强化. 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具有特征性MRI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颅内表皮囊肿的MRI影像特征。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患者16例,全部行MR检查。结果典型表现者12例(75%),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有时不均匀,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或高等低混杂信号,非典型表现者4例(25%,T1WI上表现为短T1的高信号。T2WI上表现为高等低混杂信号。16例均行增强扫描。9例肿瘤无强化,6例边缘强化,1例呈肿瘤周边及内部条索样强化。结论典型常见的表皮样囊肿呈T1低信号,有时欠均匀,T2高信号或高等低混杂信号。非典型表皮样囊肿呈T1高信号,T2高等低混杂信号。信号形成的原因是高浓度蛋白质所致,并非脂类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和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对其MRI表现、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5例颅内皮样囊肿病例中,3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3例均表现为厚壁中等强化.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中,4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1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5例中4例表现为薄壁轻微强化,1例壁无强化.结论: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均有较典型的MRI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和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对其MRI表现、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5例颅内皮样囊肿病例中,3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1WI为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3例均表现为厚壁中等强化。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中,4例表现为T,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TlWI及T2WI均为高信号,l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5例中4例表现为薄壁轻微强化,1例壁无强化。结论: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均有较典型的MRI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例表皮样囊肿和12例蛛网膜囊肿MRI平扫及DWI表现。结果表皮样囊肿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4例位于桥小脑角区,3例位于鞍上,2例位于纵裂池,7例表皮样囊肿T1WI呈混杂信号,2例呈低信号,T2WI及DWI均呈高信号。蛛网膜囊肿形态较规则,6例位于枕大池,3例位于环池附近,3例位于大脑凸面,T3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结论根据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生长方式、MR信号特点及DWI表现可有效鉴别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  相似文献   

6.
李志红  张辉  苏晋生  吴伟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3):1103-1104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例表皮样囊肿和12例蛛网膜囊肿MRI平扫及DWI表现。结果表皮样囊肿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4例位于桥小脑角区,3例位于鞍上,2例位于纵裂池,7例表皮样囊肿T1WI呈混杂信号,2例呈低信号,T2WI及DWI均呈高信号。蛛网膜囊肿形态较规则,6例位于枕大池,3例位于环池附近,3例位于大脑凸面,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结论根据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生长方式、MR信号特点及DWI表现可有效鉴别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做回顾性分析,17例均行MRI常规平扫(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DWI检查,其中9例加做增强扫描,然后分三组阅片,计算各组的检出率和准确率。结果 17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内见不同数量的絮状稍高信号,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所有病灶均无灶周水肿,增强无强化。常规序列组、FLAIR组、DWI组的检出率和准确率依次为76%、59%;88%、82%;100%、100%。DWI组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最高,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DW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更敏感、准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DWI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价值,着重比较二者在病灶检出以及诊断特异性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术前MR常规平扫、增强和T2-FLAIR以及DWI资料。结果 39例T2W1呈低信号,1例T1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像未能抑制。T2WI呈高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FLAIR 囊内见不同数量的絮状稍高信号影,其中有4例仅在迫缘出现少量絮状等高信号影。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多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其中1例发生恶性变者局部囊壁呈花环状明显强化。结论 无论在颅内表皮样囊肿痛灶检出还是信号特异性方面,DWI均优于MRI平扫以及T2-FLAIR,是首选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常见及特殊影像表现,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本组均行MRI扫描,23例CT平扫且4例增强检查。结果病变位于小脑桥脑角及斜坡20例,小脑半球及蚓部3例,桥脑和鞍上池3例,第四脑室3例,大脑半球1例,颅骨板障内2例。其中19例通过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能清晰显示病灶,6例T1WI呈高信号,7例MRI增强后有弧线形强化,4例CT上呈高密度。结论颅内表皮样囊肿在CT和MRI检查中均有特征性的表现,通过CT和MRI检查,术前可准确诊断此病,为手术方式和入路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与MRI表现。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表皮囊肿的CT与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13例,鞍上或鞍旁5例,松果体区和第四脑室内各2例,小脑延髓池1例。肿瘤大小不等,形态多不规则,轮廓光整或呈分叶状。CT平扫15例呈均匀低密度,3例呈稍不均匀的低密度,CT值在-20~10Hu之间。在MRI T_1WI上肿瘤呈不均匀的低信号,在T_2WI、FLAIR图像上都呈不均匀的高信号。增强后扫描肿瘤均无明显的强化。结论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与MRI表现较具特征性,通过CT、MRI检查可以作出准确诊断,并能与其他类似的颅内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994~2004年完成的颅内表皮样囊肿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总结,为此种疾病今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对本院12例颅内表皮样囊肿患者,先行CT和MRI检查,随后在全麻下进行显微外科的手术切除。以电凝切开囊膜,将囊内实质逐步摘除,然后沿边界细心分离,逐一电凝并切断血供及粘连,彻底切除囊肿。对于粘连过于紧密的部位,宁可残余少量组织,以免出现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并在术后对患者的检查资料进行总结,对病变组织进行影像学和病理学分析。结果12例颅内表皮样囊肿患者中,8例位于桥小脑角,颅底斜坡2例,鞍区1例,脑室1例。手术切除的囊肿组织,75%(9/12例)呈不规则形态。CT平扫83.33%(10/12例)为均匀低密度,且造影后90%(9/10例)未发生强化MRI T1呈均匀低信号,与脑脊液基本类似或略高于脑脊液,T2呈均匀高信号,占75%(9/12例)。周围脑组织未发现有水肿现象;但是当瘤体较大时会引起比较明显的占位效应,占66.67%(8/12例)。结论颅内表皮样囊肿在CT和MRI检查中可见有特征性表现,为手术提供较为准确的术前诊断,术中观察和术后的病理切片均得以证实。经过显微外科手术,基本可以完全切除囊肿组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15例,重点分析肿瘤的好发部位、大小形态及MRI扫描与增强扫描的信号特点.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桥小脑角区8例,鞍旁2例,斜坡区2例,枕骨1例,侧脑室三角部、第四脑室各1例.肿瘤在T1加权像上呈不均匀低信号,T2加权像、FLAIR图像上呈不均匀高信号,所有病例均行增强扫描,肿瘤均无强化.结论 典型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检查可以作出准确诊断,并能与其他类似的颅内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苗红  马茜  裴中力  赵新光 《医学综述》2011,17(7):1117-1119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增强磁共振对颅内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5TMR对20例脑脓肿、26例胶质瘤、29例转移瘤、14例表皮样囊肿、26例蛛网膜囊肿进行常规MR、DWI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和增强MR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脑脓肿、胶质瘤和转移瘤全部强化,表现为环状或花环状强化;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病例不强化。DWI上16例脑脓肿和14例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26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55例脑肿瘤患者中,5例胶质瘤呈高信号,13例呈混杂信号,其中10例为胶质瘤,3例转移瘤,其余均为低信号。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及增强磁共振在颅内囊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脑脓肿、52例胶质瘤、58例转移瘤、28例表皮样囊肿、52例蛛网膜囊肿进行常规MR、DWI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和增强MR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脑脓肿、胶质瘤和转移瘤全部强化,表现为环状或花环状强化;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病例不强化。DWI上32例脑脓肿和28例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52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110例脑肿瘤患者中,10例胶质瘤呈高信号,26例呈混杂信号,其中20例为胶质瘤,6例转移瘤,其余均为低信号。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及增强磁共振在颅内囊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破裂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9例行颅脑CT检查,3例MRI检查,4例手术病理证实。结果9例双侧脑室、脑池、脑沟散布脂肪组织。结论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破裂在CT、MRI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并与病理资料对照研究。结果 19例患者单发11例,多发8例,共发现32个病灶,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病灶常位于脑表浅部位和近中线部位。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数呈等或稍低信号,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26个较均匀,6个病灶有小囊状或裂隙状无强化区,病灶形态呈"握拳样"或"团块样",水肿和占位效应程度不一。病理上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病理形态基础决定脑淋巴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认真分析病灶部位、分布、形态、数目、密度、信号及强化等影像表现,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比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和CT检查在诊断小儿颅内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确诊颅内出血的患儿23例发病3天内进行头颅磁共振SWI成像和CT横切位扫描检查,对SWI成像和CT检查图像进行分析评分比较。结果 23例共有出血灶69个,SWI成像发现出血者23例,出血灶共69个,检出率为100%;CT扫描发现出血者21例,出血灶共29个,检出率为91.3%。两者对小儿颅内出血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对小儿颅内出血的敏感度高,其检出率明显高于CT,对颅内出血的小儿的诊断和治疗有显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20例CT与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颅内及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的表现。方法: 对20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及椎管内各部位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的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好发于中线结构及其附近间隙;在CT上表现多为类圆形分叶状囊性低密度肿块,也可呈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在MRI上信号多为长T1长T2信号,也有呈短T1长T2信号。结论: CT及MRI对无钙化的表皮样囊肿有特征性诊断价值,对有钙化、囊肿内容物溃破侵蚀脑组织的表皮样囊肿诊断尚需仔细斟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并分析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的MR诊断,增加对非典型部位脑膜瘤的了解,帮助临床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患者的诊断并及时给予治疗。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9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患者8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进行MR诊断和CT诊断。采用MR进行诊断,称MR诊断组即为试验组;不采用MR,而用CT进行诊断,称CT诊断组即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颅内外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后,是否能准确确定瘤体生长部位,对患者的治疗有何临床意义。结果在经不同的诊断方法后,试验组经MR诊断的患者瘤体生长部位的准确诊断有41例(51.25%)明显高于经CT诊断的患者20例(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MR对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患者肿瘤组织部位及大小的诊断有明显的影像学表现,因此对MR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骨板障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相对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板障表皮样囊肿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3例平片,4例CT,6例MR,6例MR均行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枕骨3例,颞骨2例,额骨1例;平片病变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区;CT上显示病灶位于板障,内外板呈膨胀性骨质改变,骨质破坏以内板为著,囊肿呈等低密度,内可见更低密度脂质成分;MRI T1WI主要表现为稍低信号伴有不均匀高信号,T2WI则以高信号为主伴有片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囊肿不强化,病变一侧的硬脑膜保持完整且明显强化。6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颅骨板障来源表皮样囊肿。结论颅骨板障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CT及MR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