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儿早期肠套叠的诊治体会(附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是婴幼儿肠梗阻首位,婴幼儿发病率高,典型的肠套叠易诊断,但一部分早期肠套叠症状不典型,往往不易识别。现将我院2004年1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用空灌整复治疗小儿常见病肠套叠,分析病因和常见类型,总结整复方法和经验,提高成功率.材料与方法:对203例小儿肠套叠病例用自动灌肠机进行空气灌肠整复.结果:成功整复176例,成功率86.70%;穿孔 1例.结论:在透视下用自动灌肠机行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且可避免手术所致的各项并发症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院近10年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97例,误诊13例,死亡1例。提出掌握小儿急腹症的特点,全面体检及分析,完善必要的检查,可降低小儿肠套叠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王兆  刘建国 《华西医学》1999,14(2):226-227
小儿肠套叠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急腹症,根据我院6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发病率5个月~3岁最为多见。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72例综合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4例,女28例,行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的61例,复位成功54例。复位未成功中转手术7例,直接手...  相似文献   

6.
张映波  胡浩忠 《现代康复》1998,2(4):384-384
本院近10年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97例.误诊13例.死亡1例。提出掌握小儿急腹症的特点,全面体检及分析.完善必要的检查,可降低小儿肠套叠的谋诊率。  相似文献   

7.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到邻近远端肠腔造成梗阻的病症,它足婴幼儿时期的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院于2005-2007年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342例,现对具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层医院诊治小儿肠套叠的难点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经验教训,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科2003年7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42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42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33例无肠坏死单纯复位后,将末段回肠缝固在升结肠内侧壁;9例有肠坏死行肠切除,一期肠吻合8例,回肠造瘘1例;12例附加阑尾切除.一期肠吻合术后,有2例发生吻合口瘘,再次手术,行回肠造瘘,3例回肠造瘘患儿于术后6个月闭瘘.随访4个月~3年,42例患儿均无再发肠套叠.结论:没有开展灌肠复位的基层医院,患儿转上级医院治疗条件又受限时,应尽早明确急性肠套叠的诊断,避免误诊,及时手术,才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成人肠套叠1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寒柳  林晖  林俊琼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198-2198
回顾总结我院普外科自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总收治成人肠套叠病例17例,现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6例,年龄17~82岁。临床表现:反复腹痛腹胀等症状6例(35.3%),腹部包块3例(17.6%),腹泻2例(11.8%),便血4例(23.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的误诊原因及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23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中15例行空气灌肠,成功11例,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坏死肠段切除,本组痊愈23例。结论对不典型病例除耐心询问病史,应仔细检查腹部并行肛门指检,必要时空气灌肠,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疗价值。方法对经确诊并在超声下加压水灌肠复位的67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肠套叠患儿均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100%;61例在超声下加压水灌肠复位成功,复位率91.1%。其中起病在16 h之内确诊,复位时间短,复位率100%;起病在16~24 h确诊者,复位时间延长,复位率91.3%;起病在24~48 h者,复位时间明显延长,复位率71.4%;起病超过48 h,患儿一般情况较差,均选择手术复位。结论超声诊治小儿肠套叠应越早越好,超声下加压水灌肠复位是诊治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Pitfalls in the diagnosis of intussuscep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nusual sonographic behavior of intussusception is demonstrated in 4 cases. The results of 54 well-documented cases have shown two possible deviations from the normal sonographic pattern of an intussusception. The first was a highly reflective target sign, and the second a loss of regular sonographic structure in a tumor-like mas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1971年1月至2008年12月316例小儿肠套叠患者手术临床资料,其中男186例,女130例.年龄<6个月186例(58.9%).病程>3 d247例(78.2%).阵发性哭闹或腹痛306例(96.8%),呕吐277例(87.7%).回结型112例(35.4%),回回结型118例(37.3%).并发肠坏死116例(36.7%).手术单纯复位200例(63.3%).行肠切除等术式1 16例(36.7%).结果 1例阑尾脓肿误诊为肠套叠,3例进腹后肠套叠已复位,因术后并发症再手术8例.治愈307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7例.结论 急性肠套叠目前绝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治愈,手术应严格掌握指征,术式的选择要依患儿病变和耐受情况而定,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可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971年1月至2008年12月316例小儿肠套叠患者手术临床资料,其中男186例,女130例。年龄〈6个月186例(58.9%)。病程〉3d247例(78.2%)。阵发性哭闹或腹痛306例(96.8%),呕吐277例(87.7%)。回结型112例(35.4%),回回结型118例(37.3%)。并发肠坏死116例(36.7%)。手术单纯复位200例(63.3%),行肠切除等术式116例(36.7%)。结果1例阑尾脓肿误诊为肠套叠,3例进腹后肠套叠已复位,因术后并发症再手术8例。治愈307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7例。结论急性肠套叠目前绝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治愈,手术应严格掌握指征,术式的选择要依患儿病变和耐受情况而定,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可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诊断对空气整复小儿肠套叠可行性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如何从声象图上识别在X-线下行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成功与否.方法回顾性分析由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139例,均经空气整复,其中79例空气整复成功,60例经1-3次空气整复不成功而手术.结果空气整复成功患儿声像图为圈外有圈的同心圆,每层厚度为0.15±0.02cm,手术患儿的同心圆声像图的环状暗带厚薄不均伴肠管局限性扩张、积液.结论超声诊断能为临床提供小儿肠套叠能否行空气整复及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与肠壁肿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与肠壁肿胀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1例肠套叠经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测量套叠肠壁肿胀的厚度并记录。然后根据测量数据,按肠壁肿胀厚度,选择不同的空气压力进行整复。结果整复成功52例,占85%;失败9例.占15%。肠套叠空气整复成功与否与患儿的性别及肠套叠部位无明显关系,与肿胀肠壁厚度、空气压力有关。空气整复可行性的标准:当水肿肠壁厚度〈1.1cm、选择空气压力8-15kPa,可以空气整复;当水肿肠壁厚度在1.1~1.5cm、选择空气压力8-13kPa,可以谨慎地进行空气整复;当水肿肠壁厚度〉1.5cm、空气压力不超过8kPa,只作诊断,不宜进行空气整复,否则有穿孔的危险。结论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成功与否,与肠壁肿胀厚度有明显关系,这对小儿肠套叠选择性地空气整复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选择复位方式中的价值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磁入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以选择其复位方式。方法:76名肠套叠患儿均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套叠肠管及肠系膜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然后进行空气灌肠复位,结果:空气灌肠复位成功61例,失败15例,后者行手术复位治疗,两组的动脉阻力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失败组的静脉流速和动脉峰速较复位成功组偏高,其中失败组1例患儿升结肠套入部无血流显示,结论: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以正确选择复位方式,肠壁严重水肿,阻力指数显著升高,无血流显示等情况禁忌空气灌肠,应尽快手术复位。  相似文献   

18.
超声对小儿肠套叠合并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合并肠坏死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31例肠套叠合并肠坏死和82例单纯性肠套叠患儿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肠坏死组外层肠壁厚度为(15.1±2.4)mm,单纯肠套叠组外层肠壁厚度为(9.8±2.2)mm.套叠部肠壁明显增厚,套叠内积液、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和腹腔积液等是肠套叠合并肠坏死...  相似文献   

19.
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1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探讨空气灌肠的治疗作用方法搜集近年来本院肠套叠150例回顾性分析肠套叠的主要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应用EX-500mA岛津遥控X光机进行整复。结果 肠套叠可见套叠部有杯口状充盈缺损.局部可扪及肿块:150例中132例使用空气灌肠后得到整复,有效率88%18例未能整复,其中手术证实7例伴有肠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空气灌肠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有效方法,进一步改进肠套叠整复的操作方法.可不断提高肠套叠的整复率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检测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可行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小儿肠套叠能否进行空气整复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探索可行性指标。方法 对123例肠套叠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处理,详细记录水肿肠壁厚度,肠系膜动脉内血流峰速(PSV)及阻力指数(RI),并进行医学统计学处理。结果 肠套叠空气整复成功与否,与患儿性别及肠套叠部位无明显关系,与水肿肠壁厚度,PSV及RI有关。整复成功组水肿肠壁厚度:0.82±0.29(cm),PSV:21.23±3.72(cm/s),RI:0.61±0.08;失败组水肿肠壁厚度:1.49±0.31(cm),PSV:32.30±5.43(cm/s),RI:0.87±0.12。两组比较,三项指标P值均<0.001。空气整复可行性标准:当水肿肠壁厚度<1.11(cm),PSV<24.95(cm/s),RI<0.69时可空气整复,当水肿肠壁厚度在1.11-1.49(cm),PSV在24.95-32.30(cm/s),RI在0.69-0.87范围时,可空气整复但需谨慎。当水肿肠壁厚度>1.49(cm),PSV>32.30(cm/s),RI>0.87时不可空气整复,否则有肠穿孔的危险。结论 彩色多普勒可行性标准对正确选择患儿肠套叠空气整复或手术治疗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