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对早产脑瘫儿的作用.方法 选择产科收治100例早产脑瘫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两组均实施康复治疗,实验组同时实施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DQ有效率为96%,GMFM有效率为94%,对照组DQ有效率为84%,GMFM有效率为82%,且实验组治疗后DQ和GMFM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产脑瘫儿在常规康复治疗同时接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早期高压氧组)48例,B组(神经节苷脂治疗组)50例,C组(早期高压氧+神经节苷脂治疗组)51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3个月后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 治疗1周、2周后C组GCS评分显著高于A、B组(P〈0.01).治疗3个月后A、B、C 3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51.48±9.35、50.48±9.05、68.95±8.69,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9.58%、42.00%、68.64%,死亡率分别为33.33%、34.00%、11.76%.C组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A、B组(P〈0.01),并且C组死亡率显著低于A、B组(P〈0.01).结论 早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体质量300~350 g SD雄性大鼠60只,按照血管内穿刺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只。治疗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腹内注射,对照组只进行穿刺手术。所有大鼠于模型建立后24 h予以麻醉后灌流固定,以TUNEL、Neu N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程度。应用Sugawara出血量评分方法将血肿量分为中、重度出血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出血程度中、重度大鼠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具有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早期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筛选的9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降血压、降颅内压、止血、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14.201,t=5.031,P均<0.05);观察组痊愈率54.0%,总有效率94.0%,对照组痊愈率35.7%,总有效率78.5%,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1,P=0.029);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350,P<0.05).结论 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可显著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脑出血患者hs-CRP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依达拉奉+常规治疗)和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脑水肿的程度、治疗前后GCS评分、伤后3个月GOS评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脑水肿程度均有所减轻,治疗组更明显;治疗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GOS预后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对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BI)患者的临床、脑电地形图(BEAM)及CT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SBI的住院患者46例,分为HBO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外科治疗,HBO组在普通外科治疗基础上应用HBO治疗.所有患者在HBO治疗前1~2 d、治疗第1个疗程及第3个疗程后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同时进行CT和BEAM检查.伤后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昏迷结果分级(GOS).结果 HBO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1个疗程和第3个疗程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HBO组与对照组良好率(GOSⅤ+GOSⅣ)与植物生存和死亡率(GOSⅡ+GOS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BO组与对照组第1个疗程和第3个疗程BEAM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治疗后2组BEAM和CT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但3例脑干损伤和1例脑挫裂伤患者CT与BEAM异常情况不符合,而BEAM异常情况符合临床.结论 HBO可提高SBI的治愈率,降低残死率;BEAM可能有助于发现CT正常但有临床异常表现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122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症状体征改善及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HIE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外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l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体感诱发电位(somatic evoked potential,SEP)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134例外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HBO治疗组67例.对照组采用必要的神经外科处理及常规药物治疗;HBO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后加用3个疗程的HBO治疗.治疗前后行BAEP、SEP检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6个月随访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BAEP、SEP异常率及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BAEP明显改善(P<0.05),SEP改善更为显著(P<0.01),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HBO组BAEP、SEP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HBO组BAEP、SEP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个月GOS评分显示HBO组预后良好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死亡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HBO可明显改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AEP及SEP的异常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钠医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将其依据入院次序分为医治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三项支持、三项对症综合医治,医治组在综合医治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每天20 mg医治,连用一周。结果医治组30例,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22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6.67%,18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求助紧急,利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帮助常规医治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以评估治疗这类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0月1日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后5~9天的患者60例,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非高压氧治疗组)各30例,观察患者入院时及高压氧治疗前、后1、2、3、4周的GCS评分;比较高压氧治疗开始前、高压氧治疗4周、入院后3月的随访GOS分级提高的患者数;比较高压氧治疗4周和入院后3月内的气管套管拔除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后1周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压氧后2、3、4周GC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两阶段的GOS预后评分提高患者例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4周内拔除气管套管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3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早期意识改善及预后有疗效;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且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恢复早期治疗作用较后期突出。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不同剂量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剂量纳洛酮在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量效关系。方法将3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随机分为纳洛酮小剂量治疗组(A组)和纳洛酮大剂量治疗组(B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以不同剂量给予纳洛酮治疗,动态监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并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系统(GOS)判定疗效。结果B组患者治疗3d后血浆β-EP含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治疗7d后的GCS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根据GOS分级系统,A组的治疗有效率为29.4%(5/17),而B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5.0%(13/20)。结论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各种CT征象与患者伤情及预后的相关性,并为其预后评价提供有价值的早期影像学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情及预后情况,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GCS运动评分、血肿的位置及侧别、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结构的偏移及程度、基底池的受压情况、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各征象与伤情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9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0.2±18.7)岁。GCS的中位数是10,43.2%的严重脑外伤患者在复苏后GCS评分≤9。根据入院患者死亡率,老年人明显高于年轻人,为20%∶2%,年龄在住院后死亡和存活患者的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入院后死亡患者的GCS运动评分为1.4±0.7,入院后存活的患者GCS运动评分为3.9±1.4,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CT直接征象上,入院后死亡患者较存活患者有较高比例的硬膜下血肿、双侧血肿、颞叶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通过Logistic回归得出,颞叶血肿在入院死亡和入院存活患者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在CT间接征象上,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结构移位情况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在预后较差组有较高比例的双侧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和颞叶血肿,颞叶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两组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值=0.043,P值=0.027。结论 CT是急性脑外伤后判断颅内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的首选检查方法,双侧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颞叶血肿对患者入院死亡率和预后情况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可为临床治疗和患者后期恢复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黄体酮对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黄体酮组。对照组行必要的神经外科处理及常规药物治疗;黄体酮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体酮治疗1.0mg/(kg.d),连用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伤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伤后第1天TNF-α、IL-1β的含量黄体酮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均和正常对照组有差异(P<0.05)。伤后第3、5天,TNF-α、IL-1β的含量黄体酮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伤后3个月GOS评估结果显示,黄体酮组预后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可以降低血清TNF-α、IL-1β含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高压氧(HBO)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将75例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分为对照组、0.20MPa高压氧组(HBO1组)和0.25MPa高压氧组(HBO2组),每组25例,比较三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和术后1月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出院前的治愈显效率。结果(1)三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1月后GCS评分均提高(P〈0.05)。(2)治疗后HBO1组和HBO2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BO2组评分高于HBO1组(P〈0.05)。(3) HBO1组和HBO2组的治愈显效率(76%和80%)明显高于对照组(48%)(P〈0.05),但HBO1组和HBO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两种压力的HBO治疗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恢复均有良好促进作用,其中0.25MPa压力的HBO对患者的促醒作用可能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激素对原发性脑干损伤(PBSI)患者生存及预后改善的效果.方法 收集上海曙光医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PBSI患者100例,按收治的时间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确诊后即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分别于住院后4~7 d监测两组的颅内压,对两组的格拉斯哥结果 评分(GO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语言障碍程度和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较快且恢复的程度更好,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PBSI,对改善患者的生存率、抑制继发性损伤及改善患者的预后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演进特点及相应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老年(60岁)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伤情轻重分入GCS3~5分组、GCS6~8分组和GCS9~13分组,并与90例入院时伤情程度相当的青年患者(35岁)作比较,统计分析组间不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反应,包括血肿变化量、意识变化量、接受手术例数构成比、伤后住NICU(神经重症监护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GCS3~5分患者中,老年组与青年组在血肿量、意识水平变化量、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接受手术例数比和伤后住NICU时间显著低于与青年组(P0.05),并发症发生例数比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GCS6~8分患者中,老年组与青年组在血肿量、意识水平变化量、接受手术例数比和伤后住NICU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在并发症发生比、死亡率上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GCS9~13分患者中,老年组在入院时血肿量、伤后24小时血肿量、伤后48小时血肿量、血肿总变化量、意识变化量、接受手术例数比、伤后住NICU时间、并发症发生比、死亡率方面均高于青年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伤后48小时血肿量较24小时血肿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GCS3~5分的老年患者,争夺救治时机是关键;GCS6~8分老年急性颅内血肿患者,提高应对并发症的防治能力是增加救治成功率的关键;GCS9~13分的老年患者,延长重症监护期、密切CT随访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干预对高危儿脑损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多组对照比较法,将160例高危儿脑损伤病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A组)、康复干预组(B组)、神经节苷脂组(C组)、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干预组(D组),每组40例.4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护理,A组不作其他处理;B组再给予康复干预治疗;C组再服用神经节苷脂20 mg/d,连服10 d;D组再给予B、C两组的联合治疗.对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A、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47.5%、50%、90%,D组与其余3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B、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A组(P<0.05).患儿年龄与治疗有效率具有负相关性,年龄越小,治疗有效率越高.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干预对高危儿脑损伤治疗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