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老年早期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早期胃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本院南楼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早期胃癌5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及其对预后影响。结果:57.7%老年早期胃癌无症状,大体类型Ⅱc居多,多灶癌占9.6%(5/52),老年早期胃癌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黏膜内癌无淋巴结转移,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5%(3/20),5例复发死亡患者多为黏膜下癌、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差。老年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98.1%,10年生存率96.1%,15年生存率92.3%,20年生存率90.3%,内镜治疗对黏膜内癌有较好疗效。结论:影响老年早期胃癌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淋巴结转移、肿瘤侵及黏膜下层和组织分化差,如术后20年内不发生复发或转移,便进入生存率安全阶段。  相似文献   

2.
杜英俊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10-301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52例早期胃癌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癌浸润至胃黏膜或黏膜下层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8%(2/34)和22%(4/18)(P<0.05)。10例微小胃癌或小胃癌无一例发生淋巴转移,余43例胃癌中14例有淋巴结转移,高达26.92%(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5a生存率为96%(50/52),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84.61%(44/52)(P<0.01)。笔者认为了解分析浸润深度是临床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4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峻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115-117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选择24例临床病理确诊病例,对其临床特点、发病率、病理类型分期及随访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粘膜内癌18例,粘膜下层癌6例;其中粘膜内癌淋巴结转移2例(8.33%),粘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8例(33.33%),高、中分化管状腺癌15例,粘液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2例、乳头状腺癌1例;溃疡恶变3例、乳头状腺瘤恶变1例.24例早期胃癌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粘膜内癌为11例,生存率90.9%(10/11);粘膜下层癌为4例,生存率75%(3/4).10年以上生存粘膜内癌9例,生存率81.8%(8/11);粘膜下层癌生存2例,生存率50%(2/4).有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25%(3/12).结论 内镜检查已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法,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的认识也同样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及术后疗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影响早期胃癌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探讨EGC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找出影响预后因素,以指导临床规范化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EGC手术的3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大体分型之间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对随访患者资料的预后因素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1)Dl淋巴结清扫术139例(41.1%),D2淋巴结清扫术183例(54.1%),D3淋巴结清扫术16例(4.7%).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 63例随访患者总5年生存率92.1%;黏膜内癌5年生存率97.1%,黏膜下癌5年生存率85.7%;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EGC术后生存率相关(P值分别为0.043、0.004).[结论]根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特点,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有助于提高5年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早期胃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66例病历资料完整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手术及病理资料,随访患者的治疗结果,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期胃癌手术病例占同期全部胃癌手术病例的9.04%(176/1946).166例患者中,查体发现异常9例,29例(17.47%)有明确胃溃疡或慢性胃炎病史,20例(12.05%)有胃食管癌症家族史;64例行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检查,57例(89.06%)有异常发现;胃镜显示远端胃部、胃体部、胃底部病变分别为115例(69.28%)、26例(15.66%),25例(15.06%).手术范围小于或等于D1者126例,D1+以上者40例.术后病理显示病变平均直径为(2.52±1.62)cm,肿瘤局限在黏膜内者75例(45.18%),侵及黏膜下者91例(54.82%);淋巴结转移20例(12.05%),均为病变侵及黏膜下层者(20/91,21.98%);脉管瘤栓8例.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87.9%;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P=0.000)和脉管瘤栓(P=0.001)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瘤栓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OR=15.67,95%CI:3.40~72.14).结论 早期胃癌占全部胃癌手术比例较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治疗结局的重要因素.完善早期胃癌术前分期,明确肿瘤浸润深度,采取适当的、规范治疗是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早期胃癌术后5a生存率。结果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术后5a生存率为93.2%,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的63.8%(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是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早期胃癌术后5 a生存率.结果 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术后5 a生存率为93.2%,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的63.8%(P<0.05).结论 术前正确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是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王海鹰 《吉林医学》2011,(5):954-955
目的:提高早期胃癌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方法:总结6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染色胃镜检查显著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黏膜内癌26例仅1例淋巴结转移,黏膜下癌38例,5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3.16%。随访时间5年,黏膜内癌患者5年生存者25例(96.15%),黏膜下层患者5年生存者34例(89.47%)。结论:染色胃镜检查法是早期胃癌确诊的重要手段;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通过与手术治疗对比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32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外科手术治疗198例,ESD治疗122例。分析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总结符合ESD绝对及扩大适应证的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一步比较ESD和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远期疗效,从而评价目前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绝对适应证和扩大适应证的合理性。结果:198例早期胃癌患者共有22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χ2=5.525,P=0.019)、浸润深度(χ2=8.235,P=0.004)、分化程度(χ2=6.323,P=0.012)、脉管浸润(χ2=12.273,P<0.001)与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Wald=7.575,P=0.006)和分化程度(Wald=6.317,P=0.012)是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符合ESD绝对适应证和扩大适应证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均为0%;符合ESD绝对适应证而行手术和ESD治疗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和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7);符合ESD扩大适应证而行手术和ESD治疗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和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1,P=0.303)。结论: 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本组数据显示ESD治疗早期胃癌无论是绝对适应证还是扩大适应证都跟手术疗效相当,但仍需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94-96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所具有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择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160例早期胃癌患者,全部经过病理诊断确诊。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来分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80例患者为研究组,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因素,并对比两组患者的5年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体积、组织学分型、肿瘤浸润程度、脉管侵犯程度上有明显的差异,可见上述因素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就5年存活率而言,对照组为97.50%(78/80),研究组为87.50%(70/8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的预防关键在于可以提前掌握具体的高危因素,临床可以基于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来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86例早期胃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对早期胃癌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8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早期胃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早期胃癌病例5年生存率为90.9%,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直径〈2cm、2~4cm、〉4cm以上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1.6%,50.5%,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73.4%)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1.3%)。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与预后因素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毕I或毕Ⅱ式根治术后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是早期胃癌重要的预后因素,对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广泛的早期胃癌患者应采用以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指导早期胃癌预后及手术选择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混合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及淋巴结转移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87例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总生存时间(OS),分析混合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及淋巴结转移对OS影响。  结果  87例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中,20例淋巴结转移,67例未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2.99%。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管受累率、黏膜下层比例、溃疡型比例高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管受累、肿瘤大小是混合型组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 < 0.05)。随访时间48~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2.8±4.8)个月,失访6例,患者3 a生存率为90.1%,5 a生存率为86.4%。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显示,混合型组淋巴结转移患者OS短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P < 0.05)。Cox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管受累、淋巴结转移、血管受累、浸润深度是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混合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肿瘤直径大、浸润黏膜下层、淋巴管受累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增高,且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淋巴结转移率和数量分级与胃癌预后及病理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K  Xu HM  Chen J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0):2113-2116
目的分析淋巴结转移率(rN)和数量分级与胃癌预后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341例胃癌患者rN分级和1997年第5版TNM分期的淋巴结分级标准(pN)与患者预后及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rN分级中,rN1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69.9%,rN2组为45.7%,rN3组为10.6%,3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8,P均〈0.05);在同一pN分级组中,再按rN分级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同一rN分级组中,再按pN分级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分析表明,rN分级是反映胃癌预后最主要的独立指标;淋巴结转移率分级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大体类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N分级与日本胃癌规约中的淋巴结转移分站有相关性。结论rN分级可更好的指导胃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助于完善胃癌的TNM分期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8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5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8.8%和76.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CD44v6高表达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CD44v6和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发现,淋巴结有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30.3%和67.7%(P<0.05),淋巴结无转移者CD44v6表达阳性与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77.3%和81.8%(P>0.05)。结论CD44v6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CD44v6可能成为预测胃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贲门癌经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明扬  张军  黄斌  邓思寒 《西部医学》2009,21(11):1954-1956
目的探讨贲门癌手术经腹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63例进展期贲门癌患者行经腹D2+根治术治疗,并对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全组均完成D2+手术,全胃切除9例,近侧胃切除54例,其中联合脾切除3例,联合脾、胰尾切除2例,联合左肝外叶切除2例。术后病检均未发现切缘癌残留。淋巴结转移主要为1、2、3、7、8、9、11组淋巴结。术后1年生存率100%(51/51),2年生存率97.2%(35/36),3年生存率73.7%(14/19),4年生存率60%(3/5)。结论贲门癌淋巴结清扫的重点在腹腔,规范性淋巴结清扫是提高贲门癌术后生存时间的关键。对于侵犯食道&lt;2cm的贲门癌经腹手术易于完成淋巴结彻底清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根治性宫颈癌手术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癌Ⅰa~Ⅱb期手术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225例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54例,转移率为24.0%。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者(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3.7%。年龄 ≥ 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非鳞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年龄<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鳞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陆军  霍霞  许建衡  邱前程  林莹  卢善明 《广西医学》2004,26(8):1092-1096
目的 探讨nm2 3表达水平对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检测石腊包埋 4 2例乳腺癌组织和 4 0例乳腺囊性增生症中nm2 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nm2 3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绝经前后、ER、术后复发、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nm2 3高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负相关性 ,nm2 3高表达与患者远处转移有显著负相关性 ,与生存率呈正相关。全组 5年生存率为 6 4 30 %。在腋淋巴结阴性、nm2 3高表达的 15例中 ,5年生存率达86 6 7% (13/ 15例 ) ,仅 4例出现术后远处转移 ,3例出现术后复发。结论 检测nm2 3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黄岸坤  黄少波  廖艳萍 《海南医学》2016,(12):1965-1967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PLR)治疗喉癌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28例喉癌患者,从手术日起通过电话、门诊复查等方式随访5年,统计患者5年生存率,以年龄、病理分级、切除术式、TNM分期等临床指标作为影响因素,以喉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随访5年,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124/128)、75.00%(96/128)、66.41%(85/128)。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原发部位、颈部淋巴结清扫、吸烟史、病理分级对喉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吸烟史、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喉癌患者手术预后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疗效的高危因素是TNM分期、吸烟史、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因此临床工作者应对喉癌患者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期、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率。结果Ⅱ期与Ⅲ期患者共74例,所占的比例为87.07%;病理分型主要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2.35%;肿瘤直径〈3.0 cm者62例,≥3.0 cm者23例。行手术治疗后,甲级愈合72例,5年总生存率为70.59%。其中肿瘤直径〈3.0 cm者5年总生存率(87.10%)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0者的26.09%(χ2=30.08,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83.67%)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数超过4枚者(35.29%)(χ2=11.49,P〈0.01);而年龄≤40岁者5年生存率(36.36%)显著低于40岁以上患者的82.54%(χ2=16.75,P〈0.01)。结论对临床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及肿瘤直径〈3.0 cm者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加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治疗乳腺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