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肺实者,宜疏邪祛痰利气。偏于寒者宜温宣,偏于热者宜清肃。肺虚者,应辨其阴虚、气虚而培补之。阴虚者,滋阴养肺;气虚者,补益肺气;气阴并虚者,治当兼顾。本文所述之面部皮肤病证多为肺经风热,肺失宣降,湿热浸淫,痰湿蕴结。治宜疏风清肺,化湿祛痰。所用中药以泻肺、清肺、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论从胃论治是指泻胃火及化湿和胃。酒渣鼻、痤疮、面部皮炎、面部血管性水肿等面部皮肤病证属胃中热盛、脾胃伏火、胃热兼阴虚火旺、感寒湿滞者,选用泻胃火及化湿和胃之剂,可获满意疗效,现举验案4则简述之。1痤疮案艾某,女,29岁。2010年5月9日初诊。1年前,面生粉刺伴口疮口臭,未规律治疗,粉刺时轻时重,现已演变成脓疱及结  相似文献   

3.
痤疮是一种皮肤毛囊及皮脂腺慢性炎症,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以面部为最常见,表现为黑头粉刺或炎性丘疹,有时可继发大小不等的脓肿。中医学将本病称为“面疱”、“粉刺”、“肺风粉刺”等,认为本病病因多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致胃与大肠热盛,热邪上攻于肺.肺胃蕴热.上蒸于面;或肝气郁结,肝胆湿热,反侮于肺,肺热上攻于面,复感毒邪而发病。  相似文献   

4.
痤疮是一种皮肤毛囊及皮脂腺慢性炎症,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以面部为最常见,表现为黑头粉刺或炎性丘疹,有时可继发大小不等的脓肿.  相似文献   

5.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水样物为特征的病证.泄泻乃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理变化在肠,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临床多责之脾胃、肝肾.疗效差强人意时,从肺论治却得到出乎意料的疗效.以下阐述从肺论治泄泻的一些经验,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6.
黄疸从肺论治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病的治疗,历代医家多遵循其湿阻中焦,肝胆失于疏泄,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的病机。采用清热化湿,疏泄肝胆的方法。笔者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更配以宣肺化气之品,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风湿热、溶血性黄疸患者,男,26岁。因恶寒、发热,茶色尿.关节肿痛3天入院。入院查体:K39℃,双乳蛾红肿,目赤,肌肤黄染,双膝、肘关节红肿,舌红,苔黄腻。血常规:WBC19.6×109/L,N0.92,Hb1029/J。,ESR92mm/h,抗链“0”1:800”,C反应蛋白阳性,总胆红素(KBJLJ)36lmol/L,间接胆红素33lmol/l-。中医诊断:…  相似文献   

7.
连莉阳  樵书宏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77-878
陕西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李治牢教授从肺论治疗多种皮肤病,每获良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袁红霞教授强调运用中医的“和”法治疗疾病,对传统经典方剂的运用颇有经验。笔者有聿师从袁教授,选其巧用左归丸从肾论治面部痤疮的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9.
奚肇庆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急诊中心主任医师,擅长中医肺系疾病、中医急症诊治,用药见解独到,收效良好.笔者有幸随奚教授待诊,受益匪浅.现将其从肺论治的经验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 浮肿马某,女性,78岁.初诊(2010年8月20日):患者颜面浮肿半年.  相似文献   

10.
周宝宽  周探 《中医药导报》2012,18(6):113-114
血管性皮肤病是指原发于皮肤血管管壁的一类炎症性疾病。其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及其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样变性和肉芽肿形成。由于受累血管的大小、范围、炎症反应程度以及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中医学认为,该类疾病多  相似文献   

11.
男科病从肺论治验案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晨昕 《中医杂志》1998,39(2):84-85
1 不育症张某某,男,35岁,干部,1995年3月4日因婚后5年,女方未孕就诊。来诊前曾在外院诊断为“弱精症”,给予补肾中药治疗近3年,未见明显效果。诊时细询病史,患者自幼体质较差,平时易于感冒,且患慢性鼻炎已10年,鼻塞,流涕或清或浊,自汗,纳谷欠香。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体检双侧睾丸、附睾及精索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查精液常规示:精液量2.5ml,液化时间35分钟,精子活率30%,精子活动力I级,  相似文献   

12.
孙浩 《江苏中医药》2011,43(3):56-57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病范畴。心肺同属上焦,心主血,肺主气,二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女子面部痤疮从肝论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英 《河北中医》2003,25(2):110-111
面部痤疮 ,属于中医学面疮范畴。《诸病源候论》曰 :“面疮者 ,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 ,头如米大 ,亦如谷大 ,白色者也。”它是一种面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皮损伴有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女性患者病情轻重往往与月经有关 ,即在经前加剧或发病。传统治疗不分男女 ,均从肺、脾、胃的湿、热、痰、瘀辨证论治 ,但多为女性患者 ,疗效并不让人满意。笔者曾侍诊多名老中医 ,发现女子面部痤疮 (尤其是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者 )若辅以疏肝郁、理肝气、养肝血、清肝火 ,面疮与月经同调 ,往往能大大提…  相似文献   

14.
周宝宽  周探 《河北中医》2012,34(4):538-539
甘露消毒丹出自《医效秘传》,其立法为祛湿、清热、解毒.主治湿热并重,毒邪为患之病证.治湿宜予以出路,治热宜宣散清泄,治毒宜泻火解毒.择甘露消毒丹利湿、清热、解毒之功效,治疗皮肤病尤其面部皮肤病证属湿热、毒邪为患者,疗效满意,现举验案4则如下. 1痤疮 例1柴某,男,26岁.2010-05-19初诊.1年前面部散在出现粉刺,能挤出白色分泌物,未引起重视,不久,丘疹演变成脓疱、囊肿,用多种中西药物,疗效不显,现来我中医门诊求治.  相似文献   

15.
周星 《吉林中医药》2013,33(7):677-678
痤疮虽是好发于皮肤的疾病,然《内经》有云,“有诸内,必形诸外”,故痤疮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衡有一定关系.五脏皆可论治痤疮.然“肺主皮毛”,与痤疮的发生有直接的相关性.痤疮按病机划分为:肺经风热、湿热壅盛犯肺、瘀热成痈3型.清肺枇杷饮即据此而拟,主要药物有枇杷叶、桑枝、黄芩、连翘、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牡丹皮、赤芍、生地黄等,润肺、清热、解毒、散结,应痤疮从肺论治之理.  相似文献   

16.
肾性蛋白尿从肺论治验案举隅广东省健乐医院方邦江,贾英姿(510410)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一大难题,目前中西医均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依证采用治肺之法治疗肾性蛋白尿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l患者,付X,男,32岁,干部,1990年2月5日初...  相似文献   

17.
肖建如 《山西中医》2007,23(6):49-49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脏有病,常常关系到其他脏腑。笔者宗《内经》之旨,认真体会“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临床从肺论治脾胃病常获显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呕吐许某,女,35岁,2006年12月6日初诊。患者近3年来常感上腹不适,恶心,时或呕吐痰涎清水,脘腹微胀,受凉则嗳气,口臭,大便干结,小便微黄。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轻度食管炎。服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迭服中药益气健脾、行气降逆之品亦未获愈。上腹部按之有不适感,全腹无包块,肝脾未及。舌苔薄白、中根腻,脉濡细。药用:生黄芪20g,太子参、茯苓各15g,生白术、姜半夏、杏仁(打)、紫…  相似文献   

18.
从肝论治面部黄褐斑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褐斑是指发生于颧部、额部、鼻部的对称性斑块,俗称蝴蝶斑,中医称之谓“面尘”、“黧黑斑”、“肝斑”等,多见于女性。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长期的室外工作,风吹日晒过多;或心情抑郁,情志失调:或久服避孕药,抗焦虑药物;或患肝病、结核病、盆腔炎、贫血等经久不愈的慢性病,使雌激素和黄体酮分泌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色素沉着所致。 笔者从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本病的发生与中医肝的关系尤为密切。盖肝主疏泄,能调达气血,舒畅情志,为多气多血之脏,体阴用阳,且女子以肝为本。若肝气调达,肝血充和,则体健面润。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血失和,或肝血不足,肝  相似文献   

19.
毒邪所致皮肤病,或瘙痒,或渗出,或斑疹,症状不一,多缠绵难愈,盖因毒邪伤人,每多夹风湿,挟瘀热,证机复杂所致,西医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且易于复发,所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探讨从毒论治皮肤病,能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本病的重要依据。唯“目黄者,曰黄疸”(“素问·平人气象论》),若只见身黄,而目不黄者,则不属黄疸病。目虽为肝之窍,然而与肺的关系极其密切。《灵枢·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