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讨论临床实施急救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急救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机场急救中心于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8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仔细观察,采取系列急救措施进行处理,观察临床急救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急救处理,在8例患者中,共计4例患者恢复了自主心跳,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将患者转入到ICU中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共计3例患者在急救完毕后,其病情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基本上脱离危险;共计1例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由于患者自身病情严重,再加上延误了最佳的急救时机,从而导致患者的心跳未能自主恢复,最终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有很大的概率导致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的现象,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实施急救处理,运用合理的方法及有效的手段,能够快速的稳定患者病情,尽量帮助患者恢复心跳,挽救患者的生命。日后应针对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展开深入分析,推动临床急救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76例室颤患者应用单、双相波除颤仪复律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钮晋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13-2714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2001年至2005年2月急诊科接诊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室颤心律患者76例,其中男54例,女22例,年龄33岁~81岁,平均(56.4±14.0)岁。均为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而须紧急心肺复苏者。其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间为2min~25min,呼吸心跳骤停的病因有:心源性猝死、急性中毒、急性呼吸衰竭、脑外伤、脑出血、溺水、电击伤、药物过敏、休克、呼吸道窒息等。两组性别、年龄、呼吸心跳骤停时间、病因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1.2应用电除颤仪电复律单相波除颤仪组46例患者,采用日本光电生产的BSM2301K型电除颤仪复律;双相波电除颤仪组…  相似文献   

3.
陈志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28-1129
目的探讨非创伤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时发生院内心跳骤停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非创伤性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过程及结局。结果即时死亡4例(18.2%),即时生存但不能出院12例(54.5%),生存至出院6例(27.3%)。心肺复苏(CPR)开始时间(46.2±8.2)s,气管插管时间(182.4±10.3s),电除颤时间(72.7±6.1)s,肾上腺素应用时间(58.6±9.3)s。自主循环恢复18例(81.8%),复苏成功16例(72.7%),存活6例(27.3%)。结论急诊科内心跳骤停患者CPR成功率较院前复苏高,提高对急诊高危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警惕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触电致心脏停搏的原因多为心室颤动(以下简称室颤),在没有电除颤设备的基层医疗单位,使用药物除颤仍有实用价值。最近我院在抢救1例触电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以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和冲击量利多卡因转复心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在心电监测下对 178例心跳骤停病人中需电击除颤的 113例立即使用美国进口的“惠普”或“菲康”心电除颤器进行除颤 ,首次常规电能 2 0 0J或 4~ 6J/kg ,根据情况使用相同或递增能量进行连接 2~ 3次重复除颤或间断再次除颤。结果发生室颤立即或在 5min内进行除颤 2 6例 ,其中胸前叩击除颤成功 7例 ,1~ 3次电除颤成功 11例 ,失败 8例 ,成功率6 9.2 % ;心跳骤停 5~ 10min常规心肺复苏及除颤 5 5例 ,其中 1~ 3次电除颤成功 17例 ,3次以上 8例 ,失败 30例 (电击后变为直线 2 6例 ,一直未能转复 4例 ) ,成功率 45 .7% ;心跳骤停至少在 10min以上常规胸外心脏按压加注射药物后出现粗室颤适合电除颤者 32例 ,其中 1~ 3次电除颤成功 6例 ,3次以上 4例 ,其余电击除颤失败 (电击后变直线 ) 2 2例 ,成功率31.2 %。提示 :①除颤效果与原发病、发生心跳骤停至除颤时间、除颤时病人的病理生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②电击除颤不能盲目地作为心室纤颤首选和唯一有效的除颤方法 ;③对目前公认的 4~ 6J/kg能量及目前使用的各型除颤器最大输出能量是否适应临床需要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病者易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导致心跳骤停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收集我院2002年10月至2006年9月采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的16例患者(治疗组),与1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素抢救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2例报告宋克珍,范燕(青岛市四方区医院,266033)关键词肾上腺素,电击伤,心跳骤停我院1994年6月~7月均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成功抢救2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者。1病例介绍例1.男,30岁,民工。施工中不慎触电,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的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 76例心跳呼吸骤停院前急救资料。结果  76例中心跳呼吸骤停时间 <5min者 2 7例 ,经复苏存活 10例 (3 7.0 % ) ;≥ 5min者 49例 ,复苏存活 2例 (4 .1% ) ,前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提高院外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关键在于 :早期心肺复苏 (CPR)及电除颤 ,大力普及现场急救知识 ,并尽早进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萨勃心肺复苏机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50例(试验组)及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50例(对照组)的疗效,两组均同时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手段,包括药物及电除颤治疗.结果:试验组复苏成功40例,成功率80%;对照组复苏成功25例,成功率50%,试验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0,P〈0.01).结论:ICU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可以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程度及方法,以便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30例急诊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确认心跳呼吸停止后立即行心肺复苏术,体外电除颤、大剂量肾上腺素等治疗;结果:4min内电复律成功6例,药物复苏成功4例,5-9min药物复苏成功2例,9min后几乎无效;结论:心肺骤停抢救起始时间越短越好,大剂量肾上腺素可提高药物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张志平 《中外医疗》2012,31(17):30-31
目的探讨电击除颤治疗冠心病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选取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跳骤停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冠心病心跳骤停抢救术,即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同时行有效心脏按压;实验组行高能量电击除颤,辅之于常规抢救。观察心电图变化,以除颤后复跳并转为窦性心律为抢救成功,记录除颤次数及两组患者复苏使用时间。结果实验组49例除颤样本中,1次除颤成功13例,2~3次除颤成功28例,8例无效;对照组1次除颤成功8例,2~3次除颤成功21例,20例无效。实验组抢救时间≤5rain成功率87.2%,6~10min除颤成功率65.3%,11-60min除颤成功率38.5%:对照组抢救时间≤5min成功率70.1%,6~10min抢救成功率53.9%,11-60min抢救成功率11.3%。结论电击除颤,配合常规的气管插管及胸外按压辅助呼吸,对恢复心脏骤停冠心病患者的自主心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早期电击除颤效果相对更佳。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心肺复苏过程中加用尿激酶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急诊科及ICU病房中发生心跳骤停的6例心梗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6例患者中5例复苏后存活(包括1例脑死亡病例),1例抢救无效于急诊室死亡。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跳骤停的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积极尽快溶栓治疗,而不应等待自主心跳恢复后再溶栓,以争取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措施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70例心脏骤停患者的资料。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实施抢救,抢救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术、辅助给氧、电除颤等,同时严格监控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根据患者心脏骤停时间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A组1~5 min,B组6~10 min,C组&gt;10 min。结果 A、B、C 组抢救成功50、6、2例患者,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6.15%、75.00%、20.00%,A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早期复苏术和抢救处理对于患者的复苏至关重要,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14.
曾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116-1118,112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救护,观察组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救护时间、救护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救护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救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有效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救护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脏骤停入院时血浆脂联素的水平,并探讨脂联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首次诊断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26例,根据随访1年结果,分为心脏骤停患者(心脏骤停组)21例,无心脏骤停患者(无心脏骤停组)305例,测定入院时血浆脂联素、CRP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TN—I)等指标,对脂联素、CRP等生化指标与心脏骤停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心脏骤停组血浆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无心脏骤停组,Logistic多元逐步分析显示心源性休克、低射血分数以及低血浆脂联素浓度与心脏骤停心肌梗死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低血浆脂联素浓度可能是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抢救对策,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云阳县人民医院确诊的3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紧急予以吸氧、监护、输液、扩张冠状动脉、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溶栓等抢救。结果 38例AMI患者经急诊抢救病情稳定,26例行静脉溶栓治疗,再通26例(100%),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识别,积极抢救,早期溶栓,合理用药及电除颤,可提高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151-154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减少急诊抢救室危急症意外事件发生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急诊抢救室收治的危急症患者1500例作为对象,根据信封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n=750)和观察组(n=750)。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MEWS系统的护理干预,护理完毕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并统计两组护理后心脏骤停、休克、心绞痛、晕厥、意识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发生率;采用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后满意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脏骤停、休克、心绞痛、晕厥、意识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于NEWS评分护理后满意度为95.87%,高于对照组的87.20%(P0.05)。结论基于MEWS系统的护理干预用于急诊抢救室危急症患者中有助于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A study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infarction, treated in hospital between 1950 and 1954 and followed up to the present, is reported. One hundred and forty-two patients suffered 169 attacks. In 95 attacks, the patients received anticoagulant therapy, with 15 acute deaths. Fifty-six were not so treated; among these there were 21 deaths. The rate of survival was best in younger patients with their first episode of infarction, without preexisting hypertension, cardiac failure, o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persistently below 100. Angina preceding infarction disappeared in one-half of the subjects after the episode; half the survivors suffered recurr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in five years. Moderate hypertension had no effect upon immediate or 10-year survival. No patient received long-term anticoagulant therapy. Of the survivors of acute infarction, 16 died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the acute attack, nine in the second year, nine in the third, six in the fourth and five in the fifth. At the end of five years, 51 subjects had survived 60 episodes. At the end of 10 years, 43 living patients had sustained 45 myocardial infarctions.  相似文献   

19.
高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与药物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08年1月诊断为AMI且年龄〉75岁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6个月随访。其中分为直接PCI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以及住院与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结果:直接PCI治疗组62例患者住院死亡7例、再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2例、平均住院12.4±5.2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9例、心肌梗死4例、猝死2例。药物治疗组70例患者住院死亡14例、再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8例、平均住院20.1±7.4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20例、心肌梗死11例、猝死5例。结论:高龄AMI行介入治疗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病死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析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临床影响因素. 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该院行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291例心脏骤停患者,依次观察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并分析心肺复苏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该组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共67例,成功率为23.0%,其年龄、基础疾病性质、心搏停止时间、现场除颤时间及抢救半径均为心肺复苏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实施效果的影响原因较多,主要包括患者个性化因素与急救时限性因素,院内急救中心可通过进一步提高抢救速度来增强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