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小脑星形细胞瘤40例分析李汉杰,张义泉,王远兴,李长元,冯春国,徐培坤我院1985年8月~1992年12月共收治星形细胞瘤305例,其中小脑星形细胞瘤40例,现将其临床及CT表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  相似文献   

3.
儿童及青少年小脑星形细胞瘤是一组生长缓慢,预后良好的肿瘤,本文对1977年1月至1997年3月20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小脑星形细胞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断及处理特点。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患者2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小脑星形细胞瘤的诊疗、并发症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病理诊断为小脑星形细胞瘤年龄18岁以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手术全切60例,次全切5例;术后主要并发症共济失调15例(23.1%),脑积水6例(9.2%),小脑缄默5例(7.7%),无菌性脑炎4例(6.2%).假性脑膜膨出3例(4.6%),声音...  相似文献   

5.
吕顽 《广西医学》2004,26(11):1688-1689
小脑星形细胞瘤是常见的儿童和青少年后颅窝肿瘤之一〔1〕,其中囊性变约占 80 %。我院 1997年 7月~ 2 0 0 4年 2月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脑星形细胞瘤 2 6例 ,本文旨在探讨CT诊断小脑囊性星形细胞瘤的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0例 ,女 16例 ,年龄 2岁~ 2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额颞交界区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分析我院于2000年6月~2007年6月期间收治并获随访的18例额颞交界区星形胶质细胞瘤病例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生存1年以下1例,1~2年5例,2~3年5例,3年以上7例。结论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辅助检查和认真的分析即能早期明确诊断,但应注意与囊肿、脑梗死、脑软化等相鉴别;手术全切肿瘤是治疗的最佳选择,但额颞交界区的星形胶质细胞瘤有其特殊性,全切肿瘤有时难以达到,而次全切或大部切除+γ刀等放化疗亦可取得较好效果,故应积极治疗;术中应注意对侧裂血管和深部重要结构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磁共振成像(MR)特征。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5例小脑PA,对其MR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5例PA,其中小脑蚓部8例,小脑半球7例;4例PA为囊性,6例为囊实性,4例为实性,1例为实性伴微小囊变,增强后病灶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瘤周轻度水肿或无水肿。结论:PA的MR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可有一个初步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MR诊断和病理变化。方法:选取疑似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10例,对其分别进行病理检查和MR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和MR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病理诊断证实,10例患者均被确诊为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检查结果为8例患者被确诊为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诊断符合率高达80%。MR检查结果显示,8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小脑半球患者4例,小脑蚓部患者4例;2例患者的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囊性,2例患者的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实性,3例患者的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囊实性,1例患者的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实性伴有微小囊变,增强后,病灶囊性部分没有强化,实性部分以及囊壁出现显著强化,肿瘤周围水肿轻度或者未出现水肿情况。结论: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应用MR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MR诊断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可做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并作文献复习。结果9例中,其中病灶位于小脑半球6例,小脑蚓部3例。5例MRI表现为类圆形囊性伴附壁结节,3例呈实性伴较大坏死囊变,1例呈完全实性。肿瘤实性部分平扫TlWI为等低信号,T2WI为等高信号;囊性部分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1例小脑蚓部病灶压迫四脑室引起幕上脑积水。9例均见不同程度占位效应,但灶周均无明显水肿。结论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对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金心  袁坚列 《浙江医学》1996,18(5):262-264
经手术治疗及病理学检查证实脑星形细胞瘤131例,其中星形细胞瘤Ⅰ级25例,Ⅱ级45例,Ⅲ~Ⅳ级61例。男女之比为1.9∶1,幕上幕下之比为6.7∶1,幕上以Ⅲ~Ⅳ级多见,幕下以Ⅰ~Ⅱ级多见.各级别肿瘤临床表现大多有颅内高压症,Ⅰ级以癫痫多见,Ⅲ~Ⅳ级以肢体活动障碍多见.并对肿瘤的级别与年龄、肿瘤部位、术前病程、主要首发症状、CT表现、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等变量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21例。结果:16例行后颅窝开颅清除血肿,5例行后颅窝开颅及侧脑室外引流术。全部病例术后24H内均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90%以上15例。70%以上6例,无再出血病例。治愈11例,好转6例,死亡4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疗效满意,预后良  相似文献   

12.
李奋强 《医学综述》2009,15(16):2468-2470
近年来,随着随着神经外科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自发性小脑出血外科治疗有了较大发展。自发性小脑出血外科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发病时间、病因、病情轻重、头颅CT表现、术者的经验、本单位设备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时手术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自发性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小脑梗死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砺  董琳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41-2743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科1999年5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及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最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及小脑性共济失调。头部CT 48h内阳性率为35.6%,头部MRI阳性率为100%。内科保守治疗的治愈率为40.0%,病死率为11.1%,脑疝为主要死因。结论:患者持续出现眩晕、共济失调要注意小脑梗死的可能,头部MR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部CT,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注意防治脑疝。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CT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 总结分析35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CT资料。结果 本病多见于60岁以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主要表现为眩晕、呕吐、头痛、共济失调、肢体轻偏瘫、颈抵抗、眼震等,不典型病例容易误诊。内科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结论 及时CT检查是防止误诊的关键。早期出现昏迷、四肢瘫、视乳头水肿、并发症、小脑蚓部出血、半球出血≥15ml、破入脑室并引起梗阻者预后不良,早期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CT导引下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42例在64排CT导引下采取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小脑出血病人对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42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存活,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76%。40例存活患者中,28例患者生活工作能力基本恢复,6例患者生活工作能力部分恢复,6例患者需他人进行生活方面照顾。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是治疗小脑出血的有效方法,采用64排CT导引有利于准确定位、选择入路及排除小脑区血管畸形及动脉瘤性出血,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星形细胞肿瘤中Survivin基因mRNA表达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26例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并通过电泳凝胶图像系统检测Survivi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Survivin只表达于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对正常脑组织中胶质细胞无表达。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RT-PCR的检出率为65%(17/26)。Survivin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脑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在高级别肿瘤中Survivin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和表达强度均高于低级别肿瘤(P〈0.05)。结论:随着星形细胞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Survivin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强;其高表达预示着预后不良,可成为有价值的评估该肿瘤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就18例小脑便塞的CT、MRI所见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发现临床症状的轻重和预后与CT、MRI所见密切相关.对于发病早期或梗塞灶<0.01cm的小脑梗塞MRI检查优于CT,小脑梗塞可合并脑干梗塞,而幕上腔隙性梗塞,多系非责任病灶,临床应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脑蚓部寄生虫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患者主要MRI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5年8月收治46例小脑蚓部寄生虫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年龄、临床症状等进行总结,并行头颅MRI检查,分析小脑蚓部寄生虫病不同分期的MRI表现。结果小脑蚓部寄生虫病临床特点:以癫痫为主要首发症状、饮食习惯不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青壮年好发。MRI特点:散在单个寄生,病灶小、数量多、分布广,76.2%(35/46)的患者为多发病灶。46例患者中,共存期24例(52.2%)、退变死亡期9例(19.6%)、钙化期13例(28.32%)。MRI表现:(1)共存期多示单个圆形或卵圆形病灶,囊壁及头节不强化,囊内可见点状头节。T1低信号、头节点状高信号;T2高信号、头节点状低信号。(2)退变死亡期虫体增大、不规则,T1示囊虫壁不规则环状或结节状高信号、虫体及周围水肿区低信号;T2示虫体及周围水肿区为高信号、囊虫壁不规则环状或结节状低信号,形成寄生虫病特异性改变—靶型病灶。病灶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环状明显强化。(3)钙化期病灶表现为无信号或单个或多个点状低信号,无水肿带、增强无变化。结论小脑蚓部寄生虫病临床特点与MRI表现均具有较大特征性,二者结合往往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蔡艳丽  罗勇 《医学综述》2012,(20):3337-3340
自1969年发现"顶核加压反应"后,学者们不断探索小脑顶核的奥秘,其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电刺激小脑顶核(FNS)的研究从基础实验拓展到临床应用。大量实验证实,经颅FNS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脑血管病的物理治疗方法,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FNS的临床应用日趋成熟,成为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孙飞  姜得华  安钢  黎军 《吉林医学》2010,(35):6438-6440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的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结果:发病年龄为20~57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头痛和共济失调为主,CT和MRI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8例,小脑蚓部2例,囊性18例,实质性2例。治疗行瘤结节及实性肿瘤全切除16例,部分切除加放射治疗4例。20例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CT和MRI可以对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作出定性、定位诊断,并可将其分型以利于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该肿瘤为良性肿瘤,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术后肿瘤残余可行放疗或γ刀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