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常见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2年1-12月收治的151例VLBWI和ELBWI,对其主要并发症及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151例患儿中治愈或好转112例(74.17%),放弃治疗或死亡39例(25.82%)。治愈率随体重增加而增加。VLBWI和ELBWI主要并发症是:病理性黄疸、呼吸暂停、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贫血等;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肺出血、NRDS、颅内出血、先天畸形等。结论 VLBWI和ELBWI易出现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易导致患儿死亡或影响生存质量,因此,要加强对其并发症的认识,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尽量减少这类患儿的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微量肠内营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潮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9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24 h内微量喂养组(观察组)与72 h后微量喂养组(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质量增长、生后宫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以明显改善VLBWI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吴俊  吴本清  黄进洁  罗亮  陈霆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9):2228-223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及病原菌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654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将发生医院感染的162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分为2001年1月—2005年12月和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两组,对比分析两组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疾病和病原菌的变迁。结果第一组和第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2.55%和26.0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院感染疾病均以肺炎为主,前后五年比较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的构成比由22.6%增加至38.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前后五年构成比显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呈上升趋势,肺炎克雷伯杆菌成为第一位的医院感染致病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败血症构成比增加,应根据病原菌谱的变化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生儿学科不断发展,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也逐年提高,其中包括大量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但同时早产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新生儿科医师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多数早产儿从出生便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受治疗,其中高达89%的早产儿在生后都需经验性接受抗生素治疗,而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肠道屏障受损、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2例VLBWI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0.25 g,3次/d,连用21 d。结果治疗组患儿NEC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严重NEC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脓毒症发生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可以降低VLBWI NEC的发生率,缩短其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其临床应用是相当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是指出生体质量<1500 g的新生儿[1],是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主要收治对象。VLBWI体质量轻、胎龄小,各个器官及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且住院时间较长,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易导致喂养进程的延迟,其营养管理成为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2]。初乳是目前所知的最有效的天然免疫促进剂[3],早产儿母亲初乳中细胞因子的含量较足月儿中更为丰富[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存活率及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2005—2010年我科收治的54例V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其并发症15例(27.7%)、胎膜早破10例(18.5%)、多胎妊娠(14.8%)、前置胎盘出血5例(9.3%)。54例VLBWI中45例治愈(79.6%),7例(12.9%)放弃,院内死亡4例(7.4%),存活率79.6%。其中造成预后不良的主要疾病是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败血症等。呼吸道管理与营养支持是VLBWI两大关键问题。结论:尽可能降低VLBWI的发生率。VLBWI的转归可能与发生并发症及严重程度相关。及时恰当的出生时复苏和对各种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的保障。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发育支持护理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7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发育支持护理。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体质量增至正常时间、胃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胎便完全排泄时间、协助性排便持续时间);评估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达足量喂养时间、体质量增至正常时间、胃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胎便完全排泄时间、协助性排便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贫血、感染、营养不良、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支持护理可加快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芹 《海南医学》2009,20(6):75-76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及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相关并发症,旨在提高其治愈率及生活质量。方法对2006年8月113至2008年7月3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107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均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并发症,主要有呼吸暂停(66例)、血糖异常(78例)、贫血(102例)、早产儿视网膜病(ROP)(31例)、院内感染(2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15例)。体重越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重要工作之一,注意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并发症.方法 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ELBWI和VLBWI病例资料,按照临床症状分为非BPD组和BPD组.采用独立样本t/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140例病例资料纳入研究,ELBWI 10例、VLBWI 130例,非BPD组71例,BPD组69例.两组在胎龄、出生体重、产前足量激素保胎、Apgar评分≤3分、吸氧浓度>30%、机械通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吸氧浓度>30%、机械通气是ELBWI和VLBWI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PD组患儿住院时间长,住院期间输血、重度贫血、水肿、PNAC、EUGR、甲功异常发生率高(P<0.05).结论 ELBWI和VLBWI发生BPD与多种因素有关;预防早产、产前予足量激素保胎、降低吸氧浓度、减少机械通气、预防重度窒息、积极的营养管理是预防BPD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11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病因、病种,死因和病死率进行了分析,并就降低其发生率进行了分析,并就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的诊疗护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VLBWI)发生原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造成108例VLBWI发生原因,并按体重分为≤ 1 250 g及 1 251~ 1 500 g二组,比较其并发症、治愈率、病死率.结果造成VLBWI的主要原因有多胎妊娠(39%)、孕妇过度劳累(14.8%)、羊膜早破(13.9%)、原因不明(20.4%).全组治愈率50%,病死率17.6%.二组治愈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有显著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感染.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降低VLBWI出生率;加强对VLBWI生命体征的监护、防止院内感染、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降低VLBWI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近期的体格及智力发育情况.方法 对53例存活出院的VLBWI进行随访,测量体重、头围、身长及智力检测.结果 VLBWI有身高、体重、头围之一异常者占30.2%,异常率高低与随访年龄段有关,智力低下的发生率为18%,智力低下与新生儿时期疾病、早期教育等因素有关,与机械通气、固尔苏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治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时间段(2002年1月-2011年9月)47例ELBWL的住院经过及临床预后。结果近5年ELBW存活率较前5年有显著上升(46.4%vs 11.8%,P=0.01);最常见的合并症仍然是新生儿感染(74.5%)、早产儿贫血(66.0%)、高胆红素血症(55.3%)、呼吸窘迫综合症(51.1%)及呼吸暂停(51.1%)等;而硬肿症及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近年来ELBWI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但其死亡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加强科学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预防感染、合理喂养等措施是提高ELBWI早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危重评分对超低体重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所有超低体重儿,排除入院年龄1?h及以上、胎龄37周及以上、各项评分所需资料不全者。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计算患儿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NAP-Ⅱ)、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CRIB)和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Ⅱ(CRIB-Ⅱ)。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各项危重评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各项危重评分对超低体重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项危重评分与超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和胎龄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92例超低体重儿,其中存活114例,死亡78例。死亡组与存活组出生体重、胎龄及阿普卡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死亡组与存活组NCIS、SNAP-Ⅱ、SNAPPE-Ⅱ、CRIB和CRIB-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CRIB对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相对较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787,敏感度为0.678,特异度为0.804,约登指数为0.482。各评分与超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和胎龄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均P<0.05),其中CRIB-Ⅱ和CRIB与超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和胎龄的相关系数较大,而NCIS与超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和胎龄的相关系数在五种评分中均最小(分别为0.191和0.244)。结论:五种危重评分中,CRIB对于超低体重儿的死亡风险预测价值更高,而我国主导推广的NCIS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修订以适应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母亲,胎儿、分娩因素及治疗过程来筛选极低出生体重几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与母亲因素如前置胎盘,妊高征,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患儿性别及生后是否呼吸暂停无关,与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时窒息及生后机械通气明显相关。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窒息及机械通气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转运方式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并发症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 5 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 ,比较生后转运组与宫内转运组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宫内转运组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硬肿症及病死率比生后转运组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宫内转运组治愈率明显高于生后转运组 (χ2 =5 97 P <0 0 5 )。结论 宫内转运能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对出院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的影响。方法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出院后家庭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经半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儿的患病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呼吸系统感染、消化道疾病、皮肤黏膜感染、营养不良、再住院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主要体格发育指标如体重、身长、头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科学系统的家庭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将院内看护向院外延伸,明显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患病率并促进其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 年3 月-2015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行早期积极营养支持方案的45 例VLBWI 归为早期组,然后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2 月收治的行传统滞后静脉营养支持方案的40 例VLBWI为滞后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发生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体重的下降幅度、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体重达到2 000 g的日龄、静脉营养支持的持续天数、总住院时间等均早期组< 滞后组,恢复出生体重后的体重平均增长速度、出生后第7 天的热卡总量等早期组> 滞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氮质血症、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早期组的喂养不耐受(FI)、宫外生长迟缓(EUGR)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滞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高胆红素血症、胆汁淤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血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VLBWI 而言,早期给予积极营养支持能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降低FI和EUGR 的发生风险,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