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胚胎着床(Implantation)也称植入(Imbed),是指处于活化状态的胚泡与处于接受状态的子宫相互作用,最后导致滋养层与子宫内膜建立紧密联系的过程,需定位、黏附、穿透3个阶段。着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程序化的过程,受激素一免疫一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网络系统等多种因素的调控。子宫内膜仅在一个极短时间内允许胚胎着床,这一时期代表子宫内膜容受性达到最高状态.  相似文献   

2.
健胎液对模型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健胎液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于妊娠第4天9∶00利用米非司酮建立胚泡着床障碍小鼠模型,予健胎液进行干预,于妊娠第4天21∶00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胚泡着床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及子宫组织雌二醇、孕酮的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子宫ERmRNA、PR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着床率和平均着床胚胎数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中药组子宫内膜的发育与正常组相似;3组血清及子宫组织的雌二醇和孕酮的含量无显著改变;中药组子宫ER mRNA、PR 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提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健胎液通过促进子宫内膜发育,调节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组织ER、PR基因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利于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convening enzyme,TACE)在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体外着床模型中对胚泡粘附的影响,初步探讨TACE在小鼠生殖中的作用以及其与胚胎着床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孕4d(d4)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胚泡,构建胚泡体外着床模型;通过细胞免疫组化鉴定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运用RT-PCR和细胞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TACE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向体外着床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ACE抗体,观察对胚泡体外着床的影响,并用细胞免疫化学检测抗体干预后各培养体系中TACE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代培养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生长旺盛,鉴定结果显示:上皮细胞对角蛋白抗体有棕黄色阳性表达,对波形蛋白抗体为阴性表达.PCR结果显示TACE mRNA在共培养体系中有高表达,免疫组化结果与RT-PCR结果相一致;小鼠胚泡体外共培养具有较高的粘附率,添加TACE抗体后胚泡帖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帖附率(P<0.05),且随着抗体浓度的降低胚泡粘附率随之升高,免疫化学检测结果也显示随着抗体浓度的降低TACE的表达量随之升高.结论:TACE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过程,有利于小鼠胚胎粘附、扩展,为胚胎的着床做准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着床前后小鼠子宫内膜及胚胎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定位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IL-8在妊娠4d和妊娠8d小鼠子宫内膜及胚胎的表达部位.结果:妊娠4d(着床前),IL-8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的腔上皮、腺上皮和基质;胚泡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亦有阳性表达.妊娠8d(着床后),子宫内膜的腔上皮IL-8表达呈阴性,腺上皮和蜕膜细胞均呈弱阳性;胚胎IL-8表达呈阴性.结论:IL-8可能参与胚泡着床的过程,但与胚胎分化、发育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瘦素及其受体系统在小鼠胚泡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及其受体(Ob-Rb)在小鼠胚泡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以明确其在胚泡着床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胚泡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leptin及其受体(Ob-Rb)的表达.结果:leptin在胚泡着床过程中在小鼠子宫内膜也都有表达,各时期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Ob-Rb在胚泡着床过程中在小鼠子宫内膜也都有表达,各时期的表达水平差异(P<0.01),且在孕期第4天表达水平最高,在5到7天仍然维持在一定水平.结论:瘦素及其受体(Ob-Rb)可能在胚泡着床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可能参与着床后胚胎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苗群英  徐仙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76-77,83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已成为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技术手段,而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IVF-ET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子宫内膜容受性[1]即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指内膜处于允许胚泡黏附、穿透、植入并导致胚胎着床的特定状态,受内膜厚度、容积、形态、血流供应、局部内分泌改变、生长因子的分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正确的评价IVF-ET中子宫内膜容受性直接关系到其最终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7.
王琳  史常旭 《重庆医学》1999,28(6):468-469
白血病抑制因子(Leudmiainhibitoryfactor,LIF)是一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分泌型糖蛋白.LIF调节多种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如胚胎于细胞,原始生殖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肝细胞,内皮细胞等。着床是生殖过程的关键步骤,其过程包括正常发育的胚泡脱去透明带,胚泡在子宫内膜的迁移、定位和粘附,胚泡滋养层向子宫内膜的侵入和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反应以及胎儿的免疫保护等。近年的研究表明,LIF与小鼠胚胎植入有密切关系,LIF表达的高峰在妊娠第四天,正好与胚胎着床时间一致,在妊娠第七天,LIF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E(Cyclin-E)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的表达及其对小鼠胚胎着床数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细胞Cyclin-E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规律;观察子宫角注射抗Cyclin-E抗体后对小鼠胚胎着床数的影响.结果:妊娠第1~7d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均有Cyclin-E表达,自妊娠2d起表达增强,5d表达量达高峰.小鼠妊娠期Cyclin-E在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及内膜基质中均有表达.单侧子宫抗Cyclin-E抗体注射后双侧胚胎着床数差值较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明显增大.结论: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Cyclin-E可能参与调节子宫内膜的增殖分化,在子宫内膜蜕膜化及胚胎着床过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胚胎着床是从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的一系列细胞分子信号传递的过程。成功的植入取决于胚泡的浸入能力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激素、细胞因子、免疫因子以及黏附分子等。一般认为,排卵后的5—7d是子宫内膜容许胚胎种植的一个短暂时期,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燕颖  宋殿荣 《医学综述》2008,14(14):2101-2104
胚胎着床是复杂的程序化的生理过程。子宫内膜仅在极短时期内允许胚胎植入,此时子宫内膜达到最大胚泡种植容受性。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促排卵药物的应用成熟,不孕症的治疗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胚胎移植成功率依然不理想。胚胎植入成功在于有良好的胚胎和容受性的子宫内膜。而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过程受多种细胞因子、蛋白分子调控。本文综述了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低种植率始终是生殖医学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也是限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胚胎的成功着床取决于胚泡的侵入能力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然而,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即使胚胎质量良好,胚胎的种植率仍然较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可能是导致低种植率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内膜容受态的建立能促进胚胎与内膜的相互作用,利于胚胎着床。明确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是改善内膜容受性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成为生殖领域的热点,该文主要对内膜容受性的经典标志物如胞饮突、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同源框A 10(HOXA10)基因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TEN基因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CR,FQ-PCR)分别检测未孕及孕1、3、4、5、7d(分别记为d0、d1、d3、d4、d5、d7)小鼠子宫内膜PTEN基因mRNA的表达和子宫角注射反义寡核苷酸观察胚泡着床数。结果FQ-PCR测得妊娠的子宫内膜组织PTEN的表达高于未妊娠的子宫内膜组织,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到妊娠第5天达到最高。子宫角注射PTEN反义寡核苷酸后胚泡着床数明显减少。结论PTEN在妊娠早期子宫内膜持续表达,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糖基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方法用刀豆凝集素(ConA)、荆豆凝集素(UEA)、麦胚凝集素(WGA)、花生凝集素(PNA)和麦胚凝集素(WGA)为分子探针作亲合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与4种凝集素相对应的受体糖基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胚泡植入期间,ConA受体一直为弱阳性,变化不明显;UEA受体主要分布于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表面,随妊娠天数增加含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PNA受体出现于孕5d,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着床前期,WGA受体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膜上,胚胎植入后,WGA受体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结论在着床期子宫内膜各种细胞的凝集素受体糖基呈现规律性变化,提示子宫内膜糖基的变化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中药改善胚泡着床障碍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微环境的机制。[方法]于妊娠第4天9:00利用米非司嗣建立胚泡着床障碍小鼠模型,予补肾益气中药进行干预,于妊娠第4天21:00处死小鼠,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子宫P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中药组子宫内膜的发育与正常组相似;中药组子宫内膜腺体、间质、腔上皮细胞PR表达范围和强度及PR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增高,子宫PR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高,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补肾益气中药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发育,调节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组织PR蛋白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着床微环境,利于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泡的接受状态,是胚胎能否成功种植的关键。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积水、宫腔粘连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会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是引起不孕、流产、辅助生育技术失败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显示,有一些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可参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中医中药的干预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针对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信号通路的机制及中医治疗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探讨中药治疗新手段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E-钙黏蛋白及其相关蛋白α-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蛋白定位及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小鼠雌雄合笼后建立小鼠早孕模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α-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表达的定位;用免疫印迹的方法定量分析E-钙黏蛋白及其相关蛋白α-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定性表达表明,α-连蛋白在小鼠妊娠d1-d5子宫内膜的表达主要定位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细胞膜,随着妊娠的继续,从妊娠d6开始,其表达逐渐转移到基质的蜕膜细胞膜表面。半定量结果表明,E-钙黏蛋白和α-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峰值同时出现在小鼠妊娠的第4天,即胚胎着床前几小时它们的共同表达。结论:E-钙黏蛋白和α-连蛋白可能与胚胎的着床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抗体和整合素β3抗体对小鼠胚泡着床的影响。方法取20只孕4d小鼠,分别在两侧子宫角内注射骨桥蛋白抗体、整合素β3抗体,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正常妊娠空白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于孕8d处死小鼠,统计胚泡着床数及妊娠率,取子宫观察内膜的组织学变化。结果结果显示骨桥蛋白抗体组小鼠妊娠率为60%,平均胚胎着床数为1.6±1.19,整合素β3抗体组妊娠率为70%,平均胚胎着床数为1.7±1.28,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90%,10.0±1.63及100%,10.5±1.58),提示骨桥蛋白抗体和整合素β3抗体明显抑制小鼠胚泡着床。结论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抗体明显抑制小鼠胚泡的着床并导致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变化,这提示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与子宫内膜容受性获得有关。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参与了小鼠胚泡的着床。  相似文献   

18.
胚泡着床过程中小鼠子宫内膜细胞表面糖基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糖基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方法:用刀豆凝集素(ConA)、荆豆凝集素(UEA)、胚凝集素(WGA)、花生凝集素(PNA)和麦凝集素(WGA)为分子探针作亲合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与4种凝集素相对应的受体糖基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胚泡植入期间,ConA受体一直为弱阳性,变化不明显;UEA受体主要分布于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表面,随妊娠天数增加含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PNA受体出现于孕5d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着床前期;WGA受体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表面皮和腺上皮细胞膜上,胚胎植入后,WGA受体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结论:在着床期子宫内膜各种细胞的凝集素受体糖基呈现规律性变经,提示了宫内膜糖基的变人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半乳凝素-3(galectin-3,gal-3)在小鼠胚胎着床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整合素(integrin) β3的共表达定位。方法 分别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比较小鼠着床位点及非着床部位gal-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配体整合素 β3、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免疫荧光共定位表达。结果 小鼠着床处gal-3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非着床部位(P<0.01),其在着床位点主要与整合素β3共定位表达,而与FN的共定位极少。结论 gal-3在着床位点处高表达提示其在胚胎与子宫内膜着床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在着床处gal-3主要通过与整合素β3共表达参与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及其特异性抗血清对胚泡着床的影响。方法:在小鼠子宫角内注射层粘连蛋白及其特异性抗血清,并对胚胎着床率与子宫内膜变化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提示外源性层粘连蛋白在小鼠体内有促进胚泡粘附、植入子宫内膜的趋势,但作用不明显;而层粘连蛋白抗血清则有显著抑制小鼠胚泡着床的效应。结论:小鼠体内的层粘连蛋白对胚胎粘附、着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