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分析其与ChiI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31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测定门静脉的血管内径D(cm),最大血流速度Vmax(cm/s),平均血流速度V(cm/s),根据公式Q=π(D/2)20.57Vmax计算血流量Q(ml/min),并将31例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Child A、B、C三级肝硬化门静脉内径无显著差异(P>0.05),按Child A、B、C三级顺序,门静脉流速逐渐降低,且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门静脉血流量,Child B级较A级血流量有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hild C级血流量较A和B级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ChildA、B、C级门静脉逆流发生率分别为0%,18.8%,85.3%.ChildA、C级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价患者的肝储备功能、门静脉高压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及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直径增宽,血流速度下降,血流量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各参数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无关。肝硬化出血组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比值较无出血组显著增高。Clild-Puph C级组患者门静脉流速及流量明显低于A级组、B级组。结论: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不能用于判断食道静脉曲张程度,但脾静脉内径、流速、流量及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比值对预测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有重要意义。门静脉流速、流量可反映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8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门静脉和脾静脉的最大截面直径、平均血流速度,计算血流量(F)和淤血指数(CI)。结果 肝功能Child—Putgh C级患者门静脉的最大截面直径(PYD)、血流速度(PVV)和淤血指数(PVCI)与A级、B级患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PVD、PVV、PVCI、脾静脉淤血指数(SVCI)、脾静脉血流速度(SVV)与无EVB患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受肝功能损害程度影响,且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超声检查前、后3个月观察有无呕血、黑便史,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是否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17例,未出血组1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脾静脉内径、脾静脉血流速度、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胃左静脉内径、胃左静脉血流速度,计算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胃左静脉血流量。结果:出血组脾静脉内径、血流量大于非出血组,而血流速度小于非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门静脉内径明显大于非出血组,血流速度小于非出血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流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胃左静脉内径大于非出血组,血流速度小于非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流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检测脾静脉、门静脉、胃左静脉内径及其相关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特别是检测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脾静脉血流量对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0例EVB患者以及100例肝硬化非出血病人观察其肝硬化病因、腹水情况,B超检查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宽度。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部位、形态、直径、红色征,进行gradgG分级。通过两组资料对比分析,制定EVB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病因、腹水情况、德清ALT、Child-Pugh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细胞计数、食管静脉曲张分级(gradeG)标准有显著性差异(P<0.01)。B超检查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EVB有关的因素包括重度(GⅢ)门静脉增宽、脾静脉增宽、外周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计数减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组以(gradeG)标准GⅢ为主,对照组则以GⅠ为主。B超测定门、脾静脉对EVB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彩超测量肝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不同肝功能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超 )检测 71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 (DPV)、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 (VPV)、门静脉血流量 (QPV)、脾静脉内径 (DSV)、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 (VSV)、脾静脉血流量 (QSV)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 DPV、DSV增宽 ,VPV、VSV减慢 ,QSV增加 ,且肝功能越差 ,变化越明显 ;QPV在 Child A级、B级患者增加 ,Child C组患者减少。结论 肝硬化不同肝功能状态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同 ,彩超测量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对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8例门脉高压症和45例对照组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计算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主干血流量Qsv/Qpv比值。【结果】门脉高压组血流量Qsv/Qpv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组较无出血组显著增高(P<0.05);以血流量Qsv/Qpv比值大于或等于0.42为界值对判断或预测近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判断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有重要价值,测定血流量SV/PT比值是一种方便且无侵入性的检查与预测门脉高压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5例肝硬化病人门静脉血液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化病人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而血流速度减慢。伴有食道静脉曲张病人胃冠状静脉血流量增加,Child C级病人较Child A级病人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而Child B级病人无改变。提示肝硬化病人门静脉循环呈高动力状态,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门静脉血流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成EVB阳性组和EVB阴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分别测定门静脉内径(PVD)、脾静脉内径(S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脾静脉血流速度(SVV)、并计算出门静脉血流量(PVFV)、脾静脉血流量(SVFV)、门静脉淤血指数(PVCI)脾静脉淤血指数(SVCI)。结果 EVB阳性者的PVD显著大于阴性者(P〈0.01),PVCI及SVCI显著大于阴性者(P〈0.05),SVV显著小于阴性者(P〈0.05),在肝功能不同的患者之间Child-PughC级患者的PVD及PVCI显著大于Child-PughA级和Child-PughB级患者(P〈0.01),C级患者的PVV显著小于A级患者(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增多,阻力增大,而且其程度受肝功能损坏程度的影响,且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4 0例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的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的最大截面直径、平均流速、流量及淤血指数 (CI)。 结果 :肝硬化组的门静脉直径 (PVD)、流量 (PVF)、淤血指数 (PVCI)和脾静脉直径 (SVD)、流量 (SVF)、淤血指数(SVCI)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肝硬化组的门静脉流速 (PVV)、脾静脉流速 (SVV)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在肝硬化组内部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阳性者的PVD显著大于EVB阴性者 (P <0 .0 1)。PVCI及SVCI亦显著大于EVB阴性者 (P <0 .0 5 ) ,SVV显著小于阴性者 (P <0 .0 5 )。在肝功能不同的患者之间 ,Child PughC级患者的PVD及PVCI显著大于Child PughA级和B级患者 (P <0 .0 1) ,C级患者的PVV显著小于A级患者 (P <0 .0 5 )。 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增多 ,阻力增大 ,而且其程度受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影响 ,且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意义。②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起声对正常对照组(10例),代偿期肝硬化组(27例)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13例)患者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横截面积和血流速度分别进行检测。③结果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静脉主干内径、门脉截面积、门脉充血指数是逐渐增加的,与对照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脉血流速度是逐渐减少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以及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脉血流量是下降的.与对照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失代偿期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牌肿大肝硬化组门静脉与脾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④结论多普勒超声为定量化评价肝脏血流变化提供了无创、简便的方法,能够获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参数。对预示门静脉高压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发生率及破裂出血有一定作用。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病情的发展、治疗效果的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胃左静脉扩张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在伴有或不伴有其他侧枝循环时胃左静脉增宽与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使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三组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主干内径及其时间平均血流速度,胃左静脉内径及其时间平均血流速度进行了测量,并比较三组的食管静脉出血率。结果:曲张组的胃左静脉宽度、血流速度、血流量、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率均大于其他两组,脾肾分流组的胃左静脉的扩张程度及出血发生率均小于其他两个组,脐旁静脉组的胃左静脉扩张程度与脾肾分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没有其他分流的情况下,胃左静脉扩张患者的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率高,脐旁静脉开放可以减少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几率,而有脾肾静脉分流患者的食管静脉出血率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临床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对照组(20例),代偿期肝硬化组(22例)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8例)患者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横截面积和血流速度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静脉主干内径、门脉截面积、门脉充血指数是逐渐增加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脉血流速度是逐渐减少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以及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脉血流量是下降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失代偿期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肝硬化组门静脉与脾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参数,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超在门脉高压相关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肝硬化及非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门脉内径及其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同时测定患者肝功能、凝血时间等生化指标;胃镜检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对实验组患者予以小剂量利尿剂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酯进行预防治疗。结果肝硬化患者门脉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且与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正相关;但与Child-Pugh分级间无明显相关性;应用小剂量利尿剂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酯预防性降低门脉压治疗后,门脉内径下降与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下降成正相关;而与门脉高压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成负相关。结论彩超可用于监测肝硬化患者门脉内径宽度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预见门脉高压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应用小剂量利尿剂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酯预防性降低门脉压治疗,可以减少或避免门脉高压相关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进行定量并探讨其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76例,根据有无出血史进行分组:出血组(n=35)及无出血组(n=41),对照组患者为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8例健康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的门静脉血流量的测定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结果肝硬化出血组与未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较高的门静脉血流量,较慢的血流速度,并且具有较高的门静脉侧支分流指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对门静脉血流量的分析完成,可以作为一种有价值的预测手段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吉其胜  曾孝琼  易小洪 《西部医学》2012,24(4):712-713,7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患者120例为观察组,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门静脉属支、主干、分支情况。结果观察组门静脉内径均值为(1.47±0.15)cm,脾静脉内径均值为(1.08±0.19)c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流量Qsv/Qpv均值为(0.49±0.0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门静脉内径≥1.4cm患者发生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为39.1%,显著高于门静脉内径〈1.4cm者;脾静脉内径≥1.0cm患者发生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为43.5%,显著高于脾静脉内径〈1.0cm者(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的评价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及其分支的径线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investigateportalhemodynamicsanditscorelationwithesophagealvaricealbleeding(EVB)incirhoticswithportalhypertensionb...  相似文献   

18.
汤红  唐德萍 《安徽医学》2010,31(2):124-12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诊断及程度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81例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60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门静脉内径(Dpv)、肝静脉内径(Dhv)、脾静脉内径(D s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及肝静脉频谱变化等,并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Dpv、D sv、Dhv、Vpv及肝静脉频谱变化与肝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尤其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重度阶段及肝硬化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判定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老年肝硬化患者31例行腹部B超、增强CT,测量脾脏长径和厚度,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主干和门静脉流速,计算门静脉血流量,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并行胃镜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结果:老年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失代偿者明显增多,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与不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比较门静脉内径增宽,血流速度下降,血流量减少,脾脏长径和厚度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诊断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吻合器断流术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02年7月-2009年7月对3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患者分别行传统断流术(A组)及吻合器断流组(B组),其中A组12例,B组26例,分别于切脾前、后、断流术后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venous pressures,FPP)。术后3~6个月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直径(portal vein diameter,PVD)、门静脉流速(portal vein velocity,PVV)、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nous flow,PVF),随访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A、B两组切脾后门静脉压力较切脾前下降,A组术后FPP为(2.32±0.19)kPa,较切脾后上升,B组术后FPP进一步下降为(1.80±0.15)kPa,较切脾后下降(P〈0.05),B组术后FPP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彩超示:B组术后PVD、PVV、PVF均较A组显著减少(P〈0.05);B组术后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显著改善。术后无1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吻合器断流术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较持久,能显著改善食管静脉曲张,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同时不会加剧门脉高压性胃病,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EVB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