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巨噬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具有促进炎症的作用;在Th2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M2型巨噬细胞,在寄生虫免疫应答、创伤愈合、组织重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对于机体预防感染和维持正常生理很重要,其功能异常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M1型巨噬细胞不仅与感染性疾病和炎性疾病相关,还与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相关性疾病相关。M2型巨噬细胞同样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巨噬细胞是参与机体固有免疫应答过程的重要细胞,具有吞噬、抗原提呈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等功能。根据受到的微环境刺激可极化为两种不同的表型即M1型巨噬细胞(经典活化型)和M2型巨噬细胞(替代活化型)。M1型巨噬细胞可分泌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发挥Th1型宿主免疫功能,M2型巨噬细胞则分泌大量抗炎性细胞因子,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发挥Th2型抗炎作用。M1/M2极化失衡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病理过程相关。本文通过对巨噬细胞亚群在各种自身免疫病中起到的保护或致病作用,阐述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过程的各种调控机制,突出M1/M2极化平衡在自身免疫病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揭示以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为靶点,可通过改变其表型或逆转其极化方向对自身免疫病的预防、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1型糖尿病是胰岛β细胞特异性损伤特征性自身免疫性疾病。β细胞自身抗原、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对胰岛β细胞损伤起主要作用。2型糖尿病:占整个糖尿病的80%-90%,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遗传倾向明显。引言:糖尿病是常见代谢性疾病,属于多基因病,明显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促成。1999年W H O将D M分为1型(T1DM)、2型(T2DM)、特殊型DM、妊娠期DM(GDM)。  相似文献   

4.
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月萍  田浩明 《四川医学》2005,26(2):127-128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目前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主要针对解除胰岛素抵抗和改善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发生在2型糖尿病的很早期,但病程发展中无明显改变,而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是发生糖尿病的必要条件,且在糖尿病发生以后,呈进行性下降。其下降速度决定了糖尿病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抵抗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伴随着胰岛细胞功能下降,最终发展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发生往往与肥胖症相关,由于体脂的堆积,肌肉和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造成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脂肪组织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包括脂联素、抵抗素、瘦素、内脂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血管紧张素原和视黄醇结合蛋4等。这些脂肪因子参与各种机体的代谢过程,作为肥胖与胰岛素抵抗间的一种联系,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就诊时不论1型还是2糖尿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功能损害。尽管多种口服降糖药物及多种胰岛素治疗可以较好的控制血糖,积极控制血糖对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可能会产生有利影响,但所产生影响的时间、强度、对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各个环节作用的强弱等,尚无定论。干细胞具备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使其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潜在来源。将一定数量的干细胞通过动脉介入途径注入到胰腺等组织中,干细胞就会在胰腺组织微环境的诱导下分化增殖为胰岛样细胞,替代损伤的胰岛β细胞合成胰岛素等功能,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其发病的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对于初诊断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贯穿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B细胞分泌功能的缺陷则是发病的必要条件,而B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又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体外诱导极化的M1和M2型巨噬细胞对尿酸钠结晶(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模型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BALB/c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和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小鼠皮下气囊注射MSU结晶诱导小鼠急性痛风模型。体外将巨噬细胞诱导极化为M1和M2型巨噬细胞,并分别注射于小鼠痛风模型皮下气囊。于炎症诱导后4 h、12 h和24 h检测不同组别皮下气囊浸润的炎性细胞数量变化,并应用ELISA法测定囊内灌洗液中IL-1β、TGF-β的水平。结果:1在4 h、12 h和24 h时间点模型组、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和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皮下气囊炎性细胞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4 h时间点,模型组及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和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间皮下气囊炎性细胞数量无差异(P>0.05);而在12 h和24 h,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皮下气囊炎性细胞高于模型组,而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皮下气囊炎性细胞低于模型组(P<0.05)。2在3个时间点,模型组、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及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IL-1β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3个时间点比较,IL-1β水平在模型组低于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P<0.01),而高于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P<0.01)。TGF-β水平在模型组高于模型M1型巨噬细胞组(P<0.01),而低于模型M2型巨噬细胞组(P<0.01)。结论:巨噬细胞的极化在痛风炎症反应不同阶段起到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目前,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主要针对解除胰岛索抵抗和改善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发生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但病程发展中无明显改变,而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是发生糖尿病的必要条件,且在糖尿病发生以后,呈进行性下降,其下降速度决定了糖尿病发展的速度。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带来的坏消息,是该研究中的强化治疗并未能阻止胰岛β细胞功能的每况愈下,但是也带来了好消息,  相似文献   

10.
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业已证实,炎症因子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起到重要作用,可能机制与其加重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同时多项研究已发现,C反应蛋白(CRP)和代谢综合征相关,但目前对其与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相关性研究则较少。近年来笔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CRP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观察,以期了解其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巨噬细胞在不同环境因素刺激下可极化为M1和M2两种功能截然不同的表型,其机制是刺激信号通过膜受体启动胞内信号转导通路,通过激活转录因子启动不同基因表达以实现表型特征.巨噬细胞极化类型在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深入了解与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的转录因子,以针对转录因子设计相应的干预策略,是控制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表明慢性炎性反应是颅内动脉瘤(IA)形成和破裂的核心环节,作为IA病变中最多见的炎症细胞,巨噬细胞通过多种途径调控IA的发生、发展。骨髓来源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巨噬细胞及组织固有巨噬细胞浸润血管壁;浸润后的巨噬细胞受不同刺激极化为以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为主的各类极化表型;各种极化表型的巨噬细胞既能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调控其他免疫细胞调控炎性反应,也能释放不同细胞因子作用于细胞外基质重塑过程,从而调控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临床上,以巨噬细胞为靶点的检测和治疗手段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为深入理解IA发病机制和寻找阻止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以肺结构退行性病变、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呼吸系统疾病。与服用药物相比, 针刺能够改善呼吸困难, 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以及机体免疫力且副作用较小, 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炎症机制在COPD的发生中十分重要, 其中巨噬细胞是重要的炎症参与者,巨噬细胞极化在COPD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外泌体为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双层膜囊泡, 能够介导细胞间或器官间通讯, 调节细胞功能或细胞活动。据报道外泌体参与巨噬细胞极化, 具有调节炎症的作用。在影响COPD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中, 外泌体作为重要的突破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主要从外泌体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角度出发, 阐释COPD的发病机制以及分析针刺通过调控外泌体, 参与巨噬细胞极化, 从而治疗COPD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15.
贾瑞  王萌  闫曙光  惠毅  李京涛 《中医学报》2021,36(5):915-919
巨噬细胞作为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发挥关键作用。巨噬细胞极化是其根据周围环境转变不同表型的动态过程,一般分为两个表型:经典激活的M1型巨噬细胞和替代激活的M2型巨噬细胞。当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时,炎症反应启动,介导组织损伤;当巨噬细胞极化为M2型时,发挥抗炎、修复组织损伤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巨噬细胞不同的极化表型是炎症发展与转归的"风向标",而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无疑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中之重。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乃溃疡性结肠炎基本病机,故治疗上,当寒热同用、疏理气机、调和阴阳,代表方半夏泻心汤、乌梅丸。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乌梅丸不仅可以减少M1型促炎巨噬细胞,同时增加M2型抗炎巨噬细胞的表达,恢复促炎/抗炎轴的平衡。通过中医寒热并用法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动态平衡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条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16.
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具有可塑性和异质性,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组织稳态、重塑等多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根据功能极性可分为M1(促炎)和M2(抗炎)2个亚型。M1/M2巨噬细胞在响应局部微环境的刺激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其功能极化,获得特定的功能表型并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巨噬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重编程以适应其功能变化。M2巨噬细胞以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方式,而M1巨噬细胞为无氧糖酵解。目前研究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中,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其功能极性变化引起巨噬细胞激活、组织浸润、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对巨噬细胞功能极化、代谢重编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脑损伤是一种由外部机械力引起的,对脑组织危害极大的疾病。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细胞成分,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及神经元的形成等生理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对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可能有效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8.
李全忠  孙婧 《医学综述》2013,19(7):1157-1159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而炎症是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其中单核巨噬细胞极性的改变又是该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亚型的巨噬细胞相互转化可为As治疗提供新靶点。该文就As的发病机制以及M1、M2型巨噬细胞相互间的转化在As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个复杂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在动脉内膜局部脂质入侵积聚、泡沫细胞增多、炎性病变加剧、粥样斑块坏死和崩解、溃疡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等炎症现象为基本特征的病理变化,而在此过程中,巨噬细胞起到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参与各种炎症反应,研究表明巨噬细胞能根据组织微环境改变其表型,在炎症的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功能.巨噬细胞表型的转化也就是极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巨噬细胞不同表型分类及各类型之间的转化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巨噬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其广泛参与全身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修复等多个病理生理过程。肾脏巨噬细胞从肾脏发育初期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持续参与到之后的炎症浸润,组织损伤、修复及纤维化等过程,影响了肾脏应对缺血、炎症等打击的远期预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在特定的微环境中可以分化为2个独立的表型,分别是经典活化巨噬细胞(M1)和替代活化巨噬细胞(M2)。M1型巨噬细胞由T辅助淋巴细胞(Th1)、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细菌和真菌壁成分如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等诱导产生,并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促进炎症反应。巨噬细胞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等作用下,转化为M2型,并发挥抗炎作用。前期已有研究显示巨噬细胞的表型及功能与其能量代谢模式息息相关,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模式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到其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肾脏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进程。因此,研究肾脏巨噬细胞不同表型及不同能量代谢模式下发挥生理作用的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肾脏在炎症及损伤等病理状态下的转归,从而为将来进一步发展免疫治疗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