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创面缺损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0.40±6.59)岁,创面均为足背缺损,缺损面积3 cm×5 cm~6 cm×7 cm,所有患者均一期行清创VSD覆盖创面,二期行皮瓣覆盖创面的方法治疗,皮瓣的供区缝合张力小的选择直接缝合,对于缝合张力过高可能出现皮肤坏死的选取同侧大腿皮肤游离植皮修复。所有患者均采取上门、电话、微信拍照或者视频随访。定期随访患者患肢皮瓣外形、功能、供区及受区愈合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例皮瓣出现远端部分表皮坏死,对创面加强换药后局部瘢痕愈合。随访13~22个月,平均(16.55±2.60)个月,在随访期间,患者的皮瓣呈现出正常的色泽、温度和毛细血管反应,未发现任何异常,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患足行走功能不受限。随访患者满意度评分在80分以上的为12例,评分在60~80分为2例,评分在60分以下为1例。结论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应用腓动脉在外踝后肌间隙穿出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自2010年12月到2014年5月,采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33~50岁,平均年龄40.5岁。结果 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封闭。皮瓣最大面积15 cm×13 cm,最小6 cm×5 cm。随访半年至1年皮瓣质地良好,厚度适中,外形及功能较为良好,术区全部I期愈合。结论 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腿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的走行、来源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吻合关系.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逆行岛状皮瓣,进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通过选取10例成人小腿标本,进行腓肠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显微解剖研究,观测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的来源、构成及相互吻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节段性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带蒂逆行岛状皮瓣并应用于临床。修复足踝部缺损10例。结果:解剖研究表明:小腿腓肠神经全程均有伴行动静脉滋养,行程中不断接受不同平面的穿支加强,并与周围组织形成广泛的吻合。在踝上3~7cm范围内有较大的腓动脉穿支与之吻合,提供血液滋养并藉此为其周围皮肤供血。以此神经血管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0例,全部成活。结论:以腓动脉穿支一腓肠神经滋养血管一皮肤血管网的营养皮瓣,为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的方法,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位(外踝上8cm)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2月~2011年12月对33例各种原因造成的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该皮瓣进行修复.男25例,女8例.年龄7个月~76岁,平均32岁.缺损部位:外踝部10例,内踝部7例,足背部8例,足跟及足底部8例.结果8例术后3~7天皮瓣轻度肿胀,7天后肿胀逐渐消退,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月,平均随访5个月,皮瓣不臃肿,外形良好,供区功能无障碍.结论应用高位(外踝上8cm)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简单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以腓动脉为蒂的小腿皮瓣修复小腿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在解剖的基础上设计以腓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的皮肤缺损5例和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10例;男11例,女4例,皮瓣切取面积13cm×7cm~22cm×15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优良,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腓动脉为蒂的小腿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皮肤缺损是临床较好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的优点,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9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腓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8-10)cm×(4-6)cm。结果:7例皮瓣完全存活,2例出现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6~24个月,皮瓣略臃肿,外观及质地良好。结论:腓动脉踝上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较薄,术后皮瓣臃肿少见,操作简单,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转位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足踝部皮肤缺损伴有肌腱、骨外露的患者采用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转位修复。结果随访2~18个月,所有病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柔软,外形美观,踝关节主动活动无受限,皮瓣优良率81%,患者均较满意。结论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厚薄及质地适中、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8.
李新  朱吉武  付宝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92-1792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在修复足部创面的应用。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5例足部皮肤组织缺损、坏死患者进行小腿外侧带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其中足背及踝前外侧外伤撕脱缺损4例,均予急症手术治疗。冻伤致双足跟皮肤坏死、缺损1例,给予Ⅰ期切痂手术修复。结果:本组5例患者,6例皮瓣均成活。结论:应用带腓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背、踝前外侧及足跟皮肤缺损,对肢体血供影响小,皮蒂长度及皮瓣大小选择灵活,皮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跖骨中点连线以远前足创面的临床经验,比较该皮瓣修复跖骨中点连线以远及以近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20年4月间修复小腿中下段、踝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42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资料。以跖骨中点连线为界,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分为前足组(皮瓣最远端位于该连线以远的皮瓣)和踝周组(皮瓣最远端位于该连线以近的皮瓣)。结果:前足组皮瓣部分坏死率(14.5%,10/69)高于踝周组(7.0%,25/3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足组和踝周组单独应用该皮瓣或联合简单二期处理覆盖创面的成功率分别为98.6%(68/69)和97.8%(348/3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跖骨中点连线以远的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该皮瓣修复跖骨中点连线以近创面的成活可靠性优于修复跖骨中点连线以远创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带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缺损,简化手术操作,改善皮瓣血供。方法:2006年6月~2010年3月,对11例足部皮肤缺损的病人应用带外踝上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面积范围:5cm×3cm9cm×9cm.其中男8例,女3例,最小年龄18岁,最人年龄62岁,平均年龄31岁,缺损原因:车祸5例,慢性感染性溃疡3例,肿瘤1例,缺损部位:足跟部4例,内踝部2例,足背部3例;手术彻底清创后或切除肿物后,以胭窝中点与外踝尖跟腱中点连线为轴,以外踝上腓动脉穿支处为旋转点设计皮瓣。皮瓣蒂部设计3cm~4cm宽的筋膜蒂及2cm~3cm宽的皮桥。手术先切开蒂部后缘至深筋膜下,确认外踝上穿支,切开上缘及内外侧缘,在深筋膜下向蒂部分离皮瓣,通过明道将皮瓣转移至受区。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11例足部皮肤缺损病例修复后,皮瓣全部成活。但有8例术后足外侧感觉麻木。结论:带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合了穿支皮瓣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点,具有操作简便,蒂部较长,血供丰富。是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特别是前足皮肤缺损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足跟溃疡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  章莹  刘传芳  张工 《广东医学》2006,27(9):1356-1357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足跟溃疡的特点,对wagner分级2级以内的足跟溃疡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方式,减少高位截肢率。方法2002年3月至2006年1月,在内科综合治疗,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用远位带蒂皮瓣转位修复足跟溃汤7例,足跟溃疡范围最大13 cm×10 cm,最小6 cm×4.5 cm。糖尿病足溃疡按wagner分级为2级。结果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0个月,1例半年后因糖尿病未控制,出现糖尿病足坏疽,行截肢处理,余皮瓣质地良好,表皮已有较厚角化层,皮瓣与周围皮肤感觉无明显差别,溃疡无复发,患足可负重行走。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wagner分级2级以内的足跟溃疡是较为理想的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对高位截肢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方法通过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2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给予游离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4%。其中,痊愈9例,比例为40.9%;显效7例,比例为31.9%;有效3例,比例为13.6%;无效3例,比例为10.6%。术后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创面均为Ⅰ期愈合,术后6-14 d,1例患者出现远端表皮坏死,经及时换药治疗后愈合,1例患者出现远端表浅坏死,经修复愈合。术后8-20 d出现皮瓣远端坏死患者4例,1例患者经植皮修复愈合,1例患者二期缝合愈合,1例患者出现感染,创面未愈合,皮瓣移位修复后愈合,供区的植皮全部成活。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8±0.7)月。术后均无明显肿胀和淤血,肌腱损伤患者未出现粘连,骨折患者愈合良好。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质地优良,操作简便,恢复效果好,外形美观,供血可靠,为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之一,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科采用小腿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5~56岁,平均32.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工伤4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17cm×12cm,最小10cm×5cm。踝部7例,足跟部3例,足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分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患处外观及功能改变。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52例足、踝以及远端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7例,术后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时使用改良Weber临床缺陷评分系统对患肢的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微小皮瓣坏死(<10%)发生率: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为8.7%,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12.0%;部分皮瓣坏死(≥10%)发生率: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为8.7%,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4.0%。完全坏死仅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发生2例。改良Weber临床缺陷评分: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组(6.17±1.35)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8.92±1.73)分,但仅在"肿胀"项评分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术后受区外观较好,对供区功能改变影响较小,而术后发生坏死的风险也并不高于传统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此可以作为小腿远端、足、踝部分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综述腓动脉穿支为蒂的相关皮瓣的研究进展,展望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腓动脉穿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文献,选择小腿外侧近、中、远不同部位的腓动脉穿支皮瓣,分别进行阐述.结果 利用腓动脉近中段的穿支设计的局部岛状皮瓣和游离皮瓣与利用腓动脉远端穿支设计的带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皮瓣,修复四肢创面,临床应用广泛.结论 提高腓动脉穿支的定位,加强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的结合,掌握好不同部位的腓动脉穿支皮瓣的手术指征,扬长避短,更大程度上减少对供区的损害,并达到创面修复的最佳效果,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手术方法。方法:新鲜成人小腿标本20侧,对腓动脉及其分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测;临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背、外踝、足跟创面9例。结果:研究发现腓动脉神经营养皮支(腓动脉肌间隙皮支)以节段动脉的形式分布于腓肠神经及周围皮肤:据此设计了寻找腓动脉神经营养皮支的皮瓣游离方法;临床应用9例全部成活。结论:以寻找腓动脉神经营养皮支为特点的皮瓣游离方法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钟家云  朱贤康 《广西医学》2001,23(4):925-925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常有骨和肌腱组织暴露 ,而局部可供的皮肤少 ,使得修复困难。近年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带血管神经蒂的皮瓣转移修复 ,不需吻合血管 ,手术操作简便 ,而且手术安全 ,成功率高。我们自 1 996年~ 2 0 0 0年临床应用 1 1例 ,除 l例失败外 ,皮瓣均成活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1例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2 5~ 64岁 ,平均 46岁。其中足跟慢性溃疡 6例 ,足底恶性黑色素瘤 3例 ,跟骨慢性骨髓炎 1例 ,跟部撕脱伤 1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 1 2 cm× 6cm,最小 4.5cm× 3cm。神经血管带蒂最长 1 …  相似文献   

18.
足跟部皮肤结构独特,局部软组织少,不易滑动,伤后容易伴有肌腱和骨等重要结构外露,缺损后修复较为困难。2001年6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8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进行修复,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林涧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1):94-95
目的报道腓动脉远端穿支蒂筋膜皮瓣急诊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送取2008年5月~2010年12月间根据足踝部不同的创面缺损情况,在患侧小腿外侧设计腓动脉远端穿支蒂筋膜皮瓣急诊修复足踝部缺损创面的15例患者。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1期愈合,经3~4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功能良好。结论利用合理的皮瓣设计,选用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安全、供区损伤小的皮瓣急诊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创面,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