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与时间生物学正常人血压以 24h为周期反复发生昼夜节律性变化。一般说来,正常人血压日间高于夜间,日间血压波动较大,尤其是收缩压,在凌晨 2: 00~3: 00时处于最低谷,以后呈上升趋势,早晨起床活动后迅速上升,约上午 8: 00~9: 00时达到第  相似文献   

2.
血压的昼夜节律规律 研究表,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活动存在着典型的昼夜节律性,人体血压亦同样如此。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表现为昼高夜低型,夜间血压多维持在较低水平,从清晨觉醒前后开始,血压水平迅速上升,并于10:00~12:00达到峰值,此后血压持续维持较高水平,至夜间人睡前后逐渐下降并于凌晨3:00~5:00达到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4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四组:夜间血压下降率>20%为超勺型组;10%≤夜间血压下降率≤200为勺型组;0≤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勺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0为反勺型组.收集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昼夜变化是句型、非勺型不同节律的动态血压特征。方法:将不同昼夜节律的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做统计学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4h动态血压昼夜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日间血压负荷、夜间血压负荷、波动范围、夜间血压下降率较正常血压参照值明显异常,且以非勺型者为著。结论:非勺型与勺型高血压病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方法将50例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与4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分析两组高血压患者24h平均SBP和DBP、白昼平均SBP、DBP及SBP和DBP的夜间下降值与夜间下降百分率。结果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SBP和DBP夜间下降值均<10mm Hg(1mm Hg=0.133kPa),SBP和DBP夜间下降百分率<10%,提示夜间血压不下降,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呈“非勺型”改变。结论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呈“非勺型”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宋俊挺  沈智策 《医学综述》2007,13(24):2067-2068
<正>1高血压生物学节律1.1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事件人类的血压变化存在昼夜节律性。血压的典型周期形式表现为白昼呈双峰(9:00和19:00时),下午则出现稍低点(15:00时),夜间则有显著下降(3:00时)[1]。血压在夜间休息时比白天活动时  相似文献   

7.
血压的昼夜节律是夜间至清晨3:00逐渐降至低谷,而后平稳地升高,至清晨6:00~10:00血压骤升,收缩3mm Hg/h,舒张压以2mm Hg/h的速度上升.国外研究表明,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客观显示人体血压近日节律(即近似于24h为周期的生物节律变化)特点,继而客观显示高血压患者在清晨时段出现的异常的晨峰反应,即清晨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李辉  李晓华 《疑难病杂志》2012,(12):908-910
目的探讨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变化。方法对95例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血压平均值、脉压平均值、血压负荷、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白天、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分别为30%和36%,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分别为28%和32%;治疗后分别为降至4%、3%和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勺型)者高达81.1%(77/95)。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压昼夜节律由非勺型转变为勺型仅占19.5%(15/77)。结论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降压药物治疗后全天血压均值和血压负荷均有显著降低,夜间血压下降率也明显增加,但只能使部分患者的血压恢复到正常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随着用于诊断的携带式血压测量法 (ABPM )的普及 ,人们不但能测知白天血压值而且能知晓夜间血压值的改变状况。一般来讲 ,由于睡眠引起机体及精神的活动下降 ,夜间血压较白天血压值低 ,即谓正常人 2 4小时血压呈勺型血压曲线。高血压病人血压曲线常呈勺型 ,这就意味着夜间血压水平高于正常人。夜间高血压的临床意义尚未完全阐明 ,就此加以陈述。1 夜间血压的正常变化1.1 由于受机体生物钟控制 ,血压呈现昼夜变异[1,2 ] ,一般情况下 ,夜间睡眠中血压比白昼觉醒活动时的的血压低。正常健康人夜间睡眠时的血压可降至 90 /5 0mm…  相似文献   

10.
采用24h无创伤性全自动动态血压记录仪,对脑梗塞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进行观察。受试对象:脑梗塞组35例,高血压组42例。结果表明:(1)脑梗塞的血压昼夜节律明显减弱或消失,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夜间下降值明显小于高血压组,夜间下降率小于10%者明显大于高血压组(P<0.01)。(2)高血压与脑梗塞昼夜的波动规律明显不同,前者呈双峰双谷型,日间血压上升,夜间血压下降趋势。后者的峰谷消失,两组最高峰相比无差异(P>0.05),夜间低谷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波动的规律.方法 采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血压正常者的血压.结果 两组24h动态血压均值波动规律呈日间上升、夜间下降趋势,高血压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血压昼夜变异曲线呈双峰-谷形状,高血压患者第一峰更为突出,两组比较昼夜节律消失者和昼夜节律正常者差异显著.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以峰值出现前用药更趋合理,不仅能控制血压水平,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减少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大,而且可减低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靶器官损害程度。方法 :采用动态血压测定 ,通过杓型组 (白昼与夜间血压变化下降百分率 >10 % ,视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 )与非杓型组 (昼夜血压下降百分率 <10 % ,为血压节律消失 )的血压节律变异比较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结果 :①非杓型组 2 4小时收缩压 ,2 4小时舒张压 ,夜间平均收缩压 ,夜间平均舒张压 ,血压负荷值均高于杓型组 (P <0 .0 5 )。②血压节律消失的非杓型组病人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比杓型组显著增大 (P<0 .0 1)。③非杓型组的腔隙性脑梗塞次数和患病率均高于杓型组 (P <0 .0 1)。尿蛋白亦明显高于杓型组 (P <0 .0 1)。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人有较高的血压负荷明显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 ,人体内许多生理活动受机体生物钟的调节 ,血压、激素与睡眠 觉醒同样都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性。正常人血压在凌晨处于最低谷 ,以后呈上升倾向 ,约在 8∶0 0~ 9∶0 0达到第一个高峰 ;白昼血压基本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在 17∶0 0~ 18∶0 0时可略高些 ,此为第二峰值 ;此后开始缓慢下降 ,即2 4h动态血压曲线呈双峰 1谷。夜间血压下降率≥ 10 %或下降值≥ 10mmHg呈“杓型”(dipper) ,此为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bloodpressurecircadianrhythm ,BPCR) ,反之则为“非杓型”(nondippe…  相似文献   

14.
24h动态血压监测揭示了血压的波动变化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是判断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状况的定量指标,一般以大于或等于10%为正常昼夜节律,小于10%提示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血压昼夜节律受脑力、体力活动,交感一副交感神经系统及体内体液一激素分泌节律的调节,发生一个或多个因素的异常,使血压节律异常。昼夜节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严重,反过来一旦靶器官受损,由于体内代偿机制,导致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昼夜节律异常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糖尿病人、高血压和脑卒中等患者。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注意时间间期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无创性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 pressure monitory,ABPM)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在观察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等高血压并发症的关系,评价药物降压疗效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 正常血压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 Jam等总结了3304个研究对象表明24小时平均动态血压波动范围115~120/70~75mmHg,日间为120~125/75~80mmHg,夜间为105~110/60~65mmHg,动态血压均值118/72mmHg,日间123/70mmHg,夜间为106/74mmHg。张麟等对100例正常血压国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表明:血压均值范围昼夜94~130/56~80mmHg,日间95~139/58~82mmHg,夜间为90~126/52~76mmHg。日间最高均值范围为123~155/71~95mmHg,夜间最高均值范围为100~148/61~89mmHg,血压负荷范围(24小时内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正常范围次数的百分比)收缩压为1~5%,舒张压为0~4%,昼夜血压波动差值范围收缩压21~49mmHg,舒张压14~38mmHg;众多研究表明:正常血压者24小时动态血压波动规律呈日间上升,夜间下降趋势,波动范围为收缩压大于舒张压,而且日间血压波动范围大于夜间,这符合生理节奏性波动。COX等对年龄分布17~80岁的771例昼夜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间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不同,将其分为反勺型组(<0%,n=10)、非勺型组(0%~9%,n=21)、勺型组(10%~20%,n=2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对108例CKD患者和1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结果:CK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数值较小,血压呈明显的非勺形模式;存在颈动脉斑块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明显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睡眠和清醒,夜间休息和白天活动的更替,血压有节律性的波动。近年来由于24小时或更长时间动态血压监测,对血压这种昼夜变化及临床意义有了进一步了解。1.血压昼夜变化节律 一般说正常人血压在半夜2—3小时处于最低,以后呈上升倾向,早晨起床活动后迅速上升,均在上午8—9时达到第一峰值。到下午5时—6时可略高些,为第二峰值,随后缓慢下降。2.夜间血压变化 夜间一般指(22—3时),血压有下降,主要为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均值与白昼血压均值比较,下降大  相似文献   

19.
心脑喜康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与方法 :研究心脑喜康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应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 2 4h监测。结果与结论 :心脑喜康对血压昼夜节律正常 (勺型 )的高血压患者可降低血压的幅度 ,不改变血压的昼夜节律 ;而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非勺型 )的高血压患者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 ,可部分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植入式遥测技术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在清醒无束缚状态下血压昼夜波动变化。方法:取8只SPF级3月龄雄性SHR大鼠,进行C50-PXT植入子植入手术,恢复7d后,用遥测系统进行24h连续清醒无束缚的血压监测,并用EMKA分析软件对动态血压心率均值、24h血压心率趋势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3月龄的SHR大鼠血压和心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白昼阶段血压明显低于夜间阶段(P<0.01),血压在凌晨AM1:30~2:30和晚上PM8:30~9:30时出现两个高峰期,下午PM2:00~2:30时出现一低谷期。其中夜间阶段平均收缩压为166.02mmHg,两个收缩压峰值分别为172.13mmHg和171.38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是162.73mmHg,收缩压谷底值为155.73mmHg。而心率两个高峰期出现在凌晨AM1:30~2:00和晚上8:00~9:00,高峰值分别为375.00次/min和373.26次/min;心率低谷出现在上午11:00左右,谷底值为310.91次/min,白昼和夜间的平均心率分别为328.85次/min和346.05次/min。结论:3月龄的SHR大鼠血压和心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血压和心率在夜间出现两个高峰,白昼出现一个低谷,且夜间的平均血压和心率要高于白昼,SHR大鼠的血压和心率的节律变化与其活动有关。植入式遥测技术可准确反映SHR大鼠血压昼夜的节律性变化,有助于正确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和高血压的生理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