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肺血管重构在肺动脉高压(PH)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生长因子在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由于PH动物模型造模方式多样,且效果各不相同。结合3种经典的PH动物模型,及最近研究的野百合碱联合单侧肺叶切除模型,对有关生长因子与肺血管重构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为PH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高压(PH)属于肺循环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PH的病理特征是肺血管收缩、肺血管壁重塑和原位血栓形成导致了肺血管阻力的增加。PH可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本身的疾病引起,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导致右心负荷增大,右心功能不全,肺血流减少,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近年来,由于在PH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药物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将1996年以来PH疾病的药物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类恶性肺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肺血管持续收缩及重构,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同时合并不同程度右心功能衰竭。超声心动图是疑诊PH首选无创筛查方法,右心导管检查是确诊PH的“金标准”。近10年,三大针对PH靶向治疗经典途径的药物: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前列环素类药物陆续上市,联合治疗策略也被临床医师认可,PH患者预后明显改善。此外,第四大类慢性血栓栓塞性PH患者通过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或经皮肺动脉球囊扩张术,部分患者甚至获得“治愈”。随着PH研究机制的进展,不同作用途径的靶向药物陆续上市,越来越多不同专业的医生投入到肺血管疾病的诊治及研究工作中,推动PH领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种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以及肺血管重塑为主要特征,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心肺血管疾病。许多心肺系统疾病都会引起PH,早期仅表现为胸闷、气喘、乏力等临床常见症状。由于PH复杂的发病机制以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极大增加了PH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将对PH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病理特征、检查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和叙述,重点介绍近年来PH的临床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内质网腔内蛋白折叠平衡在维持细胞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刺激可破坏内质网腔内蛋白折叠平衡,引发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与肺动脉高压(PH)发生发展关系密切。PH的主要病因是肺血管重构引起肺动脉腔隙狭窄,肺血管重构过程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肺动脉内皮细胞、炎症细胞、循环免疫细胞等多种细胞的病理改变。本文主要阐述内质网应激对PH肺血管重构时血管细胞功能的影响,为理解PH肺血管重构机制及寻找新的PH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以进行性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重构、右心室肥厚为特征,进而导致右心衰竭的疾病。目前治疗PH的方法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寻找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有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PH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相继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重视,成为PH细胞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MSC的旁分泌机制被认为起到一个重要的治疗作用。从MSC中分离出的外泌体(exosomes,EXO)具有抑制肺血管重构的潜力,被认为是治疗PH的一种新的潜在治疗方法。本文就MSC外泌体在PH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做一综述,从而为MSC的EXO治疗PH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以合并肺动脉高压(PH),逐渐发展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泡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和重塑是PH形成的原因。肺血管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网组成。长期以来,肺动脉在PH发病中的作用受到关注,而肺静脉受到忽视。研究表明同肺动脉一样肺静脉在低氧时也会出现肺静脉的收缩和重塑,低氧时肺静脉在PH形成中的作用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8.
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H-LHD)是肺动脉高压(PH)最常见的形式,是左心疾病晚期常见并发症,且PH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国内外关于PH-LHD肺血管重塑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多因素作用,与血管活性物质、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炎症因子、左心房功能障碍等相关。本文将对PH-LHD的定义、血流动力学及肺血管重塑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以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点的一类疾病。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PH的常见疾病类型之一。根据2003年威尼斯会议制定的PH分类标准和2008年修订的PH分类标准,CTEPH属于PH分类中的第三大类。虽然目前有关PH的研究主要是在PH分类中的第一大类即动脉型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约为0.7%~0.8%,其特征为心脏腔室或血管异常交通或连接,引起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不同的结局.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继发病变,肺动脉高压是许多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不恰当的左向右分流增加了肺血管血流的流速和剪切力,引起肺血管的损伤,肺血管的重构导致肺血管抵抗和肺血管疾病.15%的CHD患者会发展到肺血管疾病,甚至艾森曼格综合征合并继发性慢性缺氧.心脏外科治疗对PHD早期患者能有很大作用,但是手术时机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油酸诱导小型猪肺水肿的动物模型,便于进行肺水肿的发病机制和相关治疗的研究。方法家养小型猪20只麻醉后随机分A、B两组,A组(n=10)为对照组,B组(n=10)为油酸组(油酸0.15 mL/kg经动物耳缘静脉缓慢注射),观察两组动物肺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肺含水量及肺湿干重比。结果B组动物注射油酸后肺部出现明显的肺水肿病理改变,肺湿/干重比及肺含水量的值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复制油酸诱导小型猪肺水肿动物模型,其病理组织切片符合肺水肿的典型病变。  相似文献   

12.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由于肺血管重构而发展起来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制备缺氧性肺动脉 高压动物模型,选择标准化及与实验目的相适应的实验动物进行实验,该文通过对现有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进 行详述和评价,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板蓝根颗粒和苦甘颗粒两种中药方剂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观察中药方剂对流感动物模型的防治作用,探讨其相应中医治法的理论内涵。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达菲组(磷酸奥司他韦)及中药各剂量组,观察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百分率。结果板蓝根颗粒大剂量组、苦甘颗粒大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模型的肺指数(P〈0.05或P〈0.01)。结论板蓝根颗粒和苦甘颗粒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实验结果结合中医理论认识,寒凉清热药所具有的重要药理作用及其对温病的治疗,正与温病学说的创导者们所提出的温病的表证往往是里热怫郁所致,因而其治疗也应以清解里热为主的观点相符合;辛凉辛温,并用除邪,卫气同治,表里双解的治法,与当代中医药治疗流感的用药趋势相一致。实验结果为中药方剂治疗流感的疗效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不完全可逆性慢 性气道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建立COPD动物模型是探索其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之 一,目前缺乏统一标准的COPD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动物物种选择、模型制备及模型评估作为该模型构建的关键点在 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 application of pulmonary valved conduit to reconstruct the continuity between right ventricles and pulmonary artery is one of the major surgeries.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an in vivo model of in situ implantation using pulmonary valved conduit in large animals under off-pump condition to validate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artificial pulmonary valved conduit.Methods Domesticate juvenile male sheep and tissue-engineered poorine pulmonary valved conduit were used for the experiment:30 sheep,weighing (15±3) kg (range 13 to 17 k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hich were all operat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by off-pump surgery (group 1) and left thoracotomy (group 2).Two different off-pump surg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perform cannulation in sheep pulmonary artery to replace part of sheep pulmonary artery with pulmonary valved conduit which will work together with sheep pulmonary artery and valves.During the experiments,animal survival,complication rates,operating time and blood loss were recorde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between groups and to establish a surgical method with minimal invasion,simplicity,safety,and high success rates.Results In group 1,a total of 15 cases of surgeries were performed,in which two sheep died; the operative mortality was 13.3% (2/15).In group 2,a total of 15 cases of surgeries were performed,and the surgical mortality rate was 0 (0/15).The operation time and blood loss in group 2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1.The postoperative echocardiograms showed that,after the surgeries by these two methods,the blood flows were normal,and the valves can open and close freely.Autopsy after 6 months showed that the inner wall and the valves of pulmonary valved conduit were smooth with no thrombus formation.Conclusion These two off-pump methods are feasible and safe with fewer traumas; but the second method is better and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juvenile animal model.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常预后不良。因此探究其发病机制,开发有效药物显得至关重要。该文回顾整理近年来有关IPF动物造模及试验方法研究,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卡氏肺孢子虫小鼠动物模型。方法:昆明小鼠16只,每次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1~2mg,每周2次,诱发小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结果:用药5周肺印片即可检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8周后大部分小鼠可检出,总检出率为68.75%。姬氏染色肺印片可查见成熟包囊、未成熟包囊,形态典型,是显示肺印片中包囊的可靠方法。GMS染色是显示肺组织石蜡切片中包囊的可靠方法。结论:提示小鼠可能是建立卡氏肺孢子虫动物模型的理想动物  相似文献   

18.
为排除麻醉药物对大鼠肺血管反应性的影响,建立了Wistar大鼠清醒模型肺循环的研宄方法,并比较在麻醉及清醒状态下大鼠缺氧性肺动脉压升高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麻醉状态大鼠肺动脉压对缺氧刺激的反应不明显,清醒大鼠肺动脉压可因缺氧刺激明显升高。清醒大鼠的模型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缺氧刺激引起肺循环机能状态的改变,麻醉药物的影响是肺循环研究申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烟熏加气管内滴入PPE诱发大鼠肺气肿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肺气肿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为更好地对肺气肿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进行实验研究,建立一种与人类吸烟所致肺气肿相似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烟熏1个月后气管内滴入猪胰弹性蛋白酶(porcine pancreaticelastase,PPE)的方法诱发大鼠肺气肿,3个月后行HRCT、肺功能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评价肺气肿的诱发情况.结果HRCT示实验组周边肺组织肺纹理减少,透光度增强,出现明显的肺气肿的影像学改变.肺功能检查发现实验组肺顺应性和FEV0.3/FV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吸气阻力和肺总量/体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实验组细支气管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紊乱,肺泡壁断裂,肺泡腔融合扩大,与人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变化相似.结论烟熏加气管内滴入猪胰弹性蛋白酶成功诱发大鼠的实验性肺气肿,其影像学、肺功能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均与人类因长期吸烟造成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相似,是研究人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较好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肺螨病致病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螨类接种家兔气管进行动物实验的观察、患者免疫球蛋白IgE测定及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和其它实验室检查,探讨肺螨病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实验动物肺部产生了特征性病变,并发现螨类经气管接种后20天时,肺部未见有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而于接种40天后肺部见有明显的嗜酸粒细胞浸润;患者血清IgE显著增高;嗜碱粒细胞脱颗粒反应多呈阳性,提示本病的致病机理除螨类寄生于肺部所致的机械性损伤外,与螨体或其代谢抗原所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